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 编辑

湖北省武汉市辖区

江夏区江夏区

江夏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位于武汉市南部,北与洪山区相连,南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接壤,东临鄂州市、黄石市大冶市,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区境东西最大横距54.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3.2千米,总面积200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江夏区下辖15个街道,另设有4个产业园、1个风景区。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常住人口105.6万人。江夏区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历史远流长,境内数10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江夏共发现和确认的古文化遗址、古城址、故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化石地点及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等文物点多达600余处,江夏区博物馆以馆藏各时代文物2000余件而富甲江汉。2023年,江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0.33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3.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3.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3.40亿元。三次产业比为10.5:38.8:50.7。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江夏区

外文名:Jiangxia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420115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地理位置:武汉市南部

面积:2009 km²

下辖地区:15个街道,另设有4个产业园、1个风景区

政府驻地:文化大道99号

电话区号:(+86)027

邮政编码:4302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105.6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龙泉山风景区、槐山矶驳岸、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梁子湖风景区

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火车站:武汉东站

车牌代码:鄂A、鄂W

地区生产总值:1170.33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上古

1958年,武昌县范湖公社发现香炉山和县北南湖老人桥2处遗址出土三足器、石锉、网坠等文物,证实新石器时代,辖域已有人类居住。

商、周

区境属荆州域的郧国,后郧国为楚国所灭。

周夷王时,楚子熊渠兴兵至鄂,立中子红为鄂王,区境为鄂王国境。

春秋战国,本区域属楚国,称“鄂渚”。后名“夏”,为封君夏侯领地。

江夏区

初,废分封制,先属南郡的州陵县,后属九江郡。

西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江夏郡,郡内设沙羡县,县治涂口(今金口)。

西晋

太康元年(280年),析分沙羡县南境之西设沙阳县(今嘉鱼县)。

东晋

太元三年(378年),改称汝南县。

南北朝

宋孝建元年(454年),分荆州置郢(yǐng)州。梁,为郢州江夏郡。陈及北周袭旧制。南汝南县治涂口,隶于郢州刺史江夏郡。

开皇九年(589年),更名为江夏县,迁治鄂州城(今武汉市武昌区)。

北宋

初,县南境设咸宁县。

开宝八年(975年),江夏县改隶荆湖北路的鄂州,鄂州治郢城(鄂州城)。

至元十四年(1277年),江夏县改隶湖北宣慰司的鄂州路。

大德五年(1301年),鄂州路改称武昌路,治夏口(原鄂州城,今武昌城),江夏县隶之。

太祖甲辰年(1364年),置湖广行中书省,改武昌路为武昌府。

洪武九年(1376年),改湖广行中书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驻武昌(原夏口)。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郭县。

顺治初年(1644年),江夏县仍属湖广省。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江夏县改称武昌县,初隶江汉道。

1926年12月,在武昌县城厢4个区范围成立武昌市。

1927年4月,将其划归武昌县辖。

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湖北省第一专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民主政府在武昌成立,隶属于大冶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夏区人民政府江夏区人民政府

1952年1月,大冶专区撤销,武昌县改属孝感专区。

1960年1月,撤销孝感专署,划归武汉市辖,县治自武昌傅家坡移至纸坊镇。

1961年4月,复归孝感专署。

1965年7月,武昌县改属咸宁专区。

1975年11月,划归武汉市辖。

1995年3月,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

1996年3月,成立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2年10月,江夏区下辖15个街道,另设有4个产业园、1个风景区 。龙泉街道、佛祖岭街道、豹澥街道、滨湖街道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社区77个(不含托管社区),村277个(不含托管村)。 江夏区人民政府驻文化路99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20115001000

纸坊街道

420115002000

金口街道

420115003000

乌龙泉街道

420115005000

郑店街道

420115007000

五里界街道

420115008000

金水街道

420115009000

安山街道

420115010000

山坡街道

420115014000

法泗街道

420115015000

湖泗街道

420115016000

舒安街道

420115086000

佛祖岭街道

420115087000

豹澥街道

420115088000

龙泉街道

420115089000

滨湖街道

420115401000

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

420115402000

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藏龙岛高新技术产业园

420115403000

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现代产业园

420115404000

江夏梁子湖风景区

420115405000

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金港汽车产业园

地理位置

编辑

位置境域

江夏区,位于武汉市南部,北与洪山区相连,南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接壤,东临鄂州市梁子湖区、华容区、黄石市大冶市,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介于东经114°01′—114°35′、北纬29°58′—30°32′之间,南北长83.2千米,东西宽54.17千米,总面积2009平方千米。

