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崂山 编辑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区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中文名:崂山
外文名:Laoshan Mountain
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东部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3月1日至6月30日7:00-17:30 7月1日至8月31日6:00-19:00 9月1日至11月30日7:00-17:30 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7:30-17:00
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著名景点:棋盘石、九水游览区、仰口、太清、巨峰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山东省青岛市
建议游玩时长:4-6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
电话:0532-96616
崂山
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近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距今约0.8~1.29亿年的燕山运动晚期,相继有熔岩喷发和花岗岩的广泛侵入,缓慢冷却上升,逐步构成现存的地质轮廓,东部有花岗岩侵入形成崂山山脉,西部由火山岩形成波状平原,中部为丘陵过渡带及墨水、白沙、张村、桃源等河下游形成的小冲积平原。
地质形成
崂山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地质构成
地质
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
山脉
三标山支脉:三标山俗称标山,为崂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脉,分干脊、东北、西南三个分支。
石门山支脉:石门山支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界,分南北两支。茶涧北支,北行至观崂石屋又分南、北两支。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北支东起北九水,西至柳树台北流水,至峪夼约10公里,其间以钜山为最高,海拔600米以上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诸峰。以峪夼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条支脉,统称石门山支脉。
午山支脉:午山支脉在崂山区的西南部。由观崂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崂顶、烟台顶,南九水河以西和张村河东南,有鲁度山、莲花山、平顶山等,迤西为午山、石老人,又西断而复起为浮山,北去为错埠岭、大山、孤山、四方岭,西南去为湛山、太平山、信号山,尽处为团岛。
土壤
崂山土壤的成土母岩,主要是中生代花岗岩酸性岩类及喷发熔岩基性岩类,其母质有现代残积物、洪积冲积物、河流冲积物、河海相沉积物5大类。据1982年土壤普查统计,崂山山区内有棕壤、潮土、盐土3个土类,其下分7个亚类、12个土属、26个土种。
植被
崂山地处亚热带之终,北温带之始,又濒临黄海,故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南北各方多种植物在此生长或驯化繁殖。由于地形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形成森林、灌木丛、草丛、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及农业栽培等多种植被类型。
水资源
崂山有拦蓄的地上水约3.17亿立方米,地下水约1.12亿立方米,扣去重复量0.9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3.36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也不平衡。地下水由于各区域地形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其类型分布及运动规律都有明显差异。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水含水组主要分布于山前、河肩地带,含水丰富,水质良好,开采方便。基岩风化构造裂隙孔隙水,由于局部残积层较厚,沟谷下切较深,形成下降泉,是著名的崂山矿泉水发源地。
矿藏资源
崂山域内蕴藏大量花岗岩,另有少量白垩土及云母,其他矿藏甚微。明代黄宗昌《崂山志》中仅记有试金石、绿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县志》则记有试金石、高山石、绿石、海绿石、五色石、田横岛石(可琢砚)、錾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马蹄石。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
崂山山区的野生动物,大体分为兽类、鸟类、海洋生物类和淡水鱼类。据《元史》记载,古代崂山有虎,已绝迹。
崂山
崂山海洋资源丰富,沿海鱼种约87科、155属、200余种。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生物主要为贝类、甲类、软体类及藻类,共有310余种。
崂山野生淡水鱼类有4科、9属、9种。
野生植物
崂山山区植物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大类。
