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光 编辑
李红光(1910年—1935年5月12日),朝鲜族,吉林磐石人。因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残酷压榨,并积级投入到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军阀、地主的斗争之中。是南满抗日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曾任东北抗日军联合指挥部参谋长。1935年5月12日在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文名:李红光
国籍:中国
民族:朝鲜族
出生日期:1910年
逝世日期:1935年5月12日
主要成就:东北抗日军联合指挥部参谋长
执著追求
李红光
加入中共
1930年,李红光在伊通县三道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前身——南满游击队创始人之一。1931年,他被选为中共伊(通)双(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被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人民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号召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共磐石中心县委遵照省委指示,成立了武装赤卫队,又叫“打狗队”,李红光任队长。这是党在南满地区领导抗日武装的开始。他率队配合磐石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展打击地主、分粮济贫、处治汉奸等工作,并营救被捕的抗日会员、保卫中心县委的安全。1932年4月,组织领导磐石“四三”反日暴动。5月,中共磐石县委批准成立磐石工农义勇军,孟杰民和李红光领导这支队伍。
游击队长
1932年,李红光当选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委员。1932年初,“打狗队”改编为游击队,李红光继任队长。同年4月3日、5月1日和5月7日,李红光率领磐石县蛤蚂河子朝鲜、汉等族农民发动反日大暴动。1932年,中共满洲省委代表杨靖宇来磐石将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后,将游击队编为3个大队1个教导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随同杨靖宇一起活动在磐石、双阳、伊通、桦甸、海龙等地。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李红光任师参谋长。1934年8月,率部袭击了从沈阳到通化视察工作的日军司令的汽车队,日军的23辆汽车被炸毁11辆,击毙一名大佐和数名日本指导官,缴获步枪百余支。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成立,任军参谋长兼1师师长。
战而必胜
杨靖宇司令
壮烈牺牲
1935年2月,李红光率队袭击日寇军需品储存地东兴镇。他采取调虎离山战术,突然袭击敌驻地,歼敌数十人,缴获大批军需品,大获全胜,在军事上、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敌人。5月,李红光率所部少年连和五团200多名战士,越过老岭,到本溪、桓仁一带组建骑兵队。当部队行至兴京县老岭时,与日本守备队200多人不期而遇,他立即指挥战士向敌人猛烈开火,双方激战,李红光指挥战士勇敢反击,不幸胸部中弹。5月12日,年仅25岁的朝鲜族抗日英雄李红光因伤势过重,失血太多,在辽宁省新宾县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李红光牺牲后,战友们将他的遗体秘密运送至大青沟黑瞎子望的山林里,安葬在一棵核桃树下。
小时候的李红光
1932年春,李红光参加了磐石中心县委发动的蛤蟆河子大暴动,七八百农民手持长矛、大刀,高呼“中国人民不当亡国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反日示威游行,没收地主的粮食、衣物,逮捕汉奸走狗。为了切断敌人的联系网,李红光率众把吉海铁路老爷岭一段的路轨、桥梁、电线拆毁,保证了抗日斗争的顺利进行和群众的安全。同年6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以磐石、伊通群众反日武装为基础,正式建立磐石工农义勇军,亦称南满工农反日义勇军,李红光任队长。1932年底,南满工农反日义勇军发展到300多人,以玻璃河套、红石柱子为根据地,先后粉碎了敌人4次“围剿”,取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果,受到中共满洲省委的嘉奖,李红光的名字也不胫而走。
1933年11月,义勇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南满游击队,杨靖宇亲任游击队政委,队伍分为3个大队和一个教导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从此,他跟随杨靖宇将军转战南北,活动在磐石、双阳、伊通、海龙、桦甸的广大地区,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1934年3月,李红光遵照中共满洲省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要迅速建立联合指挥部”的指示,日夜奔走联络,向各地抗日军领导人阐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战斗中,每当友军陷入困境时,李红光总是竭力相助,深得南满各抗日军的拥护,因此纷纷表示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抗日救国事业进行到底。同年4月1日,17个抗日武装的领导人,在蒙江县那尔蒙召开了联谊会议,发表了联合宣言。指出:“当祖国山河欲裂,民族危机严重之际,我们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抗日主张,不分见解、信仰,枪口一致对外。”会议上,建立了联合指挥部,通过了联合作战条例。杨靖宇当选为总指挥,李红光为参谋长。 1934年春,2000多日伪军在柳河县凉河子东侧轱轳屯,包围了杨靖宇、李红光率领的独立师400多名官兵,妄图一举消灭独立师。杨靖宇、李红光沉着应战,凭据险要地势,打退了敌人进攻。之后敌人又在高地周围发动猛攻,想用消耗战把抗日军困死在高地,情况十分危急。为保存有生力量,抗日军决定战略转移,由李红光率领30多名神枪手,埋伏在前沿阵地,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浴血奋战3天3夜,没有成功。此时,李红光想出了一条妙计,他率领40多名战士乔装成撤回后方接受新任务的日本守卫队员,乘敌人不断增援的混乱之机,在一个黄昏,胜利地通过了敌人封锁线。又以“红军突围”的假信号,诱使敌人自相杀戮。抗日军趁机顺利地撤离了敌人包围,向蒙江县转移,还缴获了6辆满载弹药、食品的汽车。
1935年4月下旬,杨靖宇命李红光速去桓仁组建骑兵,以适应平原丘陵地带的作战。5月9日,李红光率200余人从兴京向桓仁进发。在兴、桓交界的老爷岭与200多日伪军相遇。李红光果断地指挥战士摆开阵势,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顽强抵抗。李红光以超人的胆略和指挥才能,冒着弹雨,亲临阵地指挥作战,打退敌人的多次反扑。当他用望远镜搜索敌人火力位置时,不幸胸部和腿部连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因伤势过重,加之医疗条件所限,抢救无效,于5月12日壮烈牺牲,年仅25岁。李红光的遗体安葬在新宾县江庙子村。
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特意将他的名字谱写进歌词。“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1946年,在李红光战斗过的南满地区,还以他的名字组建了李红光支队,这支队伍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