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丹菊 编辑
宋丹菊,京剧旦角。1942年9月12日出生于北京。原籍天津市,演出剧目有:《扈家庄》。汉族。其父宋德珠为京剧四小名旦之一。
宋丹菊
1990在全国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会演中,与其两位舅父、台湾京剧演员孙元彬、孙元坡以及河南省京剧团合作,演出《战宛城》。1994年,参加北京市京昆振兴协会举办的“零点工程”录像,演出《樊江关》。
为传扬民族艺术,她于1986年赴美国旧金山教戏、讲学,获林肯大学文化交流荣誉奖状。1992年春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1995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奖章。1997年初,由北京京剧院调入中国戏曲学校表演系,从事专职教师工作。
2000年2月出版宋德珠和女儿宋丹菊父女二人的自述《珠光菊影——宋德珠舞台艺术》,叙述家庭状况,学艺过程,演戏的心得,并举例具体介绍《扈家庄》和《改容战父》两出戏的表演。2000年11月被评为中国戏曲学校教授。
她曾向青年京剧演员侯丹梅、宋扬、汉剧演员邱玲、广东汉剧演员李仙花等分教授《改容战父》《活捉》《扈家庄》等。1997年,为广东汉剧院的新编剧目《蝴蝶梦》担任艺术指导。曾担任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指导教师。
1987年4月16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十九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六场
1987年4月18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廿一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八场
1988年,农历戊辰年: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1994年7月2日,农历甲戌年五月廿四日:《抢救遗产零点系列工程》第三场演出
2008年12月7日,农历戊子年十一月初十日:纪念宋德珠诞辰90周年宋派名剧演出
宋丹菊
宋德珠是“四小名旦”中最为具有武功底子的刀马乾旦,他因为身手不凡,自创许多高难度动作,在《改容战父》中表现出来尤令观众惊艳。宋丹菊自幼得到父亲真传,现虽已七十高龄,却丝毫不显老态,《锯大缸》中的婀娜多姿、摇曳生辉以及《扈三娘》中的英勇开打、身手不凡说明幼功深厚及数十年勤练不辍,她的舞台年龄应是三十五岁。
工刀马的武旦在舞台上所付出的心力是相当大的,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没有日积月累的苦练和血汗,出不了身手利落的刀马旦,但是自京剧盛行以来,刀马旦都不是最受瞩目的焦点,甚至会有一种欠公允的说法,认为嗓子不够使的演员才会去练刀马旦,而刀马演员无论在舞台上多么卖力,也很少在系列演出时主演或挑大梁,大戏不多,主戏也少,更因为刀马的功夫练习起来太高难度,年岁大了也就身手迟钝了或灵活度、力气不足了,再也动不了许多大戏,可以说舞台生命十分短暂,种种主客观限制令刀马行当十分难求人才。“宋派”的始祖宋德珠是因眼见刀马这一行的瓶颈,所以刻苦自励,练到血肉淋漓,练就一身可以既唱且作,并且高难度的自创舞台好戏,不但前无古人,也从此后少来者,“宋派太难”成为宋派逐渐失传的原因。
宋丹菊幼承父训,在父亲的亲自栽培下卓然有成,可以充分继承衣钵,可惜因丈夫常年卧病,宋丹菊毅然抛下一身本事,仅做个侍奉汤药的好妻子,而今丈夫过世,她再度拾起父亲的家传宝贝,虽然年事已高,但认真教学,教会了一群优秀弟子,此次展演宋派功夫,全由弟子们担纲联演。相信足令后人一瞻昔日宋派风采,也是重新提振师门的大好良机。宋派因为有此一度发扬,也再度掀起了学习和欣赏的风潮,“宋派”不再只是个历史名词,也是活生生可以展现的真本事,相信今后也一定会有众多青年演员们有志学习宋派,为这门绝学做绵延香火的代言人。
继京剧大片《梅兰芳》红极一时之后,“宋派”又在京城掀起热浪,看来京剧始终属于中国人的热门话题,这是个好现象,证明了京剧永不会衰微消失,只要有中国存在,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京剧就会生生不息、永享关怀,因为京剧是我们中国人的瑰宝,是国粹,也是国家的文明代言与文化表征,京剧是门永恒的艺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