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模范 编辑
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劳动模范分为全国劳动模范与省、部委级劳动模范,有些市、县和大企业也评选劳动模范。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劳动模范为“全国劳动模范”,是中国最高的荣誉称号。与此同级的还有“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
中文名:劳动模范
简称:劳模
获得者:社会主义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
内涵:献身精神
同级称号: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最高荣誉称号: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和奖章
1、热爱祖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和在岗位“创新、创先、创优、创最佳”中做出业绩者
2、崇尚科学。
3、在环境保护,安全文明生产兴农、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贡献者。
4、敢于探索,勇攀高峰,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涌进我国各条先进生产线的荣誉先进生产者、全现代化建设的中央批后被文化发现出成千上万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5、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它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者。劳动价值体现社会精神价值。
2020年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是劳模精神,也是成为劳模的必备条件。2020年受表彰人选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推荐评选条件,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先进性。人选都经过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认定,基本上具有省部级表彰奖励的荣誉基础,并且近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创造了突出业绩,其中有200余人在脱贫攻坚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有35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二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受表彰人员中,中共党员2015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58名;女性578人,占23.2%;少数民族226人,占9.1%。人选基本涵盖各个领域和行业,尤其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比例较高,其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847人,占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的71.1%,比原定比例高出14.1个百分点;农民工216人,占农民人选的43.2%,比原定比例高出18.2个百分点;科教等专业技术人员、科级及以下干部661人。
三是选取了一批抗疫先进典型。按照筹委会统一部署和要求,推荐评审出300名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先进个人,他们逆行出征、无私无畏,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8月31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教育部、中组部特批,中国工运学院(现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迎来了48名首届劳模本科班学员,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四年的脱产学习。
1996年,全国总工会组织部“免除劳模班入学考试”的申请获得教育部批复。自此,凡符合入学条件的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由省(区、市)工会推荐,全国总工会组织部审定,报教育部批准后,“可免试进入中国工运学院劳模本科班学习”。
1993年,胡建明第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这年的金秋十月,劳模班学员幸运地参与了一项重要工作——为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服务。
1996年,胡建明大学毕业了。“离开校门的那一刻,不是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带着班主任的这句临别赠言,怀揣中组部《关于确认中国工运学院劳模本科班毕业生干部身份问题的批复》,胡建明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2002年4月,在全省创办首家工会女职工周末学校,2010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2003年,建立株洲市总工会职工维权帮扶中心,消除帮扶盲点;2012年,成立首家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建立“株洲工匠”人才库,设立职工科技创新进步奖。
2018年10月25日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排了一次特殊的“课外辅导”——2017级、2018级劳模本科班全体学员、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及校友代表欢聚一堂,共话中国工会十七大。据统计,劳模班培养的607名学员中,全国劳动模范23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10人,全国人大代表17人,全国党代表11人,还有9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2018年,改革开放40年,劳模们的生活悄然发生着改变。
2020年11月24日,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共表彰2493名人选,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89名、全国先进工作者804名;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1192人,占总人数的47.8%;农民500人,占20.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801人,占32.1%。与往届相比,2020年表彰提高了一次性奖金标准,同时还重新设计了奖章。新设计的奖章,通径从55毫米扩大到60毫米,凸显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彰显了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1年5月1日,习近平讲话。
社会学家艾君2005年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这样解释。他指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劳模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劳模是时代的永远领跑者。
他在谈到劳模到底意味着什么时提出了一种观点。艾君认为,“劳模”,意味着它代表着是一种饱含感情的符号;劳模,意味着“光”,是一种能照亮黑夜,温暖人心的希望之光;劳模,意味一种“文”,是一种人理之伦、人生之道的“人文”;
重大意义
劳模,意味着一“取向”,那是一个时代的追寻脚步,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一个国家的非凡成就,总是由点点滴滴的平凡人物汇集而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以劳模为代表的广大工人阶级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平凡的双手创造不平凡的梦想。
可贵精神
劳动模范
他指出,回首新中国走过的几十年风风雨雨,劳模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他阐述说,穿越时代变迁,每一个时期的英模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他们又有共同点,那就是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精神风貌的优秀品质,过去是、也仍然是不变的劳模精神。劳模精神是引领时代精神,劳模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有其特点,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本质。
劳模待遇
劳动模范
一、提高离退休劳动模范(先进)的荣誉津贴
(一)全国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150元。1989年年底前荣获称号的,每月再增加荣誉津贴50元。
(二)省部级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120元。1989年年底前获得荣誉称号的,每月再增加荣誉津贴30元。
(三)1956年至1964年先进生产(工作)者,每月享受荣誉津贴100元
(四)市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80元。1990年年底前获得荣誉称号的,每月再增加荣誉津贴20元。
(五)1955年至1965年市先进生产(工作)者,每月享受荣誉津贴60元。多次获得荣誉称号的,按其中最高一档标准计发,不重复享受荣誉津贴。
二、提高农业劳动模范(先进)的荣誉津贴。年满60周岁且无固定收入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300元;省部级农业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200元;市农业劳动模范,每月享受荣誉津贴150元。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精简回乡的职工劳动模范(先进),仍为农业人员的,按照农业劳动模范(先进)的待遇执行。
