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武市 编辑
邵武市,素有“铁城”之称,福建省辖县级市,由南平市代管,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北纬26°55'~27°35',东经117°2'~117°52'之间,总面积2836.73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邵武市辖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 市人民政府驻昭阳街道新建路8号。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常住人口为27.1万人。
邵武市历史悠久,建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历史上曾出了2个宰相、7个兵部尚书、271位进士,1983年10月,撤县建市。2009年,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曾是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有中央苏区纪念馆、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等革命遗址29处。2021年,省委党校在金坑正式挂牌设立教学点。拥有和平古镇、云灵山漂流、天成奇峡等5个国家4A级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8.8%,常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省首批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市、福建省森林城市。连续四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两次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100强,2021年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2年,邵武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94亿元,比上年增长5.4%。
中文名:邵武市
别名:铁城、南武夷
行政区划代码:350781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福建省南平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西北部
面积:2860 km²
下辖地区: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
政府驻地:昭阳街道新建路8号
电话区号:0599
邮政编码:354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7.1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和平古镇、云灵山旅游景区、天成奇峡景区
火车站:邵武站
车牌代码:闽H
地区生产总值:278.81 亿元(2023年)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吴主孙休罢都尉,置建安郡,立昭武镇,后升为昭武县。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惠帝司马衷为避其祖司马昭讳,改名邵武县。其时建安郡属江州管辖。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又改邵武县为昭阳县(一作武阳)。
南朝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又改邵武县,仍属建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全国郡、县俱废,邵武改属泉州(即今福州)。开皇十二年(592年),恢复邵武县,并将绥城县(今泰宁县)并入邵武。其时,邵武县属抚州。大业元年(605年),抚州改为临川郡,邵武属临川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绥城从邵武分出,复立为县,邵武属建州。贞观元年(627年),建州归江南道管辖。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改邵武县为昭武县。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改昭武县为邵武县。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邵武设军,县为军治,军属福建路辖。同年划邵武财演镇为光泽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县为路治,路属福建道管辖。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邵武路为邵武府,县为府治,府属福建布政使司管辖。
清,隶属关系不变。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属福建省建安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后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邵武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2个市。邵武县属第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平),邵武县属南平专区。
1968年,成立邵武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恢复成立县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邵武县撤县设省辖县级邵武市,改称邵武市人民政府,现属南平市管辖。
区划沿革
1990年,邵武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3个乡,共19个乡(镇)、街道,即:昭阳、通泰、水北、晒口街道办事处,拿口、和平镇,城郊、水北、屯上、沿山、大竹、吴家塘、卫闽、洪墩、张厝、大埠岗、肖家坊、桂林、金坑乡。
1992年7月,撤销水北、大埠岗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水北镇、大埠岗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同年11月,撤销洪墩、沿山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洪墩镇、沿山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
1994年11月,撤销城郊乡建制,设立城郊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屯上乡,设立下沙镇,以原屯上乡行政区域为下沙镇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地下沙。
1996年3月,撤销卫闽、肖家坊2个乡建制,分别设立卫闽镇、肖家坊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
2000年6月,撤销大竹乡,设立大竹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同年7月,吴家塘农场改制,设立吴家塘镇,以吴家塘乡及吴家塘农场区域为吴家塘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地吴家塘。
