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剧 编辑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写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即兴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喜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1895年6月10日,法国路易斯·卢米埃尔出品了世界上第一部喜剧片《水浇园丁》,从此开辟了喜剧片的先河。类型戏剧中文名喜剧外文名comedy喜剧分类讽刺喜剧,闹剧,战争喜剧等图集目录1基本概念2产生历史3作品特点4类型5描写手法6著名作品7著名作者8主要电影9莎士比亚10喜剧小品▪主要成因▪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基本信息
莫里哀《贵人迷》剧照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喜剧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喜剧通过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代表性的有电影、电视剧,用诙谐的语言和台词修饰,产生让人大笑的效果。
《救风尘》
在中国,约12世纪才产生出成熟的喜剧艺术。但它的起源却很早,雏型可追溯到秦汉,当时的俳(即俳优),乃是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到唐宋流行的参军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表演,通过滑稽的对话和动作,引人发笑,实际上也是一种以调侃诙谐为主的表演形式。直到宋代以后,这些表演形式才有了完整的情节内容,产生出戏剧意义上的喜剧。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中国古典戏曲中也有丰富的喜剧遗产,如《救风尘》;传奇《玉簪记》;传统剧目《炼印》等,都是优秀的喜剧作品。
阿里斯托芬《鸟》
存在特征
喜剧只存在于人的行动和社会事件中,而不存在于纯粹的自然事物中。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事物因不符合种的属性而显示出丑的特征,如树木有美有丑,土地有肥沃和贫瘠,但它们本身都不会有滑稽。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顺应自然生成,内容和形式是一致的,也不存在动机与效果的矛盾问题。大家觉得有些动物的滑稽可笑,例如狗熊的笨拙,狐狸的诡谲,还有可笑的不自量的螳螂挡车,井底之蛙,作为动物本身的属性,它们没有什么滑稽可笑之处,只是审美主体的人的情感的赋予它们滑稽的内容,以人的尺度去衡量它们时,才感到它们的行为是好笑的。归根到底,滑稽的本质寓于人的心灵而不是在于自然物本身。因而,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不一致而引人发笑的事和行为,才是喜剧性的。这些可笑的事物可能是好的和值得赞扬的,也可能是坏的和应该批判的;还有可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的。因之喜剧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的笑。有赞扬的欢笑,有讽刺的嘲笑,有诙谐的谑笑等等,因之喜剧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笑的性质也很不相同。
艺术特征
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也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喜剧。因而喜剧对丑的东西的批判总是间接的而又是意味隽永的,它往往要调运审美主体的积极情感去抨击丑的事物,在嘲笑中显出正义的力量,达到批判的效果。因而在表现手法中喜剧善用倒错和自相矛盾的技巧,在倒错的形式中显示真实。如《红楼梦》中宝玉、薛蟠等人行酒令一场,呆霸王胸无点墨,粗俗不堪,却偏偏附庸风雅,急得万般无奈,抓耳挠腮,终于闹出了“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之类的喜剧。这个滑稽可笑的情节正是绝妙地讽刺了这个恶少丑的形象,他的伪装斯文掩盖不了自己粗俗无赖的本质,因而这种欲盖弥彰的倒错更为可笑。这种手法不仅表现在喜剧中,在悲剧中它也表现为喜剧的效果。如《窦娥冤》中的县令桃杌给告状的张驴儿下跪叫他衣食父母的情节,这种极端突出地夸张生活中的倒错的现象也能创造出绝好的喜剧效果。这类倒错巧合、误会的手法也常用在歌颂类的喜剧中,如《女理发师》、《五朵金花》等。另外,喜剧还善用夸张的手法,例如上面举的内容,还有卓别林的表演,中国的传统相声表演技巧等等。
