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致和 编辑
王致和是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始创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与“同仁堂”同龄,已有300多年历史。
“王致和”作为地道的“中华老字号”,以其产品的细、腻、松、软、香五大特点倍受消费者的钟爱。
2023年9月28日,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确定了复核结果,并予公布,王致和入选。
中文名:王致和臭豆腐
所属公司 :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
主要原料:豆腐
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
特点:细、腻、松、软、香
产地:北京
1956年,公私合营,原“同义厚”酱园更名为“田村酱厂”。随后“四和”(即王致和、王政和、王芝和、致中和)与“田村酱厂”合并为“田村化学酿造厂”。
1972年,“田村化学酿造厂”更名为“北京市腐乳厂”。
1985年,为得到《商标法》的保护,也为了更好地拓宽市场,企业启用过去名气最大的商号“王致和”,并向国家商标局注册“王致和”(腐乳)商标。
1991年,“北京市腐乳厂”更名为“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
1996年导入“CIS”战略,正式启用VI(即视觉识别系统),使企业形象迅速得到提升。
2000年3月公司改制,“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更名为“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王致和食品厂”。
2009年9月,按照上级公司整体部署,改制更名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
王致和没有想到,由他奠基的王致和酱园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且越做越红火。建国以后,在王致和、致中和、王艺和、王政和4家私人作坊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北京王致和腐乳厂。40多年来虽曾几易厂名,但其产品特色风味未变、花色品类日多。现如今,有青方、红方、白方3大类20多个品种的王致和腐乳,其品牌不仅享誉国内市场,而且已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日本冈山先生曾赞美“腐乳是含有高植物蛋白的食品,王致和为上”;朝鲜的商务参赞还曾带领数名食品专家专程到王致和腐乳厂学习。
历史传说
王致和LOGO
王致和LOGO
另一种说法可以从《武清县志》得到佐证,王致和不是安徽人而是直隶省武清县(现为天津直辖市武清区)人,大概意思如下:
王致和,家居潞河畔的河西务村(今津武清区河西务镇,明、清两代为运河河务管理机构所在,故称西河务,临近北京通县),家境贫寒,以卖豆腐为生。他自幼机智聪颖,喜好读书,尤喜诗词,到中年学有小成,深受乡民称道。
一年炎夏清晨,王致和正要挑担外出卖豆腐。不料一位亲戚闯进家门,说要娶媳妇,请他去帮几天忙,随后便将王致和拉走。离家数日后回家,王致和推开屋门就闻到冲天奇臭。待他打开蒙豆腐的包布一看,雪白的豆腐生了一层绿毛。王致和自幼以勤俭为本,他不甘心地抓起一把豆腐就送到嘴里,竟然有股香味。王致和喜出望外,除去豆腐上的绿毛,又将豆腐切成小块,挑着担子便卖起“臭豆腐”来了。就这样,王致和的豆腐买卖越做越大,而且白豆腐、臭豆腐兼营,并在京南卫北渐渐出了名。臭豆腐由此也成了饭桌上的美味珍馐。
斗转星移,到了清光绪八年,经乡贤推荐,王致和应试顺天府。考题为“知味下车”。王致和灵机一动,吟诗一首,盛赞自己发明制作的臭豆腐:
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
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
珍馐富人趣,野味穷者光。既能饫饕餮,更可佐酒浆。
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未央。
主考官看后,大怒。说王致和玩世不恭胆敢玷污考场,应予治罪。此时,巧遇张之洞(张之洞与王致和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此处有误)经中缓颊,他对主考官说:“知味下车”之题,考生千篇一律皆论‘酒’,岂不乏味?唯王生之臭豆腐一诗别开生面,且诗意豁达,故应重新裁定为是。王致和险中遇救,得中第一百零七名举人,放任铁岭县,后升任卫辉知府。后来,王致和辞官,在北京延寿街开办一家臭豆腐铺。其大门对联为: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横批为:臭名远扬。
“王致和”品牌始创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四十余年的历史,企业几经传承和演变,按照二商集团整体部署,于2009年改制,更名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腐乳等调味品系列产品。
王致和
凭着创新的产品理念和近乎苛刻的品质标准,王致和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先后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使传统的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模式转变,一步步地规范着企业的管理。
企业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王致和系列产品多次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2008年6月“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酿人间美味,造百姓口福”是王致和公司的经营宗旨。
2021年10月,入选《2021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第18位。
2023年11月,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汇为通过。
概况
“王致和”以信誉为本。“王致和”从古至今都是忠诚地为客户生产高质量多风味的产品,绝不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信誉不仅使“王致和”在当年字号竞争中挤垮了“汪致和”等店铺,也使“王致和”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王致和”传统文化的“根”,精湛技艺的“髓”,诚实信誉的“本”,也就是“中国老字号”的“魂”。外国新名牌没这样的“魂”,他们靠的只是“市场竞争”的“魄”。
“王致和”有“魂”还得有“魄”。因此在当今市场竞争条件下,“王致和”不停步,不僵化,再塑了以“科学、开拓、法制与民主”为内容的企业新文化,丰富了王致和老字号文化体系,使“王致和”企业再发生了质的变化。
