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编辑
2003年7月23日,美国匹兹堡大学斯克兰顿(Scranton)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借助美国“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的观测数据(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微小变化),发现了暗能量存在的直接证据。
中文名: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外文名: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简写:WMAP
国家:美国
所属国家:美国
工作原理
宇宙大爆炸的余辉
应用
WMAP测到的全天的各向异性数据,要传送回地球,经过复杂的数据校准和数据处理后,就像地图(map)一样,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据绘制一幅关于全天辐射各向异性的图(map),图(map)上任一点记载着对应的天空方向的温度涨落。该图(map)用Molleweide投影的方法绘出,该方法把全天的各项异性信息映射到一个2:1的椭圆上,保持水平线是直线,子午线除中间一条外都是椭圆弧,并保持相邻的平行线和子午线所包络的面积不变。WMAP共给出五个波段的全天图:W-band(~94GHz),V-band(~61GHz),Q-band(~41GHz),Ka-band(~33GHz)和K-band(~23GHz)。其选取的目的是为降低前景辐射(如银河系的辐射)对CMB的污染,在这些频率上CMB各向异性与前景辐射污染的比率最大。其中,K-band和Ka-band不用做CMB的分析,因为它们有着最大的前景污染和它们所观测的在l-空间的区域是受限于其他频段测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cosmic variance)。
为了得到CMB各向异性的信息,对弥漫的星系辐射和星系外的点光源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以便去除这些污染信息。通过采取Kp0、Kp2等屏蔽(mask),线形组合多频段的WMAP数据,去除电源和SZ效应等手段,才最终得到了CMB的各向异性信息。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WMAP的目标是找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之间的微小差异,以帮助测试有关宇宙产生的各种理论。它是COBE的继承者,是中级探索者卫星系列之一。
WMAP以宇宙背景辐射的先躯研究者大卫·威尔金森命名。
WMAP在围绕日-地系统的L2点运行,离地球150万公里。
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作为“大爆炸”的“余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约在“大爆炸”后38万年产生,其中的光子在宇宙中穿行时会经历一系列物理过程,特别是在经过质量较大的星系时,这些光子将遭遇“引力陷阱”。探测结果显示,宇宙年龄约为137亿年,宇宙由22.7%的暗物质,72.8%的暗能量,4.5%的普通物质组成。宇宙中所占比例最多的东西反而是人类最迟也是最难了解的,至今仅知道它们存在着,但还不清楚它们的性质。
WMAP的空间轨道(a)和L2附近的引力势(b)
宇宙的年龄是137亿 ± 2亿岁。
宇宙质能组成为:
4.5% 一般的重子物质,即可见物质。
22.7% 为种类未知的暗物质,不辐射也不吸收光线。
72.8% 为神秘的暗能量,造成宇宙膨胀的加速。
宇宙论以这三年的资料,虽然在大角度的测量上仍然有无法解释的四极矩异常现象,对宇宙膨胀的说明已经有更好的改进。
哈勃常数为70 (公里/秒)/百万秒差距 + 2.4/-3.2
数据显示宇宙是平坦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偏极化的结果,提供宇宙膨胀在理论上倾向简单化的实验论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