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窖村 编辑
南窖村,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京西南大房山北麓低山区,猫耳山小盆地南部一条山沟内,距房山区政府约46公里,距北京市中心约65公里,村域面积9.53平方公里。
南窖村地势东高西低,村落顺应河道向东西方向延伸,从村西水峪口向东,南北两侧山退谷开,豁然开阔,至村东龙王庙逐渐缩窄,形成一个核形小盆地。民居大多是南北朝向,聚落呈散列状,村中有两条主街,北街是柏油路,南街有古商街,店铺林立,古道两侧房屋大部分为明清建筑,少数为民国建筑。南窖村有银音会、灯笼会、狮子会等多个民间文艺组织。
2016年12月9日,南窖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中文名:南窖村
村落属性:行政村
所属政区: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
村域面积:9.53平方公里
形成年代:明代
主要产业:种植业和劳务输出
保护级别: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批准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
批准时间:2016年12月9日
主要景点:霍家大院、果家大院、北极玄帝庙
唐末,大安山建造永乐宫时大规模开辟出若干出山路,其中一条即经红煤厂进入南窖沟,经南窖翻过南大岭至黄山店,出沟口到平原 ,奠定了南窖村的交通基础。
金代,在大防山方泽山下建金陵,形成皇家陵墓群,在南郊涧道(今南窖沟)有驻军守卫,逐渐形成聚落。
元末,各地战乱连连,有百姓为逃避战乱迁居南窖村。
明代迁都后,有多次大规模山西移民至直隶各地。同时,采煤业的逐渐发展使南窖村日益繁荣。
清代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及民国初期煤炭高线的修建使南窖村的发展达到鼎盛,成为当时河套沟最富庶的乡村之一。
民国时期,南窖村属河北省房山县管辖。
南窖村现为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政府所在地。
南窖村
位置境域
南窖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中心地带,地处京西南大房山北麓低山区,猫耳山小盆地南部一条山沟内,距房山区政府约46公里,距北京市中心约65公里,村域面积9.53平方公里。
南窖村
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南窖村村民委员会(红南路西)
详情地形地貌
南窖村海拔在260米至300米,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村庄地处窖型盆地之中。
水文
发源于大房山主峰南麓房子岭沟的南窖河自西向东沿山而下,从北安村中穿村而过,汇同南岸沟、三合村清港沟流经南窖村。该河过南窖村后水势平缓,汇同南港沟、水峪沟后向西北汇入大石河。
气候
南窖村属于中山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最高温度35℃,最低温度零下5℃,4—10月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
土壤
南窖村土质以山地褐土和黄褐土为主,土壤中性微酸。
选址理念
南窖村地处窖型盆地之中,背山面水,利于藏风聚气,具有“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
南窖村概略看是东西走向,从高空投影角度看南窖是一条体型丰满的鱼,鱼头在西鱼尾在东,与村南小河是平行关系。南窖村地势北高南低,房屋建筑大部分是面南背北而建。按照四象和五行讲究,好的地方一般是各要素兼备。村落地处中土,稳定不动,颜色为黄属正色。左青龙是东部的大房山,即今猫耳山,颜色数青,五行主金;右白虎是西部的大西沟尖,颜色为白,五行主银;前朱雀是南部的南坡,颜色属朱,五行主火;后玄武是北部的中窖梁,颜色数黑,五行主水。
村落选址
空间布局
南窖村沿河道呈扇形展开,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其中东和西组团后期发展而来,传统村落集中在中部组团。村落以东西向的红南路为主街,与之平行的南侧街道为古商道,是当时的村中主街。主街与若干南北向道路和支路相连,形成鱼骨状道路结构。商业街西起南窖村娘娘庙,东至南窖上庄,长约1公里。其形成发展依托重要的节点,如娘娘庙、北极玄帝庙等庙宇建筑,呈线性发展。
南窖村