“王致和CIS”中的“应变哲学”和“竞争精神”构成了今天“王致和”的经营思想,并由此派生出新的产品文化、营销文化、运作文化、环境文化以及激励文化。这些,集中地体现了“王致和”领导者的精神和员工的群体意识。
经营哲学是“王致和”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王致和”的成败与兴衰。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王致和”曾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是政府的附属单位,享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如平价粮),几十年都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养成的经营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从1989年开始,市场经济开始形成,“王致和”深感到压力骤增,到了1991年,粮价上涨一步到位,黄豆由三角钱一公斤上升到2元钱以上,这对“王致和”的经营者来说不啻“捅破了天”。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环境,搞活企业,“王致和”不得不“眼睛盯着市场”,再也不能悠然的“以不变应万变”了。企业“应变”哲学由此而生,由此一“变”,管理变了,产品变了,包装变了,工艺设备、生产环境都得变!但“王致和”的变有原则——万变不离其宗,即:一切都以“根、髓、本”为魂,“王致和”不能变成“钱致富”,不能变成“伪致劣”。“以正为变”的结果使“王致和”战胜了风险,冲出了低谷,步入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轨道。
产品文化
“王致和”以科技为先导,在发展传统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使产品的科技文化含量显著增加。原始的“小驴拉磨,干活全靠背抬杠”的劳动方式,被先进的机械化、半自动化的设备和规范化的前期、后期、灌装、清洗的两条龙作业程序所取代。腐乳家族青、红、白三大类中,增添了“全营养保健酱豆腐”等新产品,深得消费者的欢迎。在包装装潢上,“王致和”商标变得别致新颖,精制礼品型盒装腐乳既古色古香,又光彩引人。“王致和”系列产品也得到扩展,涮羊肉调料、腐乳汁、虾片、精包装干酱、仿日清酒、低盐度调料王等产品在商品架上成为“抢手货”,满足了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
营销文化
“王致和”调整了市场战略,确立了“以北京市为大本营,以‘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和‘两线’(京广线、京沪线)为主战场,向江南、沿海、特区伸展,使‘王致和’产品遍及全国,把影响扩展到港台和世界”的营销方针。在营销方法上,“王致和”改变了过去被动推销的办法,大搞文化营销,运用电视、电台、报纸、广告、联谊会、公关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王致和的根、髓、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文化
“王致和”运用动态管理手段,通过“八大调整(观念、营销、产品结构、工艺、设备、科技、产业、激励措施)建立起“三大体系(营销、生产、激励),初步完成了市场运作机制的改革。“王致和”没有了干部、工人之分,只有员工之别(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一般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王致和”实施的CI计划,把视觉系统的标准字、标准结构、标准色进行了定格,厂徽、标识、广告、商标以及工作服都体现出“王致和”的特色文化。
环境文化
“王致和”已变成一座花园式的工厂。美丽的山水亭阁错落在洁净的生产楼、办公楼、宿舍楼之间,春、夏、秋三季鲜花布满了厂区绿地;黑漆金字的“王致和”横匾在琉璃瓦、乳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愈显得格外庄重醒目;迎面矗立的一尊儒商气质极浓的“王致和”汉白玉雕像,更令人肃然起敬……
激励文化
企业围绕塑造“王致和人”这一目标,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重视现有员工的素质培训,严格工人考试上岗、管理层择优聘用的制度;二是不断引进外部人才,“有多大才,搭多大台”,千方百计为科技人员创造出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生活条件。
王致和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腐乳、料酒、花色酱、涮羊肉调料、香油、芝麻酱等。产品不仅行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还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王致和公司主要产品
经检测,100克王致和腐乳中的氨基酸含量可满足成年人一天的需要量,其钙、铁、锌含量高于一般食品,还含有维生素B1、B2,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王致和臭豆腐
仅从北京来看,在众多的小吃家族中,“王致和”的臭豆腐、酱豆腐也是一绝。王致和臭豆腐是“老北京”的传统佳肴,有句顺口溜叫“窝窝头就臭豆腐,吃起来没个够”。
这臭豆腐不知有什么魅力,“老北京”如此,又迷住了许多“新北京”,就连一些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也犯起吃臭豆腐的瘾。他们发明了一种独到的吃法——臭豆腐就热汤面,一吃就是三大碗,那真叫绝了。臭豆腐这东西,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恶臭,而是沁人心脾的一种醇香的臭味,确切地说,那是一种香臭。若再加入些香油、炸花椒油之类的佐料,其味更招人爱吃。与王致和酱豆腐相比,臭豆腐也不逊色。在腐乳同行中,王致和酱豆腐以其“细、香、鲜”独具一格,质地细腻,味道鲜美,醇香可口,富有营养,老幼皆宜。
美味佳肴来源于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严密的质量管理,“一臭万年,香遍万家”是众多消费者对王致和产品的幽默赞美。要问王致和为何叫得这么响,圈内人都知道,他们有一手“绝活”。这“绝活”,一是祖传的秘方,二是精湛的技艺,三是严格的管理,四是上百年的制作经验。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看人人都爱吃腐乳,但大都不知它是怎样做出来的。不信,准有人会说“臭豆腐是石灰烧出来的,酱豆腐是红颜色兑出来的”,这话让内行人听见,得笑掉大牙。
王致和腐乳选料精良,是用上等的黄豆和别致的辅料,经过磨制、接菌、前期发酵、腌制、配汤、后期发酵等20多道工序方能完成,生产周期长,工序复杂。正因如此,王致和世代保持了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工细做,反对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已成为优良传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