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爰居 编辑
郑爰居,原名时,又名再时,字爰居,又字云渠,云衢,后以字行,室号寒松堂,又号椒木盦。
中文名:郑爰居
出生日期:1891年
逝世日期:1958年
性别:男
郑爰居相关照片,证书等
山东诸城程戈庄乡任家庄子村人,1930年因避乱而迁居青岛,曾住在青岛市信号山路 16号,平原路2号(平原路2号被评为青岛市第十一大别墅)。在郑爰居先生的遗物中有先生手绘的《椒木盦校碑图》,其取的背景即为平原路2号。郑再时先生(1891-1958)字爰居、斋号寒松堂、椒木盦。山东省诸城县程戈庄乡任家庄子村人。少年入同盟会从事革命工作辛亥参加山东独立诸城独立敢死队。学历: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中华民国司法行政部登录律师、山东省国立图书馆图书设计委员会委员、考试院候选人检核公职候选人及格。30年代初参加山东省区专考试,进入省区长训体班学习。时逢庚午(1930年)范熙绩部(蒋系)围攻诸城高建白部(冯系),他以济南、青岛回乡会代表身份,斡旋于高、范两军之间,为促成双方停战作了许多工作。后潜心研究金石篆刻书法,他擅长金石、篆刻。对《说文》、钟鼎彝铭、古陶、封泥及甲骨也潜心研究。篆书师邓石如,刻印取法甲骨金文,结体奇古,刀法瘦劲,所作均精妙。他在治学方面,素以精勤著称。并撰写著作。《说文偶校未分卷》《玉篇原本辑存六卷》《荆楚岁时记定本一卷》《文选李善注沿用旧注考二卷》《高风翰年谱》最为著名的《王菉友先生年谱附著述考三卷》《西昆酬唱集郑笺注》先生去世后1985年才由山东齐鲁出版社出版发行。《高风翰年谱》《王菉友先生年谱附著述考三卷》并被为山东省博物馆定为重要馆藏。
郑爰居先生出生于一个大地主家庭,其父郑梦臣是一个有文化的乡绅,受诸城地区整体文化氛围的影响,亦有不少收藏,也有一个文人的交流圈子,传世遗物中就有诸城地区著名文人陈宗格等人赠送给他的书法作品,今天传世的寒松堂藏品中应该有一部分是从其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诸城地区自宋代赵明诚开始便代有大的收藏家出世,清代中期以后有刘喜海,陈介祺,王锡棨,李璋煜等等,这些对郑爰居先生四十岁以前的生活和兴趣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少时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工作,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他抱着经世致用的理想,进入山东公立法政专科学校攻读法律专业。毕业后成为民国司法行政部登录律师。并任山东省立图书馆图书设计委员会委员、考试院检核公职候选人等职务。由于日寇的侵略青岛沦陷,先生依法治国的梦想随之破灭。他愤然辞去律师的工作。坚决拒绝日寇的威胁利诱及委任青岛图书馆馆长一职。开始潜心研究华夏文化金石篆刻书法。并阅历代大量金石碑帖,玺印、字画、书法、篆书,眼界大开,诗书篆刻艺术并进。
郑爰居先生的书法篆刻
此外还包括王章撰《守约堂集一卷》、安致远撰《纪城文稿四卷诗稿四卷》,马国翰撰《玉函山房诗抄八卷文集五卷》、卢见曾辑《国朝山左诗抄六十卷》、王士桢撰《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谢子超撰《四松斋集一卷》等。文管会和市图书馆以这批书为基础,编成了《明清两代山东人著作书目》,深受国内学术界重视。对传承中华历史和文化,研究山东地方史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读书与治学 郑爰居先生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形势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各种思想相互交替的时代,而先生依然可以说是一位传统的学者,其读书治学的道路依然因循着传统的方法,但是也借鉴了西方的研究方法,如在1951年在青岛主持了全市范围内的文物普查 ,其意义则是超越了传统的访碑式的研究方法,更有系统,更具科学性。志趣上,一方面重视乡邦文献的搜集和研究,另一方面注重金石学和文字学的考证和著录,这两方面有时候是统一的,因为山东地区的一些著作本身就是金石著作,如在先生的藏品中多次被提及的王绪祖的《古泉汇订论》和《竹叶碑释文》两书的稿本,以及对安丘大学者王筠(字箓友,是清代说文研究四大家之一)的系统研究,先生自幼即攻读王筠的《说文解字》注释,成年后与诸城地区的文化人士广泛交往,得交潍县大藏书家丁锡田,借录所藏王筠著《清诒堂文集》稿本,与同里文人王叙卿几经校雠,复益以已刊各书序跋,写成《王筠文集校录》。
