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编辑

中国科学院下二级学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的,简称先进院。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2015年,获批全国博士后工作站。截至2022年,研究院拥有员工128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6个研究所和1个研发中心,外溢机构有5个、创新与育成中心有2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2018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获得国际AAALAC认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外文名: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简称:先进院·SIAT

属性:先进技术研究院

研究:先进技术、先进技术研究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成立时间:2006年9月

专职院士数:中国工程学院院士3人

博士后流动站:2个

博士点:一级学科2个

硕士点: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2个

地址:深圳西丽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

历史沿革

编辑

揭牌揭牌

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行理事会管理。

2006年2月,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友好协商共建的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成立。

2007年8月,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成立。

2011年5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广州分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成立。

2011年10月,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集成技术》。

2011年6月9日,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开始筹建,并于2013年8月去筹。

2012年8月,深圳市第三所特色学院——“深圳先进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同年月,经国家人力资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经管委批准,先进院正式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3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一所揭牌的专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2015年,获批全国博士后工作站,成为集流动站、工作站一体的博士后培养体系。

2016年11月,在科技创新论坛暨先进院十周年汇报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共建的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脑所)正式去筹成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格朗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癌症早期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对外宣布,该院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平台顺利通过AAALAC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认证现场检查,并正式获得国际AAALAC认证。深圳先进院成为深圳首家获得国际AAALAC认证的机构,也是广东地区唯一一家、国内第九家通过该认证的高校科研机构。

2019年3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厄温·内尔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内尔神经可塑性实验室。

2019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所属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基因组工程与治疗研究中心”,并聘任国际一流学者、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乔治·丘奇为中心负责人 。

2020年7月,加入深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2023年7月23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已于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成功并实现量产,不但解决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

202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市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手推动“AI+教育”深度融合,签约成立“教育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科研条件

编辑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底,研究院拥有员工1283人,其中501名海归精英、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百人计划38人。 共有在站博士后132名、研究生导师20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徐扬生、陈国良、汪正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张建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郑海荣、王立平

中科院百人计划:梁岩、刘陈立、孙雨龙、陈四海、粟武、张键、杨春雷、欧勇盛、王立平、秋云海、蔡林涛、郑海荣、王磊、胡庆茂、张键、冯圣中、蔡林涛、王磊、王战会、杨春雷、乔宇、张春阳、欧勇盛等

科研部门

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6个研究所和1个研发中心,外溢机构有5个、创新与育成中心有2个。2006年-2015年期间,共建设62个国家/省部及市级创新载体。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7个;重点实验室22个,包括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6个;工程实验室18个;工程中心6个;公共技术平台16个。

  • 研究所/研发中心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机构名称

    下设单位

    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

    智能仿生研究中心、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汽车电子研究中心、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精密工程研究中心、集成电子研究中心、先进材料研究中心、认知技术研究中心、光伏太阳能研究中心,环绕式智能研究室、半导体设备研究室、文化集成研究室以及多媒体研究室

    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

    保罗·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神经工程研究中心、医疗机器人与微创手术器械研究中心、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医学图像与数字手术研究室、微纳系统与仿生医学研究中心

    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超算深圳中心

    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抗体药物研究中心、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合成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基因与细胞治疗研究室、生殖健康研究室、发育与再生生物学研究室、食品安全与环境技术研究室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精密工程研究中心、水科学研究中心、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心

    SIAT-MIT麦戈文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

    脑认知与类脑智能研究中心、神经发育与退行性脑疾病研究中心、基因编辑脑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心、脑功能图谱解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

  • 外溢机构

    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创客学院、苏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杭州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

  • 创新与育成中心

    中国科学院深圳现代产业技术创新和育成中心、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 重点实验室

    面貌面貌

    国家工程实验室: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广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生物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低成本健康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射频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电动汽车动力平台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癌症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成像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神经工程与精神健康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高性能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

