-
东京大轰炸 编辑
东京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东京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两次轰炸。由于指挥轰炸的美军指挥官是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因而又称“李梅火攻”。
名称:东京大轰炸
发生时间:1945年3月10日 至 1945年5月25日
地点:东京
参战方:日本,美国
结果:美国获胜
伤亡情况:东京 10万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美军少将)
又称:李梅火攻
东京大轰炸地面密布的弹坑
当美国成功制造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后,美军开始有能力对日本进行有实质作用的战略轰炸。B-29轰炸机时速达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战斗机很少能达到此高度,即使达到也追不上它们的速度。
等待装弹的 B-29
当时美军并未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岛等军事基地,轰炸机由中国出发会有补给问题,而且距离太远,所以从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装载更多燃料,因而部署在中国的B-29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直到麦克阿瑟的跳岛战术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岛屿以后,美国第20航空队被编配到第21轰炸机司令部,并开始筹备使用B-29对日本本州岛的大规模轰炸。1944年10月第七十三轰炸机联队进驻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
美军在欧洲曾使用日间精确轰炸战术,但因日本的天气并不适合此战术。另外日本与德国的军事工业完全不同,日本的军事工业主要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然后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的军事工业。所以美军决定在夜间进行地毯式燃烧弹轰炸,派出轰炸机在1,500-2000米的高度轰炸日本的大城市。
美军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轰炸,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Napalm),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建筑焚毁。这更加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重新评估局势后,李梅想出了一个重大战术变化。他决定在以后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 ,只留下飞机尾部的机枪手,以减轻 B-29 的重量并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5000-6000英尺的低空开展夜间轰炸,以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以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袭时各轰炸机单独轰炸而不进行编队。由前面的轰炸引导机首先投弹, 引入目标区。该计划使已经习惯了安全高空投弹方式的轰炸机组人员疑虑重重。
李梅做出上述战术变化的原因是发现日军夜间防空装备不足。而且李梅决定延后将计划呈送华盛顿的时间,由自己承担这次作战任务的全部责任。
第一次轰炸
1945年3月9日夜间,334架B-29从马利亚纳群岛的关岛出发直扑东京,每架飞机携带六至八吨燃烧弹,燃烧面积可达6500平方米。
24时15分,两架导航机到达东京上空,在预定目标区下町地区投下照明弹,接着投下燃烧弹,为后续飞机指示目标。随后大批轰炸机以单机飞行依次进入目标区域投掷燃烧弹,火势迅速蔓延。轰炸持续2小时,共投下2000余吨燃烧弹。空袭中有9架B-29被击落,5架负重伤并在海面迫降,42架受伤但和其余轰炸机安全返回了基地。
轰炸造成的大火形成的灼热气浪与冷空气形成强劲对流风,造成了火旋风(Firestorm)。其产生的高温足以使市区内所有可燃物包括人体烧着。 轰炸使日本皇宫以东地区近41平方千米的建筑被焚毁,约为东京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其余是住宅区。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被摧毁,26万7千多幢建筑付之一炬,83793人被烧死,10万人被烧成重伤,100万人无家可归。。
东京大轰炸
其它城市的轰炸
反映“东京大轰炸”的绘画作品
1945年4月13日,日本皇宫宫殿的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焚毁。
轰炸后拍摄的东京
东京大轰炸后的东京市区
再次轰炸
伤亡
1945年5月9日夜间,300多架B-29轰炸机再次光临东京,每架携带6吨燃烧弹,低空沿东京东隅田河飞行,轮番轰击两个半小时,将炸弹全部投在居民密集区,56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切皆化为灰烬。飞机在250公里外的太平洋上都可以看到冲天的火光。有几处大火持续燃烧了4天才慢慢熄灭。轰炸使几万人因空气中氧气被燃烧耗尽而窒息死亡,尤其是地势低的地方最为惨重。着火、缺氧者争相跳入河中求生,结果隅田河上漂满如木炭一样黑漆漆的尸体。轰炸时人们争相躲入坚固的明治座剧院,结果院内窒息而死的尸体相互堆叠有2米之高。此时日本本土空防力量已被摧毁,美国飞机如入无人之境。再加上留守东京的政府医务人员仅有9名医生和11名护士,完全丧失了救护能力。
多次轰炸
1945年5月26日,500架B-29再次光临东京,在北部、西部居民区投下4000吨燃烧弹。大火自天而降,高楼陷入一片火海。从此东京成了“死城”,再也没有多少好房子和健康的人可炸了,从而失去了轰炸的价值。
继续轰炸
1945年3月10日以后,李梅又指挥B-29轰炸机部队对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大城市进行了持续达3个月之久的燃烧弹轰炸,使其遭到毁灭性破坏。6月中旬,李梅又将轰炸范围扩大到日本其它中小城市和交通线。烈火燃遍了整个日本列岛。
1945年7月4日,美军宣布当时日本已遭受10万吨燃烧弹的轰炸。
1944年11月至1945年8月,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98座城市实行战略轰炸,共出动B-29轰炸机3.3万架次,投弹16万吨,炸死23万人,炸伤35万人,全日本24%的房屋变成废墟,1600架飞机被摧毁,1650艘舰船被击沉或击伤。
轰炸东京及其它城市使日本战时经济陷入瘫痪。美军轰炸过程中许多东京市民逃离出城。李梅派美机投下警告传单,通知下一步轰炸的目标,使他们更加恐惧。仅东京就有上百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从前的一半。
据日本官员说,轰炸使工业“生产严重受损”。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也曾指出,东京大轰炸使日本开始考虑停战。
由于日本对中国进行过重庆大轰炸和成都大轰炸,从而缺少了使美国政府为东京大轰炸道歉的道德推动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