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和党 编辑
美国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 United States),又称“老大党”(Grand Old Party,简称:GOP)是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之一,前身为1791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1825年,民主共和党发生分裂,其中一派组成国家共和党,1834年改称辉格党。1854年7月,辉格党与北部民主党和其他反对奴隶制的派别联合组建共和党,并且将党的价值奠基于“个人自由”、“国家团结”。而在当代政治中,共和党则被视为是社会保守主义(包括维护“家庭价值观”)、经济古典自由主义(包括支持“保守财政政策”)以及在外交、国防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的右派政党。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此后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党一直主政白宫。1933年至2021年间,共和党人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69年1月至1974年8月)、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1974年8月至1977年1月)、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乔治·沃克·布什(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唐纳德·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至2021年1月)先后当选美国总统执政。当地时间2024年3月8日,迈克尔·沃特利成为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RNC)新一任主席。最新新闻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落幕1小时前当地时间7月18日晚,为期四天的2024年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落下帷幕。在这场旨在提振选情和团结全党的大会中,右耳缠着绷带的特朗普一出场便成为了焦点,久未露面的妻子梅拉尼娅·特朗普和长女伊万卡·特朗普到场支持特朗普的竞选活动。...详情内容来自
中文名:美国共和党
外文名:Republican Party (US)/GOP
别名:林肯的党
适用领域:党派
应用学科:政治
意识形态:保守主义
党主席:雷恩斯·普利巴斯
参议院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约翰·科宁
众议院领袖:保罗·瑞恩、凯文·麦卡锡
州长协会主席:克里斯·克里斯蒂
国际组织:国际民主联盟
政治立场:中间偏右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
当时大多数北方的民主党人都是主战派,并且继续支持林肯,直到1862年秋天林肯将战争目标转变为彻底解放奴隶制度时,许多民主党人才开始采取反战态度。除了肯塔基州外,所有共和党的州党部都支持了废除奴隶制度的目标。共和党也成功指控北方反战的民主党人是同情南方分裂的叛徒,并且赢得了大多数主战的民主党人支持,使他们得以在1862年保持多数派地位,林肯继续在1864年选战中赢得压倒性胜利。
在内战后的美国重建时期里(1865-1877),要如何处理南方投降的各州以及被解放了的奴隶成为了主要的议题。1864年时共和党控制了国会,要求采取更激烈的行动以对抗奴隶制度,并且报复南方的分裂。林肯勉强遏制了他们,但在林肯死后继任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为了这点而在1866年与激进派共和党人分裂。结果在1866年的国会选举中,激进派共和党人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因而彻底控制了整个重建时期,使得约翰逊无法以否决权阻止立法。激进派共和党人对南方施加了许多苛刻的法案,以报复南方的分离。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1822—1885)
镀金时期
共和党在这段时期分裂为“正统”和“混血”的流派,他们为了政府职位的指派和公务员改革而斗争不休,但在其政策上则差异不大。在1884年,共和党内的改革派认为詹姆斯·G·布莱恩相当腐败因而拒绝支持他,并改支持民主党的格罗弗·克利夫兰,使民主党夺回了白宫;大多数这些共和党人在1888年时都回归了共和党。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从1860年至1912年间,共和党一直利用民主党与“酒、天主教、造反”之间的牵连争取支持度,酒意味着民主党与酿酒业和酒馆业的利益,相较之下共和党则采取坚定的禁酒姿态。“天主教”指的则是民主党与天主教徒之间的关联,爱尔兰裔天主教徒是民主党在大都市地区的主要党员基础,共和党则大力指控他们政治腐败。“造反”指的则是1861年试图分离合众国的南方联盟国、以及那些同情他们的北方民主党人。
