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因斯坦卫星 编辑
爱因斯坦卫星是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和美国宇航局研制的X射线天文卫星,于1978年11月13日发射升空,原名“高能天文台2号”(High-Energy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2,缩写为HEAO-2),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而命名为“爱因斯坦卫星”。爱因斯坦卫星携带一架包含4对内嵌圆筒镜的X射线望远镜,每个圆筒镜直径大约0.6米,其光学直径从30毫米至560毫米不等,焦距约为3.4米,总长将近4.6米,同时还有4种探测器。爱因斯坦卫星一直工作到1981年4月26日。爱因斯坦卫星的任务是更详细地研究已知的某些X射线源,并探寻新的X射线源。卫星长约6.7米,直径约2.4米,重量3175公斤,轨道高度537公里,倾角23.5度。爱因斯坦卫星在绕地球工作的两年多中,向地面源源不断地发回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在银河系发现了3000多颗X射线源,而且还在河外星系仙女座大星云中发现了80多颗X射线源。
中文名:爱因斯坦卫星
外文名:Einstein Telescope
别名:爱因斯坦天文台
原名:高能天文台2号(HEAO-2)
发射时间:1978年11月13日
质量:3175 kg
轨道形状:圆形
轨道高度:537km
轨道倾角:23.5 度
运载火箭:宇宙神半人马座运载火箭
发射地点:卡纳维拉尔角
爱因斯坦卫星
爱因斯坦卫星上仪表的有效载荷达到1450千克。卫星的航天器是一个高5.68米、直径2.67米的六角棱柱体。向下链路遥感勘测可以6.5千比特/秒的实时资料传送速度和128千比特/秒的记录速度进行。一个姿态控制子系统负责保持其正确姿势。航天器还使用回转仪、太阳传感器和星相跟踪仪作为传感装置。
1.高分辨率成象器。这是一台照相机,其作用是数字式记录望远镜整个25弧分中心视场范围的景物。它所产生的“照片”,是关于所要观测的天体的位置和特性的资料。这种成象器与两种分光计(宽带滤光镜和物镜光栅)一块使用。宽带滤光镜用来详细研究X射线源的特征和探查弱射线源;物镜光栅分光镜则产生X射线源衍射图象。
2.一对成象正比计数器。这也是一种焦面仪器,与高分辨率成象器相似,但视场较大。它们所产生的图象的分辨率大约为1弧分。
3.焦面晶体分光计。用来获取延伸X射线源(如超新星)的光谱和空间分布资料。该分光计有自己的成象正比计数器,能够检测出单个X射线的发射线,从而获得一个X射线源的化学成分的信息。
4.固体分光计。也是一种焦面仪器,具有观测0.4千电子伏范围内所有X射线光谱的能力,能测量出入射到晶体上的每个光子的能量,并能推断出它的波长。
5.监视正比计数器。它所观测的天空范围与X射线望远镜的相同,但记录的X射线的能量范围较宽——0.2-20千电子伏。利用这台计数器可以帮助校正上面提到的四台焦面测量仪器的观测结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