南窖村内大量商铺、商号沿街道两侧密集排列,涵盖吃食糕点、布匹衣锦、米粮肉食、铁匠、药铺、理发、私塾等各个方面。临街住户将沿街部分作为对外经营的店铺,将居住功能置于院落内部,形成分区明确、前店后宅的院落空间。另外,村内还有戏楼、翁桥、西过街楼(东过街楼已被拆毁)等公共建筑,以及李秀才院、果家大院、谢家大院、 赵家大院、杨家大院等十多个名宅大院。
南窖村一隅
人口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南窖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2553人,常住人口2600人。
经济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南窖村村集体年收入为74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为6484.7元。
霍家大院
霍家大院位于南窖村的东南侧,古商道中段的北侧。院落最早的主人是当地的乡绅。院落的整体风貌继承了北方传统民居的特点,两进院的院落格局保存得比较完好。大门及二门门簪的木雕精美,分别是四颗和两颗,其中大门上两颗门簪已毁,仅剩东侧两颗。
|
|
|
果家大院
果家大院位于南窖村东北红南公路的北侧,建造于清末。大院原本的主人是当地声名显赫的秀才,后来回建起了果家大院。院落坐北朝南,是一座三进院落,并带有东跨院。院落的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建筑面积616平方米。大院的一进院由于修路被拆除。大门开在倒座房(原为一进院的穿堂门门厅及耳房)的中部。进入大门后中间正对一座精致的垂花门楼。垂花门的顶部是当地特有的石板材料,覆有筒瓦,门楼采用清水脊。通过垂花门进入果家大院的二进院。二进院为典型的三合院,有东、西厢房各三开间。院落北房为五开间,中部一间为穿堂门,门前有七级石阶。通过穿堂门再向内走就进入了第三进院,与二进院格局类似,东西各有一厢房,两厢配房各三开间 ,最北部的正房为五开间。东跨院大门原开在南侧倒座房的中部,后被封住,将大门开在西厢房靠北,占一开间。
果家大院门口
北极玄帝庙
北极玄帝庙建于南窖村偏东,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6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分为影壁、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五部分。今前殿无存,位置不详。据考,前殿供奉三国时期武将刘、关、张、赵云的神像,中殿供真武大帝,后殿供菩萨神像。中殿前院西侧有古柏一株,树高300余米。三大殿、山门、影壁为砖瓦木石结构,采用上等木材,椽为圆木见方,石板盖顶,逍瓦压稍,起五脊,着六兽。影壁的壁心面南,嵌有砖雕二尺见方一“福”字。影壁与山门之间称为庙台,用碎石与方形石板铺就。
北极玄帝庙
古戏楼
古戏楼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戏楼依山傍水,坐南朝北。戏台基高2米,台前一片平坦场地,场边临河,河北岸还建有高大三间佛堂(逢演戏时供奉玄武帝,龙神看戏的地方),当地人称背楼子。因房后直对村西过街楼,过街楼西侧即娘娘庙,山门与戏楼遥望相对,戏楼后山头上有一株千年玻栎树。
古戏楼戏台正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后为抱厦化妆间,已坍塌。两面山墙已消失,仅靠几根柱子支撑。正所谓墙倒房未塌。房檩上画满了彩画,有人物故事、渔樵耕读、骏马异兽、花卉图案、各种纹饰。正中正脊檩上记载建筑年代和重修日期。油彩笔墨鲜艳,历经几百年依然清晰可见,可见用料讲究,真材实料。
|
|
|
娘娘庙
娘娘庙坐落于南窖村西头,庙东侧即过街楼,南窖村人称瓮桥。此庙建庙时间不详,山门为青砖砌筑,两侧石狮门墩一对(磨损严重),青石长阶条衬顶重檐砖雕装饰,两侧围墙砖石结构,墙厚2.4尺。前院古槐两株,银杏树一株。正殿三间,前出廊柱,前廊两侧有壁画,后院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两间。院里有古柏三棵,东侧配殿,上房两间,东配屋两间,门楼一座。前院东南角古槐树后有台阶一通,是通往瓮桥二层之路,从院内古槐的树龄推断有600—700年的历史。
清末光绪年间,娘娘庙曾作为仁义局使用,是清朝廷府州县设立管理骆驼运输收费管理的机构。解放后,此庙做过粮店、小学校、村公所、育红班等。因年久失修,房屋已坍塌。2013年,房山区文物普查将其列为不可动文物遗产,清光绪重立仁义局碑在后殿院中。
娘娘庙
观戏堂
观戏堂坐落于南窖村西古戏楼对面,南窖村西过街楼洞前十几米的三间屋坐北朝南正对戏台。因其背对过街楼,当地人称它背楼子,此堂并非为达官显贵、头面人物看戏所建,同时也是为该村庙宇供奉的各路神们看戏所用。逢年过节,村里请京城或外地戏班子唱大戏时,村民们把龙王爷、玄武帝等诸神像请进观戏堂,看了戏之后,再把各路神像送回庙里,此堂保存相对较好。
|
|
|
龙神庙
