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号门 编辑

1952年吕班执导的电影

六号门六号门

《六号门》是东北电影制片厂1952年摄制、吕班执导的剧情片,由郭振清、李紫平等出演,于1953年上映。该片根据天津搬运工人集体创作的同名舞台剧改编,讲述了解放前夕,六号门车站的搬运工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与货场把头进行坚决斗争的故事。导演吕班中文名六号门外文名Gate Number 6类型剧情主要演员更多郭振清李晓谢添赵魁英图集目录1剧情简介2演职员表▪演员表▪职员表3角色介绍4音乐原声5幕后花絮6获奖记录7幕后制作8影片评价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编辑

海报

1948年,东北全部解放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华北某城市物价飞涨。国民党统治者勾结脚行把头马八辈及其子马金龙企图把大量物资运往国外,马八辈父子也乘机大捞一把,因而更加残酷地压榨工人,扣发六号门搬运工人的工钱。工人们已经16天没有领到工钱了,不仅家里揭不开锅,而且还要饿着肚子在烈日下扛着沉重的货包。胡二实在支撑不住晕倒在地,他的儿子因拾了漏在地上的粮食,被马金龙的打手摔死。胡二的父亲就是被马八辈逼死的。胡二要去拼命。工人丁占元将他拦住。工人们已经意识到:要挣一碗饭吃,要找一条活路,一定要全部工人团结成一条心,跟封建把头马金龙斗到底。大伙选出丁占元、胡二、李俊华、刘斌做代表,决定了斗争的策略和步骤。共产党员丁占元将情况汇报给地下组织领导人、修车铺的老王,取得党的指示,工人的斗争更加坚决。在马八辈庆祝七十寿辰时,丁占元、胡二、李俊华三人借祝寿之机大闹宴席,迫使把头发放扣发的工资。此后,把头不仅没有增加工资,反而逼着工人给国民党反动派搬运撤退物资。六号门的工人联合全市搬运工人举行总罢工,斗争取得胜利。随后,马金龙派特务打手将胡二逮捕入狱。解放后,胡二出狱,和丁占元等人相见。马金龙企图收买胡二和刘斌,遭到痛斥。胡二被选为搬运工人服务站的站长,丁占元当上了工会主席。马八辈不服气,要和工人服务站拼命,遭到失败。最终,血债累累的马氏父子受到法律严惩,工人们兴奋愉快地劳动着 。

演职员表

编辑

演员表

郭振清 饰 胡二
配音  -

李紫平 饰 丁占元
配音  -

李晓功 饰 胡二的妻子
配音  -

谢添 饰 马金龙
配音  -

李林 饰 于处长
配音  -

赵魁英 饰 赵三
配音  -

陈士和 饰 马八辈
配音  -

张莹 饰 李俊华
配音  -

刘永才 饰 刘斌
配音  -

冯明印 饰 老曹
配音  -

庄焰 饰 大娘
配音  -

李时 饰 王区长
配音  -

周凋 饰 赵局长
配音  -

刘影 饰 宋委员
配音  -

葛存壮 饰 朱把头
配音  -

沈家麟 饰 郑经
配音  -

梁音 饰 工人甲
配音  -

赵滋民 饰 工人乙
配音  -

赵恩禄 饰 工人丙
配音  -

宋华泰 饰 工人丁
配音  -

职员表

导演吕班
副导演(助理)苏里
编剧陈明
摄影杜榆
配乐王云
剪辑王联、程志兴
美术设计张汉臣
灯光王文起
录音隋锡忠
剧务陈致远(剧务组长)
布景师单亦更
展开

洗印

牛贵祥、胡集仁

演奏

东影乐队

指挥

尹升山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编辑

胡二

演员郭振清

配音-

爽朗、憨厚、朴实、剽悍的脚行工人,与脚行把头马家有两辈子的血海深仇,对旧社会深恶痛绝,敢于斗争,对胜利充满信心,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刚毅坚韧的工人运动领导者。担任搬运工人服务站的站长后,工作大胆细心,受到工人们的肯定。

丁占元

演员李紫平

配音-

脚行的搬运工,中共地下党员,启发、动员、组织工人们团结起来与封建把头进行坚决的斗争。他勇敢坚定,富有智慧,在斗争中讲究策略。解放后,他成为搬运工人服务站的工会主席。

马金龙

演员谢添

配音-

脚行把头,刁滑凶顽的地痦,仗着“满清康熙发的龙票”和“英国人的执照”,耍流氓手段威吓工人代表。解放后,他家的在六号门的账号被工人占据变成工人服务站,他不甘心失败,明里暗里软硬兼施,用尽卑污的方法破坏工人服务站。

马八辈

演员陈士和

配音-

马金龙的父亲,一辈子剥削工人,欠下累累血债。解放后,眼看自己几辈子的“江山”垮了台,不服气,想做垂死挣扎,指使小把头抢工人服务站的客人,还召集大小把头摆香堂拔死签,要和服务站拼命。

刘斌

演员刘永才

配音-

脚行的搬运工,直爽、粗犷、勇敢、仗义,立场坚定,富有斗争性,因而被工人们选为代表,但也有行事冲动鲁莽的一面。解放后,他痛斥假仁假义收买人心的马金龙,带头占了马家账房。

李俊华

演员张莹

配音-

脚行的青年搬运工,勇敢、刚强、讲义气,明白工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跟把头斗争的道理。作为工人代表之一,他与胡二、丁占元一起以祝寿为名大闹马八辈的寿宴,逼迫马金龙发放扣发的工资。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编辑

