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汇报 编辑
《文汇报》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直接领导,上海出版,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主流、高端、权威、亲和,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综合性日报。《文汇报》由进步知识分子在1938年1月25日创刊于上海。它见证并记录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当代社会和中国新闻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报纸”荣誉。
中文名:《文汇报》
外文名:Wenhui Daily
语种:汉语简体、繁体
类别:大型综合性
编辑单位:上海文汇报社、香港文汇报社
创刊时间:1938年1月25日
出版周期:日报
主要栏目:要闻、国际、财经、体育、教卫等
创刊经历
“八一三”事变爆发,不到4个月,上海便被敌人占领,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孤岛”生涯。昔日万家灯火下的欢声笑语,转成一声声长吁短叹。敌军逼近上海后,铁路局遣散了绝大部分职工,众人拿着数量不等的遣散费,失望又焦虑。怎么办呢?一群人坐在铁路局职工俱乐部的房间里,先是牢骚满腹,而后想到妻儿老小,不由强打精神想出路。这时,有人提了个建议,燃起了大家的希望:“眼下,上海好几家报纸停刊了。乱世之际,市民更关心战况,想了解时事新闻。如果拿这笔钱办一份报纸,不愁没有销路。”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成,主张马上着手。筹集到的7000元,成了后来名满天下的《文汇报》的开办费。兵临城下,读者最需要的是战争新闻,这也是《文汇报》的创办初衷。可日本人的新闻检查这一关不好过,弄不好就会被开天窗。要避开,除非挂洋人招牌。
恰好,俱乐部成员中有人认识一个英国人,叫克明,曾经当过英文报纸的记者,如今正在跑马厅打工,料想经济状况不佳,应该会答应作《文汇报》的发行人。果然,去问的人第二天报告说,克明已满口答应,不过提出了——大堆条件:他要兼董事长之职,每月薪金300元;儿子小克明任董事会秘书,月薪100元。英籍董事要由他介绍,每人每月车马费100元。这苛刻的要求,都被接受了。商量妥当,就根据英国公司法,筹组董事会,并向上海英国总领事馆立案。英国董事5名,中国董事5名。英方的都是克明找来的,中方的都是俱乐部的主要成员:严宝礼、胡雄飞、徐耻痕、沈彬翰、方伯奋。严和沈是俱乐部的主要成员,胡和徐是办报的提议人,方则是找来克明的牵线人。报社经理由严宝礼担任,胡雄飞任协理兼广告科主任,徐耻痕任编辑秘书,掌管编辑部的日常业务。万事俱备,只待一位懂行的总编辑。
艰难维继
上海滩那么多家报纸遣散,报人无用武之地。敌人占领上海后,上海各报接到公共租界工部局的通告,说应日军当局的要求,自1938年12月16日起,所有华商报纸,一律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通告一发,各报主持人紧急磋商,决定立刻自动停刊。这是何等悲壮的举动。《申报》《大公报》《时事新报》《民报》,创刊有年,苦心经营,好不容易在读者中树立了声望,却要在危难之际忍痛停刊,情何以堪。何况还有报社员工,把报纸当成终生的事业,此时也理想破灭,谋生无计。徐铸成竟也是这当中的一个,他是《大公报》最优秀的少年才俊之一。不久,一位朋友加入《文汇报》社论写作的工作,也把徐铸成拉进去了。再后来,《文汇报》遇到资金困难,正逢胡政之拿到蒋介石的一笔钱,要他在《大公报》关门后另办一份“孤岛”租界报纸,可是计划未成功。胡无意恋战不复安宁的上海,就把这笔钱投给了《文汇报》,而且据说的还不是现金,以欠付的印费和《大公报》报馆的白报纸等抵充。
文汇报
发刊广告
1938年1月25日诞生于“孤岛”的《文汇报》,坚持民族正义和抗日立场,积极传播于中国有利的抗战信息,受到“孤岛”人民的积极欢迎和热情拥护。有读者就有事业,《文汇报》迅速发展。不到半年,其篇幅即从创刊时的对开一大张逐步扩展至对开四大张;其发行则增加到6万份,超过了接受日伪检查的《新闻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同时,其广告也飞速增加。半年内,其广告篇幅从创刊初的不足一版,持续增加到九版甚至近十版;其广告篇幅占报纸版面的比例,也从创刊初的20%左右很快增加至60%。在赢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文汇报》也获得了同业的尊重和积极支持,这从其刊登的大量报刊的发刊广告即可得到证明。
