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力 编辑
提升力(lifting force),是指通电电磁轭在最大极距下,其磁感应强度峰值时,对铁磁性材料工件探伤的磁轭吸引力F。单位是牛顿(N)。也指染料染在纤维上的颜色深度随所使用量的增加而提升的能力。以染色深度为横坐标、色深值(Integ值)为纵坐标的曲线图来表示染料的提升力。
中文名:提升力
外文名:lifting force
词语定义
磁轭的提升力与被探伤工件的磁导率、磁极与工件间隙、移动速度、通电电流的类型和大小等等诸多因素有关。当上述条件一定时,提升力大小与极距有关。因此,磁化规范中说明提升力时,必须同时注明磁轭极距大小。
磁化规范
磁轭提升力的主要磁化规范
(1)磁轭法磁化时,检测灵敏度可根据标准试片上的磁痕显示和电磁轭的提升力来确定。
当使用磁轭在最大间距探伤时,
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 45N的提升力;
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
交叉磁轭至少应有 118N 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
(2)采用磁轭法磁化工件时,其提升力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选择;
(3)采用固定式磁轭磁化工件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验提升力是否满足要求。
扩展内容
提升力规范扩展内容
JB4730标准对磁粉检测设备的提升力提出如下要求:
“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有118N的提升力(间隙为0.5mm)。直流电磁轭间距小于100mm时至少有135N提升力,间距大于100mm,小于等于150mm时,至少有225N提升力”。
JB4730标准规定的磁轭提升力指标反映了磁化规范的要求,规定磁感应强度峰值Bm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对于恒稳直流电或工频交流电通常可用磁轭平均吸力表达,其原理为:对于一定的设备与工件,磁轭平均吸力与铁素体钢板的磁导率、磁极间距、磁极间隙及运动状态等有关,当上述因素不变时,磁感应强度峰值Bm与磁轭平均吸力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如磁极间距变化,将使磁感应强度B、磁场强度H和相对磁导率μ变化,因此,提升力指标中应注明磁极间距。
本标准关于提升力要求与JB4730-94中的规定出入较大,其中对直流电磁轭的要求是参照ASME SE-709(2001版)(见下表1)。交叉磁轭的提升力在国内某些标准或文献中为88N,理由是交叉磁轭定由两个交流电磁轭组成,但两个交流磁轭提升力的合力是个矢量和,而不是向量和,为此,2003年8月磁粉标准修改组做了交叉磁轭提升力试验,在间隙为0.5~1mm且不考虑行走速度的情况下,要达到A1-7/50探伤灵敏度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注意此处间隙大小和磁轭行走速度对提升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表 磁轭的最小提升力
电流类型 | 磁轭极两腿间距 |
50~100mm 100~150mm | - |
AC DC | 45N -- 135N 225N |
2005年3月在JB4730标准定稿会上,专家们指出以上对直流电磁轭提升力的要求是参照了ASME SE-709(2001版)的B分篇,这只是一个推荐性操作方法,而A分篇(强制性)中对提升力的要求是: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每个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01b(4.5kg)的提升力;每个直流或永久磁铁磁轭至少有401b(18.1kg)的提升力。
所以,最后形成的报批稿对提升力作出如下定义: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n)。
测定点的确定 以充分反应产品色深值随染色深度变化趋势为原则,根据产品特性而确定测定点。一般情况下可选取1%(owf)、3%(owf)、5%(owf)、6%(owf)、7%(owf)、8%(owf)、10%(owf)、12%(owf)或更高,样品编号分别为1#、2#、3#、4#、5#、6#、7#、8#或更高。
绘图 以染色深度(owf)为横坐标色深值(Integ值)为纵坐标绘图。 以活性超级黑GL为例。
选择确定活性超级黑GL最佳染色条件,在纯棉布上分别染制1%(owf)、3%(owl)、5%(owf)、 6%(owf)、7%(owf)、8%(owf)、10%(owf)、12%(owl)染色深度的染样分别测定不同染色深度染样的Integ值,根据染色深度和对应染样的Integ值绘制提升力曲线 。绘制的活性超级黑GL提升力曲线见图1。
图1活性超级黑GL提升力曲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