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昌公主 编辑
乐昌公主,陈宣帝之女,南朝后主陈叔宝之妹。虽生长在皇家,却没有一般金枝玉叶的那种骄横脾气,在宫中以性情温婉贤淑而为众人称道。她外貌端庄秀美,举止高雅大方,且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为此,她选择夫婿也自有眼光,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成年后,由她自己作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陈太子舍人)为妻。徐德言作驸马后入朝廷任侍中,也颇显露出他的政治才华,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唱妇随,成了一对当时人人羡慕的天成佳偶。唐代孟棨《本事诗》中说她“才色冠绝”,并记载她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故事。
本名:乐昌公主
所处时代:南陈至隋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建康
身份:南陈公主
相关典故:破镜重圆
千秋绝艳图-乐昌公主
陈国皇族到长安后,被分成四部分来处理;陈后主叔宝及两三个妃子被幽禁长安中,陈后主的叔伯兄弟被放逐到遥远的边陲地区,宫女及女眷们大部分收入宫廷充当宫女,小部分姿色出众的女子被分配给南征有功的将士及大臣。乐昌公主被赐给丞相杨素作妾,陈宣帝的第十四女宁远公主则被隋文帝收入宫中为妃,这就是后来深受文帝宠爱的宣华夫人。
心留江南
乐昌公主与徐德言
乐昌公主所配的杨素是隋朝一位功勋显赫大臣,他祖上曾历任北魏及北周领兵大将;杨素少有大志,文武兼通,不但善于调兵遣将,武功彪炳于世,而且工于草隶,善作诗文,如他所作的“出塞篇”诗,就极富宏伟苍朴的气势,深为人们称道。“出塞篇”是这样写的: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乐昌公主的作品也许不少,但流传下来的却仅此一首。
而乐昌公主虽然身在北方丞相府中,心却仍然留在故国江南,留在丈夫徐德言身边,无数次梦回旧时家园,与徐德言鸳梦重温,醒来却只有身边陌生的繁华,还有天上那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时光荏苒,物换星移,转眼又到了新年,乐昌公主心中开始萌动新的希望。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长安市上热闹非凡,乐昌公主命贴身的年老女仆拿着自己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半面铜镜沿街求售,这天的长安闹市上,人们看到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婆婆手持半面铜镜高声叫卖,有人随口问价,老婆婆的开价居然高得离谱,众人都以为这老婆婆神志不清,谁也不再搭理她。
苦等无果
第一年的正月十五过去了,没有什么结果;第二年的正月十五也过去了,同样没有找到什么线索。乐昌公主几乎绝望了,她想到了各种不幸的可能:丈夫已忘了自己?丈夫已另成家室?路途遥远丈夫尚未来到?甚或丈夫已经离开了人世?仔细思量,她坚信
前两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她明白丈夫的心;若是第三种可能,那她就只有耐心地等待;可万一出现了第四种猜想的情况?她不由得悲从中来.若是真的这样,她也要一直在长安市上叫卖下去,她相信即使丈夫死了,他的魂魄也一定会找到长安来。
柳暗花明
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连忙仔细端详两半铜镜,果然是丝毫不差地契合在一起。年轻书生给老仆人的纸笺上,除了地址外,还有一首字迹熟悉的五言绝句: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把破镜紧紧抱在胸前,一边默诵着诗句,一股混合着惊喜、感伤、幽怨的激情涌上心头,她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
恳求一见
这边杨素在元宵夜宴中没有见到乐昌公主,心中牵挂,派人前来催请,老仆人告诉来人公主心情不好,来人见公主抱着一面破铜镜正在哭泣,不敢惊扰她,只得回去回复杨丞相。杨素听明了情况.心中暗想:这铜镜里面必然大有文章。
杨素虽位居高官,却还是一个细心体贴的性情中人。当天晚上,他用十分温柔和恳切的态度,探询爱妾心中的难言之隐;乐昌公主无法拒绝杨素的诚意,就一五一十地把破镜的来由说了个明白,并跪在杨素脚下哀求,希望能让他们夫妻见上一面,以了却心愿。
听了铜镜的故事,杨素虽然心中颇有些醋意,但念及他们本是结发夫妻,不忍伤害爱妾的心,于是答应了乐昌公主的请求。心想:就算让他们见上一面也无妨,反正爱妾也跑不了,了却她的一项心愿,未尝不可以使她感恩图报,今后更真心地跟着自己呢!然而乐昌公主的想法与他的不同,她还幻想着怎样飞回旧夫的身旁。
赴宴相会
乐昌公主版刻像
