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胜门 编辑
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
德胜门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 德胜门自古就是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
德胜门,是京藏高速(G6 原八达岭高速)路的起点,连接着北京的北部地区;因为附近有地铁车辆工厂,积水潭地铁站成为北京最早开通的地铁换乘大站。
德胜门
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此后,历代都对城门和箭楼进行维修。1951年国家拨款修缮。1980年再次进行全面修缮。1982年设立文保所,并对外开放。1992年恢复瓮城内的真武庙。现箭楼上长年举办历史古钱币展。
50年前的德胜门
明洪武元年
明清两代,德胜门正面迎击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德胜门景观 图集(2)
乾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颗粒无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胜门,时逢大雪纷飞,除去一年之暑气,高宗龙颜大悦作御诗立"祈雪"碑碣一通,有黄顶碑楼,碑之高大,令其它诸门的石刻难以比拟,故人称: “德胜祈雪”。
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可是,北京城人称“宣武午炮”却不说“德胜午炮”,估计可能是宣武门杀人总在午时,炮声一响人头落地,比德胜门有名的缘故吧。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应当要数立在中间的一座碑亭。
亭中矗立着一座高大石碑,镌有乾隆帝六十二年时(1797年)的御制诗。这位当时的太上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在“德胜”二字上很是抒发了一回豪情。
德胜门地区还有一处与北京息息相关的“生命线”! 沿“豁口”护城河向东二百公尺,在原城墙下方有一水道连接着护城河与城内水系,水道的城内出口处正好在积水潭小庙的下方。多少年来,通过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内,滋润养育着京都百姓和权贵。 儿时曾目睹过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在此通道水中摸出精美的银盘。甚至还有在该水道出口处掉入冰窟的经历。
德胜门
后因人造冰的大量使用,有数百年历史的冰厂迅速消失。冰窖口胡同处的冰厂撤消后,遗留下的储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为“青年湖”,并蓄水待用,但尚未确定具体用途。数年后在冰厂原址上修建了北京变压器厂。
后北京变压器厂迁移,随后既成为目前状态。
儿时经常随父到冰窖口胡同西口的加油站去看熟识的叔叔们下棋,而我的目光和思绪则更多地停留在那挂满棚架的葡萄和飞舞的蝴蝶身上。“豁口”名字的由来应出于五十年代该处城墙被开挖破坏后,“豁口”的出现使城内的新街口与城外北太平庄连成一片。极大地方便城内外居民的交通。
德胜门
今天的“小西天”牌楼以西一带当年多为农田,在我儿时建筑还很稀疏。记得我是在那里认识西红柿的,因为这里有大片种植。
德胜门城楼东侧,曾是“晓市市场”,还有一堆以“晓市”命名的胡同。这里是当年重要的民间交易市场,以清晨交易得名。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又成为北京假烟贩卖的集中地。德胜门城楼西侧,有胡同叫“冰窖口”,是当年宫里窖藏夏季用冰的地方,如今已改成大路,这里的彻底改造是本世纪的事情了。
德胜门
积水潭的西边,50年前还是一片低洼地,那时甚至还有稻田。后来在这里挖了一个人工湖,取名“太平湖”。那时候,夏天可以来湖边看大人钓鱼,冬天有人在湖面上滑冰。不过太平湖里不太平,这里发生的最应该记取的事件,是“文革”中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投湖自尽。1969年开始挖地铁的时候,这个“湖”被填埋。
德胜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