人口的增加则对民主党较有利,大量前来的德裔和爱尔兰裔移民大多支持民主党,并超过了以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移民为主的共和党。在1880年代中,两党于选举中的表现开始拉近,民主党通常失败,但在1884年和1892年赢得了总统选举。由于执政的民主党在1893-1897年间历经严重的经济衰退、加上煤矿和铁路的罢工潮暴力活动,共和党趁机于1894国会选举中取得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
进步时期
威廉·麦金莱(1897-1901)
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
共和党在州和地方的层次上接受进步主义时期的政策,试图促进都市地区的改革。共和党控制了整个1920年代的总统任期,实行违逆国际联盟的政策、高关税、并且维持商业团体的利益。沃伦·盖玛利尔·哈定、卡尔文·柯立芝、以及赫伯特·胡佛分别当选1920年、1924年和1928年的总统。
虽然共和党在1920-1924年间于大都市地区的天主教人口中获得不错支持度,但在1928年选举中却无法继续维持,到了1932年时都市地区开始转变为民主党的重镇了。在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的垮台开始了一连串的
经济大恐慌。胡佛试着尽力缓和广泛的经济衰退,但情况依然没有改善。最后民主党在1930年的期中选举里获得了主要的胜利,成为自威尔逊以来首次于国会中与共和党席次相近。
反新政联盟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929年--1933年)
在1938年初美国又爆发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的罢工潮遍及全美,罗斯福也没有成功去除最高法院里的保守派法官,共和党在1938年的国会选举里于众议院重新夺回了75席。保守派的民主党人—大多数来自南方,加入了共和党组成了保守派联盟,并且主导了国会的国内议题一直到1964年为止。从 1939年至1941年间,共和党内部在是否支持英国以及对二战的立场上产生分歧,干涉主义者如亨利·刘易斯·史汀生主张支持英国,而孤立主义者则强烈反对美国参战。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的反战势力并且一同组成了美国第一委员会(America First Committee)以阻止美国参战。在1940年,毫不知名的文多尔·威尔吉(Wendell Willkie)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代表共和党参选,他批评罗斯福的新政效率低落,并且也批评罗斯福的竞选破坏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过三届的传统。珍珠港事件终结了干预主义和孤立主义之间的争论,共和党在1942年的期中选举里进一步夺回更多席次,终于平衡了民主党长期以来的多数派地位。随着战时军工生产而来的经济繁荣,保守派联盟停止了大部分的新政计划。
作为少数派政党,这时的共和党有两个派系:“左翼”的派系支持大多数的新政,但主张必须更有效的实行之。“右翼”的派系则从一开始便反对新政,并且得以在1940年代与南方保守派民主党人合作下撤销了许多新政的措施。共和党的新政左翼由托马斯·杜威所领导,以东北部为主要根据地。而反对新政的保守派则以西部和东南部为主。西部的选民结构在这段时期开始分歧,而南方仍然是民主党的稳固票仓。杜威并不反对新政政策,但要求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手段,主张加速经济成长的政策、并反对政治腐败。在战争初期他也比保守派更愿意支持英国。
在1944年,健康状况已经逐渐恶化的罗斯福仍击败了杜威,成为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但杜威在1948年仍成为了共和党的候选人。在罗斯福于1945年死于任内后,哈利·S·杜鲁门继任为总统。随着战争的结束,不稳定的劳工组织在1946年发起了许多罢工活动,造成的混乱也帮助了共和党的选情。共和党大肆批评杜鲁门任内的政策失误,并且赢得了自从1928年来第一次的国会选举多数派地位。在共和党主导下于1947年通过的塔虎脱-哈特莱法(Taft-Hartley Act)用以平衡劳工工会的势力,这个法案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成为许多工业州的议题,但工会从没能成功废除之。
在1948年,共和党分裂为左右两派,杜鲁门大胆的在7月时召集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送出一堆他预期会对共和党议员造成大麻烦的法案审查。最后果不其然,共和党国会陷入僵局且毫无进展,杜鲁门趁机在全国批评他们“毫无用处”。接着在1948年的总统选举,杜鲁门击败托马斯·杜威而得以连任,同时民主党也重新夺回了国会。
艾森豪威尔到尼克松
艾森豪威尔
尼克松
南方转向共和党
杰拉尔德·福特(1913-2006)