这天,丞相府中摆下了丰盛的筵席,徐德言心事重重地如约赴宴。一个亡国之臣,布衣芒鞋来到威严的丞相府中,当朝丞相以贵宾之礼相待,客人的旧妻乐昌公主却以主人宠妾的身份陪侍在侧,那情形是相当尴尬的。宾主礼节性地寒暄之后,依次落座,乐昌公主望着已显苍老的旧日丈夫不知说什么好,于是默默无言地写下了一首诗: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诗句把乐昌公主当时同对新旧丈夫,哭笑不是,左右为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酒过三巡之后,徐德言约略述了别后的情形;乐昌公主接过话头,安慰几句后,又委婉地提出希望丈夫再婚。因为自己已身有所属,无法重续前缘,陪伴他度过下半辈子了。
徐德言悲愁满怀,他缓缓地对乐昌公主说:“再见卿面,心愿已足,今生誓不再娶,返回江南以后,准备遁入佛门,独对青灯了此一生。”说罢掩面而泣,而乐昌公主听了他这番誓言,早已泪涕俱下,悲不自胜了。
恻隐之心
杨素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对小夫妻悲悲切切的情景,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心想反正已留不住乐昌公主的心,索性好人做到底,让你们夫妇团圆罢了。于是他当场宣布:“念你们两人旧情至深,老夫决意把乐昌公主送还给徐公子,让他们破境重圆罢。”说完这一决定后,他还好意请他们留在长安,并答应为徐德言在隋延安排一个官职。
这真是一个天外飞来喜讯,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赶紧双双离席叩拜,感谢杨丞相的成全之恩。但徐德言却不愿在异朝为官,情愿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带着妻子返回江南。杨素不勉强他们,还设法帮助他们离开长安返回故土。
破镜重圆
乐昌公主
谁知不久之后,他们的隐居生活又受到了热情人士的干扰,迫不得已,他们买了一艘船索性以船为家,在江南各地过着飘泊不定的云游生活。因为行踪飘忽,难以捉摸,人们也就无法再追寻他们,他们的故事也就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繁华离他们远去,这对恩爱夫妻心满意足地过着平平静静,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平淡中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反而更能体味出彼此的真情。
安度晚年
不久,隋文帝病逝,隋炀帝继位,杨素寿终正寝以后不久阖门被斩,李渊攻下长安建立了唐朝取代了隋朝。这一幕幕的世事变化,仿佛走马灯似的在他们眼前晃过,人世的盛衰荣枯,恍如一梦,荣华富贵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这对历尽繁华又最终归于平淡的这对夫妇,对这一切都付以淡淡的一笑。经历了陈、隋、唐三代,这对夫妇终于走人了暮年,在唐太宗贞观十年同时死去,夫妻合葬一墓,陪葬的就是那面历尽沧桑的破铜镜。
后世称夫妻分离而复合为“破镜重圆”,其典故就是从乐昌公主与徐德言这里来的。
初,杨素用事隋朝,奢僭过度,制造珍异,资货储积。有美姬,本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妻,即陈主叔宝之妹。才色冠代。在陈封乐昌公主,初与德言夫妻情义甚厚。属陈氏将亡,德言垂泣谓妻曰:“今国破家亡,必不相保。以子才色,必入帝王贵人家。我若死,幸无相忘,若生,亦不可复见矣。虽然,共为一信。”乃击破一镜,各收其半。德言曰:“子若入贵人家,幸将此镜合于正月望日市中货之。若存,当冀志之,知生死耳。”
及陈灭,其妻果为隋军所没,隋文以赐素,深为素所宠嬖,为营别院,恣其所欲。陈氏后令阉奴望日赉破镜诣市,务令高价,果值德言。德言随价便酬,引奴归家,垂泣以告其故,并取己片镜合之,及寄其妻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姮娥影,空馀明月辉。”陈氏得镜见诗,悲怆流泪,因不能饮食。素怪其惨悴而问其故,具以事告,素憯然为之改容。使召德言还其妻,并衣衾悉与之。陈氏临行,素邀令作诗叙别。固辞不免,乃为绝句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时人哀陈氏之流落,而以素为宽惠焉。(韦述,玄宗时人)
本事诗
乐昌公主
独异志
隋朝徐德言妻陈氏,叔宝妹。因惧乱不能相保,德言乃破一镜分之,以为他年不知存亡,但端午日各持其半镜于市内卖之,以图相合。至期适市,果有一破镜。德言乃题其背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余半月辉。”时陈氏为杨素所爱。见之,乃命德言对饮,三人环坐,令陈氏赋诗一章,即还之。陈氏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素感之,乃还德言。
艳异编 卷二十三 义侠部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媳娥影,空留明月辉。
陈氏得诗,涕泣不食。
素知之,枪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