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元岳 编辑
应元岳(1896年8月23日-1991年1月21日),浙江宁波人,内科专家和热带病学家。首先在中国大陆发现肺吸虫病。在霍乱、疟疾、血吸虫病的诊治方面亦有研究。主编中国第一本内科学讲义以及第一部热带病学。
中文名:应元岳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96年8月23日
逝世日期:1991年1月21日
毕业院校:湘雅医学院、美国康涅狄格州医学院
职业:内科专家
主要成就:主编中国第一本内科学讲义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东乡下应村
代表作品:《热带病学》等等
应元岳
1949年受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之聘,任内科学系教授兼主任。1957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还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专家组成员及医学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名誉顾问,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编委,《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届上海市人大代表及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
上海中山医院
上海中山医院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上海沦为孤岛。应元岳组织医院工作人员收容抗日伤员。在日寇侵占上海前夕,应元岳与王霖生医生借助各方面爱国人士,将数百名伤员及必要的医疗设备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区。转移结束后不到1小时,中山医院院址即被日寇占领。
1939年,上海医学院内迁。应元岳率领师生员工,由海路经香港、河内入滇。在昆明几经周折才借到校舍、职工家属宿舍。由于教学器材大都留沪未能带来,所以教学条件极为艰难,1941年,上海医学院北迁四川重庆歌乐山,应元岳到渝继续任教。
1942年应元岳以热带医学专家的身份,一度负责调查中印公路沿线情况,指导防疫工作。
1943年秋,重庆高滩岩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办,应元岳受聘为内科主任,不久该院改组为卫生署重庆中央医院。当时的青年医生有陶寿淇、林传家、陈过、张国治、李宗明、池芝盛、郭仓、翁心植、林传骧、曾畿生、诸荣恩、陈淑清、钱岳年、刘约翰、吴锡琛等人。
疟原虫
1948年秋应元岳返沪与阔别多年的老母等亲属团聚。因需接济在沪家属及子女上学,只得再次开业行医。1949年他受华东人民医学院(后称上海军医大学,今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崔义田的邀请任该院附属医院(今长海医院)内科教授兼主任。1956年上海同济医院划归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今长征医院)后,他还兼管二院内科的定期查房和临床教学任务。1957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他先后担任过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理事会名誉顾问,上海市科协委员,国家卫生部科委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 、 《中华内科杂志》 、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荣誉委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组成员。
应元岳晚年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前列腺癌,1990年12月12日因肝肾综合征、多器官衰竭住入长海医院,1991年1月21日治疗无效病逝。临终前他立下遗嘱:①我死后丧事从简,②我一生在二医大,死后遗体捐献给学校作医学解剖,③家属子女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并嘱将存款捐给学校,作为医学教育及科研奖励基金。
相关图书
应元岳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他讲课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听后印象特别深刻。1962年,他曾将课堂教学经验概括为6点:首先教师应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其次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水平,做到因材施教;讲课时要掌握全面、突出重点;讲课时应面对学生,观察他们的反应和表情,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防止干扰;还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和语调。在教学中,他一向喜欢采用讨论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最后他用少量时间作出简明扼要的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于人才外流,上海各医学院校人才甚缺,延聘应元岳者不少。但他认为培养新一代军医人才是他不可推卸的光荣任务,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华东人民医学院的聘任。当时的华东人民医学院房舍、设备都很简陋,条件很差。附属医院(后称第一附属医院,今长海医院)主要设有内科与外科,内科包括传染病科、神经科、皮肤科、小儿科在内,只有20多名医生。
1956年应元岳兼管新接办的上海同济医院内科的定期查房、医疗、教学任务。1957年受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还到上海岳阳路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训练班讲课。为了改进全面的临床教学工作,他还数次带领工作组到临床实习基地各医院调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1962年,长海医院建立热带病房及热带病实验室,他经常到病区巡诊,并指导实验室研究工作。此外,他还经常应邀参加上海华东医院等医院的会诊工作,帮助解决许多棘手病例的诊疗问题。
相关图书
应元岳在查房、会诊、临床病例讨论会、临床病理讨论会中,都注意发扬学术民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他对工作严谨、认真。对发热病人即使血片已查出疟原虫,他仍不满足,排除其他发热原因后才肯定此诊断。应元岳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从不发表不成熟的见解。
他对待学生和青年医生热情诚恳,关心青年的成长,犹如兄长、慈父。他对待下级的错误从不疾言厉色地批评指责,而是与人为善地诱导他们自动改正。在昆华医院查房时,一病人反映便秘灌肠无效,腹胀难受。他即戴上手套,亲自从病人肛内挖出粪便,在场的医生护士既内疚,又感动。文革后期,他著文批评废弃高考,不重知识,“开门办学”那一套。
