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龙灯会 编辑
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龙灯会是北京市民俗文化遗产,有300多年历史。
中文名: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龙灯会
所属地区:北京 · 通州区
遗产编号:49
申报日期:2006年
所属地区: 北京 · 通州区
文化遗产名称: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龙灯会 遗产编号:49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政府|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
遗产级别: 市
位于通州段运河南岸的漷县镇张庄村,有一支村民自发组织的龙灯会--这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张庄村龙灯会。过去,每逢年节或遇灾害,龙灯会都要走会,祈福迎祥以求神灵保佑。而今的龙灯会,则成为群众娱乐健身,营造喜庆气氛的文化娱乐活动。
通州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全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平原。大运河从城东北的拦洪闸桥起始点,向东南蜿蜒流淌。途径滨河的张庄村时,经常能听到喧天的锣鼓声、望见腾跃的双龙。
通州区的前身通县建制可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龙灯会历史上有记载的是在汉代。在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里,记载着龙灯会始于春秋,汉代出现了“龙灯”二字,并查到龙灯会在祭祀和庆典时“舞技”的盛况。但据张庄村龙灯会现在的会头谢文荣(1934年-)追述,张庄村龙灯会的历史只能追溯到170年前的清道光14年(即1835年)。其传承方式是师徒相传,一直到今。
漷县镇张庄村龙灯会龙头的方口造型及蓝色双龙在北京地区较为少见,蓝色代表“水”,带有鲜明的运河文化特色。另外,在龙的脖子上各系五个铜铃,双龙舞动时,铃声悦耳,显示出创造性和群众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历史上曾经有表演套路30多个,而现在只整理出其中的13套,有待进一步抢救。该龙灯会如得到有效保护,是对运河文化以至北京文化的重要贡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老会
上一篇 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