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牧场 编辑

李娟创作长篇散文

冬牧场冬牧场

《冬牧场》是当代作家李娟创作的长篇纪实散文,首次出版于2012年6月。该散文集讲述了李娟跟随新疆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冬牧场生活的经历。作品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自然呈现着少数民族地区牧民游牧生活的艰辛劳顿,表现了他们个性纯朴、坚忍、诚挚的内在品性。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冬牧场

外文名:Winter Pasture

作者:李娟

文学体裁:长篇散文

首版时间:2012年6月

字数:约18万字

内容简介

编辑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启程,一路往南迁徙,最后驻扎到渺无人烟的地窝子里。牧民的生活虽然艰苦单调,在李娟看来也透着美好。羊群晚归的夜晚,女人冒着大雪爬上沙丘等待羊群归来,归来的男主人居麻显得宽厚的身影,一路行来,冬季草原的荒丘大雪、明月犬吠,让晚归的牧人那悬着的心渐渐地沉静下来。冬季牧场是忙碌的,也是孤寂的。李娟在牧场,往往一连几星期,看不到一个过往的路人。电视电话不通,只能听听广播。有时远远望见一个路人过来,哪怕素不相识,也极为欣喜。牧民会请这过路人捎东西给亲朋,在他们眼中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认得也无妨,进账房吃碗茶烹顿肉就是朋友了。李娟在牧民家的一整个冬天,从最开始的帮倒忙,到最后的挤奶放羊、铲屎筑墙,体验了牧民生活的甘苦。

<p>大雾中的清晨

大雾中的清晨

李娟在冬牧场拍摄的照片

满脸冰霜

满脸冰霜

雪真的是花

雪真的是花

书中插图1

书中插图1

书中插图2

书中插图2

和嫂子去背雪,向西面走了很远

和嫂子去背雪,向西面走了很远

初生的小牛气乎乎的缩在角落里

初生的小牛气乎乎的缩在角落里

小猫委屈地和居麻的鞋子呆在一起

小猫委屈地和居麻的鞋子呆在一起

居麻给我修的眼镜就是这样的

居麻给我修的眼镜就是这样的

从雪野里背着雪远远走来的兄妹俩

从雪野里背着雪远远走来的兄妹俩

作品目录

编辑

自序

第一章 冬窝子

一 最开始

二 三天的行程

三 最重要的羊粪

四 冬牧场

五 地下的家

六 冬宰

七 唯一的水

八 冷

九 羊的冬天

第二章 荒野主人

十 加玛苏鲁

十一 居麻

十二 嫂子

十三 隔壁一家

十四 梅花猫和熊猫狗

十五 大家

十六 荒野漫步

十七 与世隔绝

十八 唯一的电视

十九 热合买得罕和努儿赛拉西

二十 胡尔马西

二十一 扎达

第三章 宁静

二十二 暮色中

二十三 牛的冬天

二十四 食物

二十五 访客(一)

二十六 访客(二)

二十七 宁静

二十八 最大的宁静

第四章最后的事

二十九 雪灾之年

三十 我在体验什么

三十一 迅速消失的一切

三十二 一起去放羊

三十三 串门去

三十四 新邻居

三十五 回家的路

后记

李娟在冬窝子(段离)

创作背景

编辑
2010年,李娟加入《人民文学》杂志社启动的“非虚构写作计划”,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居麻一家在游牧民族的冬季放牧点冬窝子里度过了3个多月的冬牧场生活,写了35篇散文,形成《冬牧场》一书。

2018年,《冬牧场》再版前,李娟改了近万处细节。

《冬牧场》封面

作品鉴赏

编辑

作品主题

《冬牧场》既是一部较长篇幅的散文,也是一部记录牧民生活的实录。作品写的是新疆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在冬牧场里的经历,是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感情积淀的产物。因此作者能本真地描写牧民的生存境遇及其面貌和心灵。其创作意图是真实地记录一个历史时期的哈萨克牧民如何活着,以及当下哈萨克牧民的生存状况。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离奇故事,不存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都是牧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琐细的细节。但它们极为真实地反映了牧民的生存境况:物质、精神、自然、文化的方方面面,表现了这个民族的热情、好客、重礼仪等,自然呈现着牧民们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艰辛劳顿。艰辛劳顿中,一直留存着民族性格中难能可贵的许多东西。

