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Chin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副战区级别,是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国军队高级任职教育的一所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
国防大学起源于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的红军教导队,先后经历了战争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和建国后的高等军事学院、军政大学,1985年12月由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1985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命令,正式批准国防大学成立。201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原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解放军后勤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武警政治学院,以及装备学院部分专业培训任务和相关机构为基础,调整组建新的国防大学。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主席为国防大学授军旗、致训词。
截至2018年9月,国防大学北京本部和研究生院总占地面积2482.5亩。学校设有哲学、法学、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280余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50余名 。国防大学下设八个学院,拥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外文名:Chin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简称:国防大学
创办时间:1927年(起源)
创办人:毛泽东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军事类
学校特色:全军2110工程
主管部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现任领导:校长:肖天亮、政委:郑和
硕士点: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9个
博士点: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3个
院系设置:8个
校训: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
校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口甲3号
创办初期
红军学校
1928年毛泽东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11月下旬创办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并亲自讲课。这实际上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高级指挥学校”。教导队下设四个区队,每个区队下设三个班,招生能力150人左右,学制为三个月。
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大队(后改称红四军教导大队)。随着战争形势变化,红军相继创办了随营学校、红军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校等。这些院校为部队培养了1.4万余名干部骨干。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31年,中共中央抽调红三军团参谋长兼随营学校校长邓萍和原红八军军长何长工等筹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1年9月,毛泽东召集办校的同志谈话:“新旧军阀都懂得,有军必有校,治军先治校,过去国民党办了一个黄埔,红军要办一个‘红埔’”。
1931年11月25日,红军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32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在短短两年时间共办6期,培训军政干部和技术人员1万多人。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
1933年10月17日,中革军委决定以原“中国工农红军学校”高级军事班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校(简称“红大”)。“红大”设有高级军事科、上级军事科、上级政治科、上级参谋科,后又增设防空科,还有一个测验队,学制6个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央苏区各红军学校进行整编后组成干部团,紧随党中央和军委机关行动。干部团团长由陈赓担任,宋任穷任政委。其下辖3个步兵营、1个特种兵营、1个上级干部队,共1480人。
抗日战争
抗日红军大学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为基础筹建抗日红军大学,为大规模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做准备。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成立。毛泽东亲自参加了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开学典礼。“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共1065名学员。
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37年1月19日(一说1月20日),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从1936年6月“抗大”成立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结束,“抗大”相继创办了14所抗大分校,培养出1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战略区创办军事政治大学,培养了大批军队急需的各类人才。
1946年11月,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成立。
1948年5月,华北军政大学成立。
1949年7月,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成立。
作为国防大学的直接前身院校,华东军政大学、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和华北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毛泽东十分关心学校的教育和建设,陈毅、叶剑英亲自担任学校的校长。学校不仅担负起为部队培养造就合格军政人才,还担负着培养教育青年知识分子、改造起义解放军官等艰巨任务,为部队培养输送了6万余名军政人才。
