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体物理 编辑
固体物理是凝聚态物理学中最大的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固体,特别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晶体。固体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从微观上解释固体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质,主要理论基础是非相对论性的量子力学,还会使用到电动力学、统计物理中的理论。主要方法是应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固体物质的电子态,并使用布洛赫波函数表达晶体周期性势场中的电子态。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固体的能带论,预言了半导体的存在,并且为晶体管的制造提供理论基础。
中文名:固体物理
外文名:Solid-state physics
领域:物理
作为一个一般性的理论,固体物理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晶体。这主要是因为晶体中原子的周期性有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同样地,晶体材料往往有可以利用在工程学上的电机、磁学、光学或机械工程性质。
晶体中微粒的作用力有多种形式。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分子晶体中,参与成键的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共价键结合。金属晶体中,电子离域,形成金属键。惰性气体不成键;固态时,将其聚集的力量来自于各个原子的电子云极化所造成的范德瓦耳斯力。不同种固体之间的差异,便是源于键结种类的不同。
二战后,欧洲也出现了大型的固体物理学家社群,特别是在英国、德国及苏联。在美国及欧洲,固态物理因在半导体、超导现象、核磁共振等现象上的研究而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冷战早期,固态物理的研究对象往往不仅止于固体,为1970年代至1980年代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奠基。凝聚态物理学主要由研究固体、液体、等离子体及其他复合物的常用技巧组成。固体物理学通常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学的分支,专注于具固定晶格的固体的性质。
晶状固态材料中的个别晶体大小会因组成材料及初始的形成条件而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会接触的大多数晶状材料都是多晶体,其中的个别晶体大小约在微观尺度,但是巨观大小的单晶亦可在天然(如钻石)或人工过程中产生。
实际的晶体中存在晶体缺陷或不同于理想结构的不规则排列,这些缺陷对实际材料的许多电学及力学上的特性有关键的影响。
阿诺·索末菲在自由电子模型(又名德鲁德-索末菲模型)中将经典的德鲁德模型与量子力学结合。此模型中,电子被假想为费米气体,该气体中的组成粒子遵守量子力学的费米-狄拉克统计。自由电子模型对金属的热容量的预测更为精准,但却无法解释绝缘体为何存在。
近自由电子近似为自由电子模型的修正版,其借由周期性的摄动模拟导电电子及晶体中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借由导入能带结构的概念,此理论成功解释了导体、半导体及绝缘体的存在。
近自由电子近似将势能具周期性时的薛定谔方程改写,在此条件下的波函数解称为布洛赫波。由于布洛赫的理论只适用于周期性势能,且晶体中的原子会不停地随机移动,打乱周期性,此理论只能算是一个近似。尽管如此,此近似仍极具价值:没有此近似的话,大多数的固态物理分析会变得将当棘手,势能与其周期性之间的误差则以摄动理论处理。
凝聚态物理学
固体
晶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