江夏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江夏区属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区境地形特征是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源,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

气候特征

江夏区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其年平均气温介于15.9—17.9℃之间,历年平均值为16.8℃,年总降水量为889.2—1862.6毫米,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347.7毫米,日照时数为1450—2050小时之间,温暖湿润、四季鲜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

水系水文

江夏区境内有大小湖泊136处,主要湖泊有梁子湖、斧头湖、汤逊湖等。主要河流有流经区域西部的长江和金水河。

自然资源

编辑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树木

藏龙岛湿地公园藏龙岛湿地公园

江夏区境内原始森林20世纪80年代被灌木、草本群落所取代。2004年在丘陵岗地和村落附近,尚保存少量片断残林或围林。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有苦槠、石栎、青冈栎、樟树和冬青等,落叶阔叶乔木有杨、小叶栎、黄檀、朴树、三角枫、合欢、黄连木、枫香、栓皮栎、山槐、粗糠树、厚壳桂、银杏、牛鼻栓等,还有映山红、算盘果、白檀、牡荆、长叶冻绿、鸟钦树、闹羊花和野桐等次生灌木丛,合计250种。

药用植物

江夏区境内药用植物比较丰富。据普查,共有332种。分布广、产量大的有虎杖、寻骨风、黑旱莲、菟丝子、马鞍草、附子、大莉、苍耳子、金樱子、苍术、女贞、扁竹、沙参等。比较名贵的有玄湖、白芍、生地、玄参、天门冬等。

动物资源

禽兽类

江夏区境野生兽类有豹、狗獾、麂子、豺狼、狐狸、水獭、豹猫、松鼠、兔子、野猪、鸽子、斑鸠、布谷、八哥、鹭鸶、黄鹂(又名黄莺)、啄木鸟、喜鹊、苍鹰、猫头鹰、画眉、白头翁、鹦鹉等。

鱼类

江夏区境水域面广,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品种较多。据20世纪80年代初调查,主要鱼类品种有9目、21科、58属、68种。经济鱼类有鲢、鳙、青、草、鳊、鲂、鲤、鲫、鲐鲢、鲶、乌鳢、黄鳝等20余种。珍贵鱼类有团头鲂(武昌鱼),鳜、鲴、鳗鲡(白鳝)等。

矿产资源

2004年,江夏区已发现矿产21种,实际开采利用的矿产有16种。

江夏区境内初步探明煤资源储量834.5万吨,分布于江夏区中部、东北部和南部。

石油

南嘴石油矿化点,位于舒安五里墩西北,梁子湖以南,土地堂火车站东14.21千米处。五里墩石油矿化点,位于舒安五里墩北,梁子湖以南,土地堂火车站东15.5千米处。山坡黄道人石油矿化点,位于山坡火车站西北2.5千米处。

冶金用耐火粘土

河垴耐火粘土矿点,位于新窑南西2千米处。马房耐火粘土矿点,位于流芳东南5.7千米处,经过地质踏勘。

冶金用白云岩

乌龙泉白云岩大型矿床,位于乌龙泉火车站西北2.9千米处,探明储量为9476万吨。黄枝山白云岩中型矿床,位于乌龙泉火车站西北5.5千米处,经过地质勘探,探明储量为1663万吨。纸坊白云岩矿化点,位于纸坊火车站西南2.9千米处,经过地质勘探。

熔剂用石灰岩

乌龙泉石灰岩大型矿床,位于乌龙泉火车站西北2.9千米处,经过地质勘探,探明储量1.6亿吨。将军山石灰岩矿点,位于乌龙泉东北1.3千米处,经过地质踏勘。林山石灰岩小型矿床,位于乌龙泉火车站东北3.4千米处,经过地质详勘。

冶金用石英砂岩

花山熔剂石英砂岩矿点,位于纸坊火车站东北3.5千米处,经过地质初查。八分山熔剂石英砂岩中型矿床,位于纸坊火车站西北1.1千米处,经过地质勘探,探明储量为1083万吨。