建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加速院校建设,以战争年代创办的学校为基础,改建新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各类军事院校。
1950年3月10日,解放军时任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向毛主席呈送了《关于军委机关及军事院校建设问题》,以便“储备与深造高级干部”。1950年7月,政务院总理、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军委会议,专题研究军队院校的建设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改建院校的同时,全军首先创办一所中高级干部的综合性陆军大学。
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闻讯后,向党中央表示愿去筹办陆军大学。1950年10月22日,毛泽东急电刘伯承“速来京主持筹建陆大。”
周恩来先后3次召集刘伯承等人开会,传达毛泽东对筹办陆军大学的指示,磋商筹建事宜,并综合刘伯承建议,为了方便学校今后增设海军系和空军系,将原拟陆军大学的校名正式定名为军事学院,地址选定南京。在毛泽东批准后,1950年11月21日,刘伯承抵达南京,投入建校和教学工作。
军事学院
1950年11月30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时年59岁的刘伯承为军事学院院长。以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华北军事政治大学为基础,在南京组建军事学院。
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毛泽东亲笔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毛泽东题词“努力学习 保卫国防”
政治学院
1951年12月,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罗荣桓元帅亲任第一任院长。
1954年7月1日,军事学院向军委请示开办战役系,经党中央批准,战役系招收52名兵团以上高级将领入学,时间为3年,这在中国军队指挥院校史上是首次。其中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40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5人、中将军衔22人、少将军衔25人。
高等军事学院
1955年4月,为了培训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刘伯承、叶剑英元帅先后担任院长。
军政大学
1969年2月,在“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时期,军队院校受到严重破坏,中央军委决定在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
萧克院长与到访的罗伯特·加德中将合影留念
1972年5月,“九一三事件”以后,中央军委调整了军政大学领导班子,萧克担任军政大学校长。 调整学校体制编制,组建了军事系、政治系、后勤系,重建了军事教员队伍,为全面恢复高级军事指挥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军政大学在8年多办学的过程中,轮训一大批治军骨干,开展军队院校对外军事交流。
军事、政治、后勤学院
1977年11月,“文革”结束,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军政大学,恢复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和后勤学院。
改革开放
国防大学
1985年3月,中央军委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部分人员)合并的基础上组建国防大学。
1986年1月国防大学成立大会
1985年11月30日,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国防大学领导班子配备》的命令,正式任命张震为国防大学校长,李德生为政治委员。
1985年12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批转国防大学筹建领导小组〈关于筹建国防大学的方案〉的通知》,新组建的学校被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学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行使正大军区权限。按照“139号文件”规定,国防大学校部设在北京西郊红山口原军事学院院址。
1985年12月24日,军委签署《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命令。邓小平还亲自题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名,后又为研究生院题写了院名。国防大学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除一部并入国防大学外,另组建一所中级后勤学院)合并组成。校址设在北京。
1986年1月国防大学授旗
根据中央军委签署的《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命令及军委批复,新组建的国防大学机关设“四部(训练部、政治部、科研部、校务部)一办(校办公室)”,教学机构由战略、战役、军队指挥、军兵种、外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政治工作、世界经济政治、后勤、外训、科技、外语教研室和电化教学中心共13个单位组成。国防研究系、基本一系、基本二系、进修系、外训系和研究生院构成了学员的管理机构。
国防大学首任校长张震和学员
1986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召开成立大会。
1986年9月1日,国防大学举行首期开学典礼,首期招收492名学员。
1988年4月30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2003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员额20万人。受此影响,国防大学在保留了机关原有的“四部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将原先设立的13个教研部门(中心)整合为战略、战役、马克思主义、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共6个教研部。
2004年5月,国防大学编制调整撤系建院,以外训系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防务学院。
2012年,国防大学再次实施编制体制调整,主要是对下辖5所学院管理机构全面实施院校体制。此次涉及的主要是国防研究系、基本系和进修系3家单位。
原国防研究系更名为国防大学国防安全学院,由副军级升格为正军级,主要培养部队军职以上和地方省部级领导干部。
