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艳琴 编辑
彭艳琴,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彭艳琴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戏曲学校
职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会员
主要成就: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主要成就:2004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龙江颂》、《宝莲灯》、《李慧娘》、《蝴蝶杯》等
特长:河北梆子青衣、闺门旦行当
职称:国家一级演员
彭艳琴
彭艳琴
彭艳琴,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旦角演员,生于1956年,祖籍河北晋县。1971年开始学戏,1974年3月毕业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戏曲学校。河北梆子青衣、闺门旦行当。
彭艳琴
前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观看了她主演的《陈三两》后,对她的表演风格、演唱特色也给了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戏曲电影报、信报、北京晚报、中国音乐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戏剧、希腊日报、香港、日本等地的报纸都做过大量报道和宣传。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多次录制和播放。
彭艳琴《李慧娘》剧照
彭艳琴
彭艳琴剧照
1971年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1978年拜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张惠云为师,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在其成长道路上,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刘香玉、刘玉玲以及陈小芬老师都付出巨大心血。她嗓音圆润洪亮,高低腔运用自如,演唱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刻画人物恰到好处,在多年的艺术磨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优秀旦角演员。由于她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深得各方面专家赞许。由她主演或演唱的《龙江颂》《宝莲灯》《李慧娘》《杜十娘》《窦娥冤》《苏三起解》《陈三两》等剧目分别被中央电台、电视台、河北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录制播出,并对其演唱风格作过详细报道,为河北梆子的广泛传播做出贡献。2001年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1年她主演的〈忒拜城〉赴希腊参加德尔菲国际古希腊戏剧节、佩特雷国际艺术节,受到中外专家、观众好评。2004年在《村官李天成》中扮演刘慧敏。2005年在《窦娥冤》中扮演蔡婆。彭艳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公益事业、送戏下乡、三贴近等各项演出活动中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作表率。每年领衔主演至少100多场,特别是一天两场大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坚持送戏下乡、坚持到贫困山区慰问演出。不论是酷暑严寒,始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恪守在演出第一线。通过慰问演出,她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田间地头、敬老院和山村学校。她做出的突出的贡献,2004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2008年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陈三两》剧照
彭艳琴生活照
彭艳琴精于刻画人物,她善于把陈三两的惊、气、愤、怒、恨等不同的心路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使这一个人物的刻画更有了深度。
《陈三两》是一出传统老戏。这次是经过特邀导演徐春兰重新加工的。古老剧种箱底厚,切不可视而不见,但又需要认真“拆洗”,《陈三两》的成功,说明了这两点。
彭艳琴
1984年获河北省首届河北梆子“鸣凤奖”优秀演唱奖。
1984年获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演员汇演二等奖。
1985年获河北省首届戏曲节演员优秀奖。
1986年获河北省文化厅特给予记二等功一次,并晋升一级工资奖励。
1987年河北省首届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优秀演员,1987年至1992年当选为河北省人大代表,
1988年获河北省中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二等奖。
1995年北京市新剧目调演优秀表演奖,
1999年主演的《包公赔情》,荣获北京市新剧目展演评奖演出优秀表演奖。
1999年获河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首届优秀音像制品二等奖。
2001年主演的《陈三两》《深宫欲海》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4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荣誉称号。
20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