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荣聪 编辑
吕荣聪,男,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公司学术顾问,IEEE Fellow ,AAAS Fellow,HKIE Fellow。吕荣聪教授是国际知名软件可靠性工程及软件容错技术学者,是该领域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著有业界两本有长远影响力的学术书籍:Handbook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被誉为业界杰出的软件可靠性书籍,并被翻译成中文版《软件可靠性工程手册》,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引用数最多的出版物之一;另一本著作Software Fault Tolerance是容错计算领域四本里程碑式出版物之一。吕荣聪教授一共出版学术专著7本,发表超过400篇SCI/EI索引之学术论文(其中有近100篇为SCI索引)并数次获得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包括ICSE2010最佳论文奖,ICWS2010最佳学生论文奖等)。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1000次。吕教授一直活跃在软件可靠性工程及服务计算学术领域,多次牵头组织和参与组织软件可靠性及服务计算的主要国际学术会议(比如国际可信系统与网络学术会议DSN,国际软件可靠性工程大会ISSRE等),并多次担任大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国际服务计算大会SCC2010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Web服务大会ICWS2013程序委员会主席等)。吕荣聪在2008年获得裘槎基金会(Croucher Foundation)优秀科研者奖;2011年1月受颁IEEE Reliability Society之2010年度可靠性工程师奖,是IEEE可靠性分会的最高荣誉奖。
中文名:吕荣聪
外文名:LYU, Rung-Tsong Michael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國立台灣大學,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學聖洛杉磯分校
职业:软件学家
主要成就: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
代表作品:《Handbook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Software Fault Tolerance》
1984年12月,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8年5月,在加州大学圣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
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初评候选人。
2020年11月8日,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吕教授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软体可靠性工程学专家,其研究包括软体可靠性设计、测试、建模及分析。他亦是首位提出N版编程及多版本式软体的设计范式的学者。他更组织多版本编程队伍进行实际环境的实验,证明这种设计范式对探究软体设计多元化的重要性。吕教授还提出了创新的可靠性建模及分析,用於评估及比较容错软体架构。他亦是为软体专案提出软体可靠性建模的应用及诠释的先驱者之一。凭藉丰富的工业和学术经验,他提出了几个独特的软体可靠性建模法,深受软体工程界认同。
吕教授曾在多个软体工程学的国际会议上出任总主席或议程主席,他亦曾为多个政府、工业和学术科研机构的谘询及编辑委员会服务,包括发起1990年第一届国际软体可靠性工程研讨会(ISSRE),并曾於1993、1996、1998及2003年的研讨会上获最佳论文奖。他曾发表超过150份研究论文,此外,还出版了两部极具影响力的书籍:被誉为「软体可靠性工程发展的转捩点」的(IEEE/MG-Hill, 1996),而(Wiley, 1995)则被大多数容错计算学的专家评选为四部在该领域内最富开创性的论文或书籍之一。
除软体工程学外,吕教授自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後还参与了分部式系统、无线通讯网络、移动计算、互联网技术、多媒体和电子商贸的研究。他於中大创立无线互联网视像技术实验室并出任主任,实验室在过去五年共获得一千五百万港元资助。
“吕荣聪是软件可靠性工程国际知名专家。” (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图书馆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