原基本系成为国防大学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主要承担指挥员班、参谋班、师团职领导干部班、中青年领导干部班和高级领率机关工作培训班、全军联合参谋超前培养班的培训任务。
原进修系更名为国防大学进修学院,仍为副军级编制。主要担负着中国军队和武警部队中高级军官在职继续进修培训任务,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地方省市区干部等关于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教育培训任务。
新国防大学
2017年7月,按照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决策部署,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原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解放军后勤学院、武警政治学院和装备学院部分单位合并,组建成新的国防大学。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向国防大学授旗
2017年,军队改革后,以西安政治学院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政法学院,部署在西安;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参谋学院,部署在石家庄;以解放军艺术学院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部署在北京;以后勤指挥学院、装备学院指挥专业、采办专业为基础成立国防大学后装保障学院,部署在北京。先后经历南京军事学院四系、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四系、军事学院外训系、国防大学外训系等阶段的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更名为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部署在北京。
2017年8月26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正式成立,由原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和武警政治学院合并组建,分为上海松江教学区、杨浦教学区,南京教学区和西安校区,机关设在上海松江。
2017年12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
2017年国防大学开学典礼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2月,国防大学下设八个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
专业设置
院系 | 专业方向 | 班次 | 学制 | 学员条件 |
---|---|---|---|---|
研究系 | 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国防研究、院校教育管理、军事与政治理论等 | - | 6个月 | 军队正军职,地方省部级、司局级以上 |
基本系 | 合同战役指挥 | 指挥培训 | 1年 | 正军职以上 |
参谋培训 | 1年 | 军以上机关现职营级参谋、干事 | ||
师资培训 | 2年 | 全军指挥与技术院校大学本科毕业生 | ||
进修系 | - | - | 6个月 | 正师职以上军、政、后干部 |
研究生院 | 军事学、法学、哲学、经济学等13个专业 | - | 2.5~3年 | 军队任职2年连以上干部,大学本科毕业并经军校培训 |
国际防务学院 | 高级进修 | - | 5个月 | 外军军官 |
防务研究 | 1年 | |||
国际问题研讨 | 1个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国防大学共设有哲学、法学、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280余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50余名。教学科研专家中有15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08人获国家、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奖。由中共中央直接联系掌握的专家9人,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兵棋研发团队等优秀教研群体。
国防大学初期校门
类别 | 名单 |
---|---|
名师工作室 | 国家安全战略专家金一南、军事历史学专家徐焰、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张彬、国家安全战略专家王宝付、国防经济专家姜鲁鸣 |
中青年教授 | 孟祥青、徐辉、李莉、舒健 |
教学建设
聚焦作战
国防大学大礼堂
国防大学作为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着眼培养高学历高层次军事人才。为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办学育人的各领域全过程,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把教练能打仗打胜仗人才和研究战争、设计战争作为主责主业,组织研究生走进作战实验室、走进武器平台,加大实装、实操、实练、实验、实演力度,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部队岗位、直通未来战场。
据2017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网显示,国防大学为适应新军事变革,新增与联合作战密切相关的6个新兴学科,新建10多个教学基地,建成装备教学中心、国防经济实验室、战争影视厅等。 国防大学按照军事与技术并重、软件与硬件同步的思路,研制运用先进的作战模拟系统、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导调系统等科技手段,建立了全军首创的作战模拟实验室,构建了智能化网上演习的大型平台,实现了广域网环境下的远程异地、分布交互演习训练。 满足开展“基于实战需求的模拟实景训练、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仿真训练”的要求。
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共培养了100多个班次、5844名研究生,其中博士794人、师团级硕士651人、外军研究生236人。有1000多名担任了军师团指挥员,200多人成长为将军,战区级高级将领20余人。
