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派 编辑
言菊朋创造的名派
言派是言菊朋创制新腔,也是京剧的有名的名派。言派区别于其他老生流派的主要标志在于唱腔的多变和字音的讲求。言派唱腔传情、细致,讲求节奏与顿挫,多跌宕,富于独创性和表现力。
中文名:言派
创始人:言菊朋
言菊朋,生于1890年,卒于1942年,名锡,字延寿,蒙古族。他生于蒙古世家,父亲是清末举人。他曾在清末的理藩院,民国后蒙藏院任职,好京剧,出入票房,专学谭,演谭派剧目,被誉为谭派名票。
言菊朋 20世纪30年代,已届中年的言菊朋根据多年学谭鑫培的心得,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以谭派唱腔为本,创制新腔,自成一派,后人称为“言派”。
言派
从艺术技巧方面看,言派唱法的特色就更为突出。由于言氏注意咬字吐音,尽管他以湖广音中州韵为准,但唱出来却清晰悦耳,轻重分明,使听众对台词涵义容易理解接受。他最讲究声调的变化,善于突出一句唱词中最不易唱准确、唱清楚的字音,使听众能得到极为鲜明醒豁的感受。他在行腔上也有较大的独创性,善于把高低悬殊的音符参差错落地配合起来,从极高的地方骤然跌入极低的所在,然后又从低处陡然高起,却使人无突兀之感,反觉得和谐统一。像他唱《夭雷报》的四平调,《凤鸣关》的二六转散板,《法场换子》的反调,《鱼肠剑》、《黄鹤楼》、《取帅印》的西皮原板,都有这种特点。但他晚年过于追求奇险,以致不少唱腔听来惊心剌耳,如《除三害》的二黄三眼和《让徐州》的反西皮,就显得过于怪诞雕琢,有形式主义倾向了。他在气口的运用方面也很有心得,像《桑园寄子》、《双狮图》、《朱痕记》等戏的二黄导板,《探母》、《斩子》、《大登殿》等戏的西皮导板,由于言氏后期体单力弱,唱来确比较吃力,气口也较一般人唱时为多,但他却能使转自如,疾徐得法,有水到渠成之妙。又像《白蟒台》中有不少双声叠韵的句子,一般人很难驾驭,尺寸也不易掌握,而言氏却唱得头头是道,字字动听,丝丝入扣。如“越文种他贪功受了害”一句,“他”、“贪”二字双声,唱不好势必有磕嘴绊舌之虞,言氏却把“他”字与“越文种”三字同时唱出,中间闪过一板,换过气后再从容唱“贪功”二字,这样一个难题,就很简单地缴了卷。又如此戏有“逍遥自在”四字,“逍遥”叠韵,“自在“双声,他却能利用声调上的变化不动声色地唱出,了无牵强之迹。再如一般二黄三眼末句,中间一节的第二字照规矩应在板上开口(如《天水关》“望陛下准臣本臣要发兵‘一句中的头一个“臣”字),他却提前在中眼唱出,显得简劲有力。而在唱四平调时,又往往把应在板上开口的字推迟到板后去唱(如《让徐州》中“待等到秋风起日渐雕零”一句中的“风”字),却又显得化险为夷,似奇实正。这些特点,应该是学习言派随时要体会的,姑拈数例,以见一斑。
言派剧目宽泛,除上演大量谭派戏之外,还发掘、保存和加工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其中颇有些独具特色的创造。常演剧目有《骂殿》、《打金枝》、《白蟒台》、《武昭关》、《金水桥》、《骂王朗》,《骂杨广》接演《南阳关》、总名全部《忠烈图》,《龙风呈祥》或《黄鹤楼》接演《卧龙吊孝》、总名《瑜亮差》,《天水关》接演《凤鸣关》,《借赵云》、《战濮阳》接演《让徐州》,《伐东吴》、《连营寨》接演《白帝城》、总名《吞吴恨》,《镇潭州》接演《金兰会》、总名《孝义精忠》,《清官册》接演《黑松林》、总名《红岐山》,《穆王天》接演《斩子》、总名《降龙木》等。此外还有《空城计》、《南天门》、《洪羊洞》、《捉放曹》等谭派名剧。
言氏对发掘、保存和加工整理传统剧目有巨大贡献。很多不属于谭派范畴的老生戏,如《金水桥》、《打金技》、《骂殿》、《乔府求计》《柴桑口》(即《卧龙吊孝》)、《骂王朗》、《武昭关》、《白蟒台》、《骂杨广》(每与《南阳关》连演,先扮伍建章,后扮伍云召)、《天水关》、《凤鸣关》、《战北原》等,言氏都以自己的风格和特长把唱腔和表演方法重新设计而搬上舞台。同时他还把很多折子戏进行改编,连台上演,这就使很多冷戏有机会重新同观众见面。即以《让徐州》这一流行剧目而论,他总是从《借赵云》演起,中间加入《战濮阳》,最后才是《三让徐州》,言氏前演刘备,中演陈宫,后演陶谦。他演《卧龙吊孝》,经常从《黄鹤楼》演起,中间加入《芦花荡》,最后才是《吊孝》,言氏先扮刘备后扮孔明。而他演《龙凤呈样》则始终遵照谭派路数,只演刘备,不演乔玄和鲁肃。有入说他连赶三角,是错记了。后来言少朋与他同台演出,少朋宗马,倒是扮演过乔玄、鲁肃的。它如《连营寨》前加《伐东吴》,后接《白帝城》,言氏前演黄忠,后演刘备。演《除三害》则增首益尾,总名《应天球》。演《斩子》则包括《穆柯寨》和《穆天王》,改称《降龙木》。演《清官册》则后加《黑松林》,改称《红岐山》,言氏前演寇准,后演杨延昭。演《镇潭州》则后加《金兰会》(《火烧王佐》),改称《孝义精忠》,言氏前演岳飞,后演王佐。演《失印救火》则前加《遇龙馆》,改称《碧玉胭脂》,言氏前演永乐帝,后演白怀。当然这种一赶二、一赶三的办法今天不宜提倡,但在当时,通过言氏这些努力,很多剧目确引起观众注意,而且使这些戏有了重新加工整理的机会,毕竟是件好事。这也是今天发扬言派传统所必须注意到的一个方面。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