三、继续对劳动模范(先进)实行医疗补助。城镇市级及以上在职离退休劳动模范(先进),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开支范围的医药费,由个人承担部分,继续按《杭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市政府令199号)和《杭州市退休人员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暂行办法》(杭政办37号)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市级以上农业劳动模范(先进)在参加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时,其个人缴费部分由所在地同级财政部门解决。
四、荣誉津贴和医疗补助费用的列支。劳动模范(先进)荣誉津贴和医疗补助费用由劳动模范(先进)所在单位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荣誉津贴在离退休费中列支,医疗补助费用在医疗费中列支;企业在管理费用中列支)。如所在单位确有困难,由其主管单位解决。有条件的地区,劳动模范(先进)荣誉津贴的发放和医疗补助应列入社会化管理。市级及以上农业劳动模范(先进)的荣誉津贴由所在地同级财政部门解决。
五、建立劳动模范(先进)专项补助资金。市财政及各区、县(市)财政都应设立劳动模范(先进)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因所在单位经济困难濒临破产或无工作单位,荣誉津贴和医疗补助费用确实无法落实的劳动模范(先进)的补助和因遭遇天灾人祸、患重大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饿劳动模范(先进)的补助。劳动模范(先进)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各地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六、劳动模范(先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给予优先。住房困难并已领取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的劳动模范(先进)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可不参加社会的排队摇号,并在地段的选择上给予适当优先。具体办法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七、因各种原因被撤销劳动模范(先进)荣誉称号的,上述待遇从撤销荣誉称号之日起停止执行。
八、提高劳动模范(先进)荣誉津贴及医疗待遇标准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总工会等单位关于改善和提高劳动模范待遇意见的通知》(杭政办发24号)、《转发市农村经济委员会等三部门关于改善农业劳动模范待遇意见的通知》(杭政办发91号)同时停止执行。
劳动模范
劳动模范
我们学习劳模,就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为国为民作用。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高尚精神,给他们以应有的光荣和地位,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劳模工作。
邓小平
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劳模的生活出现了暂时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从2003年起,每年拨出6000万元劳模的丰功伟绩与社会栋梁”。1978年10月,在两次发放给收入低于当地职工、郭凤莲、王崇伦等等,带动了整个一代人,他们的精神激励鼓舞和影响了一个时代。他们的事迹激励了一代人去学技术,鼓舞了一代人想去当个好工人,“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的实现,全是在这一代人的手中完成的。这一代劳模的精神还在发挥作用。老劳模中,有的是通过发明创造,突破了重大的技术难关,使生产来个飞跃的发展。如倪志福的钻头,王林鹤的高压电桥,蔡祖泉的电光源,都是“改造了世界,变也么变了样。” 从时传祥、王进喜,到倪志福、等。尽管每一时代的劳模群体也都呈现出多元的组合,以体现对不同劳动价值的肯定,但总的趋势,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评判,正在从“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巧干”,向知识型,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向转变。这样的变化,与新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一个封闭自足的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并逐步向世界开放的转变过程完全合拍。每一个时代所推举出的劳模,都代表着该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和健康向上的力量。
时代发展
劳动模范
“专家、学者、经理、老板”精神没有过时
在抠泥巴中,熟悉的传统行业中传统意义上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并且在新一代劳模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是海南省海口市公安局大同派出所的一名片警,他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之事,处理的都是辖区内的小事。但他以一副实实在在服务群众的热心肠,温暖着许许多多孤独的老人和失足彷徨的少年。他并没有什么英雄壮举,但一组数字,记录着这几年的成绩:从2000年到2005年底,王录学在辖区中调解治安纠纷216起,查处治安案件284宗,治安拘留286人,办理刑事案件51宗,刑拘39人,送劳动教养8人,协助外地警方查获抓捕老黄牛17人。
劳模队伍的新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的文化水平在提升,劳模的组成也在不断的变化。但不管身份怎么变,不管学识有多高、职务有多高,不管他们是,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不变的。
时代需要更多的行家里手
劳动模范
重大意义
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更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了灿烂的未来。
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建设者
劳模队伍中出现鸡毛蒜皮的身影,作为工人阶级新的组成部分,他们以超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开创出了自己的天空。“四川简阳籍”已经深入到上海人日常的生活中了,带领着2000多农民工闯荡上海滩的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女——抠泥巴。
共和国不会忘记
共和国刚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极其落后,贫穷、落后成了中国的代名词。中国工人阶级承受着来自国内外的压力,默默地拉起了纤绳,提起了铁锤,拿起了钢锹,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建设家园的征程。钻井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东北平原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成了闻名遐迩的“铁人”。修理工孟泰刨冰雪、、钻废料堆,在满目疮痍的十里钢城,拣回了成千上万个炼铁设备用的零件,从而使沉寂的高炉,又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改革开放新时期,新一代劳模又奋斗在共和国大厦的建设工地上: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弄潮,不断推动改革前进的企业家;刻苦钻研,掌握高新尖技术在各行各业取得突破的技术人员;研制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航天英雄。正是凭着一批又一批劳动模范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奋斗,共和国建成了一个又一个钢都、车城、大油田;筑起了一条又一条公路、铁路和航道;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数以万计的劳动模范以勤劳和智慧,不仅为共和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为亿万职工和广大劳动者树立了榜样。
新时期劳模的时代特色
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一支有觉悟又掌握现代先进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面前。 具有优良传统的以劳动模范为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坦然承认自己的落后,拿出了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 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做科技型、知识型劳动者,成了当代工人阶级的追求。
劳动模范
爱护和关心劳模
时代需要更多的劳模,社会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劳模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工作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传播,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取得成绩的本身。这就是劳模精神的社会价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劳模就能影响周围一群人。在给这些做出巨大贡献的劳模们以精神奖励的同时,也要给劳模更多的物质关爱。特别是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劳模,要受到应有的尊重。要让已经年老的劳模生活无虞、晚年幸福,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多为劳模办实事,关心劳模、爱护劳模,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政府对劳模的关心与爱护,社会的倡导与弘扬,大家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同时又以能为劳模尽一分力而感到光荣,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更加欣欣向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创业企业家
上一篇 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