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编辑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北京行政学院内,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清代以后陆续形成。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分为坐北朝南、东西毗连的2个墓院,原建筑现已无存,墓葬均为后砌,非原来形制。东院南北长25.7米、东西宽15.5米,为60位明清外国传教士墓地碑林。西院较东院向北缩进15米,为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3位传教士的墓院,其中利玛窦墓居中,汤若望与南怀仁墓分列右、左两侧。三墓均为前碑后冢格局。1984年5月24日,利玛窦墓及明清以来外国传教士墓地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北京行政学院内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222-2-002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利玛窦葬入墓地,称栅栏墓地。
清朝初年,顺治帝赐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墓地于栅栏墓地西侧。此后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中外教士80余人葬于此。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栅栏墓地被毁。同年,重修栅栏墓地。
20世纪60年代,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被毁。
1979年,重修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
1984年,扩建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竖残存各国教士碑60尊。
1993年,清代石门移至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南端 。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分为坐北朝南、东西毗连的2个墓院,原建筑现已无存,墓葬均为后砌,非原来形制。东院南北长25.7米、东西宽15.5米,为60位明清外国传教士墓地碑林。西院较东院向北缩进15米,为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3位传教士的墓院,其中利玛窦墓居中,汤若望与南怀仁墓分列右、左两侧。三墓均为前碑后冢格局 。利玛窦墓
2006年5月25日,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相关人物
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历十年(1582年)来中国传教,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北京逝世。明万历皇帝亲赐葬地和安葬祀费,诏“以陪臣礼葬阜成门外二里沟嘉兴观之右”,旧称滕公栅栏墓地 。
汤若望
汤若望(1591—1666年),字道未,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天启二年(1622年)到中国传教。明崇祯年间参与大学士徐光启主持的历法全书《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明亡后,汤若望凭其精湛的天文数理学识成为清廷官员,任钦天监监正 。
南怀仁
南怀仁(1623—1688年),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他随意大利人卫匡国等人航海东来抵达澳门,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入中国内地,在陕西活动。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奉召入京,作汤若望的助手,在钦天监供职 。
地理位置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北京行政学院内。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交通路线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4、19、107、118、693路公交车,在三塔寺站下车前往。
地铁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6号线,在车公庄西站下车前往。
驾车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约4.3千米,驾车约1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