然而,从1964年开始,民主党在南方的巩固地位开始动摇。造成这种转变的长期原因在于南方已经开始与美国其他地方越来越类似,也无法长期维持种族的分离。现代化带来了大量的工厂、公司、和大都会,以及数百万自北方而来的移民,同时教育程度也逐渐提升。同时南方传统以棉花和烟草为主的产业开始凋零,农夫开始移往大城镇的工厂工作。短期内造成转变的原因则是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民权运动在南方白人之间造成极大争议,许多人批评那是对于地方州权利的干涉。随着政治转变的障碍逐渐移除,传统的南方人加入了新兴的中产阶级,而北方的移民则开始倾向共和党,因此种族结合政策最后造成了南方政治的变动。同时那些被赋予投票权的黑人则坚定支持民主党候选人,比率大约高达85-90%。
里根革命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911-2004)
政治评论家则试着解释为何里根能获得如此庞大的支持度,他们以“里根民主党人”来描述那些选择投给了里根的民主党人。里根民主党人在1980年代前原先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但在1980年和1984年(以及1988年的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选择投给共和党,使得他们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这些里根民主党人大多为蓝领阶级、住在传统属于民主党的地区、并且被里根在堕胎等议题上的社会保守主义以及强硬的外交政策所吸引。他们在1992年和1996年便不再继续支持共和党了,因此使他们成为1980年代的特殊现象。
里根彻底改变了美国政治。他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许多苛刻的税赋,同时也解决了自1970年代以来一直蔓延的经济滞胀,遏止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衰退。在两党的支持下,里根继续对商业撤销管制,消除了几乎所有新政以来遗留的管制政策,除了社会福利之外。也是在两党的支持下,里根彻底改革了社会福利制度,使其花费的预算在接下来25年不会超过政府控制,解决了即将因此爆发的金融危机。里根称这些政策是使美国经济在1983年和1984开始茁壮复苏的主因。里根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抱持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24-2018)
共和党的国会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于1992年的选举中输给了民主党的比尔·克林顿。在1994年的国会选举中,共和党一举夺回了参议和众议两院的多数派地位。这是自从1952年来共和党首次支配两院,在接下来十馀年中,共和党的多数派地位只有在2001-2002年的参议院会期中被短暂打破,并一直维持到2006年为止。这次夺回国会的选举使共和党在立法机构上终于占据优势,因为民主党在1995年前已经牢牢控制两院长达四十年了,只有1981-1987年间参议院由共和党控制除外。
在1994年的选举中,共和党的国会候选人提出的政见包括了一系列对政府的主要改革,例如预算平衡法案和福利制度改革。共和党将这一系列政见命名为“与美国有约”(Contract With America)运动,以此作为当年选举的文宣主轴。在选举胜利后,共和党成功通过了其中一些法案,但在其他一些如国会议员任期限制的法案上遭到挫败。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反对共和党的一些社会议题政策,但接受了福利制度改革以及平衡联邦预算的法案。这使得美国福利制度经历大规模的转变,保守派对此表示支持、而自由派却大力反对。在1995年,共和党与克林顿政府之间的一场预算斗争导致联邦政府暂时陷入瘫痪,但事件的负面效果使克林顿得以在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顺利当选连任,击败共和党提名的参议院领导人鲍勃·多尔(Bob Dole)。
反恐的八年
乔治·沃克·布什(1946-)
由于2001年发生的九一一袭击事件,布什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恐战争,包括了入侵阿富汗、颁布美国爱国法(USA PATRIOT Act)、以及入侵伊拉克。到了2001年11月,激进的阿富汗伊斯兰教塔利班政权被美国铲除了,(2011年,奥萨玛·本·拉登被击毙)在2003年3月,在经过一连串于联合国的冗长外交手段失败后,布什选择与盟国一同入侵伊拉克。
共和党在2002年的期中选举里表现良好,受到伊拉克战争初期的正面影响,共和党巩固了在众议院的优势、同时重新掌握在参议院的多数派地位。布什在2004年的选举的提名过程中没有遭到任何对手,并且将他的政见定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和一个更有希望的美国”。布什展现了他对赢得反恐战争的信心,并且主张他要建立一个“所有权的社会”(Ownership society),强调个人的责任感、经济自由、以及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建立起一个能在世界上竞争的先进经济体系。