2005年底,邵武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3个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邵武市辖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昭阳街道、通泰街道、水北街道、晒口街道、水北镇、拿口镇、大埠岗镇、和平镇、沿山镇、洪墩镇、城郊镇、下沙镇、卫闽镇、肖家坊镇、大竹镇、吴家塘镇、张厝乡、金坑乡、桂林乡, 市人民政府驻昭阳街道新建路8号。
位置境域
邵武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闽江支流富屯溪中上游。地处北纬26°55'~27°35',东经117°2'~117°52'之间。东北邻南平市建阳区,东南连顺昌县,南接三明市将乐、泰宁、建宁县,西与江西省黎川县毗邻,西北与光泽县交界。最北端为水北镇邱家际,最东端为拿口镇华家山,东北与建阳区毗连;最南端为洪墩镇东乾山,东南与顺昌县接壤,南与三明市将乐、泰宁、建宁县交界;最西端为桂林乡盐隘,与江西省黎川县联接,西北临光泽县。境内东西宽78千米,南北长71千米,总面积2860平方千米。
邵武市政府
地形地貌
邵武市地势由北部、西南部向中部、东南部富屯溪谷地倾斜。中部广大地区地势低,呈北西一南东向,从大乾、龙斗至水口寨递降。全境大部分由山地、丘陵构成。中山(海技800米以上)和低山(500~800米)约占全市总面积39.7%,高丘陵(海拔250~500米)和丘陵约占41.6%,平原占12.8%,山间盆地占4.2%。
气候
邵武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气团与大陆气团影响,季风气侯和立体气侯明显,并具有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多雾、灾害性天气较突出等特征。
2023年5月,福建南平邵武累积最大点雨量313毫米。
土地资源
2016年,邵武市耕地面积27080.45公顷,补充耕地128.69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515.73公顷。
水资源
2016年,邵武市水资源量26.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41.5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4.004亿立方米,比正年份偏多27.7%左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6.6万千瓦,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富屯溪干流及支流金溪、水口寨河、同青溪、大乾河。截至2016年末,全市已建成水电站100座,总装机容量12.5千瓦时。
生物资源
邵武市乡土木本植物103科、308属892种。其中主要用材乔木树种184种,其中针叶用材树种以杉木、马尾松为主,阔叶用材树种主要是壳斗科、山茶科、樟科、金缕梅科和蔷薇科的一些种类。珍贵用材树种有南方红豆杉、闽楠、福建柏、毛红椿等。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板栗、锥栗、乌桕、杨梅、中华弥猴桃、厚朴、柑桔、桃、梨、柰、李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35种。
邵武市境内发现和记载的陆生野生动物30目266属453种,其中两栖类动物2目9科13属32种,爬行类2目13科42属72种,鸟类18目48科162属278种,哺乳类8目23科49属71种。属国家和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9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1种。
矿藏资源
邵武市境内矿藏资源较丰富,矿种较多。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铜、铅、锌、铁、钼、钨、铀等23种,伴生矿有银、锡;非金属矿有萤石、石英、钾长石、高岭土、瓷石、石灰岩、白云母、硅石、大理石、玻璃用石英岩、硫铁矿、水晶、石榴子石、花岗岩、粘土及无烟煤、地热水等。
2016年,邵武市公安局户籍年末总户数91747户,总人口308910人,其中城镇人口131649人,乡村人口177261人。出生人口为3926人,死亡1884人,迁入人口2590人,迁出人口4283人。
截至2019年末,邵武市公安局户籍总户数90446户,总人口303861人,比上年末减少2117人。其中城镇人口125177人,乡村人口178684人。出生人口2900人,死亡人口2175人,迁入人口3330人,迁出人口5931人。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7.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6%。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0.7‰,死亡率为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邵武市常住人口为273721人。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公安局户籍总户数90636户,总人口297566人,比上年末减少1950人。其中城镇人口122558人,乡村人口175008人。男性152301人,占51.2%;女性145265人,占48.8%。出生人口1454人,死亡人口1769人,迁入人口3292人,迁出人口4922人。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21.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4%,较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95%,死亡率为7.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0%。
综述
2016年,邵武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69亿元,下降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38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78亿元,增长7.9%。三产结构比为15.4:47.8:36.8,其中二产比重降低了0.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131元,比上年增长5.7%。
2019年,邵武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25亿元,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总量为基数,比上年增长5.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2.3%,第二产业为48.2%,第三产业为39.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8018元,比上年增长5.2%。
2020年,邵武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66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9个百分点,比南平市平均水平低了0.9个百分点,排在十县市第7位。分产业看,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1.1%、-3.8%、2.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1.8、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1:44.4:43.5。其中一产比重较上年同期降低0.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降低2.0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