木本植物有72科、156属、328种和变种,多为自然野生,资源极其丰富。
崂山山区的杂草、野花等草本植物有900余种,其中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为常见品种。
崂山的水果有7种、14属、377个品种。
药材
药用植物资源有173个科近1100种,列山东省第一位。其中有益母草、丹参、藁本、桔梗、黄芩、黄芪、北细辛、草乌、徐长卿、前胡、紫草、元胡、山茱萸、柴胡、连翘、太子参、苍术、黄精、玉竹、黄柏等中药材。
位置境域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黄海之滨,距青岛市中心40余公里。地处北纬36°05′~36°19′,东经120°24′~120°42′。山区东南二面濒临大海,西部自南而北与青岛市区的市南区、市北区 、李沧区、城阳区接壤,北部与即墨区相邻。绕山区东南的海岸线长87.3公里,形成了13个有名称的海湾,有大小岛屿16个。
崂山风景区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河流
河流
海域
海岸:崂山东南两面临海,绕山海岸线长87.3公里。崂山海岸线北起江家土寨后小北河口,南至崂山头又折而西,直到麦岛西山根,绕山区海岸线长达87.3公里。由于受燕山运动晚期花岗岩侵入影响,崂山山区的山体延伸入海,构成了沿海的陡壁、岬角、岛礁、海湾和潮滩。崂山海岸基本为海蚀地貌。崂山沿海属基岩海岸类型。
海滩:崂山属基岩型海岸,故其海滩甚不发育,即有海滩之处,也多为岩滩、散礁、碎石和粗砂砾石。潮间带之物质组成,主要为砾沙、细沙,或亚细沙、亚沙土、泥沙、沙泥或泥。主要有王哥庄滩、仰口滩、八水河滩 、流清河滩、东松口滩 、沙子口滩 、大江口滩。
潮汐海水:崂山海域属正规半日潮类型,每个太阳日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高潮出现在月亮中天后4小时50分,低潮出现在月亮中天后11小时零2分。崂山近海面海水表层年平均水温为13.5℃。最低水温在1月,平均1.77℃,严寒年代,沙子口湾浅滩海水结薄冰。最高水温在8月,平均24.5℃。
气候
崂山
崂山四季分明,特征突出。崂山地处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温度适中,冬暖夏凉,年振幅和昼夜温差较小。崂山境内的降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境内月降水量振幅较大,春旱,夏雨集中,秋不稳定,冬季最少。历年平均降水为84.3天。崂山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中旬。无霜期累年平均为179天。崂山于11月至翌年3月多北和西北风,4~8月多南和东南风,9~10月北风和南风风势基本相等。
崂山
“不其山”出自《汉书·武帝纪》。根据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王献唐在该山北部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远古时期该山北部生活着“不族”和“其族”两个部落,地以族为名,山也以族为名,称不其山。《三国志·崔琰传》沿用“不其山”。
“劳盛山”出自东汉王充《论衡》。南北朝《四极明科》、未《太平寰宁记》、顾炎武《劳山考》沿用“劳盛山”。
“牢山”出自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晋法显《佛国记》。一是源于当地人认为此山坚如磐石,驱之不动,为牢固之山,故称“牢山”。另一说法,中国古代星象学中认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区域有一种对应的联系,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与此山相对,故以“牢山”名之。《魏书·地形志》、《新唐书·姜抚传》、《宋史·甄栖真传》、《金史·地理志》、《元史·释老志》、元《齐乘》沿用“牢山”。
崂山
“大劳山和小劳山”出自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684年)唐李贤《后汉书注》,书中把该山北部的一部分称为“大劳山”,把该山西南部的一部分称为“小劳山”,又简称为“二劳山”。唐杜佑《通典》沿用“大劳山和小劳山”。
“辅唐山”出自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牛素《纪闻》,是唐玄宗时所改,时道士王旻受玄宗恩宠,南岳道士李华周恐玄宗贪恋世间乐事不再修道,于是劝王出京,王遂向玄宗提出到牢山炼丹的请求,玄宗准许,并改“牢山”为“辅唐山”。《太平广记》沿用“辅唐山”。
崂山
金大安元年(1209年)邱处机始用“鳌山”,仅见于元、明两代的碑记。元代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创始人邱处机到崂山后,见崂山背负平川,面对大海,形同巨鳌雄踞于东海万里碧波之上,遂作诗:“崂山本即是鳖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迹近人间。 ”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为国师神仙后,令其掌管天下道事,众道奉师之意,称此山为“鳌山”。
综上,该山本名应为“劳”或“崂”,汉代称“不其”,晋及南北朝称“牢”,唐代又有“大劳、小劳”和“辅唐”之称,明、清两代以“劳”、“崂”为主,“牢”、“鳌”兼而用之,至近代才专用“崂”字。
道教文化
历史沿革
崂山太清宫
因地处海滨,岩深谷幽,风景秀美,自古便被人们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传说山中不仅住有神仙,而且还有可致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古往今来,许多方士、道士及文人墨客纷纷前往山中隐居修炼及参观游览。据山志记载,秦始皇曾赴崂山求仙,会仙人安期生;徐福入东海求仙药时曾从山中出发,今太清宫前海中尚留有徐福岛,为当年徐福东渡入海之处,宫东面有一巨石,上书“波海参天”,下书“秦始皇二十八年游于此山”,传说秦始皇曾于此东望蓬莱。