  • 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深圳超算分中心、MRI成像开放实验室、光伏太阳能电池实验室、先进材料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精密工程实验室、人机交互实验室、人机控制实验室、微纳制作实验室、纳米技术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可视计算实验室、智慧计算与信息科学实验室、产品与工程仿真实验室

  • 联合实验室

    高速EPS包装联合实验室、美的联合仿真实验室、THz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先进院—爱思宝联合实验室、经典生命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三网融合先进视频工程联合实验室

    设施资源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是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广东省电镜学会、广州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深圳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南山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深圳大学城开放实验室服务平台成员单位之一。

    据2017年3月中心官网显示,分析测试中心有七大功能性仪器设备服务子平台,分别为:生物与化学分析平台、生物成像平台、材料测试平台、微纳加工平台、电子测试平台、超级计算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拥有设备包括3T磁共振成像系统、场发射扫描电镜、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等大型高端精密设备。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部分设备

    编号

    设备名称

    所在部门

    平台

    共享类型

    10001

    MRI 磁共振成像系统

    分析测试中心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02

    透射电子显微镜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材料测试

    外部共享

    10003

    移动激光测量系统

    分析测试中心

    综合服务

    内部共享

    10004

    分子束外延生长和镀膜系统

    光伏太阳能研究中心

    微纳加工

    内部共享

    10005

    曙光TC5000

    分析测试中心

    超级计算

    外部共享

    10006

    超声实时分子影像系统

    保罗·C· 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07

    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机

    微纳加工与仿生医学研究中心

    微纳加工

    外部共享

    10008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材料测试

    外部共享

    10009

    曙光服务器

    分析测试中心

    超级计算

    外部共享

    10010

    小动物三维成像系统

    基因与细胞治疗研究室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11

    分选型流式细胞仪

    抗体药物研究中心

    生物与化学分析

    外部共享

    10012

    小动物用微CT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13

    车载多传感三维数据采集平台(扫描车)

