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锦枫 编辑
中文名:廉锦枫
类型:京剧
取自:《镜花缘》
为娘亲哪顾得微躯薄命,
【原板】
身背着这青锋海底潜行。
又只见众水族纷纷成阵,
是蛟螭是鱼鳖异状奇形。
我这里捋虾须将它擒定,
我这里抚鲸背来把浪分:
我这里侧身躯礁边倚定,
用钩儿取海参游奉萱庭。
猛抬头又只见灵光射影,
【反二黄散板】
纵身躯向前去细看分明。
家庭状况
君子国人氏,家住水仙村。现年十四岁,幼读诗书。父亲廉礼,曾任上大夫之职。三年前,邻邦被兵,遣使求救,国主因念邻国之谊,发兵救应,认为军师,不意至彼失算,误入重地,兵马折损;以致发遣选戍,死于异乡。家产因此耗散,仆婢亦皆流亡。母亲良氏,素有阴虚之症,服药即吐,惟以海参煮食,始能稍安。此物本国无人货卖,向来买自邻邦。自从父亲获罪,母病又发,点金无术,惟有焦愁。后闻比物产自大海,如熟水性,入海可取。置大缸一口,内中贮水,日日伏在其中,习其水性,久而久之,竟能在水一日之久。得了此技,随即入海取参,母病始能脱体。被唐敖解救后作诗一首不是波臣暂水居,竞同涸鲋困行车。愿开一面仁人网,可念儿鱼是孝鱼。诗后写著:“君子国水仙村虎口难女廉锦枫和泪拜题。”
“奉萱”寄情于西皮慢板、摇板和念白等表演,体现了廉锦枫在艰难的环境中对染病老母的体贴孝顺,亲切感人。此剧晚于《西施》 ,使加入乐队的二胡伴奏更加和谐,丰富了旦角唱腔的内涵。
“探海”描述在天水茫茫、巨石纵横的辽阔海边,廉锦枫在狂风大浪中钓取海参一无所获。为医母病只能纵身入海寻觅。梅先生在这一场中从走边等程式中化创出了“探海之舞”,即将环境景物和挥杆、扬线、钩取的美丽造型,配合高腔迭起的西皮导、原板、南梆子唱腔,载歌载舞。把观众引入想象的海空,达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遇救”则以唱做为主。通过西皮二六、散板、摇板和快板,唱出了廉锦枫面对残酷处境,内心的凄楚及对恩人的感激之情。这一场最为火爆,萧长华扮的渔夫及渔婆,市井之中卖布的、买货的,及姜妙香等扮的唐敖和多九公、林之洋等相继登台。把悲愁的题材用喜剧的诨科嬉笑手法完成,真是既热闹更显深刻。
“刺蚌”所呈现观众眼前的是东方美人鱼畅游海底世界。自然一切都是虚拟的,也是京剧梅派表演艺术的精心之笔。这场戏所选的反三黄原板是首次出现于旦角的唱腔之中。紧接着刺蚌高潮的伴奏曲牌
《将军令》还加了海笛,使乐曲的旋律如水般流畅。当年著名乐师徐兰沅和王少卿的操琴艺术和梅兰芳、朱桂芳的“双人舞”融为一体,可谓天衣无缝。
如此精彩的《廉锦枫》曾被一位外国诗人惊叹道:是诗。不,是立体的诗。
《廉锦枫》全出戏的完整演出,已然绝响舞台多年。为什么这出场次洗练、占人又不多的戏问津者却不多呢?关键是以梅兰芳30岁以前的条件而言,不仅要有宽亮甜和高遏行云的嗓子,还要有吐字如珠的连续持久的功力;不仅要有深厚的武功基础,还要有亭亭玉立的身材;不仅要有姣好的扮相,还要有丰富深沉的表演力度。最难得的是那清纯脱俗的气质。
照片中廉锦枫的扮演者是先父南铁生(1920-1991)。原籍湖北浠水,生于河北保定,舞台生活为1917年至1961年。他与同时代的言菊朋、朱琴心、奚啸伯、金仲仁、俞振飞等均为票友下海而成名。由于他们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在当时的京剧舞台上形成了一股书卷气风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