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塔奇传 编辑
《雷峰塔奇传》是清代玉山主人著白话中篇神魔鬼怪小说,一名《白蛇精记雷峰塔》《雷峰野史》,又名《雷峰塔全传》《义妖全传》《白娘子出世》《白蛇全传》,五卷十三回,成书于清嘉庆年间。作品中的白娘子已无“怪”气,有着完全的人性。她纯洁善良,因思慕人间情爱而下凡,游西湖与许仙相识,相互爱慕而结为夫妻。其后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镇锁雷峰等有关她的故事均为今天的读者所熟知。小说结尾,写许仙看破红尘,往投金山寺削发为僧。二十年后,其子许梦蛟状元及第,父母俱各受封,回乡省亲祭塔,白娘子被法海释放出来,母子见面,夫妻重逢,喜不自胜。法海又点化许、白二人,让他俩踏上青帕,白日升天,配享逍遥之福。作品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缺憾予以弥补,但对破坏二人结合的法海禅师仍作了肯定的描写。情节较前作更为曲折,人物也有所发展。小说写到了三十一个人物,中心人物有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和观音菩萨五个,可以说性格鲜明,各有特征。
作品名称:雷峰塔奇传
作者:玉山主人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中篇小说
字数:约49000
四川青城山清风洞中有一白蛇精,修行一千八百年,并无毒害一人,自名白珍娘。一日,白蛇驾云往杭州游玩,路遇北极大帝,谎称去南海,并发誓如有谎言,必遭雷峰塔压身。白蛇在杭州城东一座空花园内遇到修行八百余年的青蛇,两蛇斗法,青蛇不敌,作了白蛇的婢女。
许汉文清明扫墓,在西湖桥上与两蛇化身的绝色女子相逢,彼此心中有意,以目送情。蓦然风雨骤至,各自坐船回去,恰逢二女子搭渡同船,汉文大喜,与两位女子搭话,彼此介绍身世,小青声称小姐住在双茶巷,先老爷做过边关总制。上岸后,细雨霏霏,汉文将雨伞借给她们。白氏归来,意欲嫁给汉文,苦无银两相赠,作法半夜盗来库银一千两。汉文一夜思忆二女,寝不安席,次日一早就寻至双茶巷。白氏设酒款待,席间白氏自荐,意欲奉侍衣裳,并赠送两锭白银以备媒礼之费。汉文喜不自胜,对天设誓。
公甫为钱塘县役,值班看库丢失库银一千两,被责二十大板,奉命缉拿贼犯。公甫夫妇正在发愁,见汉文满面春风而来。汉文说出事情本末,并拿出白银。公甫认出是库银,立即去县堂报案,汉文被捉到公堂,打得鲜血淋漓,又有公甫对证,不得已说出银子来历。白氏算到库银案发,留下库银,与小青暂避。
汉文被发配到苏州胥江驿,靠王员外书信相助,在苏州吴员外药店安身。二女找到汉文,花言巧语,取得信任,白氏与汉文拜堂成亲,恩爱无比。三人开一药店,取名“保安堂”,白氏用计使药店生意十分红火。茅山道人发现汉文面带妖气,送他二道灵符,却被白氏预先算知。白氏与道人斗法大胜,道人羞愧回山。
端午节白氏多饮了雄黄酒,倒在床上现出巨蟒本形,汉文一见大骇而死。白氏为救汉文,上瑶池偷取仙丹,打伤童子。瑶池圣母欲斩白氏,观音菩萨赶来求情。白氏受观音指点,去紫薇山南极宫求得仙草,终于救得许仙性命,又作法将白绞帕变作一条白蟒,斩断置于庭中,瞒过许仙,夫妻重归于好。
知府夫人难产,众医束手无策,汉文用白氏的两粒药丸立即取得神效,引起众医忌恨,设计让汉文供献古玩宝器,妄图以此驱逐汉文。白氏让小青星夜去京城梁于府盗来四件宝器,赛宝惊退众医。梁王失宝,命人四处缉拿盗贼,汉文被捉拿归案,白氏、小青再次隐身而去。知府念汉文救病之功,将他从轻发落,解到镇江府。
靠吴员外的举荐,汉文住在徐员外家中。二女赶到镇江府,再次瞒过许仙,夫妇和好如初。
汉文游金山寺,法海禅师告诉他两女来历,汉文惊恐,躲在寺内。白氏主婢上金山寺寻找汉文,与法海交手,败下阵来,驱使四海龙王水淹金山。法海施法,水势倒退,溺死镇江无数生灵。
白氏主婢于杭州畚木桥与许仙相会。汉文不忍抛弃数年恩爱,并体恤白氏腹中骨血,再次相信了白氏,三人同回钱塘,在公甫的帮助下,依旧开张药铺。法海奉佛旨之命,来到杭州收拿白蛇。此时恰逢白氏产下梦蛟满月,汉文表示纵然白氏为妖,他也不忍相弃。法海托言口渴,汉文持钵入内,钵盂飞将起来,万道霞光罩住白氏头顶。白氏让小青回洞修炼,向众人诉说原委。夫妻难舍难分。白氏修心养性,等梦蛟封诰祭塔之日方能出塔。白蛇被压在雷峰塔下。汉文削发于金山寺出家。
梦蛟过目成诵,颖悟异常,学童时闻知父母身世,悲伤成疾,得观音丹药相助才得痊愈。从此发愤苦读,三试连捷,中了状元。梦蛟将父母经历奏明天子,龙颜大喜,将梦蛟父母及公甫夫妇一一加封,并给假一年让梦蛟回乡祭亲完婚。梦蛟先去金山寺迎回父亲,来到雷峰塔下,读罢诰敕,放声大哭。法海奉佛旨放出白氏,一家团聚,悲喜交集。法海度白氏夫妇飞升,以成正果。梦蛟与公甫女碧莲完婚,接公甫夫妇一同入京。后公甫夫妇高寿善终,梦蛟夫妇亦并登古稀,无病而逝,后代簪缨不绝。
