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拔 编辑
李大拔(Albert Lee),1961年12月出生于香港,家庭医学专科医生,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公共卫生学院荣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临床)、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创始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体育及运动科学系礼任教授。李大拔1984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1995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社区及家庭医学系副教授;1996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2000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创始总监;200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临床);2004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当选为香港首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当选为英国公共卫生学院荣誉院士。李大拔研究领域为家庭医学和预防医学、社区护理发展和健康公平、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法医学和冲突解决。
中文名:李大拔
外文名:Albert Lee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61年12月17日
毕业院校:香港中文大学
职业:家庭医学专科医生、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2年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当选英国公共卫生学院荣誉院士
1979年10月-1984年7月,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米德尔塞克斯医院,并获得内外全科医学士学位。
1983年8月-9月,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肺科和胃肠科。
1986年9月,获得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儿童健康文凭。
李大拔院士
1995年8月-2002年7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社区及家庭医学系二级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II)。
1996年1月-1997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深造,并于1998年获得该校公共卫生硕士学位。
1996年7月,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与应用医学统计学文凭。
1999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0年8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健康教育及促进健康中心创始总监。
2001年-2014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健康教育理学硕士课程主任。
2002年8月-2003年7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社区及家庭医学系一级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I)。
2002年-2007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家庭医学学科主任。
2003年-2007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家庭医学硕士课程主任。
2003年8月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临床)。
2004年12月,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2007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及运动科学系礼任教授。
2007年-2009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健康促进学科主任。
2012年-2015年,就读于伦敦大学法学院,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李大拔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大拔院士
李大拔的临床专科是家庭医学,尤其专注于公共卫生及促进健康方面。其主要研究范畴为促进健康和疾病预防,特别着重透过学校连系社区以至基层医疗,提升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李大拔致力发展促进健康的项目如“健康校园、健康城市”运动;评估促进市民健康的成效、分析健康风险行为及其他关键因素;以及把“促进健康校园模式”付诸实践以解决新出现的健康问题。
学术论著
李大拔曾发表大量有关家庭医学及促进健康的论文,并撰写多份文章及教科书。
截至2019年5月,李大拔已发表超过230篇同行评审期刊论文,以及超过180篇特邀会议/研讨会论文。
代表性论文
Health Promotion and Public Health
1. Siu JY, Chan K, Lee A. Adolescent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in Hong Kong and unhealthy eating behaviours: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and social care practitioners. 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 2019;27(2):366-374. doi:10.1111/hsc.12654
2. Lee A, St Leger LH, Ling KWK, Keung VMW, Lo ASC, Kwong ACM, Ma HPS, Armstrong ES. The Hong Kong Healthy Schools Award Scheme, school health and student health: an exploratory Study.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2018; 77(8): 857-871
3. Yuen W, Lee A*, Chan PKS, Tran L, Sayko E. Uptak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vaccination in Hong Kong: Facilitators and barriers among adolescent girls and their parents. PLOS One 2018; 13(3): e019415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94159
4. Lee A. “School Health Programs in the Pacific Region.” In McQueen D. (Ed.), Oxford Bibliographies in Public Healt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DOI:10.1093/OBO/9780199756
5. Lee A, Cheung CK, Lo K, Keung VMW, Mui LWH, Tam WWS. Studying Impact of Nutrition on Growth (SING): a prospective cohort for comparing the health outcome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the dietary quality score. BMJ Open 2017; 7 e018380. DOI:10.1136/ bmjopen-2017-018380
6. Lee A and Beran R. Editorial: Bett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avoid medical mishaps. Medicine
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based care
1. Chuh A, Zawar V, Ooi C, Lee A. A case-control study on the roles of dermoscopy in infectious diseases affecting the skin Part I – Viral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Skinmed 2018; 16: 247-54
2. Mike K.T. Cheung, Sam C.C. Chan, Anchor T.F. Hung, Angela Y.M. Leung, Lee A, Frank W.K. Chan, K.L. Chung, Peter K.K. Poon, Chetwyn C.H. Chan. A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on patient empowerment programme in a Hong Kong primary care setting.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ling 2017 http://dx.doi.org/10.1016/j.pec.2017.05.028
3. Chuh AAT, Zawar V, Fölster-Holst R, Lee A. A novel, inexpensive, portable, and wireless dermoscopic unit and qualitative demonstrations on the versatility of the device. J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6(1): 8-16
4. Lo K, Cheung C, Lee A*, Tam WWS, Keung V.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al feeding styles and childhood eating habits: a survey of Hong Kong pre-school children. PLoS One 2015; 10(4): e0124753 DOI: 10.1371/journal.pone.0124753
5. Lee A, Wong MCS, Chan TN, Chan PKS. A Home-School-Doctor Model to break the barriers for uptak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BMC Public Health 2015; 15:935 DOI: 10.1186/s12889-015-2269-1
6. Fung CSC, Wong CKH, Fong DYT, Lee A, Lam CLK. Having a Family Doctor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utilization of hospital emergency services and hospital admission.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5: 15:42 doi:10.1186/s12913-015-0705-7
Legal Medicine
1. Lee A and Beran R. Editorial: Bett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avoid medical mishaps. Medicine and Law 2019; 38 (1): 1-3
2. Lee A and Badenoch J. Informed Consent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UK supreme Court in ‘Montgomery’. Medicine and Law 2019; 38 (1): 27-44
3. Quatrii F and Lee A. Pharmacovigilance: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Medicine and Law 2019; 38 (1): 107-126
4. Lee A. Alternate Dispute Resolution for Medical Disputes. Hong Kong Law Journal 2018; 48 (1): 23-36
5. Lee A. Bolam’ to ‘Montgomery’ is result of evolutionary change of medical practice towards ‘Patient-Centered Care.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17; 93:46–50
6. Lee A. Recent Development in Medical Negligence Law in UK. Newsletter of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Legal Medicine 2017: 11(3): 6-8
*correspondence author
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5月,李大拔已培养2名博士和2名哲学硕士毕业。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称号 |
2004年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 |
2012年 | 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 |
2018年6月 | 英国公共卫生学院荣誉院士(Honorary Fellow) |
时间 | 担任职务 |
Journal Medicine and Law执行委员会委员 | |
世界卫生组织顾问 | |
葵青安全社区及健康城市协会区域卫生中心执行委员会联席主席 | |
2002年-2014年 | 香港中文大学保健服务委员会委员 |
2003年9月 | 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发展议会成员 |
2004年 | 健康城市联盟(AFHC)指导委员会创始成员 |
2007年 | 格里菲斯大学环境与人口健康中心兼职教授 |
2007年-2016年 | 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兼职教授 |
2009年 | 印第安纳大学应用健康科学兼职教授 |
2010年 |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会长(儿童和青少年公共卫生) |
2011年-2019年 |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 |
2012年-2014年 |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健康与体育学系兼职教授 |
2013年3月 | 香港特别行政区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委员会成员 |
2014年8月 | 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区更新基金董事会董事 |
2017年 | 香港中文大学伍宜孙书院院务委员 |
2020年 | 健康城市联盟(AFHC)全球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 |
李大拔在促进社区健康方面的贡献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同,多次获邀成为世卫暂委顾问,参与学校健康及促进健康项目。 (香港中文大学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