体现形式
喜剧的体现形式主要是讽刺和幽默。讽刺大多用于否定性的内容,它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极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启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但是,尽管讽刺的笑是具有否定性,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所持立场态度不同,笑的否定性性质和程度也不会一样,因而它们的美学意义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幽默也是喜剧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形态。它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美与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列宁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美、丑因素的不同配置组合,又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幽默形象。以前者为主导,构成风趣潇洒、可亲可佩的正面形象;以后者为主导,则构成鄙陋可笑却不无可爱之处的反面形象。因此,幽默突出地反映了人们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历史发展趋向的乐观精神,这种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正突出地表现了喜剧美学的一个主要方面。
人物矛盾
剧照
喜剧这种艺术样式表现生活的范围十分宽广,它既可以表现生活中丑恶、腐朽的事物,也可以讴歌美好的事物,表现绚丽的梦幻理想,抒发赞颂与欢乐的心情,还可以反映人生悲痛、苦难的一面。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态度不同,它所引起的笑也有不同的性质,从而赋予喜剧以不同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讽刺喜剧
喜剧演员
幽默喜剧
幽默喜剧片
在幽默喜剧中,喜剧人物所追求的目的有其正当性,合理性,甚至旨趣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为达到目的而从事的活动本身却与目的背道而驰,他的行动恰恰使他的目的落空。阿里斯托芬流传下来的喜剧,多数属于这类喜剧,如《阿卡奈人》、《妇女国》等。著名的喜剧性人物堂吉诃德以自己一躯羸弱之体,要替天下铲除不平之事,堂吉诃德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可笑而又可敬的。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李逵负荆》是一部成功的幽默喜剧,而《看钱奴》则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欢乐喜剧
强 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在这个时代,W.莎士比亚创作了一批喜剧作品,主旨在于表现那自由自在的生命,表现人生的甜美、青春的幸福、无拘无束的享乐。这类作品可称之为欢乐喜剧。代表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等。《仲夏夜之梦》中那些阴差阳错的离奇景象构成梦幻般的氛围,爱神丘必特的箭悄悄射出,中箭的心在爱的神奇力的鼓动下盲目地冲动起来。《第十二夜》中的误会、戏谑、恶作剧,既不伤人,又无恶意,人们只是一味地开心取乐,享受着美好的岁月。莎士比亚创造的福斯塔夫,被称为“最 完 美的喜剧性格”,他已进入暮年却干着荒唐的蠢事,他虽贫穷却很奢侈,他既机智又愚蠢,他把生命用于追求欢乐,自己逍遥自在,并随时教人取乐。这样完 美的喜剧性格,只有在那旧的社会关系被打破,而新的社会关系还未来得及建立的时代才会产生。在世界喜剧作品的宝库中,莎士比亚的欢乐喜剧独树一帜,占有特殊的地位。
正喜剧
正喜剧不同于其他喜剧,它的特点在于: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颂赞人的美德、才智、自信。18世纪意大利戏剧家C.哥尔多尼的《一仆二主》、《女店主》,法国戏剧家Pde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都属于此类。中国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救风尘》也可以被列入正喜剧。在这类喜剧作品中,尽管也有戏谑、嘲讽的对象,如《费加罗的婚姻》中贵族初夜权的陋习、贵族老爷的朝三暮四,《救风尘》中放荡、薄情等等,但全剧的主旨却在于表现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对友谊、爱情的忠贞,对邪恶的憎恨及其斗争。中国戏曲《玉簪记》是正喜剧中较成功的作品。正喜剧与正剧比较接近,假如可笑性减弱,正剧的性质便会增强。