雷峰塔奇传·前言 第一回 谋生计娇容托弟 思尘界白蛇降凡 第二回 游西湖喜逢二美 配姑苏获罪三千 第三回 吴员外见书保友 白珍娘旅店成亲 第四回 白珍娘吕庙斗法 许汉文惊蛇陨命 第五回 冒百险瑶池盗丹 决双胎府堂议症 第六回 狠郎中设计赛宝 慈太守怀情拟轻 | 第七回 巧珍娘镇江卖药 痴汉文长街认妻 第八回 染相思徐干求计 第九回 游金山法海示妖 第十回 淹金山二蛇斗法 叠木桥两怪叙情 第十一回 怒狠狠茅道下山 喜孜孜文星降世 第十二回 法海师奉佛收妖 观世音化道治病 第十三回 标黄榜名震金街 结花烛一家完聚 |
该书题玉花堂主人编次,有吴炳文序,称友人玉山主人作。据此,作者或为昆山人。
【许仙】字汉文,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小说中男主人公。他五岁时父母亡故,仰赖胞姊娇容抚养成人,送往药铺学做生意。他生得眉清目秀,丰神俊逸,为人忠厚善良。清明节游湖遇雨,巧遇白娘子,遂相爱慕,与之同船过湖,借伞给白遮雨,后便定下终身。因其家境贫寒,白娘子两次盗银盗宝相助,事发后先后被发配苏州、镇江,他都没有怨言,经过解释说明和好如初。他与白娘子的爱情在向前发展中,由于法海的破坏而产生波折。他怀疑妻子是妖,要留在寺中出家,引起水漫金山的斗法。在断桥再次相会时,见到妻子的可怜形状,听到她的肺腑之言,想其素日待己一片深情,如今身怀六甲,加上小青从旁劝导,他不觉心酸,叫声“贤妻,愚夫一时蒙昧,误听秃驴邪言,错疑贤妻,望贤妻恕罪!”于是三人一行,互相照扶,情感弥笃。后来,白娘子生子弥月之际,法海再次来“除妖”,许仙的态度更与以前大不相同,他对法海说:“纵使他果是妖怪,他并无毒害弟子处,他十分贤德,弟子是以不忍弃他,望老师见谅!”而且上前抱住要把钵盂拔起,“肝肠断裂,不住悲哭”,以至感动法海给了他夫妻一次最后相见的机会,他一把扯住白娘子,放声大哭,情挚意真。但是许仙又很怯懦,轻信多疑,给法海等破坏者以可乘之机。他虽后来出家,但一想到妻子被压塔下,便热泪横流,魂梦难安。后来其子梦蛟长大中状元,把他从寺中找回,并与从塔中出来的白娘子相见,二人一同被点化成仙。
主题思想
首先,作为传统的章回体小说,《雷峰塔奇传》无可避免地呈现出中国传统小说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命运观。性格决定命运,这是荣格发现并总结的人的性格哲学。荣格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环境与日常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往往在“无意识”中成为决定命运、改变人生的“伟大力量”,强调人的主观之于客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纵观全书,读者发现《雷峰塔奇传》中几乎没有恶人,知县为官清廉、员外慷慨明理、姐姐姐夫善解人意、白珍娘知恩图报、小青愿赌服输、许仙善良多情、许梦蛟发愤救母,哪怕是在文本中站在主角的对立面,阻碍其情感发展与欲望实现的法海也恩怨分明、通情达理。因此,全书采取了大团圆结局的结构模式。白珍娘与许仙“并归仙班,同享逍遥之福”“公甫夫妻皆跻高寿,无病善终。状元同夫人亦并登古稀,无病端坐而逝。后代簪缨绵绵不绝,人皆以为孝义之报云”。当然,人物的恶自然会遭受相应的报应与惩罚。白珍娘违背誓言、误淹镇江,遭受雷峰塔压身之苦,许仙与蛇相恋、贪恋美色,遭受两场官司、经历奔波、刑法等皮肉之苦,路一真人坑骗钱财、恩将仇报,因此痛失弟子。白珍娘、许仙二人最后得以升仙也是因为二人潜心悔改、劫数已修。
其次,在《雷峰塔奇传》中,作者把各色人物都放在了一个充满着人性善的环境里,尽情展示着阳光善良的人们救助他人并得以自救的过程。除了人性外,作为影响人生命运因素之一的政治,正逐渐显示出它强大的威力。许仙两次蒙冤吃上官司,第一次是白珍娘使小鬼偷库银赠予许仙,许仙姐夫认得此银火号是钱塘江库银,遂报官,于是许仙惹上官司。偷盗库银,其罪该斩,但钱塘江知县念及许仙同是受害者的身份,从轻发落许仙,并未嚣张跋扈、得理不饶人。第二次是白珍娘为解许仙赛宝燃眉之急,命小青上京城梁王府偷盗宝器,数日后事情败露,宝器被梁王府家人认出,许仙再次被误认为盗贼。陈知府逐一询问、尽力搜证、抓捕主谋,了解事情始末后从轻发落许仙,并且念及许仙先前的救命之恩还取白银二十两赠予许仙作为发配镇江的路费。面对此人赃并获的案情,两位青天老爷都未屈打成招、先入为主的草草结案而是明察案情、依据律法办案,并未造成冤假错案。一方面,许仙曾助陈知府夫人顺利生下双生子,陈知府对许仙的从轻发落是为许仙的福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清正廉洁、有法可依的政治环境使许仙未曾蒙冤而死。人物多舛的命运因为良好的政治环境柳暗花明,这是作品对当时清明的政治环境的影射,至少抒发了作者对为官清廉、有法可依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向往。