布什政府
在2004年11月2日,布什又赢得连任选举。这次布什取得了6,200万张的普选选票,高过民主党的约翰·克里300 万票,布什取得的286张选举人团选票也高过凯利的251张。在布什当选连任的同时,共和党也在国会两院增加了一些议席。布什曾经告诉记者:“我在选战中挣取了资本—政治的资本,现在我则打算以我的风格花掉这些资本。”他在2005年1月宣布了他的政策计划,但随着他在民调中的民众认可度逐渐下跌,他的麻烦也逐渐开始。他努力争取在福利制度中增加个人储蓄帐户的制度,同时提出大规模的税赋修正案,但这两个法案都被延期了。他成功指派许多保守派担任最重要的政府职位,由康多莉扎·莱斯担任国务卿、约翰·格洛佛·罗伯茨担任首席大法官、本·伯南克担任联邦储备系统主席等等。他成功的发动新一波的减税,同时封锁了其他可能增税的管道。在2006年里,布什强烈捍卫他的伊拉克政策,主张美国正在迈向胜利。他也成功的延长了美国爱国法,主张就是这个法案保护美国在2001年的911事件后一直没有遭受新一波的攻击。
在2005年9月,飓风卡特里娜摧毁了新奥尔良以及周遭的一大段地区,布什政府在救灾上的反应被批评为不够迅速和充分,联邦紧急应变中心(FEMA)的署长也被迫辞职。包括共和党众议院议长在内的数名国会议员则被控在选举募款上有舞弊行为,民主党则借机大肆炒作这个议题。在2005年11月的选举中,共和党在纽约市的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以压倒性胜利当选连任,成为共和党在一向属于民主党重镇的纽约市的第四次连续胜利。
在2006年,共和党挑选了俄亥俄州的众议员约翰·博纳(John Boehner)作为众议院的领导人,并挑选肯塔基州的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作为参议院领导人。
在2006年11月,民主党于中期选举里击败了共和党,使得民主党夺回了两院的多数派地位。
历届美国总统选战(共和党)
.遭刺杀
.曾经加入过民主党,并以共和党党员身份担任副总统的安德鲁·约翰逊,依据当时的制度于1865年继承林肯成为美国总统
.死于任内而未被接替
.于任内去世
.辞职
年次 | 结果 | 候选总统 | 候选副总统 | 任 | 任期 |
---|---|---|---|---|---|
1856 | 失败 | 约翰·查理·弗里蒙特 | 威廉·L·代顿 | - | - |
1860 | 成功 | 亚伯拉罕·林肯 | 汉尼巴尔·哈姆林 | 第16任 | 1861-1865 |
1864 | 成功 | 安德鲁·约翰逊 | |||
1868 | 成功 |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 斯凯勒·科尔法克斯 | 第18任 | 1869-1877 |
1872 | 成功 | 亨利·威尔逊 | |||
1876 | 成功 |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 威廉·A·惠勒 | 第19任 | 1877-1881 |
1880 | 成功 | 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 | 切斯特·艾伦·阿瑟 | 第20任 | 1881 |
- | 切斯特·艾伦·阿瑟 | 无 | 第21任 | 1881-1885 | |
1884 | 失败 | 詹姆斯·G·布莱恩 | John A. Logan | - | - |
1888 | 成功 | 本杰明·哈里森 | 利未·P·莫顿 | 第23任 | 1889-1893 |
1892 | 失败 | Whitelaw Reid | - | - | |
1896 | 成功 | 威廉·麦金莱 | Garret A. Hobart | 第25任 | 1897-1901 |
1900 | 成功 | 西奥多·罗斯福 | |||
- | 西奥多·罗斯福 | 无 | 第26任 | 1901-1909 | |
1904 | 成功 | 查尔斯·W·费尔班克斯 | |||
1908 | 成功 |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 詹姆斯·S·舍曼 | 第27任 | 1909-1913 |
1912 | 失败 | Nicholas M. Butler | - | - | |
1916 | 失败 |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 查尔斯·W·费尔班克斯 | - | - |
1920 | 成功 | 沃伦·加梅利尔·哈丁 |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 | 第29任 | 1921-1923 |
- |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 | 无 | 第30任 | 1923-1929 | |
1924 | 成功 | 查尔斯·G·道斯 | |||
1928 | 成功 |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 查尔斯·柯蒂斯 | 第31任 | 1929-1933 |
1932 | 失败 | - | - | ||
1936 | 失败 | 阿尔夫·兰登 | Frank Knox | - | - |
1940 | 失败 | 温德尔·威尔基 | Charles L. McNary | - | - |
