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上坟 编辑
《小上坟》又名《飞飞飞》《丑荣归》,京剧传统剧目。该剧目取材于地方杂曲小调一类的歌舞喜剧。除京剧外,海城喇叭戏、河北梆子也有该剧目。该剧目讲述了刘禄景远赴京城考取功名,其妻萧素贞留守家中。刘禄景在京三年等待加封,回到故乡却发现有人在祭奠自己的新坟。二人分离年久,一时互认不出,经过询问,才发现彼此是夫妻。
中文名:小上坟
取材:地方杂曲小调
类型:京剧传统剧目
主要角色:萧素贞、刘禄景
选段《我头一状不把别人告》 |
---|
(剧中人:萧素贞) |
我头一状不把别人告, 告的是我公婆二双亲。 不是打来就是骂, 打骂得奴家我就实实地难忍。 第二状不把别人告, 告的是我娘舅李大公。 他一日三遭我家走, 挑唆我公婆二双亲。 他不是打来就是骂, 我的爷呀! 打骂得奴家险些改嫁了他人。 |
参考资料 |
剧中人 | 角色行当 | 角色 |
---|---|---|
萧素贞 | 花旦 | 传统女性,具有孝敬公婆、守节知礼、忠诚忍让的美德。 |
刘禄景 | 文丑 | 新婚三月进京赴试的书生。 |
参考资料
京剧《小上坟》
《小上坟》全剧仅35分钟,除有少量京白以外,主要表演是在音乐曲子与锣鼓伴奏下,边歌边舞,伴之优美多变的身段、表情动作及频繁的舞台调度进行的。
基本功
基本功技术动作有:“双飞燕”跃起,大分划臂双腿跪,扫腿膝转抬控腿亮相,跪姿、跃起大跳坐,转身小蹦子快平转大卧鱼等等。借助服饰孝巾两根绸带,舞动之,做出:托、抛、摔、甩、绕、云、撩等技术动作,并配合语言、身段及表情动作,做出各种舞蹈造型。刘禄景则以水袖做为舞动手段,做出丑行特技与基本功技巧动作 。
表演
《小上坟》在表演中,多次运用了转眼珠的技巧,可左、右转,半圆转,整圆转乃至数圆转等。演员根据角色内心活动的需要,将几种眼神技巧混合、交叉运用,配以形体表情动作做出:喜、怒、哀、懊、忧、思、惊、羞等状的神态、眼技动作 。
唱腔音乐
《小上坟》曲式单调,唱词较多,人物的主要表演是在动中唱、歌中舞进行的。因此,除讲求吐字归韵,字字通过正确发声使之真切、入耳外,在音乐节奏的指导下,将平缓、简单的唱腔,通过气口与劲头儿的技术处理,使乐感更强烈,节奏更鲜明,以弥补“柳枝腔”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不足 。
京剧《小上坟》朱何吉杨亚男主演
《小上坟》歌舞并重,全剧唱“柳枝腔”,人物一旦一丑,服饰一白一红,很有特色 。(中国戏曲学院陈国为评)《小上坟》通过三告三审的动作线巧妙地构成了清官与冤妇、丈夫与妻子的套层叙事空间。清官和冤妇的三告三审,妻子和丈夫的三疑三认,使得故事层叠套进,如果说公婆的打骂置媳妇于不公,娘舅的折磨实为小人作乱,那么,儿夫为功名丧亲弃妻,就不仅是人情暗昧,更是王法不容了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研究所丁淑梅评)
《小上坟》原属地方杂曲小调一类的歌舞喜剧,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情趣浓厚,谐而不俗,为观众喜闻乐见。被京剧移植之后,继续采用原声腔(柳枝腔),并且经过几代戏曲艺术家的舞台实践,不断地丰富提高,使之技艺上更精炼,成为京剧大家族中公认的成员 。(中国戏曲学院张逸娟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