水泥用石灰岩

灵山石灰岩中型矿床,位于乌龙泉东2.5千米处,探明储量为1385万吨。

建筑用石灰岩

江夏区有建筑用石灰岩多处,主要分布于江夏区中西部(即鸽子山、冯程岭、雨台山、云井山、黑山),西南零星有3处(望山、桂子山、港潮山)。

玻璃用石英砂岩

八分山小型石英矿岩矿床,位于纸坊火车站西北1.1千米处,经过地质详查,探明储量191万吨。

铁矿

李脚山铁矿矿点,位于乌龙泉火车站西北2千米处,经过地质普查;贺胜桥铁矿矿点。位于贺胜桥火车站东南2.4千米处,经过地质踏勘。中屋田铁矿矿点。位于大屋陈南西2.5千米处,经过地质普查。金水闸铁矿矿点,位于金水闸东2.5千米处,经过地质踏勘。豹湃,铁矿矿点,位于豹湃北1千米处,经过地质踏勘。纸坊铁矿矿点,位于纸坊北东约3千米的马姑山处,经过地质踏勘。

磷矿

金水闸磷矿矿点,位于纸坊西南33千米处,经过地质踏勘。

膨润土

湖泗上熊大型膨润土矿床,位于湖泗东北2.4千米处,探明储量9867万吨。湖泗望山下膨润土小型矿床,位于望山北800—1000米处,经过地质初查,探明储量为179.09万吨。湖泗大屋饶膨润土矿点,位于湖泗西北3.9千米处,湖泗四家嘴膨润点。位于湖泗东北8千米处,经过地质普查;.保福张家铺膨润土矿点,位于保福祠东南2.3千米,经过地质普查。保福崔村膨润土矿点,位于保福祠东南4:9千米处,经过地质普查。保福分水膨润土矿点,位于保福祠北2.5千米处,经过地质踏勘。

石膏

舒安五里墩大型石膏矿床,位于舒安五里墩西北3.5千米,经过地质详查,探明储量为1.8亿吨。

锰矿

湖泗锰矿矿点,位于湖泗西北1千米处的石山北坡,经过地质检查。

江夏区江夏区

盐矿

土地堂大型盐矿矿床,位于纸坊以南16千米处,经过地质详查,探明储量为1.18亿吨。

矿泉水

大花岭镁型含锶重碳酸钙天然饮用矿泉水,位于纸坊以北4.5千米处,经过勘探。

陶土(高岭土)

豹獬山口铺中型陶土矿床,位于豹湃东北7千米处,经过地质检查,探明储量3905.1万吨。

黄铁矿

洞山黄铁矿矿点,位于纸坊火车站南西2.9千米处,经过地质勘探。

水泥粘土

贺站中型水泥粘土矿床,位于贺胜桥西北0.7千米处,探明储量为95万吨。

砖瓦粘土

砖瓦粘土分布江夏区各地,主要产于第四系中更新统及全新统中,个别产于上更新统。

制灰用石灰岩

主要分布于江夏区中西部、西南,零星有3处。

人口

编辑
截至2019年末,江夏区常住人口98.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万人。年底户籍人口64.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49万人,农村人口39.19万人;按性别分:男性33.22万人,女性31.47万人。2019年出生人口10043人,死亡人口3247人,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6.9‰。

截至2020年末,江夏区常住人口97.47万人(不含托管区域)。年底户籍人口65.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34万人,农村人口38.95万人;按性别分:男性33.56万人,女性31.73万人。2020年出生人口8373人,死亡人口4597人,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3.87‰。

截至2021年末,江夏区常住人口10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3万人。年底户籍人口66.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75万人,农村人口30.91万人;按性别分:男性34.27万人,女性32.39万人。2021年出生人口7187人,死亡人口3347人,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3.64‰。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常住人口10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城镇化率为61.58%,比上年末提高0.58个百分点。全区户籍人口67.29万人,按性别分:男性34.58万人,女性32.71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0.68万人,出生率10.07‰;死亡人口0.35万人,死亡率5.25‰,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4.82‰。

政治

编辑

区委书记

张斐

区长

舒贵传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向卉珍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艳霞、肖水林、方向亮

副区长

曾建辉、唐云峰、陈卫、梁爽、张立锋、聂开天、雷明(挂职)