2022年,邵武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9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0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06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81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2.8%,第二产业为42.4%,第三产业为44.8%。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00713元,比上年增长6.0%。
2022年,邵武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4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15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2元,增长7.0%。
2022年,邵武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07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019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12元,增长5.5%。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 5%,农村居民为41.1%。
初步核算,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1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8.3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33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3.3%,第二产业为42.4%,第三产业为44.2%。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03453元,比上年增长5.4%。
第一产业
2022年,邵武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71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29.90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5.42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9.06亿元,增长9.9%;渔业产值3.96亿元,增长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7亿元,增长5.0%。
2022年,邵武市粮食播种面积47.18万亩,比上年减少0.17万亩。其中稻谷面积33.47万亩,比上年减少0.24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92万亩,增加0.54万亩;油料3.05万亩,增加0.10万亩;蔬菜9.99万亩,增加0.35万亩;茶叶4.15万亩,增加0.21亩;中药材2.05万亩,增加0.03万亩。
2022年,邵武市粮食产量18.24万吨,比上年增加0.09万吨,增长0.5%。其中稻谷产量14.71万吨,减少962吨,下降0.6%。
2022年,邵武市肉类总产量21092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猪肉产量13128吨,增长10.1%;牛肉产量665吨,增长7.2%;兔肉产量1602吨,增长13.6%;羊肉产量448吨,增长4.4%;禽肉产量4818吨,增长7.4%。禽蛋产量3663吨,下降1.8%。奶产量90吨,下降33.1%。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生猪存栏8.4万头,增长9.0%;牛存栏4942只,增长1.2%;兔存栏19.1万只,增长16.9%。全年生猪出栏16.08万头,增长12.5%;牛出栏6497头,增长8.9%;兔出栏99.6万只,增长15.1%。
2022年,邵武市水产品产量18147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淡水鳗产量2741吨,增长2.2%。
2022年,邵武市木材产量52.3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7.2%;毛竹采伐量2960万根。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有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省级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7家,家庭农场336家,其中当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家庭农场48家。
竹产业
邵武是我国毛竹重点产区,有67.3万亩毛竹林,立竹量达1.35亿株。丰富的竹林资源吸引了众多竹加工企业在这里集聚,292家竹加工企业每年消耗毛竹5500万根,邵武成为周边乃至全国竹原料集散地和竹材加工核心生产基地。竹家具、竹筷、竹菜板、竹棋盘棋具、竹高尔夫球钉、竹炭等1000多种竹制产品应有尽有,2022年,全市实现竹产业产值63.1亿元。
第二产业
2022年,邵武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3.6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其中,轻工业现价增长5.7%,占规模工业比重为53.4%;重工业增长22.8%,占比为46.6%。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2.4%。
2022年,邵武市规模以上工业24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54.2%。列入监测的2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8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2.1%。
2022年,邵武市新材料和林产加工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6.5%,现价同比增长43.6%,拉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0.4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43.5%,占规模工业比重达23.0%,较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