1944 | 失败 | 托马斯·杜威 | John W. Bricker | - | - |
1948 | 失败 | 厄尔·沃伦 | - | - | |
1952 | 成功 |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 第34任 | 1953-1961 |
1956 | 成功 | ||||
1960 | 失败 |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 Henry Cabot Lodge | - | - |
1964 | 失败 | 巴里·戈德 | 威廉·E·米勒 | - | - |
1968 | 成功 |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 第37任 | 1969-1974 | |
1972 | 成功 | ||||
- |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 | 纳尔逊·洛克菲勒 | 第38任 | 1974-1977 | |
1976 | 失败 | 鲍勃·多尔 | - | - | |
1980 | 成功 |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 第40任 | 1981-1989 |
1984 | 成功 | ||||
1988 | 成功 |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 丹·奎尔 | 第41任 | 1989-1993 |
1992 | 失败 | - | - | ||
1996 | 失败 | 鲍勃·多尔 | 杰克·肯普 | - | - |
2000 | 成功 | 乔治·沃克·布什 | 理查德·布鲁斯·切尼 | 第43任 | 2001-2009 |
2004 | 成功 | ||||
2008 | 失败 | 约翰·麦凯恩 | 萨拉·路易丝·希思·佩林 | - | - |
2012 | 失败 | 威拉德·米特·罗姆尼 | 保罗·莱恩 | - | - |
2016 | 成功 | 唐纳德·特朗普 | 迈克·彭斯 | 第45任 | 2017~2021 |
2020 | 失败 | - |
2016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克利夫兰闭幕,会场释放彩色气球庆祝
与民主党相较,共和党在社会议题上倾向保守主义,在经济上则接近于自由意志主义,并且与华尔街(大企业)和商业街(地区的小型商行)都有紧密的关系,但很少获得工会团体的支持。共和党支持较低的税赋、在经济议题上主张限制政府规模、并且支持商业发展;而在一些社会议题如堕胎上共和党则支持政府介入。然而,南部的流派则反映出福音教派和基本教义派的宗教理念,较少关注经济的议题,但却更注重道德的议题,反对堕胎和同性恋。不过,美国西部也有着稳固的福音教派共和党势力,而且在事实上,经济自由意志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这两种派系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他们在共和党内往往是互相重叠的。
共和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都有强大的筹款和选举战略委员会。共和党众议院全国委员会(National Republican CongressionalCommittee)负责协助众议院的选举,而共和党参议院全国委员会(National Republican SenatorialCommittee)负责协助参议院的选举。两个委员会在逐年选举中都单独募集了超过$1亿元的资金,并且在招募有潜力的州长候选人上占有重要角色。共和党州长联盟(Republican GovernorsAssociation)便是一个仅以讨论州长候选人为主、不负责募款的团体。整体来说在共和党每一个架构上,民主党都有类似的组织。
经济政策
共和党强调私人企业和个人决策对于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性,他们支持一个对商业有利的自由市场政策、经济自由主义、并且限制政府规模和政府管制。不过在近年来,一些人也指出2006年美国高昂的预算赤字,批评共和党不再是财政保守的政党了。
当前大多数共和党人抱持的经济理论是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所提出的里根经济学。这个理论主张减少所得税率会增加GDP成长,额外的成长也因此会替政府带来更多额外的收入。这个理论也反映在共和党对于减税的长期支持上,减税自从1920年代以来便一直是共和党的主要政见。共和党人相信自从2001年以来的一连串减税促长了美国经济发展。许多共和党人也认为所得税是注定效率低落的,同时也反对等级税制,认为那是劫富济贫的制度,不公平的惩罚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和财富的人。
共和党人同意应该有一个“安全网络”以协助那些较贫穷的人口;不过,他们支持的政策通常都开销较少、较依靠于私人的募款、同时对于参与资格也有较严格限制。共和党人强烈支持1996年的福利制度改革,以此提高接受福利制度补助的资格门槛、并且成功的使许多之前依赖福利补助的人口开始寻找工作。
