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编辑

北京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又称小红楼,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德善里18号,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是北京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史迹,现为北京长辛店铁路中学使用。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建筑为法式二层小楼,坐东朝西,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积251平方米,高约10米,砖木结构。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被视为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人才的摇篮,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以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84年5月24日,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包含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在内的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地理位置: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德善里18号

所处时代:民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617-5-010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七年(1918年),蔡元培等人创立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将京汉铁路局火车房总管郭长泰的住宅改造为教室 。

2001年,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缮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

建筑格局

编辑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建筑为法式二层小楼,坐东朝西,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积251平方米,高约10米,砖木结构。因建筑正立面腰线处嵌有两对对称的铁质法国国花——鸢尾花,外形像北大红楼,所以被称为“小红楼” 。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主要建筑

编辑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建筑为三角桁架两坡顶、灰砖墙面为主,中间横向以红砖色带装饰,进口红机瓦屋面上置四座烟囱。建筑正立面腰线处嵌有对称的4朵铁制的鸢尾花,西立面当中开两扇门,内部为中厅及上下楼梯,周围三面各有两间居室。二层开四扇窗,均为红机砖弧形拱券形式,侧面三角山花处各辟一圆窗。东立面当中两间从楼体接出,每层各有两个独立居室。原楼房内部设有壁炉(现已拆除),各居室均铺有木地板 。

历史文化

编辑
  •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创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又被称作北京大学附设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分设三个班,分别是铸造、机械和钳工,学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人,在学习法文的同时学习生产技能。毛泽东曾两次来到这里看望勤工俭学的湖南籍学生 。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学生于民国七年(1918年)暑期入学,于民国八年(1919年)冬远赴法国留学。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材,他们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 文物价值

    编辑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被视为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人才的摇篮,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以及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文物保护

    编辑
    1984年5月24日,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13年3月5日,包含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在内的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德善里18号。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交通路线

  •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专33路公交车,在二七通信工厂站下车前往。

  • 驾车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距离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约11.5千米,驾车约1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