2022年,邵武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27家,产值同比增长44.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7.5%,较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企业有14家,产值同比增长31.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0.1%,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2022年,邵武市经济开发区和金塘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91家(不含4家停产企业),产值现价增长8.2%,其中经济开发区企业55家,产值下降4.3%;金塘园区企业36家,产值增长43.8%。两个园区产值占比达70.2%,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43.1%。
2022年,邵武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36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30元,比上年增加0.98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4%,下降1.05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9%,比上年末降低0.9个百分点。
2022年,邵武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68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5家;二级资质企业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8.45亿元,增长24.9%。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邵武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59亿元,增长1.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67亿元,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4.5%;金融业增加值15.99亿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9.45亿元,下降0.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7.75亿元,下降0.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68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0.1%。
2022年,邵武市货运运输总量388.09万吨,比上年下降11.6%,货物运输周转量95193万吨千米,下降5.8%。旅客运输总量67.38万人次,下降16.5%,客运周转量4861万人千米,下降16.5%。
2022年,邵武市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1.3%。邮政业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17亿元,增长15.8%;完成寄递业务量2005.97万件,增长11.6%;快递业务量797.2万件,增长10.6%。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2.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5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16.5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53万户。
2022年,邵武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21.4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2%,实现旅游总收入57.49亿元,下降4.2%。
国内外贸易
2022年,邵武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8.9%;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增长2.2%。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3.6%,金银珠宝类增长21.2%,粮油食品类增长10.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4%,汽车类增长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16.9%。
2022年,邵武市外贸出口总额27.34亿元,比上年下降25.3%。按验资口径统计,实际利用外资2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8%。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64.67亿元,比年初增加32.84亿元,增长14.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3.40亿元,比年初增加11.53亿元,增长6.3%。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9.22亿元,比年初增加5.54亿元,同比增长23.4%;氟新产业贷款余额17.62亿元,增长87.1%。
邵武市与武夷山、泰宁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相毗邻,鹰厦铁路入闽第一大站在邵武,316国道、205省道纵贯全境,福银高速公路入闽第一个互通口设在境内,连接黄衢南和福银高速的武邵高速公路于2010年建成通车,邵武至武夷山机场只需50分钟,距泰宁金湖只需50分钟。邵光高速公路与邵顺高速公路等共同构成邵武对外连接的重要交通网络。
2022年,邵武市公路通车里程1737千米,其中国道106千米,省道38千米,县、乡、村道1443千米,高速公路150千米。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3845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27366辆,载货汽车保有量6479辆。低速汽车保有量3546辆,摩托车保有量46715辆。
市委书记 | 陈显卿 |
市长 | 郭绯红 |
市政协主席 | 叶永青 |
截至2023年12月,参考资料 |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共有幼儿园60所,其中公办园31所,民办园29所,在园幼儿8666人;小学学校35所,专任教师1172人,在校学生18938人;普通中学学校23所(含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1201人,在校学生13986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专任教师88人,在校学生153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9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0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9.78%,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97.1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34%。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综合性医院1个,民营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17个,国企医院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21人,其中医生667人;共核定床位139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2078张。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共有影剧院2家,年末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46.5千册。