荒诞喜剧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死之最终被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便构成荒诞喜剧,或曰怪诞喜剧。在F.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中,衰老的、肢体不全的贵妇返回故里居伦城,为的是向早年曾将自己遗弃的情人报仇。她以向居伦城捐赠10亿镑为代价,要居民违反人道,杀死她过去的情人。伊尔终于成为拜金教祭坛上的牺牲品。S.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作是荒诞喜剧的代表作。在光秃如沙漠的舞台上,剧中人物做着一连串无可奈何、莫明其妙的动作,讲着不知所云的话语,在等待着戈多。然而戈多迟迟不来,也不知何时能来,更不知戈多为谁,但他们却只能这样等待下去。在这部戏剧作品中,发生在人们心中的悲剧意绪竟化为滑稽的境况,用以隐喻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尴尬处境。
闹剧
闹剧来源于法文farce和拉丁文farcio,前者意为肉馅,或者意为填馅,又可译为笑剧。它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较深刻的旨趣意蕴。其中的人物只有一个被高度夸张的特点,而没有较丰富的性格和心理分析。这种喜剧形式产生于法国中世纪广为流行的市民戏剧,多由城市手工业者演出。其主旨多为反对宗教的禁欲主义,嘲弄僧侣和显贵人物,赞扬世俗的欢乐。其中最有名的是《巴特兰闹剧》(1486),主要表现律师巴特兰骗取布商的布匹,并帮助牧童同布商打官司胜诉,最后,牧童又摆脱了律师的勒索,并把他教训一顿。莫里哀的喜剧,也包含着某些闹剧的成分。在中国戏剧中,也往往穿插着以插科打诨引人发笑的场面,很能引发普通观众的兴趣。后世往往把那些以插科打诨取胜、充满粗俗的戏谑、人物漫画化、忽视情节合理性、只追求外在喜剧效果的戏剧作品,称之为闹剧。
喜剧小说创作注重表现故事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描写手法精彩细腻,叙述情节精彩可笑,整个故事耐人寻味,体现着主人公美好精神光明的一面。早产生于古希腊的喜剧起源于农民丰收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浩荡游行,游行队伍着装奇妙,打扮古怪,有时装扮成鸟类兽类的样子,动作非常可爱,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喜获丰收时的激动兴奋的心情。
现代生活喜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范畴,拥有强烈的审美特点,因为它取材于普通民众,主要针对主人公品德的刻画喜剧式的展示故事情节,通过幽默风趣的舞台语言塑造喜剧人物的形象。
喜剧本身具有广泛的影响,其无论创作手法还是思想内含都离不开对社会各层人物心理特点的追踪与捕捉。中国现代喜剧迎合广大群众的兴趣,塑造了赞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充满正义感的优秀艺术作品。
优秀喜剧电影海报图集(2)
《斯巴达300勇士》(300)就是这样。票房上的成功让《这不是斯巴达》的诞生显得理所当然。
(2)《神枪小子》(Blazing Saddles)(1974):
这部拿西部片开涮的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一座正好位于铁路开发必经之路的小镇被一名邪恶的政客看中,为了取得小镇的土地所有权,这名政客决定驱逐小镇上的居民。而此时新上任的镇长上岗了,他是美国西部首任黑人镇长巴特,他决定粉碎政客的阴谋,但作为一名黑人镇长,如何让所有的白人居民心服口服地捍卫自己的家园呢。
周星驰主演电影《喜剧之王》
这部电影是ZAZ导演三人组的第一部电影(大卫·祖克David Zucker、吉姆·亚布拉罕Jim Abrahams和杰瑞·祖克Jerry Zucker)竟然能在90分钟内,对时事新闻、广告、情色电影、功夫电影、灾难电影、间谍电影以及黑帮电影等类型进行恶搞,实属不易。
(4)《逢凶化吉满天飞/空前绝后满天飞》(Airplane)(1980):
ZAZ三位导演又一部成功作品,这部电影与《小银幕大电影》一样,也对多种类型片进行了恶搞,灾难、动作、歌舞、爱情……都逃不过这部电影的魔爪。
(5)《笑破铁幕》(Top Secret)(1984):
优秀喜剧电影海报图集(1)
