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石古岩村 编辑
东石古岩村,史称石骨崖、石窟崖,俗称大石古岩,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京西王平镇镇域东部,村域面积0.86平方千米,海拔200米。
东石古岩村,村落顺应山势而建,京西古道穿村而过,古道将村落分为南北两部分,称曰“南院”、“北院”,古道南侧设置泄洪沟,古道两侧聚落形势明显,村落沿主街呈带状展开,体现着北方山区传统村落的格局特色。其村庄和古道结合极其紧密,村庄沿古道依次建设,古道在东石古岩村王平口附近是最惊险的一段,是珍贵的历史环境资源。
2016年12月9日,东石古岩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中文名:东石古岩村
村落属性:行政村
所属政区: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
村域面积:0.86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明代
主要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主要景点:摩崖石刻、德胜桥
保护级别: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批准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
批准时间:2016年12月9日
明朝末年,东石古岩村由张氏兄弟建立。
明万历六年(1578年),在原色树坟采石场东侧修建一条道路,并在岩壁篆刻修路摩崖碑。碑文记录了当年修路的情况,以及为修路而捐资的众募捐者。
20世纪30年代,东石古岩村村前修建门斋路,在村口修了一个过水和供人们通行的涵洞。
20世纪40年代,修建涵洞旁的影壁和官房。
20世纪70年代,村旁修建铁路。
东石古岩村
位置境域
东石古岩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地处京西西山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9'11.2″、北纬39°58'18.3″,海拔高度为175~220米,村域面积0.86平方千米。
东石古岩村
土壤
东石古岩村土壤为山地淋溶褐土。
植被
东石古岩村自然植被有杨、柳、栎、榆、桑等林木和荆条、秀线菊等灌丛;人工植被有松、柏、苹果、核桃、杏等。
选址理念
东石古岩村选址位于西山坡上,山势西高东低,村庄依山势而建,依照着山坡的走向,铲去镐出,垫起低洼,建起房屋。村庄和古道结合极其紧密,村庄沿古道依次建设,古道在东石古岩村王平口附近是最惊险的一段,是珍贵的历史环境资源。村庄东侧临近永定河,依山傍水,体现古代村落选址的智慧。
东石古岩村
空间布局
东石古岩村村落顺应山势而建,京西古道穿村而过,古道将村落分为南北两部分,称曰“南院”、“北院”,古道南侧设置泄洪沟,古道两侧聚落形势明显,村落沿主街呈带状展开,体现着北方山区传统村落的格局特色。
东石古岩村
人口
据2020年7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东石古岩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162人,常住人口102人。
经济
据2020年7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东石古岩村村集体年收入为351.4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为21691元。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先人在修建古大道时,在路边的山崖上留下了石刻的佛像和碑文。石刻位于东、西石古岩之间,原色树坟采石场东侧的岩壁上,有明万历六年(1578年)修的摩崖碑。佛像和碑文共有4块,全部佛像完整,字迹清晰可辨。
石佛岭古道
石佛岭古道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普查文物登记的古道遗址,嵌有马蹄印,该段是京西古道经过村子的部分,局部保存完整。
宣纸烙画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汉族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东石古岩村有烙画传统,烙画不仅是村民自娱自乐的表现形式,同时更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是当地的一种艺术展现窗口,更是京西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民间传说
义儿干殿下,东石古岩村民间传说故事。相传本村祖先带着孩子进城,正赶上皇太后出行,仪仗和佣人跟着特别威风。小孩没见过这个阵式,特别害怕不慎摔了一跤,可巧倒在轿子的前面,顺嘴说了一声“哎呀,我的妈呀”当时皇太后在轿子里面说:“不许吓唬小孩,这是我的义儿来了”。就这样,这位祖先就成了皇太后的“义儿”,当时还允许以后可以到皇宫去探望。
东石古岩村以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为主,有黄瓜、萝卜、玉米等。
东石古岩村村内蔬菜
2016年12月9日,东石古岩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8年3月,东石古岩村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
交通
东石古岩村主要依靠109国道出入村落,村中另有一条车行道路,从村东南方向由韭园桥南侧路进村,经过矿区北上绕道即可到达该村。
东石古岩村旅游开发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