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本部坐落在北京,由主院和研究生院组成。 据2017年12月中国军视网显示,国防大学北京校址总占地面积2482.5亩。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备,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国防大学学报》和出版社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防大学为实现教学科研手段现代化,先后建成了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计算机作战模拟教研楼、卫星地面接收站、校史馆和新型综合教学大楼等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同时,研制开发了一系列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以适应学员练谋略、练决策、练指挥的需要。此外,投影幻灯、电视、电影等形象化教学手段也得到了更新和改造。
截至2015年9月,国防大学训练模拟中心可供120人同时进行战略、战役模拟训练;校园网连接机关、教研单位和学员宿舍进行网上教学;教学大楼设有学术报告厅、语言教室、专业教室;图书馆藏书150万册并基本实现数字化;校史馆展示国防大学的发展历程;文体活动中心设有游泳池、保龄球馆、健身房;综合服务楼可容纳800多人同时用餐。
国防大学校门
全军院校长集训
全军院校长集训2019年11月27日上午在国防大学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全军院校长和军事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他强调,强军之道,要在得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把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发展军事教育,必须有一个管总的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做好军事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毫不动摇贯彻落实。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该我军院校改革创新,推动院校建设加快转型升级。要在全军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审视办学定位,加强院校建设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形成职能清晰、有机衔接的办学育人格局。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聚焦强军目标要求,坚持战斗力标准,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以课程和教材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建设,加强院校科研同教学的结合。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育引导广大教员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加大领军拔尖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知晓现代战争的名师,走开高中级优秀指挥员到院校讲课的路子,用好用足外部优质教育力量和资源。要在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框架下谋划和推进院校建设配套制度,在人才素质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管控、教育管理运行等方面加强实践探索,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院校建设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指出,院校长要讲政治、懂教育、钻打仗、善管理、严自律,做办学治校的行家里手。要具备同岗位要求相匹配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校治校。要热爱军事教育工作,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教育规律,强化专业素养,推动军事教育与时俱进。要带头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在院校大兴研战、教战、学战之风,把为战育人落实到位。要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研、从严治考,满腔热忱解决教学科研实际困难,保持院校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保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作风纪律养成,加强学习实践,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好形象带出院校的好风气。
习近平最后强调,全军要关心院校、支持院校,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健全指导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把我军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学科建设
学位授予
国防大学新教学楼
据2018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网显示,国防大学研究生院的军事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统招硕士生已成为研究生学员主体。构建了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学科学位坚实的基础。研究生院共培养了100多个班次、5844名研究生,其中博士794人、师团硕士651人、外军研究生236人。毕业生中有1000多名担任了军师团指挥员,200多人成长为将军,任战区级高级将领20余人。设有: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事战略学、联合战役学等13个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作战指挥学、军事运筹学等3个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事战略学、联合战役学等18个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国防经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9个 |
学科 | 专业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
哲学 | 哲学 | 0101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国家安全学院 政治学院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020210 | 国防经济 | 军事管理学院 联合勤务学院 |
法学 | 法学 | 030100 | 法学 | 政治学院 |
政治学 | 030200 | 政治学 | 政治学院 | |
