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山夜话 编辑
《燕山夜话》是《北京晚报》1961年在副刊开辟的三个杂文专栏,由邓拓执笔,每周二、四刊登,署名马南邨。至1962年9月,共发表了150多篇。后结集成书出版。
这个专栏题材十分广泛,邓拓将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深的理论修养、精湛的写作技巧融为一体,旁征博引,议论横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群众的喜爱,广为流传。
杂文集《燕山夜话》在当时共发行一百多万册,影响远及海内外。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东亚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1949-1965大陆部分)》,称《燕山夜话》“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恐怕只有这样一部以小块文章而结集成为这样伟大而辉煌的巨著”。
作品名称: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
创作年代:1961年—1962年
作品出处:《北京晚报》
文学体裁:杂文集
字数:383000
针对现实发表议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论时政,用锋利率直的笔法针砭时弊,是《燕山夜话》的主要特点。
反对唯意志论的空想,反对说大话。说空话,提倡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求实精神,是其重要的思想内容。在《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等篇中,作者引用古人的言论和故事,对说大话、吹牛皮者进行了辛辣讽刺,告诫人们为人、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燕山夜话》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谈读书方法的,针对现实中许多人性好挑剔、不下苦功夫、爱评长论短而又欠缺深刻扎实的现象,作者告诫青年朋友要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苦读书,多学少评,坚持下去,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就。
《燕山夜话》的论题大多十分微小,而且多集中在科学文化方面。在这些文章中,邓拓常常以古论今,赞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赞叹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进而激励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勇气。
一集 | 二集 | 三集 | 四集 | 五集 |
---|---|---|---|---|
两点说明 生命的三分之一 不怕天 欢迎“杂家” 变三不知为三知 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 贾岛的创作态度 三分诗七分读 杨大眼的耳读法 不要秘诀的秘诀 少少许胜多多许 从三到万 大胆练习写字 “一无所有”的“艺术” “初生之犊不怕虎” 珍爱幼小的心灵 说志气 交友待客之道 评《三十三镇神头图》 爱护劳动力的学说 宇宙航行的最古传说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 植物中的钢铁 烂柯山故事新解 起死回生 堵塞不如开导 一个鸡蛋的家当 两座庙的兴废 磨光了的金币 最现代的思想 “批判”正解 | 卷前寄语 谁最早发现美洲 “扶桑”小考 由慧深的国籍说起 广阳学派 吴汉何尝杀妻 你知道“弹棋”吗? 谈“养生学” 姜够本 种晚菘的季节 甘薯的来历 养牛好处多 航海与造船 《平龙认》 华封三祝 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非礼勿 事事关心 “胡说八道”的命题 创作新词牌 艺术的魅力 形而上学的没落 八股余孽 不要空喊读书 多学少评 “颜苦孔之卓” 不求甚解 不吃羊肉吃菜羹 一把小钥匙 新的“三上文章” | 作者的话 人穷志不穷 “放下即实地” “推事”种种 涵养 黄金和宝剑的骗局 文天祥论学 选诗和选文 错在“目不识丁”吗? 自固不暇 北京的古海港 南陈和北崔 宛平大小米 米氏三园 昆仑山人 保护文物 古代的漫画 书画同源的一例 替《宝岛游记》更正 水上菜园 金龟子身上有黄金 青山不改 一品红 雪花六出 守岁饮屠苏 “玉皇”的生日 中医“上火”之说 三七、山漆和田漆 “无声音乐”及其他 你赞成用笔名吗? | 编余题记 共通的门径 主观和虚心 三种诸葛亮 王道和霸道 智谋是可靠的吗? 握手与作揖 不要滥用号码 口吃、一只眼及其他 向徐光启学习 围田的教训 地下水和地上水 大豆是个宝 多养蚕 咏蜂和养蜂 下雨趣闻 发现“火井”以后 茄子能成大树吗? 讲点书法 选帖和临池 从红模字写起 创作要不要灵感 这是不是好现象 变和不变 有书赶快读 “半部论语” 读书也要讲“姿势” 观点和材料 文章长短不拘 编一套“特技”丛书吧 知识是可吃的吗? | 奉告读者 谁最早研究科学理论 学问不可穿凿 自学与家传 行行出圣人 一块瓦片 讲一点教授法 “科班”的教育法 “烤”字考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由张飞的书画谈起 老鹰能比英雄吗? 谈谈养狗 养猫捕鼠 楮树的用途 白开水最好喝 长发的奇迹 为什么会吵嘴 生活和幽默 他讽刺了你吗? 马后炮 “三十六计” 说大话的故事 两则外国寓言 古迹要鉴别 为李三才辩护 林白水之死 昭君无怨 燕山碧血 陈绛和王耿的案件 鸽子就叫做鸽子 |
《燕山夜话》中的文章是应时而作的。1959年起,由于“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加之自然灾害和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进入了经济困难的时期。1961年1月,党中央决定着手纠正工作中的不良风气,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同志也在这一时期多次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提出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中央精神在北京迅速得到贯彻。据当时《北京晚报》的副主编顾行回忆,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指出:现在工业下马,农业歉收,物资供应紧张;群众生活困难,情绪低落,许多事情不好报道。报纸应当提倡多读书,帮助群众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振奋精神,在困难时期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北京晚报》受到启发,当即决定开辟一个知识性杂文专栏,并由顾行和《五色土》副刊编辑刘孟洪去向邓拓约稿。邓拓起初并不想答应,但禁不住“软磨硬泡”,于是就有了《燕山夜话》这一专栏,从1961年3月19日写到1962年9月2日,每周二、周四发表,后来陆续结集出版。这便是《燕山夜话》一书的由来。