龙神庙坐落在南窖村东北山脚下,高台之上,过街楼以东100米处。正殿三间,砖石结构,房顶通瓦,砖雕,设五脊,木窗井字窗棂,前出廊,高阶共九级,东西配殿各四间,两进院门。里院原悬挂铁钟一口。
龙神庙庙前有过街影壁一座,字迹已不详。正殿内原供雷神一座,左手持锤一把,右手持錾一柄,寓意是击錾闪火花。雷神左右是雷公奶奶和雨神。屋内两面山墙上有壁画,已模糊不清。此庙宇建筑始年已不详,与黑龙关龙王庙相比属于次庙。
龙神庙山墙
过街楼
南窖村过街楼建在村西、东部,地址选在出入村中险要位置,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性质。现村东过街楼已毁,仅留村西两座。建筑材料用大青石砌筑,白灰浆浇筑而成。过街楼深五米余,顶为半圆拱形,二层上中间位置建佛堂一座,双向门对开,旁有窗棂。佛堂屋内用苇帘挂白灰泥截然分开,相背摆两尊神像,分别面街和村外,佛堂四周有一米宽的围廊,可围绕佛堂走动查看四周。
|
|
|
南过街楼一侧为娘娘庙,另一侧与民居为邻。该楼洞两侧均有文字,门洞正中为“南窖村”三字,面向街的门洞上方题字“里仁唯美”四个字,过街楼中间门洞内墙壁各凿一个方洞,据说是清朝末年仁义局(税务部门)所为,门洞内放一横梁木,挡骆驼队用,以此查税。
过街楼
历史名人
人名 | 简介 |
包森 | 包森,原名赵宝森,亦名寒,小名亥娃。1911年农历六月二十一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兄妹6人,排行第三。1932年经中共蒲城县委秘书王培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包森怀一腔热血带领学友到关中各地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2月,跟随邓华支队来到平西,以平西抗日游击支队长和八路军代表身份来到房山县五区南窖村。1942年2月17日,他率部队在遵化境内野虎山村与敌遭遇交战时,被敌人狙击手冷枪击中胸膛,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二岁。延安解放日报头版专门发社论悼念他“赫赫战功和英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叶剑英元帅曾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 |
杜伯华 | 杜伯华(1904年—1941年),原名维汉,字华昌,祖籍河北,幼年随父逃荒到吉林省榆树县夏宝村落户。18岁父丧,伯华医术臻成。1931年,开办华昌诊所,在钻研中医基础上,研习西医,中西合璧,医术遐迩。1932年8月,遇亲戚地下党李向之,初晓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政策,决心参加抗日,投身革命队伍,以华昌药房为掩护,建了县城第一个地下联络站,搜集敌伪情报,掩护抗日人员,以物资接济抗日武装,用药房的收入买枪、买药品支援抗联。1939年3月,杜伯华就任冀西第四行政督察专员,辖房、良、昌等联合县。1941年夏,伯华调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为解决根据地药品紧缺,躬身劳碌,办药厂、制方剂,贡献卓著。1941年6月30日,因药物中毒而溘然长逝,以身殉职,时年37岁。 |
霍梁 | 霍梁(1922年—1986年),房山县南窖村人,出身贫苦。1938年,八路军代表到南窖开辟工作,梁辞别父兄参加革命。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平西专属警卫队任指导员、房涞涿一区教导员、九区大队长、县委组织委员、七区区委书记等职。1945年7月,梁率领武工队,隗合宽带领民兵,配合八路军七团主力,攻打敌伪重要据点南窖。梁为解放家乡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初期,霍梁任房山县委宣传部长。1948年7月,任良乡县佑。年底,房山、良乡相继解放,霍梁率工作队进良乡城,着手城市接管和恢复经济工作。文革期间,霍梁深受迫害。1969年调朝阳区,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中共朝阳区委副书记。1982年离休,1986年病逝,年64岁。 |
王宇 | 原名王天增,1923年2月12日出生。少年时读了三年私塾,后因父受伤,祖母病故,变卖房产被迫退学。1938年4月,参加了八路军,在晋察冀军区游击四支队第三中队当通讯员,6月调到第一军区政治部宣传科当勤务员。1938年11月在“反扫荡”的战斗中,表现勇敢,王宇经考验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王宇调到第三军分区二团一营任青年干部,同年11月任营部政治指导员。1940年11月任二团炮兵连副指导员。在此期间,王宇参加了雁宿崖战斗和黄土岭战斗,即著名的黄土岭战役,共歼日军9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 |
