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编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环境署”,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牵头部门和权威机构,环境署激发、提倡、教育和促进全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并推动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UNEP)正式成立。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同年10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环境规划署是一个业务性的辅助机构,它每年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自己的活动。现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为丹麦经济学家、环境学家英厄·安诺生。
中文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外文名: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别名:联合国环境署
总部所在地:肯尼亚内罗毕
组织性质:负责全球环境事务
官方语言:英语
标准简称:UNEP
中文简称:环境署
成立时间:1973年
官网:http://www.unep.org/
主要负责人: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使命是“激发、推动和促进各国及其人民在不损害子孙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生活质量,领导并推动各国建立保护环境的伙伴关系。”任务是“作为全球环境的权威代言人行事,帮助各政府设定全球环境议程,以及促进在联合国系统内协调一致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层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宗旨是:促进环境领域国际合作,并为此提出政策建议;在联合国系统内协调并指导环境规划;审查世界环境状况,以确保环境问题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定期审查国家和国际环境政策和措施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促进环境知识传播及信息交流。
2007年绿色奖项
发展
20世纪50至60年代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时候,许多环境如酸雨、海洋污染等越来越呈现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共同召开的环境会议,标志着人类对于全球环境问题及其对于人类发展所带来影响的认识与关注。会议做出决议,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一个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组织,统一协调和规划有关环境方面的全球事务,环境署由此诞生成立。
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 UNEP)正式成立。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1973年10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成立之初,环境规划署在世界各地设有7个地区办事处和联络处,拥有约200人的科学家、事务官员和信息处理专家具体实施计划。
1995年5月,环境署第18届理事会在内罗毕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环境署改革的方向、环境署地位和作用以及环境署的工作重点,并审议了1996~1997年环境基金方案。6月,“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在南非举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政法大学开展合作
在环境与发展、环境与人口、环境与贸易等方面,环境规划署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贸组织等有关国际机构密切合作,促进了环境保护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作为一个常设机构,环境规划署主要负责处理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日常事物,促进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协调联合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成立以来,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区域性环境举办了各项国际性的专业会议,召开了多次学术性讨论会,协调签署了各种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宣言、议定书,并积极敦促各国政府对这些宣言和公约的兑现,促进了环保的全球统一步伐。联合国规划署的成立,显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同性,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重要的一页。
执行主任
202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核准来自丹麦的英厄·安诺生连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诺生的新任期为四年,自2023年6月15日起至2027年6月14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于2018年11月提名英厄·安诺生为新一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2019年2月,联合国大会正式选举英厄·安诺生担任这一职务。2019年6月15日,丹麦经济学家、环境学家英厄·安诺生正式就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上任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2018年11月宣布辞职。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是阿齐姆·施泰纳(2006年-)。2006年3月15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名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董事阿齐姆·施泰纳为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一天后联合国大会遵循安南的建议选举施泰纳入此职,任期四年。他成为环境署第五任执行主任。但是后来有人揭露施泰纳是授予安南50万美元迪拜奖的审理员之一,这导致有人怀疑安南的提名是否有嫌。《金融时报》评论说“(这个提名)提出了指定联合国高级官员的兴趣冲突的标准问题”。
在2010年联大第83届会议上,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议,联合国大会再次推选阿齐姆·施泰纳先生为环境署执行主任,任期四年。
其前任执行主任是克劳斯·特普费尔(Claus Topfer),特普费尔于1998年上任,共任两期。
从1975年至1992年穆斯塔法·托尔巴17年任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他将环保问题提到环球考虑和行动的前线。在他的领导下,联合国环境署获得了其最大的成功:1988年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来保护臭氧层。
理事会
邵雪民
理事会通过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向联大报告,每2年召开1次理事会会议。在不举行理事会的年份举行1届特别理事会。1999年,联大通过决议,启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每年于理事会会议和特别理事会会议期间举行。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决定将联合国环境署提升为普遍会员制,将环境署理事会升格为每两年举行1届的联合国环境大会。
环境基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王之佳
秘书处
联合国系统内环境活动实施和协调中心。
协调机构
环境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联合国各机构和有关组织之间关于环境的各项活动,已精简撤销。
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1、利用现有最佳科技能力来分析全球环境状况并评价全球和区域环境趋势,提供政策咨询,并就各类环境威胁提供早期预警,促进和推动国际合作和行动;
2、促进和制定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法,其中包括在现有的各项国际公约之间建立协调一致的联系;
3、促进采用商定的行动以应付新出现的环境挑战;
4、利用环境署的相对优势和科技专长,加强在联合国系统中有关环境领域活动的协调作为,并加强其作为全球环境基金执行机构的作用;
5、促进人们提高环境意识,为参与执行国际环境议程的各阶层行动者之间进行有效合作提供便利,并在国家和国际科学界决策者之间担当有效的联络人;
6、在环境体制建设的重要领域中为各国政府和其他有关机构提供政策和咨询服务。
WAP(湿地联盟)组织标志
国际年
在联合国《波恩公约》以及专门关于海豚保护的《迁徙物种公约关于养护黑海、地中海和毗连大西洋海域鲸目动物的协定》、《迁徙物种公约关于养护波罗的海和北海小鲸类协定》和鲸豚保育学会的共同建议下2007年被设立为国际海豚年。
海豚年的保护人是摩纳哥的君主阿尔贝二世
联合国环境署帮助保护中东的大面积沼泽地。2001年它公布了卫星照片显示当地90%的沼泽地已经被摧毁,由此引起了国际社群的注意。2004年8月联合国环境署开始支持伊拉克沼泽地的环境管理工作。
改革
2007年2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4份评价报告书发表后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提出《巴黎行动呼吁》,要求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榜样将环境署改革为一个更加有权利的联合国环境组织。46个国家支持这个呼吁,其中包括欧洲联盟国家主席,但是不包括产生温室气体最多的四个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
主要活动
环境规划署成立以后,其活动主要涉及:
(1)环境评估:具体工作部门包括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资料查询系统、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中心等。
(2)环境管理:包括人类住区的环境规划和人类健康与环境卫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能源、自然灾害、环境与发展、环境法等。
(3)支持性措施:包括环境教育、培训、环境信息的技术协助等。该署定期召开理事会和特别理事会。
此外,环境署和有关机构还经常举办同环境有关的各种专业会议。
(4)环境管理和环境法:沙漠化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所以经过环境规划署的筹备,于1977年召开了联合国沙漠化会议,在环境规划署内设立了防止沙漠化的工作部门。人类居住区问题一直是环境规划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环境规划署设立了同其平行的机构──联合国人类居住委员会和人类居住中心,总部也设在内罗毕。
2021年2月2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22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本届环境大会于22日至23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大会主题为“加大力度保护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邀请来自144个联合国成员国和74个主要利益攸关方团体、其他联合国机构、政府间组织、国际公约秘书处的共1700余名代表参加,共商全球环境政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会分视频会议、现场会议两个阶段举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行中国摄影家作品展