据统计,从1938年2月15日刊登《上海人》周报出版消息开始,至1939年5月18日被迫终刊时,共有75家报纸杂志在《文汇报》刊登广告二百三十余条(不包括《文汇报》《文汇周刊》《文汇晚刊》《文汇年刊》的六十余条广告)。平均每家3条,平均两天即有一条。刊登较多的如《自修》17条,《青年周刊》17条,《孤岛》13条,《上海妇女》10条。笔者分析这些广告发现,在《文汇报》刊登广告的大多是坚持抗日立场或有抗日倾向的报刊,其中有中共领导和支持的抗日报刊《每日译报》《译报周刊》《华美》周刊、《上海妇女》和《上海人报》等数种,其他抗日报刊更有《孤岛》《自修》《新语》《大美画报》《杂志》《自学》旬刊、《读物》《中国画报》《良友》《大地》旬刊、《涛声》《大英夜报》《导报》《国际日报》《中美日报》《大美晚报》《循环报》和《申报》(挂洋商招牌的)等二十余种。另外,这一时期,上海“孤岛”出现的一批专载地方新闻并以地方命名的小报,如《锡报》、《苏州公报》等,也在《文汇报》上刊登过广告。这些报刊在《文汇报》上刊登的广告都是其创刊、复刊或出版消息,信息量丰富。由于当时环境制约,加之年代久远,相当部分报刊至今已无保存,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和研究也就只能借助于报人的回忆、幸存刊物留存的相关信息。故《文汇报》刊登的这些发刊广告,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保存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可帮我们还一些报刊本来的历史面目。
风波顿起
文汇报
大义停刊
徐铸成
租界当局由于英国特殊的对华政策,不愿亲日,也不想对日持强硬政策,所以对于取缔英商出面的抗日报纸很痛快,批复立时下来,《文汇报》不得再出版。这份抗日爱国报纸的清白保住了,然而大家的一腔心血付之东流。看来,找个野心勃勃、醉于名利的外国人当挂名老板真是后患无穷。旧中国民营报业资金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也有不同类型的投资人。什么人出钱办报,决定了这张报纸的编辑方针和风格。所以职业报人总是尽力争取独立自由资本,以赢得运作上的自由。
战后复刊
上海《文汇报》
文化大革命中,《文汇报》受到严重冲击,被迫关闭。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文汇报》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发行量达到了一百七十万份,在拨乱反正期间报纸宣传一些思想改革的总的方针,在报纸上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后来讲到的伤痕文学,《伤痕》这篇小说就是《文汇报》发出来的。《文汇报》发行量有四十万份。
严宝礼
文汇报
香港文汇报是一份面向香港全社会的综合性大报,也是一份以社会精英为读者定位的香港主流报纸,日均出版60版左右,除在香港地区发行外,还即日运销中国内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零售港元6元。香港文汇报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除香港外,每日还在美洲、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同步出版海外版,读者遍及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文汇报正在努力成为一家覆盖全球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华文精英媒体。2003年5月,香港《文汇报》珠江三角洲新闻中心成立,下设广州办事处、深圳办事处和珠海记者站,《文汇报》副总编辑张建华兼任本中心总编辑。 2006年,香港《文汇报》在广东省境内发行两叠24版的“商务精华版”的《文汇报》,周一至周六发行,周日停刊(仅有一次倒扁运动期间没有停),在各个报刊零售点都有销售,人民币3元。一叠主要是报道各地主要新闻和财经地产消息,二叠主要报道娱乐、马经和六合彩。
《文汇报》以香港报纸自居,声称读者定位主要是香港社会各界精英,由于该报拥有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悠久历史背景,在报道国际及两岸事务时,站在偏左的立场。
以爱国爱港为办报宗旨,新闻报道公正翔实,及时准确;新闻内容详尽丰富,生动活泼;版面时尚,色彩艳丽,印刷精美。