刘兴 | 房山南窖村人,1897年生于南窖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春天,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派人来到南窖地区,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老百姓团结一心,抗日救国,在长操村成立了县抗日民主政府,并在工人中成立了秘密的工会组织,工会会员总共有2000多人,刘兴、赵存、史良存、付友深被推选为工会组长,上下几个村的农民有的也加入了工会组织,此后刘兴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党在煤窑工人中早期的组织者之一。 |
聂一新 | 原名聂启中,房山县南窖村人。1946年,聂一新18岁在南窖村任村干部不足一年,先后在中窖村、黑龙关村任小学教员。1949年调到房山大次洛村任学校教师,同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1953年,聂一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十月受地委派遣赴省委党校学习政治理论,并任地委宣传部理论教员。1980年,聂一新调到康保县燃料公司,后为石油公司。在石油公司十年的工作中,曾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工作者。1988年全市职称评定时,为助理经济师。1993年10月,正式告别工作岗位,享受离休待遇。 |
参考资料: |
节庆活动
农历腊月十八是祭窑日,南窖村的煤窑停工停产。因南窖村开煤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南窖村广大农民多数是半年下煤窑干活,半年种地为生。腊月十八这天,窑主在窑口以里数米称“拔道”处设窑神牌位,将窑神像摆上供品,焚香点蜡祭窑神。窑主和大作主(现称矿长或坑长)与众工人祭拜之后即下班。开工日一般在第二年正月底或二月初。祭拜窑神以求平安、发财之目的。
民间花会
南窖银音会
南窖银音会
南窖银音会的乐器主要是银锣、管子、笛子、笙、大镲、小镲、打鼓、铙子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坐场两种。表演者一般为15人左右。踩街是在街道上边走边吹,坐场则是应邀表演。
南窖灯笼会
南窖灯笼会
南窖灯笼会的筹备工作从农历腊月开始,信徒以南窖村民居多。除夕一到,南窖村古商道上张灯结彩,灯笼从仁义局一直挂到村东,蜿蜒1公里左右。灯笼会上的灯笼是方形的,四面分别绘制《封神演义》《三国志》《岳飞传》和《杨家将》四部古书中的经典章节,灯笼会从街头走到街尾,可把四部古书看完。灯笼会上还会特别布置迷宫状的灯阵,由九个首尾相连的“卍”字组成,从灯阵入口走到出口约1.08里,点燃365盏灯,喻示对一年365天、108种变数的保佑。
南窖狮子会
南窖狮子会
南窖六山会
南窖六山会是南窖村民自发成立的群众神社组织,是以祈雨、祈福、庆祝等功能于一身的百姓娱乐组织。通常由村里富户出资,群众布施辅助,将村民聚集起来,进行求雨、庆祝等活动。
土特产
黄金茶、山洞蘑菇、小米、玉米面、玉米糁、黄豆、绿豆、大豆、倭瓜、花椒、柴鸡蛋、杂粮、红薯、白薯等。
野菜
木兰芽、茼蒿、椴叶、苦麻菜、野蘑菇、野山葱、苣荬菜、蒲公英、野山韭、马齿苋、蕨菜、黄花、山芹菜、山魁菜、蒲公英、红腿香椿、兰花菜、曲麻菜、白花菜、花椒芽、黄花、巧儿舌头、苏子叶、仁筋菜、木揽芽、河菜、刺菜。
2016年12月9日,南窖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8年3月,南窖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
交通
公共交通:北京市区六里桥北里乘坐901路快到燕山东岭下车换乘房23路南窖村站下车。
自驾路线:沿阎东路行驶6.6公里,直行进入阎河路——沿阎河路行驶6.4公里,右后方转弯上匝道——沿匝道行驶460米,朝佛子庄/涞源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京昆路——沿京昆路行驶90米,直行进入京昆线——沿京昆线行驶13.9公里,过红煤厂桥,朝南窖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红南路——沿红南路行驶8.8公里,到达终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马栏村
上一篇 2021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