共和党反对一个仅由政府主导的全民健保制度—例如那些在加拿大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制度,主张一个由当前个人或雇主为基础选择的健保制度,并且仅针对年长者提供医疗保险(Medicare)、对贫穷者提供医疗补助(Medicaid)。共和党在历史上对于福利制度、医疗保险、以及医疗补助计划的态度并不一致,所有这些方案共和党都曾经加以反对或支持。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和布什政府支持削减医疗补助的成长率,而在另一方面,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却也支持扩展医疗保险,支持从2006年开始对年长者提供新一批的药品补助计划。共和党通常反对工会,并且支持在地方州和联邦的层次上颁布许多对组织工会不利的法规。共和党通常反对增加最低工资,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只会增加失业率、并且减少商业的利润罢了。
社会政策
大多数共和党人都反对堕胎,反对合法化同性婚姻、并且支持“以信仰为基础的行动”。他们支持减少福利制度补助、反对政府为了消除歧视而施加的雇佣种族配额,但在是否支持以积极行动(affirmative action)政策来避免妇女和少数族群遭到歧视的议题上则产生分歧。大多数共和党的成员支持死刑以及其他较严格的惩罚措施,共和党通常也强烈支持买卖和拥有枪械的权利。
大多数共和党人支持透过学券制和许可证学校制(charter schools)来增加学生和家长们选择学校的自由,许多人也大力谴责公立学校制度以及教师组成的工会。共和党也要求现存的公立学校制度必须更负责任,最近在2001年颁布的“不让任何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便是例子之一。
共和党内的宗教派系通常支持在公立学校组织例行的祷告,并且坚持在教导进化论的同时也应教导创造论或智能设计论。虽然共和党投票支持增加政府对科学研究上的补助,许多共和党人积极的反对联邦政府补助胎儿干细胞研究,因为认为那会采集到并摧毁人类的胚胎(一些人认为那在伦理上是和堕胎一致的)。其他一些人则支持补助仅限成人的干细胞研究。
外交政策
在九一一袭击事件后,共和党在反恐战争上支持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包括了2001年入侵阿富汗和2003年入侵伊拉克,并且试图在中东和全世界散布民主。布什政府认为在伊拉克的“非法战斗人员”(Unlawful combatant)不属于日内瓦公约的保护范围,主张日内瓦公约仅只保护主权国家的军队人员,并不适用于盖达等恐怖组织的恐怖份子。
共和党也支持对联合国内部进行改革,以避免类似石油换食品计划的贪污事件再次发生。共和党反对签订京都议定书,认为那个协议只会伤害美国的经济,而且也无法约束中国等大量制造全球暖化的国家。共和党强烈支持自由贸易协议,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和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CAFTA),目前共和党也试图进一步与南美洲国家如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达成自由贸易协议。
共和党在如何处置非法移民的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尤其是针对拉美裔人。布什政府将处理拉美裔人问题作为第一优先的政治目标,但许多共和党的地方党部并没有重视这个议题。在整体上,共和党内的商业团体派系欢迎更多的移民,因为那代表更多便宜的劳工可以雇用;而社会保守主义的派系则反对之。在2006年,白宫支持参议院通过的一个完整的移民改革法案,使得上百万的非法移民最终能取得公民身分,但众议院则没有接受之。虽然这个议题在2006年的选举成为主要关注焦点之一,但民调则显示选民仍更重视一般的经济、政治腐败、伊拉克战争、以及恐怖主义的议题。
现任领导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RNC)主席:迈克尔·沃特利。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RNC)联合主席:拉拉·特朗普。
曾任领导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罗娜·罗姆尼·麦克丹尼尔(Ronna McDaniel,女)。
商业团体
共和党受到各种阶层的商业团体的支持,从“商业街”(地区的小型商行)到“华尔街”(大型企业)都包括在内。
性别
自从1980年以来,共和党在男性选民中受到的支持度要稍微高于女性选民。在2006年的国会选举中,有47%的男性投给共和党,而女性则只有43%。
种族
自从1964年以来,共和党在非裔美国人中受到的支持度相当少,在近年来的全国性选举上只获得不到15%的黑人选票(1984到2004)。共和党曾经提名一些非裔美国人的候选人角逐伊利诺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等地的州长或参议员,但到目前还没有成功当选的例子。布什在拉美裔人中受到的支持度则有稍微提高,2000年获得35%、而2004年则获得44%。在2004年,44%的亚裔美国人投给了布什。而在2006年的众议院选举中,共和党赢得51%的白人选民支持、37%的亚裔、和30%的拉美裔,但只获得10%的非裔美国人支持。