香港文汇报在中国内地各省市共设立包括北京新闻中心、上海新闻中心、珠三角新闻中心在内的三十个办站机构,拥有一支敬业、勤业的专业记者队伍,其关于中国新闻的报道和评论,经常获得国内外媒体的广泛转载和高度评价。
香港文汇报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除香港外,每日还在美洲、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同步出版海外版,读者遍及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文汇报正在努力成为一家覆盖全球华人世界,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华文精英媒体。
香港文汇报社长王树成
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王树成
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具有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生学历,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编委,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他相继担任新华社半月谈杂志记者、编辑、主编、总编辑助理,1993年升任副总编辑、总经理;1994年12月调任新华社安徽分社社长;1997年底,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2005年底任《经济参考报》总编辑;2008年5月,担任香港文汇报董事、副社长,同年12月任现职。
他还相继担任安徽省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安徽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安徽政协委员、安徽省记者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记者协会副主席、北京市老记者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海外联谊协会常务理事等。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写出百余万字的消息、通讯、特写、述评、人物专访、杂文、调查报告及报告文学等。其中一批稿件被新华社和相关部委评为全国好新闻,《我们永远需要艰苦奋斗》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辅导教材。
他在新华社工作期间,相继组织和参与了国庆50周年、北京奥运会申办和筹备、抗击非典等重大战役性报道;参与过“漫游中华大地”等大型丛书的编撰,编著有《风云人物大写真》等人物通讯集和《太行山的呻吟》等报告文学作品。
早在1946年,因国民党政府步步紧逼上海《文汇报》就范,报社负责人中就有人提议到香港创一新刊,这样可以桴鼓相应,互为犄角,使当局不敢轻易下手;一旦报馆真的被封,大家可以转移到香港。徐铸成力赞其议,但终因经费难筹,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鉴于上海馆已封,大家无事可做,何不趁此机会去香港开辟新的天地?徐铸成随即约来严宝礼、宦乡、陈虞孙商谈。大家一致同意徐先去香港与李济深见面,如愿合作,即共同出资,创办香港《文汇报》。
事不宜迟,严宝礼很快托人秘密为徐铸成订好了赴港机票。临行前,徐铸成专门去了吴绍澍家一趟,问他在台湾旅游时所谈之事是否已经决定。吴恳请徐到港后务必向马叙伦、谭平山转达自己“转向”的决心。
文汇报
在和香港共产党方面的负责人接触之后,徐铸成便去拜谒李济深。他提出由双方各出10万元作开办费,创刊香港《文汇报》。李济深表示完全赞同,说由徐负责在港创办《文汇报》,影响必大。李专门留徐共进午餐,并邀来陈邵先、陈此生和梅龚彬作陪,席间就创刊计划进行了详细磋商,约定由徐、梅和二陈等四人全权筹备。
此时,香港有不少上海《文汇报》时期的同人。他们逃亡到港后,生活无着,不少人依靠领取由夏衍等募集的救济金糊口,然后才各自找到临时性的工作。大家闻听徐铸成抵港有出版《文汇报》之意,就约集起来开酒会欢迎,表示一旦报纸创刊,即辞去现有工作,重回报馆效力。正在香港办《大公报》的胡政之也宴请昔日的部下、今日的竞争对手徐铸成。酒过三巡后,胡政之笑着说:“铸成,欢迎你来港恢复《文汇报》,大家热闹些。”徐知道这是在试探自己,就虚晃一枪说:“此来仅为访友。办报,谈何容易。胡先生清楚《文汇报》底子薄,要在香港办一报馆,哪有此力量?”