体育事业
2022年,邵武市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得2银3铜,在省级比赛中获得15金8银8铜。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共有体育场馆9个。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拥有南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9家,其中2022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3家,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获“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称号。福建远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成为邵武本土首家上市企业。
2022年,邵武市新增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年末共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企业7家、绿色食品企业19家、有机食品企业1家。
2022年,邵武市专利授权603件,比上年下降2.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件,增长38.5%;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96件,增长13.0%;外观设计专利授权71件,下降54.5%。截至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46件,比上年末增长13.4%。全年商标注册1434件,年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8723件。
邵武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人才工作政策实施办法》,向各类人才发放专项经费1.3亿元,并将每年的9月13日设立为“人才日”。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邵武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3247人,比上年末增加3690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3599人,增加2001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8万人,增加0.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2.28万人,减少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0779人,增加2453人。年末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078人,减少2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040人,增加200人;城乡特困保障对象549人,增加24人。
方言
邵武话属客赣方言,但又具有闽方言的某些特点。邵武方言的形成与外来移民大量迁入有关。
邵武方言内部也有不小的差异,大致有四种土语:一是以城关话为代表,通行于水北、莲塘、沿山、吴家塘、拿口等乡镇的广大地区,称之为“邵武话”;二是通行于洪墩镇和张厝乡一部分,拿口镇一部分的“洪墩话”;三是通行于和平、大埠岗、肖家坊、桂林等乡镇和张厝乡部分地区的“和平话”;四是只在西部一小块地区使用的“金坑话”。这四种话之间都能勉强通话,只是“洪墩话”和其他三种话通话困难一些。使用人数最多的是“邵武话”和“和平话”,最少的是“金坑话”。
传统习俗
河坊“抢酒节”
据当地《桃溪冯氏族谱》记载,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九月初一,冯将军视察河坊。正值新垦稻田大丰收。河坊村民杀猪宰羊,家家户户抬来酿制的红米酒宴请冯将军,庆祝大丰收。军民举杯向冯将军敬酒。看着赵子龙的神像,将军说:“我们在这里屯垦,就是要安邦定国,希望大家能象三国时的赵子龙那样忠勇,这第一杯酒还是先敬赵大将军吧!”军民听后,纷纷争抢着去舀酒,向赵子龙神像叩拜敬酒。从此,“抢酒”活动便沿袭下来形成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一都要举行,成为独特的地方性节日——“抢酒节”。
宜坊“过火节”
洪墩镇宜坊村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六举行过火节。是日白天,有气魄的青壮年男子开始“跳侗”(据说是他们信奉的“田公元帅”附身,可以“水火不侵、刀枪不入”)。他们用一根银针从脸颊一边穿透到另一边,用一根绳索吊一个布满铁钉的圆铁球往赤膊的身上甩打,不破皮、不出血。晚上,在空坪铺上几十米长并烧红的木碳,又开始设坛“跳侗”。田公元帅“附身”后,表演针穿脸颊、甩打铁球等,尔后赤脚从烧得通红的碳火上跑过。“跳侗”者跑过后,其他男子无论老幼也可赤脚从碳火上跑过,没有一个人感到烫,也没有一个人脚板被烫伤。这就是“过火”。“过火”结束后,到田公元帅庙中,再设坛“跳侗”。
惠安祠“摆果台”
和平镇坎头村的惠安祠和坎下村的中乾庙均奉祀“福善王”欧阳佑。农历八月初五为其诞辰日,当地村民称之为“圣诞”。每年这一天,和平一带民众以中乾庙为中心跳傩舞,在惠安祠举行“摆果台”(俗称“摆果子”)祭祀活动。“摆果台”,即是将一年四季干鲜蔬果共120种摆出祭祀神灵。惠安祠内保存1部《惠安祠薄.公议条规》,对“摆果台”的仪式、规矩、各号各司职责和摆出的120种蔬果均有明确的记载。
和平浴佛节“传经”
和平镇至今传承着一种奇异的习俗——浴佛节“传经”。传经传经活动原先主要目的是祈生子、子孙满堂、人丁兴旺。活动一般在大街上举行(下雨天改在延喜庵内)。在北门(武阳楼)城门口摆上一张方桌,供奉“太子菩萨”,摆设香、烛、油灯、花瓶、茶叶、果(苹果、桂圆)、柏枝(代表百子千孙)、檀香、香炉、符、经书以及糖水、糖果等。经书有华严经、涅槃经(贝叶经)、金刚经3种,每种120部。经书、“符”均以红纸或红布包裹。供桌以下摆放3张交椅,椅上铺盖大红或红花毛毯,供“头经”“二经”“三经”坐。还有1把用大红绸缎制作的华盖(凉伞)和1面大红旗,供“头经”遮凉。3张交椅以下,沿街自北而南摆放2排长板凳,参加传经的妇女面对面分2排坐,称为“尾经”或“经尾”。人多时,长板凳可从北门一直排到南门,排满整条街,形成一条长龙。参加“传经”的大多是46岁以上已念弥陀妇女,她们穿上最新最好的衣服,戴上金银首饰,头上插柏叶和鲜花,手捻弥陀珠。尤其“头经”,穿戴更为讲究,不但要头插柏叶和红花,而且要穿大红花衣服,佩戴金银首饰和玉佩,浑身珠光宝气。所谓“传经”,即是将点燃的香、烛、香灯以及插了柏枝和花卉的花瓶、檀香、茶叶、果品和用红纸或红布包裹“符”、经书等由主持的僧人或道士次第传递给“头经”,再由“头经”传给“二经”,“二经”传给“三经”,“三经”再传给坐在身边的普通传经者,逐一往下传,最后传回到城门口的供桌。“传经”结束后,将供桌上的糖水、果品等散发给在场的众人食用,经书、“符”也散发给参加传经的诸信众。