唐宋时帝王好方术,修仙学道之士视崂山为幽奥寻真之境,许多方士道人进入山中修炼,并修建宫观。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不衰。崂山道教由于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入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全真道北七真均涉足崂山,丘处机三次到崂山说法阐教,影响深远。嗣后,北七真在崂山各创宗派,争建道观,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迄今道众均为道教全真派。根据《胶奥志》、《崂山志》等书记载,崂山道教庙宇不止九宫八观,峰前崖后,山坳涧旁还有很多小道庵。崂山道众常说:“崂山道观天上星,七真降临归正宗,若问宫观谁为首,老君峰下太清宫。”在崂山道教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有李哲玄、刘若拙、丘处机、刘处玄、李志明、徐复阳、张三丰、孙玄清、耿义兰、齐本守等著名道人受过皇帝敕封。
崂山山区内尚存道观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其中,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皆修葺一新,成为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著名宫观
崂山尚存道观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遇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其中,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皆修葺一新,成为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遇真宫
建于元朝,有三殿,殿中神像都是元代彩塑,价值较高。玉皇殿上有块翘首鹤状巨石,上镌一洞叫“仙鹤洞”,洞上有丘长春书“仙鹤洞”三字。洞旁有徐复阳墓,墓东有“舍身台”,台上有“炼魔石”,台东下面是一道深涧,名叫“摸钱涧”。
明霞洞
一块巨石构成,石上刻有“明霞洞”三字,传说当初洞很大,清康熙年间一场雷雨,洞忽然坍塌,如今洞石大半埋在地里。“明霞洞”的西面有斗姆宫,是元代所建,明朝隆庆年间,道士孙紫阳重加修缮,洞西旁挺立的巨石上,刻有“孙紫阳修真记”。从洞后梯形小径而上是“紫阳洞”,即孙紫阳的静养处,洞左侧有一小洞名“三峰洞”,传说系张三丰所凿。
华楼宫
创建于元泰定年间(1324-1328),天顺年间(1328)重修,宫右上有大石垒迭的峰顶,叫“凌烟崮”,崮南下为“山岩子洞”,洞中藏有元朝道士刘志坚的遗骨,洞门如今敞开着。据传说,洞口起初封闭,明万历年间,由于雷雨,洞门忽然开裂,洞中刘志坚的遗蜕完好如故。如今洞中刘志坚的遗蜕已失,洞旁石上镌“云岩子刘志坚永止门三阳洞”等字。云岩子刘志坚是华楼宫的初建者,在宫中修行30年,死后其弟子为其立了一座行状碑,叙述其苦修经过,碑文由元大学士赵世延所撰,现立于宫中。
太平宫
建于宋初,是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当时命名为“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宫内照壁上刻有“海上宫殿”四字,相传是敕建时所题。
上清宫
简称上宫,宋初敕建,元朝大德年间道士李志明,重加修整。丘长春在此留有不少石刻,庭中石上镌“访道山及青玉案词”一首,另一石刻“上清宫”三字,宫西巨石上镌“鳌山上清宫”并诗十绝。在宫南有丘长春墓,据元史记载,丘长春的遗蜕在北京白云观,这里应该是他的衣冠墓。
太清宫
崂山宫观之首,与上清宫、太平宫同是宋太祖为华盖真人敕建的道场。
佛教文化
西晋时期,佛教传入崂山地区。崂山之佛教始于魏晋,盛于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后期渐衰。
1959年,崂山有法海寺、潮海院(即石佛寺)、清凉寺、菩萨庙(即文殊普贤庙)、峡口庙、 华严寺、毗卢庵、观音寺和灵圣寺9座寺院。其中完好和比较完好的有华严寺、法海寺、观音寺、清凉院,破旧的有潮海院(即石佛寺)、毗卢庵、灵圣寺、菩萨庙,已倾圮的有峡口庙。
崂山佛教寺院有名可循的有32处,建于隋代之前有6座,建于唐代的有4座,建于宋代的有1座,建于明代的有16座,建于清代的有5座。
佛教节日很多,有纪念性活动,有佛制性戒法活动,还有超度性活动及顺俗性活动。崂山地区佛寺的重大节日为佛诞、观音诞和盂兰盆会。
文物古迹
截至2017年8月,崂山山区文物保护单位5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含太清宫、太平宫、上清宫等11个道教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
古文化遗址 | 古城 | 古楼堂 | 书院 | 古墓 | 康有为墓 |
---|---|---|---|---|---|
城子遗址 | 古不其城 | 玉蕊楼 | 康成书院 | 财贝沟东周墓群 | 康有为原墓 |
李家宅头遗址 | 鳌山卫城 | 镜岩楼 | 华阳书院 | 城阳汉墓群 | 康有为新墓 |
半阡子遗址 | 浮山所城 | 太古堂 | 青峪书院 | 房凤墓 | —— |
冷家沙沟遗址 | 雄崖所故城 | 大劳草堂 | 石屋书院 | 童恢衣冠冢 | —— |
霸王台遗址 | —— | 读书楼 | 劳山书院 | 邱处机衣冠冢 | —— |
西窑顶遗址 | —— | 上庄别墅 | 下书院 | 蓝铜墓 | —— |
—— | —— | 紫霞阁 | —— | 于七墓 | —— |
太清宫 | 华楼宫 |
太平宫 | 蔚竹庵 |
上清宫 | 白云洞 |
百福庵 | 明道观 |
明霞洞 | 关帝庙 |
通真宫 | 法海寺 |