030204 | 中共党史 | 军事管理学院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00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家安全学院 政治学院 联合勤务学院 |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联合作战学院 |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050100 | 中国语言文学 | 军事文化学院 |
军事 |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 | 110100 |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 | 国家安全学院 联合作战学院 政治学院 |
战略学 | 110200 | 战略学 | 国家安全学院 联合作战学院 | |
战役学 | 110300 | 战役学 | 联合作战学院 | |
战术学 | 110400 | 战术学 | 联合作战学院 | |
军队指挥学 | 110500 | 军队指挥学 | 联合作战学院 政治学院 | |
110501 | 作战指挥学 | 联合作战学院 联合勤务学院 | ||
110503 | 军事运筹学 | 联合作战学院 | ||
110504 | 军事信息学 | 联合勤务学院 | ||
军事管理学 | 110600 | 军事管理学 | 军事管理学院 | |
110602 | 军队管理学 | 联合勤务学院 | ||
军队政治工作学 | 110700 | 军队政治工作学 | 联合作战学院 军事管理学院 政治学院 联合勤务学院 | |
军事后勤学 | 110800 | 军事后勤学 | 军事管理学院 | |
110801 | 军事后勤建设学 | 联合勤务学院 | ||
110802 | 后方专业勤务 | 联合勤务学院 | ||
110803 | 军事物流学 | 联合勤务学院 | ||
军事装备学 | 110900 | 军事装备学 | 军事管理学院 联合勤务学院 | |
军事训练学 | 111000 | 军事训练学 | 联合作战学院 军事管理学院 | |
111001 | 联合训练学 | 联合勤务学院 | ||
111002 | 军兵种训练学 | 联合勤务学院 | ||
111003 | 军事教育学 | 联合勤务学院 | ||
管理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120500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政治学院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130200 | 音乐与舞蹈学 | 军事文化学院 |
戏剧与影视学 | 130300 | 戏剧与影视学 | 军事文化学院 | |
美术学 | 130400 | 美术学 | 军事文化学院 |
学科 | 专业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
法学 | 法律 | 035101 | 法律(非法学) | 政治学院 |
教育学 | 应用心理 | 045400 | 应用心理 | 政治学院 |
文学 | 新闻与传播 | 055200 | 新闻与传播 | 政治学院 军事文化学院 |
军事学 | 军事 | 115100 | 军事 | 联合作战学院 |
115101 | 军事指挥 | |||
115102 | 军队政治工作 | 政治学院 军事文化学院 | ||
115103 | 军事后勤 | 联合勤务学院 | ||
115104 | 军事装备 | 联合勤务学院 | ||
艺术学 | 艺术 | 135101 | 音乐 | 军事文化学院 |
135102 | 戏剧 | 军事文化学院 | ||
135106 | 舞蹈 | 军事文化学院 | ||
135107 | 美术 | 军事文化学院 |
学院 | 学硕专业 | 专硕专业 |
---|---|---|
国家安全学院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 | ||
战略学 | ||
政治学院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法律(非法学) |
法学 | 应用心理 | |
政治学 | 新闻与传播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军队政治工作 | |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 | - | |
军队指挥学 | ||
军队政治工作学 |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
军事管理学院 | 国防经济 | - |
中共党史 | ||
军队政治工作学 | ||
军事后勤学 | ||
军事装备学 | ||
军事训练学 | ||
联合勤务学院 | 国防经济 | 军事后勤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军事装备 | |
作战指挥学 | - | |
军事信息学 | ||
军队管理学 | ||
军队政治工作学 | ||
军事后勤建设学 | ||
后方专业勤务 | ||
军事物流学 | ||
军事装备学 | ||
联合训练学 | ||
军兵种训练学 | ||
军事教育学 | ||
联合作战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军事 |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 | 军事指挥 | |
战略学 | - | |
战役学 | ||
战术学 | ||
军队指挥学 | ||
作战指挥学 | ||
军事运筹学 | ||
军队政治工作学 | ||
军事训练学 | ||
军事文化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 | 新闻与传播 |
音乐与舞蹈学 | 军队政治工作 | |
戏剧与影视学 | 音乐 | |
美术学 | 戏剧 | |
- | 舞蹈 | |
美术 | ||
国际防务学院 | - | - |
社会评价
时间 | 排名 |
---|---|
2020年7月 |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26位 |
科研情况
国防大学的科研工作,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创新和发展军事与政治理论,同时紧密跟踪研究世界军事、政治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为培养高素质新型高级军事人才服务,为中央、国家和军委、总部决策提供咨询,为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理论支持。2015年11月,国防大学被列入国家首批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家综合性智库之一。
在战争模拟系统研究领域,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用复杂系统论方法研制“决胜”系列战略模拟系统。同时还创建了“沉浸式”多方对抗战略演习模式,将钱学森的“综合集成研讨厅”思想在战略决策训练中进行实践。随后建成了一个具有战争高层模拟特征,满足战略决策模拟、危机模拟、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模拟、武器装备体系对抗模拟需要的,中国军队第一个战争模拟实验室。