2014年5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内罗毕会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联合国环境署参与筹建该联盟。2018年,时任环境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来华访问4次,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均与其会见。2018年11月,时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来华出席国合会2018年年会“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成员身份加入。2021年2月2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22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主题为“加大力度保护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率团与会,并在领导者对话会议上作了题为“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加强保护自然行动”的发言。
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3月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率团线上参会,并在多边环境协定领导者对话会上视频发言。2022年3月3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总部所在地内罗毕举行了纪念成立50周年特别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言。
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工作促进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国际合作,并因由中国的努力,从而对全球的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影响。
大事件
1972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建议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72 -联合国大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1973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975 - 环境署执行地中海行动计划来促进区域海洋协议
1979 -波恩移栖物种公约
1985 - 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1987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8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1989 - 关于危险物种越境转移巴塞尔公约
1992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二十一世纪议程,内容为可持续发展蓝图
1992 -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5 - 为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地污染而发起全球行动纲领
1997 - 内罗毕重新定义并加强了环境署的作用和任务
1998 -鹿特丹公约获得事先知情权
2000 - 根据Cartagena生物安全协议而采取措施以解决转基因生物体问题
2000 -马尔默宣言—第一届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会呼吁国际社会进行环境管理
2000 - 千禧年宣言 - 可持续性环境发展列为8项千禧年发展计划之一
2001 - 斯德哥尔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POPs)
2002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2004 -巴厘战略计划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
2005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强调了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且指出此重要性正在下降
2005 - 世界首脑会议公布的文件中强调了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历年主题
1974 Only one Earth只有一个地球
1975 Human Settlements人类居住
1976 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 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
1978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 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 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保护地下水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 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 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 Rain and Energy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 Desertification沙漠化
1985 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青年、人口、环境
1986 A Tree for Peace环境与和平
1987 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环境与居住
1988 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警惕全球变暖
1990 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儿童与环境
1991 Climate Change. Need for Global Partnership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 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 One Earth One Family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 We the Peoples: United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96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 For Life on Earth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 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 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2000环境千年 - 行动起来吧!
2001 Connect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of life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 Give Earth a Chance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 Water -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 Wanted! Seas and Oceans – Dead or Alive?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
2005 Green Cities – Plan for the Planet!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2006 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Don't Desert Drylands!莫使旱地变荒漠!
2007 “MELTING ICE - A HOT TOPIC?”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
2008(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9(Your 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2010 Many Species. One Planet. One Future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1“Forests:Nature at Your Service”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2 Green economy:Does it include you?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3 Think.Eat.Save.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2014 Raise 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 ,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该报告显示,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并未下降,相反,比2000年增加了约20%。照此发展下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可能在8年后达到580亿吨。报告警告,如果各国政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减排行动,本世纪末气温将平均上升3至5摄氏度。
联合国环境署之前的评估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20年需要控制在440亿吨以内,以便为后续可行的减排措施打好基础。但这次的报告结果却令人沮丧,即使所有国家都最严格地履行了减排承诺,到2020年仍将有80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差距。
环境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在报告新闻发布会上说,报告选在即将召开的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之前发布,意在为与会各国提供背景支持,并敦促各方为切实履行节能减排付出更多努力。
报告中方起草专家、发改委高级研究员姜克隽出席发布会时表示,如果不实施有效的减排行动,减排的代价会更大。
虽然减排形势不容乐观,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安娜·菲格拉斯表示,将本世纪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仍然可供各国政府和社会使用。
该报告由来自20多个国家的55名科学家参与撰写完成,也是环境署从2010年以来第三次发布温室气体研究报告。
地球卫士
环境署Sasakawa奖项
com+信息交流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奖金
种子奖(英语)
Volvo环境奖(环境)
关注你的世界—环境署国际摄影大赛(英语)
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IH&RA)环保奖
Zayed国际环保奖(英语)
全球500强环保绩效荣誉名册(英语)
LivCom奖:最适宜居住地区国际奖项(英语)
臭氧奖项(英语)
绿色奖项(英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