    可视计算研究中心

    超级计算

    内部共享

    10014

    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15

    移动研究平台

    可视计算研究中心

    超级计算

    外部共享

    10017

    串联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物与化学分析

    外部共享

    1001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成像

    内部共享

    10018

    多光子显微镜

    光电工程技术中心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19

    活细胞工作站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与化学分析

    外部共享

    1002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21

    三维C臂X光机

    生物医学图像与数字手术研究室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22

    核磁共振波谱仪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与化学分析

    外部共享

    10023

    四自由度手臂及灵巧手

    智能仿生研究中心

    综合服务

    外部共享

    10024

    深腾7000G服务器

    分析测试中心

    超级计算

    外部共享

    10025

    共焦荧光显微镜

    分析测试中心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26

    万能材料试验机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材料测试

    外部共享

    10027

    紫外曝光机

    微纳加工与仿生医学研究中心

    微纳加工

    外部共享

    10028

    128导脑波

    分析测试中心

    综合服务

    外部共享

    10029

    北斗位置数据采集平台

    云计算研究中心

    超级计算

    外部共享

    10030

    原子力显微镜

    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材料测试

    外部共享

    10031

    显微拉曼光谱仪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与化学分析

    外部共享

    10032

    原子力显微镜

    分析测试中心

    材料测试

    外部共享

    1003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光电工程技术中心

    生物与化学分析

    外部共享

    10034

    分析型流式细胞仪

    抗体药物研究中心

    生物与化学分析

    外部共享

    10035

    塑料激光焊接机

    微纳加工与仿生医学研究中心

    微纳加工

    内部共享

    10036

    单分子荧光显微成像及光谱测试系统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与化学分析

    外部共享

    10037

    安全芯片检测设备

    汽车电子研究中心

    电子测试

    外部共享

    10038

    无掩模激光直写光刻机

    微纳加工与仿生医学研究中心

    微纳加工

    外部共享

    10039

    外部回转粗线并绕NC绕线机

    电动车研发中心

    综合服务

    外部共享

    10040

    高性能网络分析仪

    微纳加工与仿生医学研究中心

    电子测试

    外部共享

    10041

    生物原子力显微镜

    保罗·C· 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

    生物成像

    外部共享

    10042

    大型多功能清洗机

    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所

    综合服务

    外部共享

    10043

    振动噪声试验平台

    电动车研发中心

    综合服务

    外部共享

    10044

    飞秒激光及测量系统

    光电工程技术中心

    综合服务

    外部共享

    10045

    三维快速成型系统

    分析测试中心

    综合服务

    内部共享

  • 科研成就

    编辑

    研究成果

  • 论文成果

    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十年来累计发表专业论文5628篇,其中SCI2239篇,JCR一区1205篇。WFC指数全国排名68位,全科学院26名,全省第4名,全市第2名。陆续在Nature、Science等世界与行业顶级科学杂志期刊、SIGGRAPH等行业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王虹和戴辑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创新》。

  • 专利成果

    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十年来累计申请专利 4437项,已授权1619项,PCT申请214项。近三年,科研单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转移转化率达29%,成为广东省科研机构唯一一家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知局审查员实践基地。根据《智能电网专利分析和布局》、《核磁影响专利分析和布局》、《低成本健康专利布局》、《机器人项目》、《抗体专利池项目》、《智慧城市及大数据专利分析与预警项目》八个项目搭建了相关的专利池。

    截至2016年8月,研究院已授权的知识产权为1619件。

  • 科研项目

    活动活动

    2006年-2015年期间,先进院共获批纵向科研项目2180项,留院合同总额累计19.07亿(不含人才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573项,留院合同额为55815万元,包括牵头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科院项目238项,留院合同额为36733万;广东省项目161项,留院合同额为9498万;深圳市项目1131项,留院合同额为86618万;累计完成1265个项目结题;获得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国家专利优秀奖一项,参与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学术刊物

    《集成技术》系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第一主办单位,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二主办单位及出版单位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光、机、电、医学、药学先进方法与理论及集成等领域文章

  • 人才培养

    编辑

    学科建设

    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

    教学建设

    研究院研究院

    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累计培养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近5000人。

    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探索双聘教授、联合申报学位点和重点学科的合作机制。

    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建设“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与东北大学共同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国内多所高效探索联合培养,被政府授予“深圳市南山区高层次人才实训基地”。

    研究院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广东工业大学在生物、光机电和材料学科方面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开展共同招收博士后工作。

    合作交流

    编辑
    据2017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在论文方面合作的单位已达百家,包括高校、研究机构、公司等。其中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合作紧密。

    在合作论文中,除中国(含港、澳、台)外,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日本、德国、以色列、韩国、意大利、爱尔兰、瑞士、荷兰、西班牙、丹麦、挪威、塞浦路斯、墨西哥、新西兰、瑞典、科威特等。

    文化传统

    编辑

    形象标识

  • 院徽

    院徽院徽

    院徽为深蓝色的圆环形图案,中间SIAT是研究院英文缩写,上部和下部分别是屋顶和底座。下方为中国科学院英文名称。外环上面为中国科学院字样,下方为研究院名称。

    精神文化

  • 使命和愿景

    建设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提升粤港地区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成为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 目标

    一个引领、两个接轨、三个一流、四个能力

    一个引领—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源头创新活动中起骨干和引领作用,包括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人才教育、企业孵化等多方面的示范作用,成为新型国家研究机构的典范。

    两个接轨—“与国际学术水平接轨、与珠三角的产业接轨,是实现“一个引领”的前提条件,顶天才能立地。

    三个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是实现“两个接轨”的基础。

    四个能力—“发挥学科交叉特色,形成集成创新新优势,建立经济预测机制,培养市场拓展能力。

  • 现任领导

    编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职务

    姓名

    院长

    党委书记

    杨建华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吕建成

    副院长

    汤晓鸥

    郑海荣

    刘陈立

    纪委书记

    王筑

    注:以上参考来源

    所获荣誉

    编辑
    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仿生研究团队入选2022年“深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奖名单。

    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研究所团支部被授予“深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称号。

    下一篇 深圳虚拟大学园

    上一篇 中国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