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滨 编辑
胡滨,男,1971年出生,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任,兼任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副秘书长。
中文名:胡滨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1年5月
主要成就: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
出生地:安徽六安
2018年5月—2019年5月,挂职四川省绵阳市委常委、副书记。
胡滨作为《国家开发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参与了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前期论证和设计,并撰写了《韩国资产证券化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战略构想》、《资产证券化不可一蹴而就》、《资产证券化试点:立法进程、问题及改进》等文章,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其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前沿水平。
先后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等40多项;撰写的多篇要报获得中央领导批示;主编《中国金融监管报告》(蓝皮书)7部;在《法学研究》、《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译著1部。先后获得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创新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青年经济学者优秀论文提名奖;优秀皮书奖一等奖;金融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并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法治、金融监管、金融政策等。
中国金融法治报告
作者名称 胡滨
作品时间2009-3-1
《中国金融法治报告》是胡滨、全先银编写的图书,该书是金融蓝皮书丛书之一。秉持“记载事实”、”客观评论”、“金融与法律交叉研究”的理念,集合了一大批既熟谙金融法治实务、又具备理论深度和全球眼界的专家学者,对2007-2008年度中国金融法治进程和前沿热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评论,对2009的中国...
“贷款+保险”: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化机制研究(2014年8月)
设立“生前遗嘱”不宜宽泛化(2014年7月)
互联网金融不是颠覆者(2014年7月3日)
保险法修订的市场化取向(2014年6月)
非传统信贷视角下的中国影子银行(2014年5月9日)
如何构建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框架(2013年8月20日)
非信贷融资监管,平衡多元化融资与风险防范(2013年8月12日)
金融复兴之路(2013年6月)
活用外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3年5月)
宏观审慎框架与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2012年9月)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与发展(2012年5月)
构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体系(2012年2月20日)
金融救助与“公平补偿”(2012年1月9日)
金融监管要走“宏观审慎”之道(2011年8月1日)
构建我国金融审慎管理框架的两步走设想(2011年7月29日)
加强亚洲金融合作,改革金融监管体制(2010年6月15日)
解决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矛盾途径探索(2010年5月27日)
金融法治----金融业发展的基石(2010年4月)
《保险法》修订及其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2009年7月)
英国的金融监管改革(2009年9月)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2009年6月)
法治视野下的中国金融发展:中国金融法治化进程、问题与展望(2009年5月)
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与立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4月)
从美国金融危机看中国的金融立法与金融监管的完善(2009年1月)
新《保险法》——彰显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2009年3月)
淘尽黄沙始见金----改革开放30年信托业发展回眸(2008年12月)
走出资产证券化的尴尬境地(2007年11月1日)
中国资产证券化面临尴尬寻求突破(2007年11月2日)
物权法与金融发展(2007年10月16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之路(2007年2月)
论经济法目的(2007年1月)
金融创新:倒逼金融立法(2006年7月)
破除制度与法律壁垒(2006年7月18日)
任重道远:金融领域专项整治(2006年6月)
资产证券化淘金宜赶早(2006年2月28日)
“中国特色”资产证券化瞭望(2006年2月20日)
引入稳定措施为股改顺利推进保驾(2006年1月18日)
体制改革中国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2006年1月11日)
金融法治环境(2005年11月)
资产证券化试点:立法进程、问题及改进(2005年10月)
资产证券化立法亟待改进(2005年9月15日)
资产证券化利空股市?(2005年4月2日)
韩国资产证券化制度研究(胡滨等;1月)
论公司法上的经营判断规则(2005年1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