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淦标 编辑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杰出教授,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士

廖淦标廖淦标

廖淦标(Kam-biu Liu),生于香港,地理及古生态学家,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士,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洋学和海岸科学系George W. Barineau III杰出教授、系主任。廖淦标197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地理系,获得地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地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1984年加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曾任地理及人类学系James J. Parsons杰出教授;2006年,转至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洋学和海岸科学系;2013年,获选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洋学和海岸科学系系主任;2018年,获得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古环境变化专业组终身成就奖;2022年,当选为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士;2023年,获得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气候专业组终身成就奖。廖淦标主要研究领域为古风暴学、沿海古生态学、全球环境变化、孢粉学和湖泊沉积物。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廖淦标

外文名:Kam-biu Liu

出生地:香港

毕业院校:多伦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Hurricanes and Typho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主要成就:2008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2022年当选为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士

人物经历

编辑
20世纪50年代初,廖淦标生于香港,中小学均在岭南中学就读,中五毕业后转读香港英皇书院。

1970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主修地理;大一时副修社会,大二时副修经济,直至毕业;大三、大四时选修几门生物学科,其中胡秀英教授开设的本地植物课启发了他对生物地理以及植物学的研究兴趣。

1972年,廖淦标任《中大学生报》总编辑时出版一期“西藏专辑”,向同学全面介绍西藏地区的历史、地理与文化。

197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地理学学士学位。

1976年,赴加拿大升学。

1974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地理学硕士学位。

1982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4年,移居路易斯安那州,加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曾任地理及人类学系James J. Parsons杰出教授。

2006年,转至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洋学和海岸科学系,历任教授、George W. Barineau III杰出教授。

2013年,获选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洋学和海岸科学系系主任。

201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2014/15年度黄林秀莲访问学人”。

202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管理学系,担任校长特聘访问教授(Vice-Chancellor Visiting Professor)。

廖淦标教授在佛罗里达红树林中廖淦标教授在佛罗里达红树林中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廖淦标教授

    廖淦标在将冰芯用于中国和南美的高山冰盖中提取花粉和重建古环境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

    廖淦标科研的主要脉络始终是生物地理、第四纪古生态以及古气候学。他的主要研究手段是孢子花粉分析及湖泊沉积研究,以此恢复数千年来的植被、气候变迁及古环境演化 。他的研究区域包括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大西洋沿岸、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和亚马逊盆地)、青藏高原、中国。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时,廖淦标在南美亚马逊盆地西部发现二、三万年前的罗汉松化石,据此首次提出亚马逊盆地于盛冰期时温度曾大幅下降的观点。该破性发现对美洲热带雨林地区的古气候环境以至物种多样性的传统理论,作出了革命性的挑战。自此以后,亚马逊盆地的冰期气候主导力量是“变冷”而非“变干”的观点,已逐渐被日益增加的古气候纪录所证实。

    廖淦标对第四纪古气候及古生态学的另一贡献,是他首创以孢粉分析应用于热带及亚热带冰帽冰岩芯研究之上。他发表的Quelccaya冰帽及Sajama冰帽冰岩芯孢粉记录,对阐明南美热带安底斯山地区的ENSO事件及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植被反应甚起作用。此外,他亦首创以孢粉手段研究敦德冰帽冰岩芯的工作,并由此推论印度洋西南季风在全新世早期(5000-10000年间)增强,引致中国西北部干旱区降水增加,气候较全新世晚期偏湿。

    20世纪80年代末,廖淦标开创古风暴学的研究,主要以地质学方法利用多种代用指标研究古代飓风活动。他首先应用墨西哥湾沿岸湖泊沉积记录,恢复五千年来飓风活动历史与气候演变关系。他更与历史学者合作,共同开展以史学手段,根据中国历史文献,尤其是方志记录,研究中国东南沿海近千年台风活动史。

  • 学术论著

    截至2023年6月,廖淦标已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等国际科学杂志出版超过170篇文章,被引用超过13,000次,H指数为59。他在2004年编著的《Hurricanes and Typhoon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一书,是古风暴学的奠基之作。

  • 合作交流

    1984年加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以后,廖淦标首即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开展对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研究,并发表长江三角洲北端一万二千年来的孢粉纪录。他同时以西方最新的科学观点,对近数十年中国国内同行发表的孢粉学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与中国孢粉界同行共同领导倡议成立中国孢粉数据库。

    自1991年至2007年,他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单位合作,亲赴青藏高原考察五次,在六个小湖泊打钻并采集二百多个表土孢粉样品,全面开展青藏高原晚冰期以来古环境演变的研究工作。

    人才培养

  • 开设课程

    据2023年10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官网,廖淦标开设以下两门课程:

    OCS/ENVS 4600.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CS 3200. Hurricanes and Typhoons

  • 指导学生

    截至2015年,廖淦标已培养12名博士及11名硕士毕业生。

  • 教学奖励

    廖淦标于2001年获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老虎运动基金会本科教学奖。

    廖淦标(右三)获颁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杰出研究大师奖廖淦标(右三)获颁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杰出研究大师奖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3年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Warren Nystrom Award

    2004年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杰出教师奖

    2008年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Rainmaker奖

    2008年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2010年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海岸与环境学院杰出教师教学奖

    2013年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Rainmaker奖(高级学者奖)

    2018年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古环境变化专业组终身成就奖

    2019年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杰出研究大师奖(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

    2022年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士

    2023年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气候专业组终身成就奖

  • 社会任职

    编辑
    廖淦标现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理学报(英文版)》及中国国内外其他数种科学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并曾任美国国家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位。

    个人生活

    编辑
  • 兴趣爱好

    廖淦标少时最喜阅读文史书刊, 尤爱读三国演义、唐诗宋词及春秋杂志等,无不涉猎。在英皇书院时受地理老师及同窗好友熏陶,常往香港山头野岭远足旅行,攀山涉水,观景凿石。短短一年,即已培养出对地理及地质学的浓厚兴趣。

  • 家庭生活

    在崇基学院当助教时,廖淦标与他的未来夫人林绍颜(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环境科学系杰出教授)从认识到结合,从此开启了在地理科学领域合作研究的人生旅程。

  • 人物评价

    编辑
    廖淦标长期以来被誉为“古风暴学之父”。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评)

    一位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成员获得多个专业组的终身成就奖是极不寻常的,而廖淦标博士已获得古环境变化和气候两个专业组终身成就奖的认可,这证明了他在研究中做出的跨学科贡献。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气候专业组成员Robert Rohli教授评)

    廖淦标是古风暴学(一门年轻学科,以地质技术研究过去的飓风)的先驱和研究领袖,地位广受国际认可。 (香港中文大学评)

    下一篇 林绍颜

    上一篇 梁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