凝真观 | 华严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在崂山各地建立了文物保护小组,1956年和1982年先后进行了两次文物普查,共出土铜器1045件,另有铜钱26斤,出土铁器20件,这些出土文物都保存在青岛市和崂山区博物馆内。惟《崂山金石目录》中之古铜器铁器已散失。
大福岛古铜印 | 晒钱石古钱 |
南城阳村古铜印 | 明道观古箭镞 |
高家崮古铜器 | 霸王台古戟头 |
寿阳庵古铜像、铜器 | 铁瓦殿铁瓦 |
海印寺大铜佛像 | 菩萨洞铁佛像 |
玉蕊楼古铜瓶 | 迎真观铁钟 |
城阳古铜瓶 | 太平宫铁钟 |
生态保护
崂山风景区内禁止建设损害生态、危害安全、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项目和设施,禁止设立各类开发区。一级保护区内,除必需的导览、休憩、道路、环境卫生、安全防护等游览设施外,禁止新建、扩建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其他与风景资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二、三级保护区的建设进行限制性规定:二级保护区内,严格限制与风景游览无关的建设,控制建筑高度、体量与密度;三级保护区内应保持山体余脉、河流水系、田园绿地等生态缓冲区与景观廊道,不得形成连片建设地带。
风景区建设应当保持自然特性,体现特色风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风景区可持续发展,避免园林化、城市化、过度人工化。风景区内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高度、体量、造型、风格、色调以及标志标牌等,应当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风景区游览路径设计和道路地面铺装应当与自然风貌、环境特色相适应。
风景区内的河溪、泉水、瀑布、池潭、水湾等应当保持自然状态,除按照规划要求保护、利用并经风景区管理机构审核、有关部门批准外,不得截流、改向或者做其他改变。风景区内的外围保护地带内,应当保持山体完整,保护风景区以及周边的整体环境。经批准进行的建设活动,建设规划、建筑物的设计应当与风景区的景观相协调,不得对山体形成封闭式遮挡。在海域保护区内,禁止在一级保护区毗连海域筑池养殖,严格限制其他区域筑池养殖;严格限制影响景观的浮筏、网箱养殖规模。
旅游开发
崂山风景区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已累计建成193公里车行道路、30公里游览路,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游览交通网络。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了92辆欧Ⅲ标准环保观光车,游览区内免费便捷换乘。崂山风景区已实现了观光车的全覆盖。
1982年,崂山风景区成为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并对有些景点进行整修。1989年,为加强对崂山旅游开发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在原崂山风景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崂山风景名胜区的恢复建设工作。1992年,崂山被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的称号。1999年,崂山风景区成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2001年,崂山风景区被评为 “AAAA级旅游区”。2011年,崂山风景区成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2022年5月,山东省青岛崂山巨峰云海(滨海云海景观)入选“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线路 | 起止站点 | 首末班(或定点发车)时间 |
---|---|---|
113路 | 流清河-李村 | 6:00、6:30、7:30、8:30、15:30、16:30、17:00、17:30 |
李村-流清河 | 7:20、8:00、9:00、10:00、17:00、18:00、18:30、19:00 | |
630路 | 崂山(大河东)游客服务中心-颐和星苑 | 05:30-21:00 |
颐和星苑-崂山(大河东)游客服务中心 | 06:00-21:30 | |
都市观光1线 | 铁路青岛站-崂山(大河东)游客服务中心 | 08:10-10:15 |
崂山(大河东)游客服务中心-铁路青岛站 | 10:00-15:00 | |
304路 | 四川路停车场-流清河 |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7:00-16:30 其它时段: 6:00-9:00、15:00-18:00 |
流清河-四川路停车场 |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9:00-18:30 其他时段: 8:00-11:00、17:00-20:00 | |
旅游5路(处于拟停运状态) | 崂山(大河东)游客服务中心-卧龙社区 | 09:00-16:00 |
卧龙社区-崂山(大河东)游客服务中心 | 10:00-17:00 | |
备注: 一、旅游5路于2022年10月起暂时停运 ,但此后未见公开报道或公告显示恢复运营,此后于2023年6月由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作出拟停运公告 二、304路曾于2023年6月由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作出拟停运公告 ,但2023年9月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公告进行路线变动,故视为未停运 | ||
参考资料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