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服 编辑
吉服,汉语词汇。拼音:jí fú 释义:汉族古祭祀时所著之服。祭祀为吉礼,故称。
泛指礼服。
中文名:吉服
拼音:jí fú
记载:《周礼·春官·司服》
释义:传统祭祀时所著之服
类别:传统服饰
1、古祭祀时所著之服。2.泛指礼服。
《周礼·春官·司服》
1、古祭祀时所著之服。祭祀为吉礼,故称。
《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明代龙袍
通天冠服
《后汉书·安帝纪》:“皇太后御崇德殿 ,百官皆吉服。”
唐韩愈《祭穆员外文》:“我归自西,君反吉服。”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御史方伯相殴》:“ 王奋拳击之, 顾不能胜,堕冠弛带,以吉服而盘旋于地。”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珍令贾蓉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
万历帝龙袍
明代衮服
明制士婚服
唐制士婚服
趋吉避凶是人类的普遍心理,中国人也不例外。过节、做生日、结婚是吉事,灾荒、兵败、死亡是凶事。中国的礼法,很重视吉事穿吉服,凶事穿凶服。这一点可以证明,服饰文化不仅与物质生活,也与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过传统节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讲究穿着得尽量好些。宗懔《荆楚岁时记》记南朝风俗,说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宋朝 京过年节时,热闹地段都“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头、花朵、领抹、靴鞋”,供市民购置过节,“小民虽贫者,亦新洁衣服”。庞元英《文昌杂录》说,从(农历)元旦到立春日,妇女都戴五彩绸制成的华胜,公卿之家“莫不镂金刻缯,加饰珠翠或以金银,穷极工巧”。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夜在长安安福门外举行灯会,“宫女千数,一花冠、一巾帔皆至万钱,装束一妓皆至三百贯”,还选择漂亮的民间少女少妇,“衣服、花钗,媚子亦称是”,在高二十丈的灯轮下“蹈歌三日夜”(张 《朝野佥载》)。就连“深坊小巷”,在元宵前后也“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东京梦华录》)。三月上已在水边祓禊,也是古代传统风俗。西晋的王公大人都争着到洛水边去,“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太平御览》卷三十引《夏仲御别传》)。当时张协写了一篇《洛禊赋》,特别提到“顾新服之既成,将祓除于水滨”。宋朝冬至也是一个大节,“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东京梦华录》)。贫富虽然悬殊,都力求在服饰上显示出一点吉庆气象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