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砌末 编辑
砌末是戏曲舞台上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像文房四宝、灶台、马鞭、船桨,以及一桌二椅等。砌末不独立表现景,它在舞台上首要的任务是帮助演员完成动作,如用旗子舞动表现波涛汹涌。砌末不是生活用具的照搬,有一部分小砌末比较写实,但在写实中还包含一定的假定性,如烛台一般不点着;另一些砌末是通过变形、装饰,使之具有更明显的假定性,如车旗、水旗等表现。另一方面,运用砌末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上,非常强调表情姿态的鲜明、准确、传神,如挥动马鞭来表达骑马飞奔的场景等。
中文名:砌末
别名:切末
定义:戏曲舞台上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像文房四宝、灶台、马鞭、船桨,以及一桌二椅等
砌末用具
砌末不是生活用具的照搬,有一部分小砌末比较写实,但在写实中还包含一定的假定性,如烛台一般不点着;另一些砌末是通过变形、装饰,使之具有更明显的假定性,如车旗、水旗等表现。另一方面,运用砌末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上,非常强调表情姿态的鲜明、准确、传神,如挥动马鞭来表达骑马飞奔的场景等。
砌末戏曲演出中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一作切末。砌末一词,在金、元时期已有,为戏班行话,意思是“什物”(《墨娥小录·行院声嗽》)。如元杂剧《张生煮海》第2折,剧本注明:“仙姑取砌末科”。这里的砌末,即指剧中的锅、勺等物。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等),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武器(又称刀枪把子,如各种刀、枪、剑、斧、?、鞭、棍、棒等)以及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各种物件(如布城、大帐、小帐、门旗、纛旗、水旗、风旗、火旗、銮仪器仗、桌围椅披等)。除了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据演出需要临时添置。
砌末
砌末用具
刀枪把子,为武戏道具,包括各种刀、枪、剑、鞭、铜、钩、锤、斧、戟等。兽形砌末,有虎、狗、蛇、莫等。(见明正德,清顺治、乾隆年间的凤翔戏画)商洛派二簧的武打,讲究真枪真刀,其他剧种多以木料制作刀枪把子,上有雕刻彩绘装饰。从清嘉庆年间同州梆子抄本《刺中山》记载可知,当时同州梆子砌末道具已有刀、枪、剑、戟、棒、架、鞭、锤、斧、铜、双凤旗、五方旗、八卦旗、青龙旗、车旗、白虎旗、帅旗、火旗、黄罗伞等多种。其它一些剧种也有各自特殊的道具,如刀梯、纸蟠等,多为艺人自己制作。
砌末用具
二十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西安等城市出现的文明戏、时装戏和陕甘宁边区出现的现代戏的道具,讲究真实,多仿照生活用品制作或以生活用品代替。1922年五月一日《关陇日报》载:陕西易俗社演出《侠凤奇缘》,在舞台上“踏自行车,走火轮船,风琴国歌,时髦装扮,特别新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现代戏演出仍然以现代生活、生产用品作为道具,如写字台、大衣柜、保温瓶、电话机、沙发以及镰刀、斧头、叉把、扫帚等,无所不有。新编历史剧仍仿照古代生活用品制作道具,如仿古桌、倚、羊博、鼎等。六十年代后,随着橡胶、塑料、尼龙材料的出现,道具制作更趋于现代化,讲究现实性。与此同时,一些古老小戏仍然坚持使用各自富有特色的道具,秧歌、二人台所用的“花扇”、“金钱棒”,端公戏所用的“坛棒”,跳戏所用的大刀长戈,均沿旧制,无甚变化,保持着民间小戏的古老风貌。
目连杖
秦腔、汉调二簧演目连戏专用道具。以木制作,杖高约一点五米,上装方盒一个,边角雕绘图案,四周吊以小金环,内装小珠子,晃动可沙沙作响,为目连僧的专用法杖。
黑虎鞭
砌末——头像
麻鞭
秦腔、西府秦腔、同州梆子道具。以青麻编制,柄长三十厘米,鞭长六百厘米,鞭梢细小。主要为《太和城》、《闻太师回朝》、《黄河阵》作“鞭扫灯花”和“抡麻鞭”特技所用。现代演出鞭型变小,长约四百厘米。
五雷碗
秦腔、西府秦腔、同州梆子道具。以瓷或纸壳制作,碗底心绘制黑、红二色太极图,碗口直径约十五厘米。《太和城》中孙武子碗打广成子所用,用时广成子头部须置一铁丝网卡,待孙武子掷碗相击时,将藏于身后的碗插于网内,以示击中。
纸要子
秦腔、西府秦腔、汉调二簧道具。以竹与麻纸制作。用竹签一根,将宽约六厘米,长约二百厘米的麻纸条贴卷于签上,藏置于扮演者头帽之内,需用时,可用技甩出,舞出各种姿态,并可用于扫灯花特技,造成火花飞溅气氛。
纸花子
砌末——大刀
法宝道具 又名彩头道具。秦腔《黄河阵》专用。共五件:其一,太极图。中为木制,呈八角形,圆心漆绘太极图。八个角边,以布措制成,叠折六至八层,用坚固的蜡丝线相连。用时以手拉丝线,可扩大为直径二百厘米左右的大盘,收缩可以恢复原形。其二,量天尺。以木制尺,中呈空心,内装红绸,夹裹松香粉。用时抽动红绸,成火焰形,同时喷出松香粉,以暗火点燃,冒出团团火焰。其三,翻天印。以木制作,呈长方牌形,内刻空心夹层,中装一串火焰形小木板,并置机关和松香粉,用时按动机关,可带出松香暗火,放出一百厘米左右长的串火。其四,金交剪。木制大剪,剪刃中置凹槽,以纸牙折成蝴蝶,藏于槽中,用折叠的细钢丝牵动。用时开剪,可从剪中飞出蝴蝶。其五,混元金斗。以木制作,由四块梯形木板为壁,一块四方形夹层木板作底组成,以腊丝线牵系,斗底夹板中装置四幅红绸或杏黄绸,一头与四面斗壁相接。用时牵动蜡丝线,可放大为斗径二百厘米左右大的大斗,不用可以缩复原状。
形子杂物
用具——布景
酒杯
古代戏中绿林好汉用酒碗,宫廷官府用盏(双耳圆杯),汉代以前的故事戏用三只脚酒杯叫爵,唐代故事戏用四方形的酒斗。幌子,有茶幌子、酒幌子、当铺幌子等。包袱,有贫寒人家用的蓝布包袱,还有用红布包成圆球形的人头包袱,用花布包成的长条形婴儿包袱(也称作喜神或庄王,是戏班子的祖师)。杖,秦腔、汉调二簧中有佘太君用的龙头拐杖,《清风亭》中老生、老旦用的讨饭竹棍,《苏武牧羊》中苏武用的节杖,鲁智深用的铁禅杖。戏曲杂物极为庞杂,种类繁多,还有柴担、水桶、雨伞、火把、元宝、金银锞、蜡烛、木梆子、鱼竿、扫帚、绳帚、祭具、纸幡、马鞭、船桨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