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吉尔 编辑
丹吉尔(Tangier)是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尔省省会,全国最大旅游中心,人口约31万。丹吉尔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丹吉尔湾口,地处北纬 35.7 度, 西经 5.9 度,距亚欧大陆仅11到15公里,坐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文名:丹吉尔
外文名:Tangier
所属地区:摩洛哥北部
地理位置:北纬 35.7 度,西经 5.9 度
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
人口数量:31 万
著名景点:卡斯霸大灯塔
丹吉尔
历史上,丹吉尔曾经多次受到异族人占领,战火一直徘徊在这片土地上。腓尼基人建城后不久,克尔法克尔人将腓尼基人赶出了丹吉尔;不久,汪达尔人又将其占领;汪达尔人之后,罗马人也来到了这里,将丹吉尔变成了毛里塔尼亚丁吉塔那省首府;罗马人之后是拜占庭人;拜占庭人之后是西哥特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丹吉尔,将其改名为丹杰,意为“辽阔的海湾”,他们在这里一直呆到了15世纪;1471年,葡萄牙占领了这座城市;1662年,西班牙人又挤走了葡萄牙人;100年后,丹吉尔又为英国侵占;直到1884年,摩洛哥才恢复了对丹吉尔的统治;但是1912年,法国将摩洛哥变为了自己的“保护国”,并将丹吉尔在1923年变为国际共管区,成为“国际自由城市”,由英、法、西、葡、意、比、荷、瑞典等欧洲8国和后来的美国代表组成共管委员会长期管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班牙占领)。
1956年摩洛哥获得独立,同年,摩洛哥政府收回了丹吉尔的主权,“国际共管”状态被取消。1962年,摩洛哥宣布丹吉尔为自由港,1965年,丹吉尔被辟为自由贸易区。
2015年起,为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Tanger - Tétouan - Al Hoceima)首府。
丹吉尔
而旧城区如《一千零一夜》里所描绘的景象:房屋密集,式样千姿百态,街巷交错,满目是店铺、摊点和手工作坊,一天到晚人山人海,喧哗热闹,如果是初访这里,简直如同进入迷宫一般,辨不清东南西北,找不着出口入口。旧城区最繁华的地方是大索科广场,这里历来就是商业广场。广场四周,咖啡馆里散发着浓郁的薄荷茶的味道,杂货铺里货物琳琅满目,服装店和绸布店更是显得五彩缤纷。
丹吉尔还是著名的自由港,港湾形势险要,港区水深5.8~9米,有5个码头;港外建有防波堤。丹吉尔港出口商品数量不多,主要有皮革、软木、柑橘、蔬菜、鱼罐头等出口;输入商品主要是粮食和食糖。
坐落在旧城大索科广场附近的西迪·布阿比德清真寺,顶部采用彩色陶瓷砌盖,端庄朴素,宏伟壮观。雄踞在旧城和海港之间的卡斯巴城堡遗址,保存有古代的迎宾厅、清真寺、法庭、苏丹王宫和国库等,是游客云集的地方。苏丹王宫已改建成博物馆,陈列着摩洛哥历代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当年的御座大厅和豪华的客厅依然保存完好,富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离丹吉尔不远的大西洋海边,还有一个奇怪的洞穴,当地人称之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洞不算大,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它是千百年来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的。大力神洞已成为丹吉尔的一大自然景观。
从海角向南,大西洋海滩绵延10多公里,靠近市中心的海湾以及沿海峡南岸往东,游泳场比比皆是。尽管有时大西洋水面雾气蒙蒙,风急浪涌,但丹吉尔海滨却宁静晴朗。斯帕特尔海角灯塔面对辽阔浩茫的大西洋,塔身高耸,隔很远能清晰可见,夜间塔顶灯光透亮,来往船只都要据此调整航向,游客总是以灯塔为背景摄影留念。丹吉尔终年气候宜人,素有“摩洛哥夏都”之称,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