区监察委员会主任

刘勇

区人民法院院长

王建新

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世军

领导信息截止2024年7月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9年,江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7.30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3.69亿元,同比增长5.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7.81亿元,同比增长8.7%。2019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0.3:43.6:46.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持平,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按常驻地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6799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1369元,同比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9∶1。

2020年,江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2.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1.79亿元,同比下降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8.93亿元,同比下降1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1.32亿元,同比下降7.4%。2020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2.1:39.1:48.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2.5个百分点。

2021年,江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71亿元,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3.58亿元,同比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4.95亿元,同比增长11.7%。2021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11.1:39.9:49.0,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2022年,江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80.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35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28.82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528.59亿元,同比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11.1∶39.9∶49.0调整为11.4∶39.7∶48.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2345元,同比增长2.8%。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市场主体10.47万户,同比增长24.8%,其中企业4.39万户,同比增长23.3%;个体工商户6.07万户,同比增长26.0%。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08万户,同比增长15.7%,其中新登记企业0.83万户,同比下降9.0%;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25万户,同比增长41.2%。

2023年,江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0.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3.0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53.92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593.40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比为10.5:38.8:50.7,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7%。民间投资增长31.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3.8%。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房屋施工面积1066.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4%。房屋竣工面积22.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9%。商品房销售面积20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商品房销售额189.90亿元,同比下降24.1%。商品房待售面积91.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8%。

财税收支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5.95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05亿元,同比增长4.9%,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67.16亿元,同比下降1.1%。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9.0%。

人民生活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4128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2元,同比增长8.1%。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13元,比上年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42元,增长7.6%。

资源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6113吨,其中家庨用量3301吨;天然气供气总量1.48亿立方米,其中家庨用量0.51亿立方米。

2022年,江夏区售水总量6871.30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庨用水量2998.53万立方米。全区供水管网长度6726.11千米。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全社会用电量39.9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7%,其中工业用电量15.4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4%,居民生活用电量11.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2%。

第一产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可比价增幅)。农村网络零售率1.7%。“两品一标”农产品基地面积13400公顷。高标准农田面积1480公顷。

2023年,江夏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1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粮油生产稳中有增。全年粮食总产量20.49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增长1.04%。其中,夏粮产量0.17万吨,增长0.01%;早稻产量1.99万吨,增长3.29%;秋粮产量18.33万吨,增长0.78%。油料产量3.38万吨,比上年增长6.62%。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区猪牛羊禽肉产量9.47万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猪肉产量7.32万吨,增长9.4%;禽肉产量2.13万吨,增长1%。禽蛋产量2.21万吨,增长4.5%。全年生猪出栏93.23万头,增长6.7%;年末生猪存栏53.4万头,增长2.2%。蔬菜瓜果供应稳定。全区园林水果产量3.78万吨,比上年增长6.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4.67万吨,比上年增长0.7%。

农业

2022年,江夏区粮食产量20.28万吨,同比下降1.0%;蔬菜产量173.53万吨,同比增长2.5%。

2023年,江夏区粮食总产量20.49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增长1.04%。其中,夏粮产量0.17万吨,增长0.01%;早稻产量1.99万吨,增长3.29%;秋粮产量18.33万吨,增长0.78%。

畜牧业

2022年,江夏区禽蛋产量2.12万吨;年末生猪出栏87.39万头;全年家禽出栏1577.41万只。

2023年,江夏区猪牛羊禽肉产量9.47万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猪肉产量7.32万吨,增长9.4%;禽肉产量2.13万吨,增长1%。禽蛋产量2.21万吨,增长4.5%。全年生猪出栏93.23万头,增长6.7%;年末生猪存栏53.4万头,增长2.2%。蔬菜瓜果供应稳定。

渔业

2022年,江夏区水产品总产量8.55万吨,同比增长4.7%。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2户,比上年增加26户。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3户,过10亿元的企业27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39.5%,股仹制企业增长13.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3.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8.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7.8%,制造业增长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1%。分六大行业看,现代装备制造业增长25.4%,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增长1.4%,医药制造业下降27.3%,光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46.5%,农产品加工业增长24.4%,建筑建材生产业增长37.6%。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7.60亿元,同比增长11.2%;利润总额63.82亿元,同比下降4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61.74万吨标煤,同比下降7.5%。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4.7%,与上年相比上升1.6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1%,增速低于规上工业增幅9.2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汽车产量38.1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61万辆。