在孟秋江的引荐下,徐铸成还拜访了沈钧儒、郭沫若、章伯钧等在港民主人士。他们听说《文汇报》有来港出版的打算,都热情鼓励。在拜访谭平山、马叙伦时,徐铸成没有忘记吴绍澍的托请。谭、马二人表示一定将吴的转向意愿转告中共方面,并希望徐回沪继续向吴多做工作。
文汇报
经商定,香港《文汇报》由李济深任董事长(登记时用别名),蔡廷锴、虞顺懋、严宝礼、徐铸成为董事;总主笔徐铸成,总编辑马季良,副总编辑柯灵,总经理严宝礼,经理宦乡;报社设社务委员会,正、副主任由陈邵先、徐铸成分任,委员为严宝礼、陈此生、梅龚彬和马季良。领导层人事安排基本上是“民革”和原上海《文汇报》双方的组合。历时四个月的筹备,1948年9月9日,香港《文汇报》终于正式与读者见面。创办之初,报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拮据。上海《文汇报》本来就是个穷报馆,“民革”也属初创,资金不充裕,报纸出版近半年,双方交来的股款才各有两三万元,与当初约定10万元相距甚远。由于资金拮据,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租不起像样的房子,大家只好“螺蛳壳里做道场”,局促在一幢四层小楼里。这幢房子小得不成样子,每层不到60平方米,编辑、排字、印刷、发行、食宿都挤在一起,身为总主笔的徐铸成,起初也只能住在楼梯转角处一间仅容一单身铺位的“斗室”里。
徐铸成本来只负责言论,可是总经理严宝礼、经理宦乡均不能脱身来港,他只好兼管经理部事务,每天除了写社论、审稿,还要为职工生活、报纸印刷发行尤其是筹款等琐事奔波,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他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称其为自己服务新闻界60年中“最辛苦劳累之时期”。
香港《文汇报》创刊前,徐铸成请郭沫若主持了一个茶会,茅盾、夏衍、侯外庐等二十多位文化学术界著名人士应邀参加。他们大多为上海《文汇报》写过文章,有的还编过副刊。郭沫若在这次茶会上,把《文汇报》当作解放战争中文化战线的一支部队,号召一切进步力量都来支持《文汇报》,并且勉励《文汇报》同人高举民主主义的旗帜奋勇前进。徐铸成邀请郭沫若主持周刊各版,郭欣然应允,并很快网罗了一批名流分任各个版面的主编:他和侯外庐主编哲学周刊,茅盾主编文学周刊,宋云彬主编青年周刊,千家驹主编经济周刊,翦伯赞主编历史周刊,孙起孟主编教育周刊。这一阵容之整齐强大,可谓一时无两。《文汇报》在香港能够“一炮打响”,这些专家主编的各具特色的高水准周刊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港九只有80万人口,加上澳门也不过百万。不过出版的报纸却不少,仅大型日报就在10家之上,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报业环境下,《文汇报》竟然后来居上,一创刊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不到半月订户就突破两万,超过了《大公报》和《华商报》,这让徐铸成和同人们备感自豪。曾任香港《文汇报》副经理的黄立文后来撰文说,1948年到1949年这一年多,“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如此长期持续地处于极度兴奋之中的岁月。‘号外’出版发行的频繁,可以说打破了我国报业史的纪录。革命发展带来的欢乐,在读者中引起的强烈而持久的反应,报纸威信的迅速上升,在香港,除《华商报》等一两家外,是其他任何报纸无法比拟的。每当看到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自己经手编辑的报纸或‘号外’被抢购一空的时候,我们这批原来亡命香港的报人都很引以自豪”。
2023年11月,文汇报刊播的“让全球玩家爱上中华文化之美 爆红全网的《原神》是如何做到的?”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