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坛 编辑
月坛(Altar of the Moon),又称夕月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秋分”祭祀夜明之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的专用场所,民国初年废弃,1955年辟为月坛公园对外开放,是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月坛现存建筑有具服殿、钟楼、拜台棂星门,外坛墙呈形,原周长786米,坛墙东、北面各开天门一座,均面阔三间,北坛门东有角门一座。 月坛选位、规划、建筑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均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为主的格局。1984年5月24日,月坛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月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月坛
外文名:Altar of the Moon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6:00—21:0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301-3-004
别称:夕月坛
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夕月坛,改称月坛。
清乾隆年间,月坛改建,将拜坛上铺砌的象征月亮的白色琉璃砖改为金砖。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月坛重修,将内坛墙由土墙改为砖砌。
清朝末年,月坛荒废。
民国年间,先后在坛内设立过兵营和中学。
1955年,月坛辟为月坛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20世纪60年代,月坛坛墙大部分被拆毁,祭台被拆除,并建起一座电视发射塔。
1983年,月坛新建如天香庭院、揽月庭、爽心亭、嫦娥奔月雕塑、月下老人祠和碑墙等景观 。
2004年,月坛进行整体改建。
2007年,月坛改建完成 。
北天门
北天门为三券门式,通面阔22米,进深4.5米。朱红墙壁,歇山调大脊,单檐绿琉璃筒瓦,檐下彩绘旋子彩画,砖砌拨券门,木门饰九横九纵门钉 。
北天门正立面图
拜坛
拜坛为月坛主要建筑,坛为方形,一层台,东向,按照古代的营造尺,宽四丈(12.8米),高四尺六寸(1.47米),台面铺砌金砖,四面各有六级台阶,台阶用白石砌筑。拜坛尺寸取阴数(偶数),且为四、六的倍数。坛四周有方形壝墙,周长303.04米,高2.56米,厚0.7米,现已无存 。
棂星门
壝墙正东为白石棂星门三座,西、南、北各有两柱一门棂星门一座 。
棂星门
具服殿
具服殿位于拜坛东北,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时更换服装和休憩之所。正殿三间,坐北朝南,歇山顶,绿琉璃瓦屋面,檐下斗拱,梁枋施金凤和玺彩绘,正中悬“具服殿”匾。殿内有清高宗“典崇郊坎”御额,且有对联曰:“西兑斋心陈白琥,大田发咏庆黄云”。东、西配殿各三间,黑琉璃瓦绿剪边屋面,梁枋施旋子彩画。外设宫墙,形成院落,南开三座宫门 。
具服殿
祭器库、乐器库
祭器库和乐器库位于拜坛南门外南,各三间,均坐南朝北 。
钟楼
钟楼两层,绿琉璃筒瓦歇山顶,檐下彩绘旋子彩画,通过內部的券门可登上二层,二层原有一尊铸造于明代的黄铜大钟,高3米,重2吨多,后来移至的钟寺保存。现存钟楼内的大钟是按照原来大钟的形状而复制的 。
钟楼
2006年5月25日,月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古代祭祀
明、清时秋分亥时在月坛举行祭祀之礼,主祭夜明之神,配祀木火土金水五星、28星宿及周天星辰。每逢丑、辰、未、戌年,皇帝都要亲自赴月坛行祭祀礼,其他年份则遣武官代行 。
五坛八庙
旧时老北京有句俗语:“东单、西四、鼓楼前,五坛八庙颐和园。”这几处地方是旧北京的闹市区或坛庙、名胜的典型代表,昔日在北京享有较高的声誉。“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均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祇而特意建造的。“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北京孔庙)和历代帝王庙。这几处在封建时代都是帝王们祭祀列祖列宗、神佛、历代圣贤先哲的地方。除奉先殿、传心殿在故宫紫禁城内,其余皆在城内 。
地理位置
月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 。
月坛
开放时间
6:00—21:00
门票价格
成人:1元/人
交通路线
公交
月坛公园南门:北京市内乘坐13、21、68路公交车,在儿童医院路口西站下车前往;
月坛公园北门:北京市内乘坐3、13、15、19、42、45、56路公交车,在月坛公园站下车前往。
驾车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月坛约2千米,驾车约12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