主题歌

曲名

作词

作曲

《搬运工人歌》

塞克

王云阶

幕后花絮

编辑
  • 时任中央电影局局长的袁牧之直接过问该片的拍摄,亲自写出剪辑大纲,并花了几个通宵帮助剪辑。吕班曾提出在影片字幕中写上“剪辑导演袁牧之”,但袁牧之坚决谢绝了 。

  • 该片中扮演搬运工的群众演员全部由真正的搬运工人 。

  • 本身是搬运工人的刘永山在拍到胡二孩子被摔死的戏时,回想过去受的苦,气得忘记了是在演戏,抓过扮演把头的演员就摔,那位演员被摔得五六分钟才缓过劲儿来 。

  • 该片在天津拍罢工一场戏时,动用了一千五百名来自各单位的群众演员 。

  • 片中胡二住的大杂院是在天津一个叫“养鱼坑”的贫民居住区拍的实景,在拍迎接解放军进城的戏时,因为拍摄期间院内不能生炉子,为配合拍摄,大杂院的居民中有的人直到下午都没吃成饭 。

  • 该片剧组在天津货场拍戏时,搬运工人们把协助这部反映工人生活的电影当成自己的任务,有一次,为了帮剧组抢太阳,货场工人一天之内将场内四百多个二百余斤重的麻包从东搬到西、从西搬到东三次,却毫无怨言 。

  • 获奖记录

    编辑

    获奖时间

    获奖奖项

    获奖方

    1957年

    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

    三等奖

    《六号门》

    幕后制作

    编辑
    创作背景

    1951年,天津工人文工团排演的话剧《六号门》进京演出,引起各方面热烈反响。全国总工会、文化部、中宣部有关负责人建议中央电影局将这部话剧改编成电影。此时,描写大连工人解放前生活的电影《海港生活》因剧本审查问题搁浅。由于题材相似,电影局遂命《海港生活》的编剧陈明、导演吴祖光接手《六号门》,并指定由东北影制片厂拍摄 。

    换将重拍

    接到任务后,陈明很快写出剧本,经审查同意后交付拍摄。但是,因为导演祖光对天津码头号工人生活了解不够深入,再加上演员选不力,《六号门》的工作样片在送审时未获通过,尽管拍摄工作已经进行了80%,电影局仍决定暂停拍摄,更换导演,重新摄制 。

    电影局找来“救场”的导演吕班早年当过工人,组织过工人运动,但接手影片后,仍花了半年时间深入京津搬运行业,走访工人家庭,观察把头的“公馆”,了解脚行苦力在旧社会的生存状况和斗争情况。旧社会搬运工人受到的剥削令吕班震惊,而工人们从苦难和斗争中磨炼出的意志品质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根据这些感受和体验,吕班认为,影片应该注重运用以个别反映一般的典型化原则,通过胡二一家的遭遇与命运变化,揭示工人阶级的普遍命运,体现出他们从自发到自觉的成长过程。因此,他决定把“刚韧粗壮、大刀阔斧”作为影片的基本风格 。

    演员选择

    重拍方案制定后,吕班对演员也进行了调整,除了演胡二妻子的李晓功,其余均予以更换。吕班要求扮演搬运工的演员必须体格健壮、形象敦实、气质刚强,而且了解、熟悉乃至是亲身从事码头搬运工作。电车工人出身的话剧演员郭振清首先被副导演苏里看中,经吕班拍板,成为胡二的扮演者。而片中工人骨干刘斌的扮演者就是人物原型、六号门码头货场工人刘永才 。

    对于封建把头阵营,吕班请来合作过《新儿女英雄传》的谢添扮演马金龙。经多方推荐,吕班选定天津评书艺人陈士和扮演马金龙之父——马八辈,因为陈士和的年龄、长相与马八辈的原型——马家脚行老把头马玉山相似,且富有江湖经验 。

    角色塑造

    摄制恢复后,吕班率全体成员来到天津码头六号门货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过去的艰苦生活和斗争经历,寻找角色创作依据。郭振清在体验生活之初,为工人们试演胡二得知孩子被把头摔死的戏。他以泪流满面表现人物的悲愤之情,但工人却反馈他演的不像。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胜任角色。后来,经过深入生活和导演的启发,他对人物塑造进行了重新设计,在拍摄孩子惨死的戏时,不再表现哀怨消沉,而是强调人物刚强的特征。李紫平在设计丁占元一角时,原先较多着眼于角色的勇敢坚定。经过与老工人接触,他发现工人在斗争中是很讲究策略的,比如利用大小把头之间的矛盾。受此启发,李紫平在表演中在突出人物性情坚毅的同时,也注意表现工人阶级的智慧 。

    影片评价

    编辑
    该片较有特点之处是启用了生活中真实的工人作为主演。工人刘斌的扮演者刘永才说话时的语气腔调、肢体语言,以及粗犷爽快的性格,把一个活灵活现的码头工人形象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胡二的扮演者郭振清表演质朴深沉,感情真挚,演活了一个在斗争中成长的工人运动领导者。该片在当时的条件下,堪称剪辑流畅,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表现罢工工人与警察冲突时,节奏紧张,空间纵深感强,富有张力。而影片开头与结尾处分别辅以悲怆苍与轻松愉快的不同音乐,配以工人劳作时完全迥异的神态和情绪,前后对照,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就故事演绎而言,仍是比较简单化、程式化的,缺乏一定的可看性和应有的悬念效果,而且人物塑造也较扁平,形象的立体感、真实感都显得不足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系教授金丹元评)

    下一篇 三条石

    上一篇 火烧望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