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兆桓 编辑
丛兆桓,男,1931年12月8日出生,山东蓬莱县安香丛家村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一级导演。
中文名:丛兆桓
国籍:中国
籍贯:山东蓬莱县安香丛家村
出生日期:1931年12月8日
毕业院校:礼贤中学
职业:演员
代表作品:昆曲《连环计》
性别:男
丛兆桓是丛贯一的儿子,中学就读于礼贤中学(今九中),从幼酷爱艺术,过去礼贤中学对面的第三公园曾是一处市场,有各种艺人在这里演出,很吸引青年的丛兆桓。
礼贤中学主办有话剧团,演出《原野》等剧,当时的中学为男、女分校,因而,剧中的女主角由男生来扮演,男扮女装。1947年礼贤话剧团排演了潘孑农编剧的大型话剧《裙带风》,是讽刺国民党政权裙带关系的话剧。由吴履恕导演、鲁海为舞台监督、丛兆桓主演。于市参议会礼堂(建国后的市政协礼堂)公演。
丛兆桓从此开始演艺生活,演过话剧《捉鬼转》,他思想进步,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49年来到北京投身革命,参加了华北文工团,做了专业演员,后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开始向侯玉山、白云生、韩世昌、侯永奎等北昆名家学习昆曲演唱艺术。
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旧中国已经凋零,北方一个昆曲剧团都没有,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成立了北方昆曲剧团。丛兆桓改学昆曲,并成了青年演员当中的当家小生,主演过《连环计》《李慧娘》《牡丹亭》等剧。
当丛兆桓正走红之际,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他遭到无端的批斗,离开了心爱的舞台。
粉碎“四人帮”后,他出任过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编导。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后任演员、导演、艺委会主席,再到院长。这时的老一代北昆的演员有的去世,有的脱离舞台,丛兆桓成为北昆的代表人物、中坚力量。
丛兆桓由北昆剧院团长职位退下后,仍坚持昆曲艺术的发展、传承,指导昆曲演出,编辑昆曲杂志《兰》,任中国昆曲研究会的秘书长,1999年获美国文化艺术中心“杰出艺术奖”。是继京剧艺术名演员叶少兰、张学津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2009年1月,丛兆桓被北京市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昆艺术传承人之一。他年事虽高,仍为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懈地努力着。4月4日清明节,他回青岛扫墓时,说自己现在仍为振兴昆曲而努力着。
活动年表
1985年11月8日,农历乙丑年九月廿六日:汪世瑜、林为林专场演出举行。
1995年1月26日,农历甲戌年十二月廿六日,下午: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召开 。
家族成员
丛氏,是旧青岛的大宅门之一。德、日统治青岛期间,兴建了一批现代化企业。当时中国人只有小型作坊、商店,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祖籍蓬莱的丛良弼在青岛兴建了振业火柴厂,有一千多员工,设备先进,是青岛第一家民族工业。他还开办了青岛橡胶厂、制干厂、三合板厂,另在济南、济宁、潍县开办有工厂。还是青岛红字会会长,开办了良弼小学。
丛良弼的长子丛超杰,也从事民族工业。次子丛贯一,继任振业火柴总公司经理,建国后是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委员。三子丛树立曾任青岛农业研究所所长,丛氏是青岛周氏家族以外第二个大宅门。
丛兆桓的二女儿即电影演员丛珊,以处女作《牧马人》成名,后去法国深造,回国后仍从事电影艺术。最近回青岛拍以“微尘”为主题的电影。
丛先生仍旧活跃在昆曲、地方戏舞台上,而且时常参与影视艺术的创作活动。导演新昆剧《王昭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