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秀夫 编辑
陆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实,楚州盐城人。中国南宋末抗元大臣。陆秀夫幼时,与其兄陆清夫一同,前往孟氏学馆,拜京口名儒孟逢大、孟逢原为师。1255年,陆秀夫参加州府考试,名列榜首。而后潜心研究程朱理学,同时博览群书,注重研究宋代名臣政治主张与辽、金的兴亡,以及蒙古人崛起的经验教训。1275年,元朝兵马进攻宋朝,李氏幕府分崩离析,幕僚纷纷辞职,唯独陆秀夫与李庭芝誓死抗敌,而后陆秀夫被推荐给朝廷,官至礼部侍郎。1278年初,益王赵昰死,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8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1279年,元张弘范攻崖山,宋军大败。遂驱妻子入海,自负帝昺投海死。
别名:陆君实
字:君实
所处时代: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楚州盐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
出生日期:1235年
逝世日期:1279年2月
本名:陆秀夫
初露锋芒
陆秀夫头像
陆秀夫才思清丽,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够赶得上他的。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知道,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一人默默地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举行宴会,在宴席上,他总是正襟危坐,矜持庄重,很少与人交往。等到考察他的事务,他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即使调任官职,也不让陆秀夫离开自己,自从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进升,直到主管机宜文字。
步入仕途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提升陆秀夫为参议官。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边防紧急,幕僚大多逃走了,只有陆秀夫几个人没有离开。李庭芝向朝廷举荐陆秀夫,因此他被任为司农寺丞,屡次升迁,直到任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陆秀夫
秉持朝政
陆秀夫题跋像
负帝投海
陆秀夫负帝投海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之间不能相辨,张世杰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但陆秀夫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辱,固执着不肯带宋主上船。 后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卫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陆秀夫也是抱幼主壮烈蹈海、以死殉国的爱国丞相, 。
崖山战役后,邓光荐将那本书带回了庐陵。邓光荐去世,这部书的存亡就无从得知了,所以那段海上的事,世人就再也无法得知其详情了。
陆秀夫
林景熙:紫宸黄阁共楼船,海气昏昏日月偏。平地已无行在所,丹心犹数中兴年。生藏鱼腹不见水,死抱龙须直上天。板荡纯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无前。
瞿佑:余观卷中所载,如谓陆秀夫殉国,家铉翁持节,汪水云赐还,实足以丑奸臣,壮义士。
解缙:崖山败后,祥兴乘黑云中与数舟漂去。宰执陆秀才赴水死,公有炯炯一心在天水相与永之诗。
赵文濂:瞻、广、秀夫、世杰事迹,焜耀史策。后之论者,莫不仰其风,高其志,想见其为人。
蔡东藩: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故胡运不及百年而又归于明,是为一代计,固足悲,而为百世计,则犹足幸也。
公坊祠堂
陆秀夫陵园
墓地更替
主词条:陆秀夫墓
陆秀夫墓
后该墓被破坏,《三合镇志》记载:“约在清朝的中叶,陆秀夫后裔子孙争取恢复旧墓不可得,决定寻一风水宝地筑墓。于是选择在三合镇联安马山上的‘马舌’上重新修建陆秀夫墓。”墓为土筑,向东,墓碑高78厘米,宽44厘米,碑石为花岗岩。上刻“宋左柱国左丞相讳秀夫谥忠贞陆府君墓”,落款为“祀孙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置广西按察使司分巡右江备道花霖乡进士行中、树英、文祖、锦泉等重修”。
《开平县志》也有所记载:“本市(县)东山镇马山马舌处有一古墓,葬是南宋末左丞相陆秀夫。该墓为土堆墓、坐西向东,长5 .1米,宽4米,墓正面有一块长78厘米,宽44 .5厘米的花岗石墓碑。碑文中书曰:‘宋左柱国左丞相陆秀夫谥忠贞陆府君墓’等17字。”
1989年电视剧《铁血大旗门》扮演者不详(第二集有陆秀夫负帝投海剧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