家庭状态
在最近的选举里,共和党对于那些有育养小孩的、婚姻状态稳定的白人家庭有较高吸引力。未婚和离婚的妇女在2004年则较为支持民主党。
收入
不同收入阶层对于两党的偏好差异其实不大,虽然民主党对于最穷的一部份选民有较高吸引力。在2004年的选举里,布什于最贫穷的20%的人口中获得41%的支持,而在最富有的20%的人口中则获得55%的支持,收入居中的阶层则获得53%。在2006年的众议院选举里,年收入超过$50,000的选民有49%投给共和党,少于之的选民则只有不到38%。
教育
在教育的比较上,共和党在近年来稍微偏离了该党传统的选民倾向。在1988年,老布什获得52%的总票数,在拥有学士学位(但不包含学士以上)的选民中获得62%的支持度。但在2004年小布什则只获得52%的支持。在拥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的选民中,老布什于1988年获得50%支持,而小布什则只获得42%。但布什在这个阶层的支持度下跌则被那些只有高中毕业的选民支持度提升所抵销。民主党对那些拥有高于学士学位的选民有较高吸引力(布什只获得44%)。在2006年选举中,共和党获得最多支持的则是学士学位的选民(49%)。
性取向
在2000年、2004年和2006年选举中进行的出口民调指出只有23-25%的同性恋选民投给共和党。在近年来共和党一直反对同性婚姻。
宗教
宗教在两党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政党的宗教组成也有所改变。宗教在1960年前是两党的主要分隔线,天主教徒、犹太教徒和南方白人新教徒都坚定的支持民主党,而东北部的新教徒则支持共和党。这些分隔线在1968年后大多都消失了。不过在今天,另一种和宗教有关的分界也越来越明显,每周固定上教堂的选民在2004年有61%投给布什,那些仅偶尔上教堂的则只有47%,而那些从不上教堂的则只有36%。59%的新教徒投给布什,在天主教徒中也获得52%(即使凯利是天主教徒)。自从1980年以来,大多数的福音教派选民都选择支持共和党,之中有70-80%于2000年和2004年投给了布什,70%投给了2006年的共和党国会候选人。虽然美国犹太人传统上有70-80%投给民主党,但自从1980年代以来,相当一部分较保守的、正统的犹太教徒则投给共和党。民主党与非裔美国人的教会有紧密关系,尤其是黑人的浸信会和一部分圣公会,而同时他们对天主教徒的优势则逐渐减少,与共和党的差距大约到达了50-50。主流的教会如卫理宗、长老教会、路德教派、圣公会对于共和党的支持度则已稍微下降至55%(相较1968年前的75%)。他们在那些教会的成员数量也随着时间下降,不过在保守派的福音教派中的支持度则明显上升。
地区
自从1980年来,共和党在地理上的“根据地”(“红色州”)是在美国南部和西部,而在东北部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支持度较薄弱。事实上共和党在东北部的州长选举上表现都不错,但在总统选举则表现不佳(新罕布什尔州除外)。两党在美国中西部自从1854年来一直势均力敌,但自从1990年以来伊利诺州逐渐偏向民主党、而明尼苏达州和威斯康辛州偏向共和党。自从1930年代以来民主党控制了大多数大都会区域,共和党则控制了乡村区域以及大多数的郊区。
南部自从1980年以来都是共和党在总统选战中的重镇,并且在州层级的选举上也逐渐倾向共和党。在2004年布什在南方白人中获得了70%的支持度、凯利只获得30%,南方白人占据了71%的整体南方选民。而在黑人或拉美裔人中态势则颠倒过来,凯利获得70%而布什只获得30%。这些南方选民有三分之一自称他们隶属福音教派,并且之中有80%投给了共和党,不过在2006年这个数字稍微下降至72%。
派别
共和党的结构相当多元,而且众多的派系互相竞争政党政见和提名候选人。所谓的“保守派”在南方最多,主要来自宗教保守主义的支持者。而“温和派”则来自东北新英格兰地区,其势力在以前还曾遍及全国。从1940年代到1970年代之间,这些温和派共和党人以托马斯·杜威、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纳尔逊·洛克菲勒等人为代表,他们通常支配了党内的总统派系,他们也常被人称为“洛克菲勒共和党人”(RockefellerRepublican)。与其他共和党人相较,温和派较容易接受新政的政策,包括了政府管制和福利,在经济政策上他们也支持保持高税赋以维持预算平衡。自从1970年代以来温和派共和党人势力逐渐下跌,但他们在共和党总统的内阁里仍占有一定职位。直到2008年为止,对于2008年总统选举的得票前三名共和党候选人分别是约翰·麦凯恩(JohnMcCain)、威拉德·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和迈克尔·戴尔·赫卡比(Michael Dale Huckabee),其他共和党人如鲁迪·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罗恩·保罗(Ron Paul)则得票较少。几人中以赫卡比为保守派代表人物,保罗为温和派代表人物。
2022年11月,美国2022年中期选举结果基本明朗,共和党从执政的民主党手中夺下众议院控制权,民主党守住参议院多数党地位,美国再一次迎来“分裂”国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