不管你信不信,瓦尔·基尔默(Val Kilmer)曾经也很有趣。在《笑破铁幕》这部ZAZ执导的恶搞电影中,瓦尔饰演一位扬名美国的摇滚歌手,在前往东德表演途中,认识了一位妙龄少女,为 了帮少女救出她的父亲,他不小心卷入了一宗间谍案。(6)《月亮中的亚马逊女人》(Amazon Women on the Moon)(1987):
这部由21个科幻短片组成的闹剧,是对《小银幕大电影》的致敬。这些短片大部分都是对美国夜间电视节目和低成本科幻片的恶搞和戏仿。故事包括一个男子受到自己所住房子的攻击、一个被吸进电视机里的人和一场由喜剧明星主持的葬礼等等。
(7)《太空炮弹》(Spaceballs)(1987):
剧照
(8)《白头神探》(The Naked Gun)三部曲(1988/1991/1994):
一部失败的电视剧能否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呢?《白头神探》就做到了。这部ZAZ执导的电影一共拍摄了三部,其中不少桥段还被星爷所借鉴。
(9)《超高频》(UHF)(1989):
剧照
(10)《反斗神鹰》(HOT SHOTS)(1991):
这是ZAZ导演三人组中的吉姆·亚布拉罕(Jim Abrahams)独立拍摄的。这部恶搞汤姆·克鲁斯成名作《壮志凌云》(Top Gun)的电影十分成功,成为1991年十大卖座电影之一。
(11)《奸情一箩筐》(Fatal Instinct)(1993):
剧照
(12)《罗宾汉也疯狂》(Robin Hood: Men In Tights)(1993):
不像其他绿林好汉,《罗宾汉也疯狂》中的男主角操着流利的英语,而他的傻劲更和其他好汉相去甚远。
(13)《吸血鬼也疯狂》(Dracula:Dead And Loving It)(1995):
在成功扮演了《白头神探》男主角之后,弗朗科·德瑞宾(Frank Brebin)又拍摄了这部《吸血鬼也疯狂》,在其中扮演一个没了牙的吸血鬼。
(14)《胡说霸道》(Jane Austen’s Mafia!)(1998):
这部以《教父》等经典黑道影片为恶搞对象的电影,也讲述了黑帮选接班人的故事,但过程肯定不严肃。
(15)《惊声尖笑》(Scary Movie)四部曲(2000/2001/2003/2006):
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一开始是拿经典的《惊声尖叫》(Scream)来开涮,出色的票房让《惊声尖笑》很快成为了四部曲,而且一部比一部恶搞。
(16)《少儿不宜》(Not Another Teen Movie)(2001):
这部电影是对丑小鸭变天鹅这一类型电影的恶搞,从电影英文名也可以看出,这也是对青春校园题材电影的讽刺。
(17)《昆宝出拳》(Kung Pow:Enter the Fist)(2002):
如果想看一部既对功夫类型电影进行讽刺,又明显对功夫电影怀有十分敬意的电影,那么这部就是的上上之选。
(18)《我的巨型独立电影》(My Big Fat Independent Movie)(2005):
说实话,这部嘲讽独立制作电影的作品,海报比电影本身更搞笑。
(19)《约会电影》(Date Movie)(2006):
因为艾丽森·汉妮根(Alyson Hannigan)是这部浪漫爱情电影的女主角,而艾丽森·汉妮根是不会做错事的,所以所有对这部电影的评论都很节制。
(20)《愤怒的乒乓球》(Balls of Fury)(2007):
把功夫和乒乓球这两项中国人的擅长项结合在一起,挺有创意的,但为什么男主角那么像吸血鬼呢。
(21)《史诗电影》(Epic Movie)(2007):
这部电影就如片名那样,《哈利波特》、《魔戒》、《纳尼亚》以及《加勒比海盗》,都被一一恶搞。
(22)《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2011):
一部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执导。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兰(Farlan)(马德哈万 R Madhavan饰),拉祖(Raju)(沙尔曼·乔什 Sharman Joshi饰)与兰乔(Rancho)(阿米尔·汗 Aamir Khan饰)间的故事。该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印度电影的票房纪录,创下了宝莱坞电影上映首日、上映首周和全球票房的最高纪录。
喜剧
这部影片延续周星驰的《食神》拍摄风格,影片从一个天生就是吃货的男主角阿圣说起,在他吃光了山上能吃的食物之后,背负着师父“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下山来到厨林镇。厨林镇依山傍水,食材充沛,是吃货的天堂。但实际上,厨林镇是天上食神和财神合伙在人间偷偷圈的一块地。阿圣本想去厨林镇饱吃一顿,不料却陷入了一个又一个圈套。为了能在厨林镇将自己白捡的点心店经营下去,阿圣接受了厨林镇一霸洪爷的厨艺挑战,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比拼就此展开。天界食神又将向谁伸出眷顾之手呢?