“文革”之初,《燕山夜话》被打成大毒草,作者受迫害含冤死去。1966年5月,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中遭到批判。1979年,邓拓得到平反昭雪,该书才重见天日。
主题思想
《燕山夜话》批评和讽刺最多最尖锐的是那种说大话、吹皮、主观狂热恶劣作风。言过其实的马谩,夸口养了三千食客的季孙氏、自称活了数千的方士(《说大话的事》)和“带汁的诸葛亮”(《三种诸葛亮》)等便是说话,吹牛皮的典型作品给了他们以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打。
《燕山夜话》中的有些杂文,讽刺那些主观主义者整天陷入空想,主观主义地指导工作:“他的计划简直没有任何可靠的根据,而完全出于一种假设,每一个步骤都以前一个假设的结果为前提”(《一个鸡蛋的家当》),结果当然遭到惨败。他们吃亏在于不肯脚踏实地,眼睛向下,向群众调查,实际调查,《“放下即实地”》中的瞎子便是这样的人。作者在《变三不知为三知》《主观和虚心》等文章中大声疾呼,希望同志们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爱护劳动力的学说》总结了中国有关爱护劳动力的学说,对头脑发热,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不关心群众疾苦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针砭。《燕山夜话》中以古喻今、古为今用的文章,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杂文集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提倡科学与民主。《王道和霸道》从古人对王道与霸道的解释说到今天的观点,提醒人们做事要老老实实,走群众路线,避免主观武断、一意孤行的思想作风。《堵塞不如开导》通过鲧禹治水的传说,总结出做事情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才能取得胜利,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则会失败的经验。《智谋是可靠的吗?》一文阐述了只有实际知识丰富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深谋远虑的人。任何智谋都不是神秘的,不是属于少数天才的,而是属于广大群众的。完全否定任何智谋,这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相信智谋,甚至于依靠智谋,以求出奇制胜,那就更不对了。
艺术特色
知识性强是《燕山夜话》又一鲜明特色。《燕山夜话》从人类历史谈到现代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知识,从养牛、养蚕、养蜂、谈到养猫,养狗,从植树造林,谈到种豆、种姜,目的无非是为了加速国长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有些同志知识浅薄,不顾长远利益,干出很多囊事,作者引经据典,引用历史知识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围田的教训》《青山不改》等便是这方面的好文章。《谁最早发现美洲》《“扶》《小考》等考证文,不仅使读者增长了见闻,而且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此外,还介绍有关读书、做学问方面的知识,《欢迎“杂家”》谈了学习上“博”与“专”的辩证关系。
该书在《北京晚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一年之内读者来信多达400余封;结集出版后更是一时间洛阳纸贵,“文革”前即印行30余万册,“文革”后更是超过百万册。
在《燕山夜话》带动下,《人民日报》副刊开辟了由夏衍、吴晗、廖沫沙、唐弢、孟超等人负责撰写的杂文专栏——《长短录》。山东《大众日报》开辟杂文专栏《历下漫话》,《成都晚报》开辟杂文专栏《夜谈》,《重庆日报》的杂文专栏名为《巴山漫话》,《云南日报》也开辟了这样的专栏,名曰《滇云漫评》。一时写杂文蔚然成风。
现代作家老舍:“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别具一格。”
燕山夜话
1979年的新版合集,这一版本删去了1963年版本中的4篇(分别是二集的《收藏家的功绩》、三集的《从鲁赤水的墨菊说起》、五集的《一幅墨荷》《命运注定蒋该死》)。又另外补上了当年未收的3篇文章(《陈绛和王耿的案件》《鸽子就叫做鸽子》《今年的春节》)。这一版共收149篇。
版本一 | 版本二 |
---|---|
书名:燕山夜话 作者:马南邨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版次:1979年4月新1版 开本:32开 字数:330千字 页数:548页 书号:10071·244 定价:1.30元 | 书名:燕山夜话 作者:邓拓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版次:2010年11月第1版 开本:32开 字数:383千字 页数:573页 ISBN:978-7-5302-1048-2 定价:36元 |
邓拓,原名邓子建,笔名马南邨、何阳生等。1912年生。福建省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到河南大学经济系读书。1937年7月毕业后,党派他到晋察冀边区,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并兼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58年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首都文化教育工作。1960年起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并主编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前线》。重要著作和学术论文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历史科学的发展道路》《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从万历到乾隆》《燕山夜话》等。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受到极左路线迫害被打成“黑帮”,含冤逝世,年仅54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