哈萨克族人的待客之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书中居麻想卖一匹马给牲口贩子,在价格没谈拢之前,嫂子与居麻煮了一大锅羊肉与麦子粥待客,然而,最后生意没有做成。居麻只为生意没做成而暗自神伤,没有计较自己在待客上付出的物质财富。而作者的思想则是生意没谈成,还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与人力,得不偿失,这与哈萨克族的民俗思想产生很大分歧。对优秀的文化思想,作者认同并接受,不断地反思自己,认为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荒野中,礼数永远大于利益,这种思想深刻烙印在每个哈萨克人的心中。

在与居麻一家生活的时间里,作者以旁观者的姿态,看着居麻与女儿之间地亲密互动,作者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之处。居麻幽默、调皮但却是一位尽职的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采用的是温柔与严厉并存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筑起安全的港湾,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加玛苏鲁》中,作者将细节描写的温馨、真实、感人,十九岁的加玛苏鲁每天醒来时,都会到父母的被窝里撒娇,而居麻夫妇十分宠爱自己的孩子,但到劳动时,居麻就非常严厉,这一张一弛让作者对何为父爱有了新的认识。除此之外,作者从居麻为加玛的未来担心中,看到居麻对加玛的爱是纯粹而无私的,见证了父女之情,因此而感动。

艺术特色

《冬牧场》所写的生活,所写的人物是生活中本真存在的人物,所写的思想是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写感情是人民群众的痛苦、欢乐、憧憬、追求,语言是牧民嘴里生动活泼的语言,这一切是生活化了的浓而又浓的令人沉醉其中的原汁原味。作者目之所及是最具西部色彩的沙漠、草原风景,所描写的是最具有牧民特色的日常生活,如放牧牛羊、宰杀牛羊、地窝子生活、经受寒冬、劳顿之苦,所展现的是哈萨克牧民的粗砺、坚忍的生命力,所绘写的是西部色彩的风景,如大漠、荒野、草原、朝晖、落日,所描写的是西部风物牛、羊、驼、牛羊粪、奶疙瘩等,所运用的是牧民独特的汉化口头语言,简短言语中不乏令人一笑的幽默。西部风情特色深深植根于西部人民的生活、性格、文化、语言之中。

作者在行文中几乎不露痕迹,读者几乎完全无法感受到作者在作什么暗示,也几乎没有任何指点。作者倚靠个人对游牧生活的体验,像摄像机一样忠实摄下真实事件和人物外在言行,没有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只是呈现所见所闻。作品不刻意塑造人物,设置悬念与高潮,而其中对冬季迁徙的艰辛生活的记录仍然使得《冬牧场》独特而难得。

作品评价

编辑
《新京报》:《冬牧场》是李娟对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的记录。在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下,曾经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在一声“是不是太快了”的质疑下,她跟随熟识的牧民,进入新疆阿勒泰地区南部的沙漠。在那里,她体验到哈萨克游牧民族的冬季牧场生活,并写就自己的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冬牧场》。

《京华时报》张艾茵:李娟用她的真诚为我们呈现了游牧民族最真实的一面,居麻、嫂子、加玛、扎达、胡尔马西……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并不完美,却深刻地展现了哈萨克游牧人民生活里的那份安然自若,即使面对大自然最严苛的考验,他们依然努力地活着。

出版信息

编辑

出版时间

出版社

ISBN

版本信息

2012年6月

新星出版社

978-7-5133-0566-2

第一版

2014年11月

中国盲文出版社

978-7-5002-5424-9

大字版

2018年11月

新星出版社

978-7-5133-3040-4

第二版

2021年2月

美国Astra House

978-4-6626-0033-3

英文版

2023年6月

花城出版社

978-7-5360-9987-6

第三版

2024年6月

978-7-5749-0050-9

大字版

作者简介

编辑
李娟,中国当代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家乡四川上学,高中辍学毕业后,到阿勒泰跟着母亲做裁缝,在牧区开小铺子卖东西,也跟随牧民辗转于牧场之间。此后她曾到乌鲁木齐打工,做过流水线工人。已出版《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羊道》系列等散文集,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