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扑蝴蝶 编辑
扑蝴蝶是活跃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后沙涧村的传统民俗舞蹈,是一项百姓在风调雨顺、生活安定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乡土文化活动。该舞蹈在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审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被评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执着的舞者也被评为北京市“百家艺术家庭”之一。
海淀扑蝴蝶
海淀扑蝴蝶
非遗文艺表演
该舞的表演形式一般以十人至二三十人参加为宜,分为“捻蝶者”、“扑蝶者”和“舞鞭者”三种角色,每种角色可有四至六人,也可更多一些人同时上场。该舞蹈没有固定的队形和表演程序,较为自由、灵活,三种角色可单独表演,也可组合表演,表演方式均由指导艺人临场安排。该舞有歌有舞。歌唱时全体演员围成一个圆圈,边走“十字步”边和着霸王鞭轻击的节奏演唱(此时“捻蝶者”可休息),曲调多为河北、山西民歌,用老调填新词的办法确定唱词。唱词多表现北京游乐民俗和爱情故事或历史人物故事,也可根据活动内容、节庆佳日另行确定歌词内容。舞蹈时要用打击乐伴奏,随着舞者的动作和情绪变化,采用渐强或渐弱不同的鼓点烘托气氛。
如今扑蝴蝶项目的濒危状况已经日益出现了,人们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淡淡忘记这个传统。年龄结构偏大,舞蹈动作简单不到位,很难呈现当年的风采,大部分只有歌曲没有舞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