喜剧
剧照
主要成因
铁岭人发扬敢作敢为的精神,为了打出地方特色,当地文化主管部门于1983年将铁岭曲艺团和话剧团合并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这项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此辽宁的戏剧和曲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多方面人才的整合为辽宁喜剧小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有着良好的创作班底,汇聚了大量的人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专业的著名回族作曲家逯贵导演了铁岭首部歌剧《洪湖赤卫队》,并创作了大量歌曲、舞蹈作品以及《张志新之歌》等话剧;话剧导演张惠中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将专业的戏剧理念运用于拉场戏;舞蹈演员出身的乔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由他导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后来成为著名编剧的张超、崔凯创作了大量的拉场戏和小品。赵本山、潘长江后来调入该团,连同原有的何广顺、李海、李静等优秀演员,构成强大的表演团队。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编导李春明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将京剧、评剧、相声、二人转、流行歌曲巧妙融合,该戏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李默然以及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演员曾专程观摩考察。从此,铁岭民间艺术团形成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一条龙的格局,可谓阵容强大,人才济济。大量的拉场戏被创作出来,《双扣门》《双送鸭》《闹鱼塘》《麻将豆腐》都是该团创作的优秀作品。从此,具有鲜明辽北风格的拉场戏正式形成,这时的拉场戏已不同于传统的拉场戏,因为话剧人才的加入使铁岭拉场戏在编剧、导演、作曲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专业性。
演变过程
拉场戏《1+1=?》是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张超、张惠中创作的作品,原由李海、李静表演,并曾获过奖,后来该团借调赵本山出演男主角,受到同行和观众的认可,赵本山因此正式调入该团。1987年,姜昆率领中国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时,观看了赵本山和李静表演的这个拉场戏,并向中央电视台推荐,《1+1=?》参加了当年的央视国庆晚会。这个拉场戏时间为20分钟,晚会导演曾提出对节目进行压缩,但考虑到节目的完整性这次并未进行大幅删改。拉场戏这种表演形式时间有长有短,如演出全本《大西厢》共需三个多小时,《回杯记》要一个多小时,而晚会上的拉场戏显然在时间上受到限制。这样,在铁岭民间艺术团后来创作的晚会节目中,就尝试着去掉唱段和舞蹈以节约时间,唱词改为直接说,名称当然也改叫小品了。但创作班底几乎未变,例如编剧崔凯、张超,导演乔杰、张惠中等人就从拉场戏顺利转入小品的创作。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拉场戏作为地方戏曲可以由不同的人来演,观众欣赏的不光是剧情和幽默,也欣赏演员的唱腔和舞蹈,所谓“歌舞演故事”;而喜剧小品则几乎无法重复演出,赵本山首演后别人很难再演,因为喜剧小品的包袱一旦抖出去之后再演就减少了“笑果”,很多喜剧小品几乎都是“一次性使用”。当然这里有一个过渡期,即拉场戏和小品曾在一段时期同时活跃在晚会的舞台上。拉场戏《驱邪》《麻将豆腐》和小品《如此竞争》《老有少心》《办班》等都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作品。自从1990年小品《相亲》在全国走红以后,电视晚会上出现的就主要是小品而非拉场戏了。但拉场戏在电视晚会以外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既有喜剧,又有悲剧,多年来在东北地区仍然深受欢迎,有些剧目如《双送鸭》《双扣门》《摘幌》等还被改编成戏曲电视剧,并多次获奖。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至2023年仍经常播出拉场戏,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
发展趋势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拉场戏,但传播较广的往往都是喜剧作品,如《1+1=?》《麻将豆腐》等。拉场戏较其它戏曲剧种更易表现现代生活,因而能较快过渡到喜剧小品这一形式。同时应看到,传统二人转走向衰落实际是伴随着戏曲、曲艺的衰落进行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场戏演变为小品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节奏。编曲和演奏两个环节的省略使创作速度大大加快。铁岭小品保留了传统二人转的“说口”,虽然灵魂上仍然是拉场戏,但形式上则向话剧和相声靠近。1986年12月,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被评上全国相声“十大笑星”后赴长春领奖,曾在长春宽城文化馆剧场观看二人转演出,在欣赏了精彩的传统二人转“说口”后李文华激动地说:“二人转的说口就是相声。”他认为同样的包袱二人转演员比相声演员抖得更响,二人转演员彩装上场,又有乐队配合,比相声演员更有气势。二人转“说口”与相声的密切关系使得二人转演员对相声的借鉴得心应手。巩汉林、范伟、黄宏、句号、宋丹丹等相声、话剧人才的加盟,进一步壮大了东北喜剧小品的力量。赵本山早期表演的小品仍带有很多戏曲的特征,如《相亲》《如此竞争》背景比较简单,虚拟化特征较大,舞台较为空旷,大多只有一桌二椅。但是他后期表演的小品多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舞台布景越来越真实;《策划》《同桌的你》中不仅有屋子、窗户还有火炕和饭桌;《狭路相逢》中甚至把真车开上了舞台,这些都反映了编导人员创作理念的改变。早期经常出现的一句一压韵的连环说口,在后期的小品中也逐渐减少。《说事儿》的编剧张猛就大量借鉴了话剧和相声的创作手法,将在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小品创作,这部作品实际上在形式上已经没有多少拉场戏的痕迹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