2023年,江夏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8%,制造业增长1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4%.分行业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27个行业大类中,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生产恢复快,对全区工业经济贡献大,2个行业共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行业增加值增幅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42.2%、23.9%、15.9%,3个行业共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从新兴产业看,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6.6%,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

建筑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在库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8.45亿元,同比增长2.8%;房屋施工面积8146.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5%;房屋竣工面积827.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9%。

第三产业

服务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5.06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54.50亿元,同比增长19.9%;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11.6%。

国内贸易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37亿元,同比增长6.5%。分行业来看,批发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82.62亿元,同比增长8.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29.42亿元,同比增长3.8%;住宿业实现营业额6.32亿元,同比增长5.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9.32亿元,同比增长6.0%。

对外开放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进出口总额达36亿元,同比增长30.9%。

招商引资

2022年,江夏区招商引资到资总额734.67亿元,同比增长28.1%;实际利用外资55652万美元,同比增长2.5%。

房地产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房屋施工面积1066.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4%。房屋竣工面积22.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9%。商品房销售面积20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商品房销售额189.90亿元,同比下降24.1%。商品房待售面积91.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8%。

邮电通信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47亿元,邮政业完成快递业务量2587万件,快递业务收入0.49亿元。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3.6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6.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3.14万户。

旅游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5个,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6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77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7.52亿元,同比增长5.3%;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03.28亿元,同比增长5.3%。

保险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实现保险保费收入8.90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19.1%;人身险保费收入4.89亿元,同比下降12.5%。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3.63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财产险赔付2.49亿元,同比下降3.9%;人身险赔付1.14亿元,同比下降5.3%。

江夏经济开发区 江夏经济开发区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境内公路里程3329.83千米。

地铁:武汉地铁2号线、武汉地铁7号线 、武汉地铁8号线、武汉地铁11号线。

运输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公交车路数68路,实有公共汽车(电)车营运车辆693辆,实有出租汽车数150辆。

江夏区江夏区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科技研究机构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11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30.46亿元。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规上高新技术企业213家,其中本年新增2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1.88亿元,占GDP比重36.3%,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专利授权总量5708件,比上年增长9.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02件,增长27.3%;实用新型专利4163件;外观设计专利64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8.4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普通中学29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校学生3.01万人,增长11.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与上年持平;在校生0.45万人,下降0.8%。小学52所,与上年相比减少4所;在校生5.50万人,增长7.3%。学前教育机构240所,比上年增加14所;在校生3.63万人,增长7.7%。普通中学专仸教师2623人,比上年增加22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仸教师286人,比上年减少5人;小学专仸教师3430人,比上年增加275人;学前教育机构专仸教师2719名,比上年增加205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406.95千册,比上年增加26.95千册,实际持证读者数19008个;区直博物馆1个,参观人次2.40万人次;群众文化业机构7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参加市以上文化活动获奖数16个;拥有电影院13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体育场馆1个,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3人,全年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6次,获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51枚。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7个,床位3348张,比上年增加24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52人,增长1.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58人,减少1.3%,注册护士1846人。年末共有三级医院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24.43万人、15.95万人、10.91万人。社会保险新增扩面5986人次,新增就业1.71万人。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4个,床位数2715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63人,累计支出1672.2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219人,累计支出7335.85万元。

基础建设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完成海绵城市建设6.22平方千米,共有路灯数10685盏,新增路灯100盏。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棚户区改造完成3154户,保障性住房投资20.2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5121套,筹集租赁房2507套。

环境保护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3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7天,与上年(318天)相比有所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84.1%。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共有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24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4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污水处理厂1个,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6.9%。

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森林面积19770.8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3929.3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4324.3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87%。全年新增绿地28.5平方米,新建绿道10.56千米。公园总数35个。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因隋朝开皇元年(589年)在境内置政“江夏县”而得名。

文物古迹

新石器时代遗址

江夏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均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晚期早段为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有纸坊的棺山遗址、烽火台遗址,五里界的潘刘村遗址,金口的龙床矶遗址、香炉山遗址,山坡的铜留底遗址,郑店的锣鼓包遗址,豹澥的神墩遗址、枫墩遗址。晚期晚段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岭遗址、路边高遗址,金口的聂家湾遗址、杨家湾遗址和纸坊的船山遗址。