应元岳有关霍乱患者体内霍乱弧菌存留时间的研究、昆明恶性疟患者血内恶性疟原虫的数量与临床发作关系的研究、昆明及上海所见斑疹伤寒等的论文,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40年)及华盛顿版(1943年)上,颇受医学界重视。
1950年代初驻华东部队,特别是上海市郊县驻军开展水上练兵,接触疫水,发生大量急性血吸虫病病例。长海医院不但尽力收治患者,还派医疗队进驻南翔,并在一些祠堂、庙宇中开设简易临时病房收治血吸虫病病人。当时采用酒石酸锑钾静脉注射疗法,毒性反应多而严重,一旦发生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亦称Adams-Stokes二氏综合征),往往致命。应元岳是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成员,经常到各病房和郊县临时病房巡视,指导改进治疗措施,减少危重病例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1962年,长海医院建立热带病房和热带病实验室,虽然规模小、设备差、条件简陋,应元岳仍经常关心、指导其工作,重点进行中暑、病毒性脑炎、疟疾、阿米巴病等当时的常见病的诊疗技术的研究。兔热病是第二军医大学两个附属医院内科共同组成的平叛医疗队在西藏东部洛隆地区最早(1960年)发现的传染病,应元岳认为控制此病很重要,必须进行赴藏实地调查的实验室准备工作。后因故未能成行。
应元岳所著医学论文40余篇,刊于国内外重要刊物。
应元岳对有关教材、论文的审阅,都是有求必应,认真负责,一字一句,亲自修改。1959年王季午主编的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传染病学》 、1980年四所军医大学合编的五年制军医系基本教材《传染病学》,都是请他审阅的。钟惠澜主编的巨著《热带病学》也是由他写序。1964年,他通过审稿的体会,总结了写作科学论文的七条基本要求:目的明确,言之有物;表达通顺,措词恰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用词精确,繁简适当;文字审慎,不杜撰滥造;数字精确,统计有方;反复审核,细致踏实。所举例证,对审稿写稿都有重要意义。
1912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
1912—1914年任浙江省天台县台州中学教员。
1914—1916年在南京金陵大学学习。
1916—1921年在湖南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今湘雅医科大学)学习,毕业时获美国康涅狄格州政府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1—1922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训练班学习。
1922—1924年任浙江省绍兴县绍兴福康医院(今绍兴第二医院)内科医师。
1924—1926年先后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英国伦敦热带医学学院进修。
1926—1928年任浙江省绍兴县福康医院内科主任。
1928—1931年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后称上海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副教授兼主任医师。
1931—1943年任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教授,兼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及上海中山医院临床教授。1937年兼任上海中山医院院长。
1933—1934年在印度加尔各答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进修,获热带医学博士学位及金质奖章。
1943—1945年任重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后改组为重庆中央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1946—1948年任云南省立昆华医院、市立医院内科顾问。
1947—1980年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1981年起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会名誉顾问。
1947—1957年任华东人民医学院(后称上海军医大学,今第二军医大学)内科学系教授兼主任。
1957—1988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
1963—1984年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名誉顾问。
1991年1月21日病逝于上海。
2应元岳.疟疾之奇特症状数则与奎宁静脉注射之功效.中华医学杂志,1923,9(3)∶182~187.
3应元岳.白司克氏姜片虫症之概论.中华医学杂志,1924,10(1):11~5.
4应元岳.华人寻常血压之测量.中华医学杂志,1926,12(4):344~350.
5应元岳.近世疟疾治疗法之进步.上海医学院季刊,1936,1(2).
6应元岳.简易实验诊断学.上海:中华医学会.1937.
7应元岳.航空病.人民军医,1950,1(1):24~26.
8应元岳.晕船及晕空简报.人民军医,1950,1(2)∶52.
9应元岳,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上海:血吸虫病防治局.1950.
10应元岳.一些关于战伤手脚疾患的研讨资料.人民军医,1951,1(3)∶24~26.
11应元岳.食物中毒.人民军医,1951,1(5)∶12~15.
12应元岳.丝虫病在病理和临床方面的认识.人民军医,1951,1(6)∶55~58.
13应元岳.热带病学.1951,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新1版;1954,新2版;1958,第三版.
14应元岳.流行性感冒.人民军医,1952,2(1)∶22~25.
15应元岳,等.特种传染病临床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第二版.1956.
16应元岳,等.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第二版.1958;第三版.1963;第四版.1965;第五版.1986.
17应元岳,等.军医参考丛书·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54.
18应元岳,等.内科学讲义.上海军医大学教材处.1955.
19应元岳,等.军医参考丛书·内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55;新一版.1956.
20应元岳.部队中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问题.人民军医,1955,(7)∶37~41.
21应元岳.军医参考丛书.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新一版,1956.
22应元岳.序.见:钟惠澜,主编:热带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