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世芳 编辑
李世芳(1921年一1947年),名福禄,祖籍山西太谷,出生于内蒙古包头,京剧旦角、京剧演员。父母都是山西梆子演员。尤其父亲李子健是位戏路宽广,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无所不精的名角,并且对每门角色都有绝活。李世芳为人谦和,毫无一般伶人的傲气。1942年他偕新婚夫人姚宝琏首次到青岛演出,从前没看过梅兰芳戏的人,有缘看到“小梅兰芳”的演出,连连称赞大饱眼福。因为他不但扮相酷似,唱腔亦极像,这次在青岛所演的戏码又都是《生死恨》《霸王别姬》《天女散花》《宇宙锋》等梅派戏,所以特别受到青岛观众的欢迎,一直连演十三天他才回上海。
本名:李世芳
性别:男
民族:蒙古族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西太谷
出生日期:1921年
逝世日期:1947年
代表作品:生死恨、《宇宙锋》、《天女散花》、《天女散花》
职业:京剧演员
主要成就: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四小名旦之一
别名:李福禄
李世芳
李世芳的青衣开蒙老师是苏雨卿,先学《彩楼配》《探寒窑》《二进宫》等青衣开蒙戏,又跟萧连芳先生学《双沙河》《拾玉镯》《铁弓缘》等花旦戏。还学了《穆柯寨》《樊江关》两出刀马戏。李不但学戏勤奋,练功也颇认真,就连繁难的“打出手”等武功技巧,他也跟着习练。由于学练刻苦,仅仅一年时间,他就能登台唱戏了。在科班学艺时即已享名,为"世"字班之高材生。该班排演《霸王别姬》《碧游宫》《盘丝洞》等戏,均由其主演。
李世芳
1935年春,《霸王别姬》首演于广和楼,他的梅派风范使四座惊异,一时北京各报刊都连篇载文称颂,并赠以“小梅兰芳”的美称。迷恋梅兰芳艺术的广大观众纷纷奔向广和楼争睹“小梅”风采。“小梅兰芳”之名的传扬,引来了梅兰芳的好友、京剧研究家齐如山先生对李世芳的钟爱,齐先生向李传授了梅师新篇的古装戏《晴雯撕扇》《嫦娥奔月》和《红线盗盒》。随后又引来了尚小云先生,尚先生欣爱之余,为他排了《天河配》《昆仑剑侠传》《娟娟》和《金瓶女》四出大戏。经过尚先生一年多的雨露滋润,他获取了艺术上的飞跃进展。
李世芳
这一时期,梅师每天都让他到后台,边化妆边向他即兴指教,演出了,叫他在包厢里观摩学习,演出后叫他到家中或聆听吊嗓,或对他加以调教。因梅师演出繁忙,就推荐他的大弟子魏莲芳代为传授梅派新戏。
1939年北京《立言报》接受读者建议,效仿二十年代评选“四大名旦”之举,主办了从青年新秀中评选“四小名旦”的活动。最后排列出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为“四小名旦”。此时李世芳已出科离开了富连成,正值变声“倒仓”期,他既未组班也未搭班,一直在家养嗓、学戏。他虽已有较长时间没有公开演出,却仍被推为“四小名旦”之首,足见他的表演艺术多么有魅力,多么深入人心。
李世芳
1944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是梅师五十华诞,李世芳特暂停演出,与新婚夫人姚宝琏专程赴沪祝寿。在此期间,梅师又悉心传授《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等昆曲杰作,并且他还如饥似渴地观摩话剧表演艺术,从中得到启迪。回京后他创排了《天国女儿》,观众对戏中诸多革新的唱腔,创新的身段,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戏中运用话剧手法的开场,也使观众感到新颖、动人,大为赞许。这时李的艺术创造已具备了相当的时代意识,这正是他深悟梅派艺术革新精神的深层次心得体现。
1947年元月五日,京沪航班121号班机途经青岛上空,因飞机遇雾撞山,机毁人亡。年仅二十六岁的一代名伶李世芳就这样化为尘埃而去。可惜他英年早逝,出科后仅有短暂的不到十年的舞台生涯。
李世芳
冷烛摇曳照残骸,天后宫内声声哀。不见名伶真面目,芳魂永留红坛毡。
后李世芳的遗体送入胶州路吕祖庙内举行入殓典礼,各界人士四十多人参加了公祭仪式。
李世芳的遗体运回北京后,京剧界名伶叶盛兰、马富禄、尚小云、谭富英等都前往吊唁。送去的挽联中,有一幅是由四个剧目的名字组成,上联是“金山寺成生死恨”,下联是“帘锦风变镜花缘”。上联中的《生死恨》是李世芳生前经常演出的梅派戏,《金山寺》则是李世芳与梅兰芳合演的最后一个剧目。
梅兰芳从南京回上海以后,听到李世芳遇难的噩耗不胜悲痛,为此停演数日。他知道李世芳上有父母,还有妻子和三个女儿,生活无着,于是发起主办了两台救济戏,把全部收入寄给了李世芳的家属。常宝坤、张君秋等也分别为救济李世芳的家属举行了义演。
翁偶虹曾做诗悼念:
犹记童年霞举时,望梅竟玉成之。乱离前后梅无恙,及折梅园李一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