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会泳 编辑
于会泳(1926—1977) ,山东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1966年后,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文化组成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国务院文化组成员。1973年在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4年任国务院文化组副组长。1975年任文化部部长。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被免去担任的一切职务立案审查。1977年8月自杀。(概述图来源:)
中文名:于会泳
性别:男
出生地:山东省威海乳山
出生日期:1926年
逝世日期:1977年
毕业院校:上海中央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海港》《智取威虎山》《杜鹃山》《龙江颂》等京剧音乐创作
于会泳从小喜爱音乐。家里虽然穷,但父母仍然拿出家里的积蓄,让他念书。读到中学时,因家中贫困,辍学回家。回到家乡后,被当地聘为小学教师。在此期间,他读了不少宣传共产党主张的进步刊物。
1946年9月,他找到中共胶东地区党组织, 讲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参加革命的决心,随即被安排到胶东文化协会文艺工作团工作。 在文艺团几年里,学会了谱曲、编导及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并整理出版了《胶东民歌集》。
1946年在胶东东海军分区独立团某连任文化干事,1948年在“前线剧团”任乐队伴奏员。
1949年8月,被选送到上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修班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9月,因学习成绩优异留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音乐工作团任创作组组长。
1952年11月调任该校民族音乐研究室民乐系研究员兼教员。
在学院工作期间,经同事介绍,于会泳认识了学院音工团的年轻女演员任珂,逐渐产生了感情。1953年秋,于会泳和任珂结婚。
1956年9月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教研组组长,1962年9月任音乐理论系副主任。
1965年起,被借调到上海京剧院。“文化大革命”中因多次发表激进文章,受到江青等人赏识。
1969年4月,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了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同时调国务院文化小组工作。
1975年1月被任命为文化部部长。
1976年10月被定为“江青反革命集团”成员而隔离审查。
1977年8月在隔离审查期间服毒自杀。
于会泳是粉碎“四人帮”后自杀的唯一一位部长级干部。他死后,1978年底,他的妻子任珂偕于会泳的母亲回上海居住。
1983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在上海京剧院时,以全部精力投入《海港》《智取威虎山》两个剧目的唱腔设计,把传统京剧唱腔同西洋乐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设计的唱段既不离京剧正宗,又有新的开拓和突破。后又参加了《杜鹃山》《平原作战》《龙江颂》等京剧的音乐创作。
腔词关系研究
作者名称 于会泳
作品时间2008-05-01
《腔词关系研究》,是2008-05-01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于会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