商周至汉代遗址

江夏区有商周至汉代遗址17处:舒安的城上遗址、古寨遗址,湖泗的陈月基遗址、铜墩遗址、团墩遗址、金盆顶遗址,安山的庙嘴遗址、庙山遗址、程子城遗址,山坡的古城山遗址,流芳的张桥遗址,纸坊的金盆山遗址、粟山遗址、大商家坝遗址,金口的黄龙潭遗址、斩龙台遗址,乌龙泉的五谷城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位于金口街范湖社区赤矶山村赤矶山一带,紧临长江南岸。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500米。1996年,江夏区文管所在此发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远的金水闸洪家湾、火焰一带发现一批三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铜剑、铁剑、铜镜等。文献《荆州记》、《水经注》均记载东汉赤壁涂口(金口)赤矶,表明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在此发生。因村民开采石头,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南边山峰保存较好。1999年8月,江夏区人民政府将遗址命名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编辑

中山舰旅游区中山舰旅游区

中山舰旅游区

中山舰旅游区位于素有”小汉口”之称的金口古镇,规划面积3.3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中山舰核心景区、杜家海旅游区、民俗风貌区、军事游乐区、旅游产业区五大板块,其中核心区于2007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其主体工程—中山舰博物馆已全面竣工,见证百年沧桑的中山舰于2008年5月15日迁至博物馆内并现已对外开放。中山舰是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中山舰旅游区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白云洞白云洞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江夏区纸坊街八分山南,是前后贯穿的天然大溶洞,俗称石洞。全长约300米,分前洞、中洞、天井(天窍、天窦)和后洞四部分。洞口朝南,呈圆形。洞口右上壁刻有“白云洞”三字,为明代兵部尚书、江夏(今武昌)人熊廷弼所书。洞口两旁原有一对武士石雕,是朱元璋驻兵于此攻打武昌后所建。

青龙山森林公园青龙山森林公园

青龙山森林公园

青龙山森林公园位于江夏区纸坊街城南,因山势绵延起伏似青龙盘踞而得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旁建有熊廷弼公园。园内有明兵部尚书熊廷弼雕像和新四军副军长项英雕像,建有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题名的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龙泉山风景区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郊,距市区12千米,总面积7.6平方千米。龙泉山自古即被视为“世外桃源,诗乡福地”,尤其是明代楚昭王及其后裔的“九王陵”,颇负盛名,素有“三龟九寝十二陵”之称,与北京十三陵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号称“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此外,还有历代先贤古墓48座,形成庞大的古建筑群和古墓葬群。早在2001年,明楚昭王墓群被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山风景区作为武汉市规划发展的九大景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相继修复了楚昭园正门、神道、陵恩殿、龟碑亭等建筑。

地方特产

编辑
夏子

江夏子莲,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江夏子莲明清时期就在武汉市江夏区开始种植,被当地人称为“水上人参”。江夏子莲鲜莲蓬扁平型、绿色,结实率75%以上;壳莲卵圆形、黑褐色、百粒重量140-160克;红莲子(去壳带种皮)红褐色;鲜莲子卵圆形、绿色,肉乳白、气味清香、味甜、芯苦涩;磨皮白莲近圆形、浅黄白色、百粒重量90-110克,营养丰富。

2016年11月2日,原农业部批准对“江夏子莲”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法泗大米

法泗大米,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法泗大米历史悠久,始于唐开元以前。法泗大米蒸煮时有自然的清香味,米饭口感润滑细腻、清香味绵、粘性适中、适口性好,米饭表面有油光润泽,凉后不回生。

2010年12月1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法泗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舒安藠头

舒安藠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道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舒安藠头,别名南薤、三白头,因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土质,所产藠头风味独特,具有层多、色白、肉脆、个匀等特点。

2010年12月1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舒安藠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编辑
2017年,江夏区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江夏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1月,江夏区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12月,江夏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10月,江夏区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2020年11月,江夏区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0年11月,江夏区入选湖北省双拥模范城。

2021年2月,江夏区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江夏区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1年7月,江夏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9月,江夏区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2022年7月,入选2022赛迪百强区,排名第86。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81。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下一篇 谭富英

上一篇 现代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