宗教信仰
佛教:截至2014年4月,邵武市经批准正式登记的佛教寺庙81处,教职人员56人。成立了佛教协会。
道教:1978年以前,邵武道教徒为数不多,大多信徒散居民间,放弃宗教职业,道教活动极少开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个别乡村又出现道教徒活动至2014年4月全市正式登记宫观11处,教职人员5人,信徒千余人。成立了道教协会。
天主教:2003~2005年,为方便农村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活动,邵武市天主教爱国会先后在信教群众相对集中的水北镇王亭村、城郊镇朱山村、大埠岗镇大埠岗村购买旧房,并将旧房改造成天主教活动堂点;在沿山镇沿山街建1座建筑面积517平方米天主教堂,总造价达24.96万元。截至2014年4月,邵武市正式登记的天主教教堂(固定场所)7处,神甫1人、修女1人。成立了天主教爱国会。
基督教:截至2014年4月,邵武市正式登记的基督教堂(固定场所)有35处。牧师3人、副牧师2人,信徒6000余人。成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基督教协会。
伊斯兰教:2005年10月,经市伊协审议,接纳1位自愿到邵武清真寺主持教务活动且不计报酬的阿訇(山东省鄄城县人)。截至2014年4月,邵武市经批准正式登记的清真寺1处,有阿訇1人,穆斯林信教群众315人。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
和平古镇
和平古镇
和平古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和平亦称“禾坪”,宋以后也称“旧市街”。明为三十三都,清乾隆设“禾坪分县”置“县丞署”、“把总署”,委派武官,驻兵防守。“福建八府,殊山起祖”。和平境内的“愁思岭”古隘道是古代入闽的三条通道之一,是福建连接中原文化的纽带,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和平成为交通枢纽、兵家要地和商贸集镇。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和平建城堡。高墙环城,城内以石板卵石铺面的街巷交错,近300幢独具风格的民居建筑鳞次栉比,被专家称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小镇文脉深厚,人才辈出,杨时等著名学者曾到此讲学传道,自宋至清进士百余名,仅两宋间上官家族就有进士70余名,且有一名“榜眼”,故和平号称“进士之乡”。仕至尚书、侍郎、侍制、中大夫者代不乏人,不胜枚举。2005年,和平镇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被福建旅游局、福建广播电视局授予“福建最美的乡村”称号;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被评为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
云灵山旅游景区
云灵山旅游景区
云灵山旅游景区占地面积达17平方千米,主要以316国道旁至海拔高达1370米的云灵山主峰为开发范围中轴,主要旅游项目以长达10.88千米的福禅溪溪流及两岸资源依托进行全面开发。景区现有:5.2千米大峡谷漂流、儿童水世界、高空滑索、飞拉达攀岩、巴坑·智慧体育公园、巴坑·瑶池、农业科普园、千年古树群、古村落露营、养生温泉、溯溪探险栈道、中药养生、大自然手作、水上项目等项目。云灵山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022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福建省特色体育小镇、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建森林康养基地、福建省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福建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福建省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福建精品水利风景区、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五星森林人家、福建省“水乡渔村”经营单位、福建省百家星级青少年社会体育俱乐部、南平市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天成奇峡景区
天成奇峡景区
天成奇峡景区位于邵武市肖家坊镇将石自然保护区内,是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天成奇峡景区属东南季风气候型,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景区以原始的生态环境、清新的空气、神奇的丹霞地貌、奇绝的峡谷和怪石共同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放大的盆景”、“世外密境”。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18年,被评为★★★★森林人家,2020年11月,被评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020年12月,评为省级旅游休闲养生基地、2022年,评选为南平及邵武市职工疗休养基地。
李纲故居
黄峭:(872~953年),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官至工部侍郎。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著《沧浪诗话》。
黄伯思:(1079~1118年)北宋晚期重要的文字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张三丰:元季儒者、武当山道士。自称张天师后裔,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2015年,邵武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20年6月29日,邵武市入选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3月,邵武市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8月,邵武市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10月9日,邵武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11月9日,邵武市入选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邵武市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3月,邵武市入选福建省住建厅公布的“崇尚集约建房”县(市、区)名单。
2021年7月,邵武市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12月2日,邵武市入选2017—2020年度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
2022年11月18日,邵武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3年12月,被公示为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