1935年春,到济南拜会了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又搜集了一批王筠著作,认真考证,仔细研究,写成《王箓友年谱》与《王箓友先生著述考》,对王筠诗文和生平的考证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先生还收集胶州地区著名书画家高凤翰的著作和资料撰写了《高凤翰年谱》,这两部年谱的稿本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在从事金石文献研究之余,先生还进行诗词创作以遣兴,与王统照、臧克家等诸城籍文学家多有交往,与孟昭鸿、徐孝闻、王云劬、王昭范、孙景敏、刘少文、刘景农等人也经常有诗词唱和。王统照写有《示爰居》二首,其中一首写道:“海滨云树记同游,廿载飞光梦里求。赌酒楼头邀明月,论文林下惊霜秋。”另一首写道:“碧桃未落放娇棠,絮影芜痕一道长;卧看沧波变风雨,午宵渐喜密阴凉”。
对诗词的爱好又触动了先生作为学者的敏感神经,遂兼及诗词版本的考证,编撰了《西昆酬唱集笺注》一书,此书参考了大量古籍进行笺注和校勘,数易其稿,最后用蝇头小楷誊写清楚,可惜在生前未能出版,齐鲁书社1985年据以影印出版。该书被王统照和王献唐所大力推荐,著名学者、山东大学教授丁山先生谓其“能用汉学家注经之法笺诗”。 寒松堂的收藏先生的堂号曰“寒松堂”,这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内心写照,盖取义于《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籍此以砥砺自我。日本占领青岛后,伪青岛市图书馆开馆,伪政权及教育局闻先生知识渊博,以高薪邀其出任图书馆馆长一职,先生说:“我堂堂七尺男儿,岂能为五斗米折腰!”遂予以断然拒绝。整个日伪时期,先生坚决不任伪职,表现出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
还有一个特点是这些拓本大部分是流传有绪的藏品,它们大部分得自于诸城地区的大收藏家刘喜海和王戟门的收藏,这可以从藏品本身的钤印看得出来,其中一部分可能间接来自于王懿荣的藏品,因为在这批藏品上经常可以看到王崇烈的墨迹,和王崇烈与王绪祖往来唱和的题跋,而王崇烈为王懿荣的次子,刘喜海,王戟门、王绪祖、王维朴祖孙三代和王懿荣、王崇烈父子的收藏基本上代表了清中期以来中国金石碑版收藏的品味和审美取向,是金石拓片收藏的精华,他们的收藏的完整体系尚且可以通过他们编写的各种藏品目录看到概貌,而藏品实物则因为各种原因而散失不全,通过寒松堂的藏品犹可窥其一斑,如我们可以在寒松堂的藏品中看到刘喜海的《宋铁泉谱》等,甚至可以看到王绪祖的书斋题额《秦碑汉表梁栏隋经之室》,这是寒松堂藏品的另一方面珍贵价值所在。寒松堂的另一类收藏是书画。这一部分收藏在寒松堂的整体收藏中并不十分突出,但亦不可小觑。
它的整体特点是偏重于山东籍的书画家的作品,如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的书法扇面和清初著名学者张在辛的手卷《玉树交辉》等等,更多的是一些地方文人的作品,这些人在世时影响范围不是很大,但对地方的文化事业贡献很大,甚至在当地还能听到故老讲他们的故事,但其作品却连博物馆也没有收藏,寒松堂的藏品可以弥补这种缺失,提供许多有意义的材料。郑爰居先生的许多著作生前没有发表,八十年代中期齐鲁书社陆续进行了整理并予以出版,这也可以说是对先生英灵的告慰。在先生身后的五十五年之后,借着先生当年节衣缩食,辛辛苦苦所建立起来的寒松堂收藏,又让先生再一次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不仅使人有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喟叹,更使人增加了对先贤的无限景仰!
新中国成立后郑爰居先生担任职务一栏表
1949年10月19日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先生为担任青岛市文化教育研究委员会委员。
1949年10月20日郑爰居青岛市社会救济委员会委员并为副主任委员。
1949年12月3日郑爰居先生担任青岛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
1950年2月14日郑爰居先生担任山东省人民代表会议候补代表
1951年11月2日郑爰居先生担任山东省人民代表会议正式代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