艺术特色
《雷峰塔奇传》是根据民间关于白娘子与许仙故事改编的,特别是受到《雷峰塔》传奇剧本的影响。尽管小说充满了妖异和因果报应的描写,结尾处法海度脱白蛇和许仙成仙也削弱了作品反封建的斗争精神,但作品中的蛇幻化的白氏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温柔、善良以及纯情的性格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雷峰塔奇传》的首个出场人物虽然仍旧是男主人公许仙,但时常会转换叙事者的视角,将许仙与白蛇同时作为叙事的主人公,视角以“且说……”“再表……”“不表……”“再说……”“不说……且说……”“话说……”等来进行转换,对于不同人物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的不同活动进行分别叙述。其视角的转换十分频繁,主要采取以下三种视角:一是作者跟随许仙,从许仙的视角来发展故事;二跟随白娘子,以白娘子为限知视角;三是在白娘子被镇压、许仙出家后,从其子许梦蛟的视角来发展故事,其中以许梦蛟为视角的叙事在情节而言是对《白》文的重大发展。
《雷峰塔奇传》的视角转换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扭转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文以许宣为唯一“传主”的写作方式,采用了双线并进的叙事方式,在“第一回谋生计娇容托弟思尘界白蛇降凡”中,即对许仙的出身来历与白蛇和青蛇的出生来历进行了齐头并进的交待,而且整部小说一直采取的都是这种叙述方式,尤其是当许白二人不在同一个空间环境中时,更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对许白二人的活动、经历一一交待。这样就使白娘子成为了小说当然的另一个重要传主,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使原来的叙事主题中针对男人(许仙)的“色戒”向表现女人(白娘子)的“苦情”转换。
其二,由于叙事的视点集中于白娘子,故而在叙述中对白娘子的言语行动和心理等可以作更细致的描写,白蛇传中最为经典而感动人心的情节也因此得以展现出来,如端午节现形吓死许仙后,白珍娘求草不得便不顾生命危险地抢草,虽然得赐仙草,却又遭到危险,几乎丢了性命等情节,这些情节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被认为是白娘子形象由妖向仙转变的重要标志,显示出她对爱情的坚贞。因此,如果没有叙事视角的变化,不可能由许仙的视角来展现白娘子为爱情而经受磨难,相反,白娘子的多次追寻会一直被从许仙视角出发而视为可怕的“纠缠”。
当然,《雷峰塔奇传》叙事视角的变化也并非只有长处而无缺陷,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文中较为严格地执行了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的一致性,故而对于白娘子的身份来历、与许仙纠缠的原因、神奇妖术等都直到文尾被镇时才一一揭开,使全文读来有公案小说的悬疑神秘效果,而《奇传》在许仙与白娘子之间频繁地转换视角,每一次转换后,叙事者都化身为视角所聚焦的人物进行全知叙事,将所有事件的发生过程、原因等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而虽然故事的情节进展曲折,却因叙述过于详尽而缺乏悬念。因此,就通俗小说的发展而言,《奇传》多叙事视角全知视角的技巧虽然在白娘子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功不可没,但其叙事效果有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