据2014年人民网报道,国防大学“战争模拟实验室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国防大学兵棋研发团队通过与多个集团军、训练基地、军事院校及地方科研单位广泛协作,研制出中国第一个兵棋想定推演系统,第一套联合作战推演模型系统;建成中国军队首个战略战役兵棋演习公共基础数据库,兵棋想定数据库和“全军兵棋研发运用中心”;首次实现战场全过程模拟,态势综合显示,解决了“战训一致”难题。 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兵棋演习中心实验室。 该兵棋系统是全军第一个也是仅有的能够支持战略战役演习和想定训练的大型计算机战争模拟系统。
学术交流
据2018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显示,从2002年开始,国防大学连续举办16届的国际安全研讨会,加强和国际军事界的学术研究交流。国防大学重新调整组建后,着眼建设世界级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的要求,将国际安全研讨会升级为国际防务论坛,旨在更好地为加强与世界各国军事交流合作,共同研讨国际或地区重大安全问题。
学术资源
论著图书
国防大学研究中心从1994年成立至2011年,先后在中央的重要报刊和全国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500多篇,在中央重要报刊发表重头理论文章是200多篇。编写出版了理论著作180余部,编纂了各种论文集35部。
截至2017年,国防大学出版的50多种图书获得 “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等全国、全军性奖项,40余部图书入选全国全军不同类型的重点图书。
《国防大学学报》
《国防大学学报》为国防大学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被评为首批军事学核心期刊、全军优秀期刊,获首届解放军期刊奖。截至2006年先后有53篇文章被收人《中国军事文库》,有200多篇文章获教学科研成果奖。
《国防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战略问题研究、军事思想研究、战役问题研究、军队建设研究、作战指挥与司令部建设研究、教育训练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研究、军队党的建设研究、军队指挥研究、军事后勤研究、军事装备研究、国防动员问题研究、外军研究等。
合作交流
据2018年12月中国军视网报道显示,1985年以来,国防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先后接待90多个国家、1300多个代表团组、12000多名外国军队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来访;先后组成400多个国防大学代表团、专家教授代表团和学员代表团组出访,到过30多个国家进行考察,同时安排900多名教研人员出国留学、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并分别与4个国家的高等军事院校建立正式校际关系,与10多个国家的高等军事院校保持经常联系,与140多个国家军队有交往
国防大学老教学楼
1995年,中国和美国两所国防大学签署了校际交流备忘录。
2014年9月,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授予61名外军学员军事硕士学位,进一步增进了外军学员对中国军事职业教育的认可。同时,也标志着解放军对外培训向国际军事职业教育迈进一步,是解放军对外培训改革的重要步骤。
2022年7月6日,国防大学首期中青年教研骨干清华研修班开班。开办中青年教研骨干清华研修班,体现了大学党委坚决落实习主席和军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坚定决心,是贯彻军委和大学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强大学名师名家工程人选特别是青年英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形象标识
校徽
国防大学校徽图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五角星、麦穗、齿轮和绿叶组成,象征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底蕴和永葆长青的理念,邓小平题写的校名缎带标明国防大学的全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徽
国防大学校徽
在国防大学首届党代会上,学校正式把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教育方针、校训与校歌定为国防大学的校训、校歌。
精神文化
校训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校歌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
历任领导
姓名 | 军衔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张震 | 上将 | 1985.11-1992.10 | 1985.11兼校党委副书记,1990.04兼校党委书记 |
朱敦法 | 上将 | 1992.10-1995.07 | 1992.10兼校党委书记 |
邢世忠 | 上将 | 1995.07-2003.01 | 1995.07兼校党委书记 |
裴怀亮 | 上将 | 2003.01-2006.08 | - |
马晓天 | 上将 | 2006.08-2007.09 | - |
王喜斌 | 上将 | 2007.09-2013.07 | - |
宋普选 | 上将 | 2013.07-2014.12 | - |
张仕波 | 上将 | 2014.12-2017.06 | - |
郑和 | 上将 | 2017.06-2021 | - |
许学强 | 上将 | 2021-2022 | - |
肖天亮 | 上将 | 2023- | - |
姓名 | 军衔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李德生 | 上将 | 1985.11-1990.04 | 1985.11兼校党委书记 |
张震 | 上将 | 1990.04-1992.10 | 1985.11兼任校长 |
李文卿 | 上将 | 1992.10-1995.07 | 1992.10兼校党委副书记 |
王茂润 | 上将 | 1995.07-2001.06 | 1995.07兼校党委副书记 |
赵可铭 | 上将 | 2001.07-2007.09 | 2001.07兼校党委副书记 |
童世平 | 上将 | 2007.09-2009.12 | 2007.09兼校党委副书记 |
刘亚洲 | 上将 | 2009.12-2017.01 | 2009.12兼校党委副书记 |
吴杰明 | 上将 | 2017.01-2021 | - |
郑和 | 上将 | 2021- | - |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校长 | 肖天亮 |
政委 | 郑和 |
副校长 | 周爱民、石忠武、赵文华 |
副校长兼教育长 | 胡钢锋 |
教育训练部部长 | 郑云华 |
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0年12月25日 | 无偿献血先进部队奖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上一篇 中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