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 编辑

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

闽侯县闽侯县

闽侯(hòu)县,素称“八闽首邑”, 隶属于福建省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省会福州市西南侧,介于北纬25°47'~26°36',东经118°52'~119°25'之间。南北长89.7千米,东西宽55. 75千米,总面积2136平方千米。 闽侯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截至2019年,闽侯县辖1个街道、8个镇和6个乡, 县政府驻甘蔗街道。 截至2022年末,闽侯县户籍人口54.4544万人。

秦始皇元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在今福建设闽中郡,境内属之。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闽县9乡置怀安县。闽、侯官、怀安3县皆隶于福州威武军。元代,闽、侯官、怀安3县属福州路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3月,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 闽侯县境内有7个镇与福州城区接壤或隔江相望,洪塘、浦上、湾边等7座跨江大桥(不含铁路桥、高速桥)把闽侯与福州城区连成一片,境内高速高铁、国道省道纵横其间,形成环市区30分钟交通圈。

2022年,闽侯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9.2亿元,比2021年增长4.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闽侯县

外文名:Minhou County

别名:八闽首邑

行政区划代码:350121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南部

面积:2136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8个镇和6个乡

政府驻地:甘蔗街道交通路2号

电话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4.4544 万(2022年)

著名景点: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雪峰寺、昙石山文化遗址、马岚山、十八重溪、三叠井森林公园、孔元村

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火车站:福州站、福州南站

车牌代码:闽A

地区生产总值:1009.2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闽侯县城

闽侯县境内地域在夏、商时期属扬州,周时属七闽地,春秋属越国,战国属闽越国。

秦始皇元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在今福建设闽中郡,境内属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封无诸为“闽越王”,建都于冶山(今福州市屏山东),境内地复属闽越国。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闽越叛乱,为汉所灭,徙闽越国臣民于江淮,至汉始元元年(前86年),福建不设治。

始元二年置冶县,境内属之。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冶县改名侯官县,县内属之。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县东部地置原丰县,原丰列为首邑,境内地分隶于原丰、侯官。

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原丰与侯官合并,称东部侯官,境内属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东部侯官改称原丰县,开皇十二年原丰改称闽县,境内则先后隶于原丰、闽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置侯官县,武德八年废侯官县入闽县。

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再分闽县置侯官县,元和三年(808年)再并侯官入闽县,元和五年,复析闽县置侯官县。这时期,境内则依闽县、侯官县分合情况而分别隶之。

咸通二年(861年) 划出闽县地置永贞镇(今罗县)后,闽县、侯官县境域已等同于建置时闽侯县境域,此时闽县、侯官县实为闽侯县之前身。两县皆隶于福州。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改闽县为长乐区,侯官县为闽兴县。清泰二年(935年),长乐、闽兴复名闽县、侯官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县再改称长乐区,次年又复原名,此时两县皆隶于长乐府。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闽县9乡置怀安县。闽、侯官、怀安3县皆隶于福州威武军。

元代,闽、侯官、怀安3县属福州路管辖。

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闽、侯官两县皆隶于福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称帝福州,改福州府为天兴府,顺治三年复原名,闽县、侯官县隶属之。

闽侯县风光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府、州、厅建制,实行省、道、县政制,闽县、侯官县归东路道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3月,闽县、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

民国三年(1914年),东路道改称闽海道,闽侯县为其辖县。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建省,闽侯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11日,“福建事变”(简称“闽变”)后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4个省、2个特别市,闽侯县归闽海省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闽变”失败后,福建设行政督察区,闽侯县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10日,闽侯县改名林森县,隶属关系不变。

民国三六年(1947年)4月,林森县直属福建省。

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林森县,林森县隶属于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4月,林森县复名闽侯县,隶闽侯专区(专署设在闽侯县城螺洲)。

1956年3月,闽侯专区撤销,闽侯县直属福建省。1958年11月5日,改由福州市管辖。

1959年8月8日,闽侯专区恢复,闽侯又归其管辖。

1970 年改专区为地区,同年6月,闽侯地区移驻莆田,改称莆田地区。

1971年,闽侯县改隶莆田地区。

1973年6月5日,闽侯县改隶福州市。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宋至清时期区划

闽县

闽侯县地图

宋代,闽县辖12乡统37里。

元代,改待仕里为永庆里,荣绣里为西集里,合并还珠南、北里为还珠里,其余不变。

明承元制,属今县境的行政区划不变。

清仍承明制,至清末,撤乡里建区,闽县分为11区,今属闽侯县辖的只有内七里区和外七里区(部分)。

侯官县

宋代,侯官县辖10乡统50里。

元代,废乡设都,除将桂枝乡改为右一厢,右三厢外,其余9个乡改设为37都,统47里。

明代,改厢为坊,恢复乡建制,辖10乡、36都、68图。明万历八年(1580年)将怀安县辖区25个都并入侯官县。

清代,仍循明制,侯官县辖4坊61都,统图114。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出二十六都、二十七都、二十九都、三十都、三十二都、三十三都、五十三都、五十四都、五十八都、五十九都、六十都、六十一都归大湖县丞管辖,侯官县则辖4坊,49都。

清末废乡、都.建区,侯官县分为22个区,今属闽侯县管辖的有甘蔗区、竹岐区、白沙区、官源区、大穆区、穆源区、都巡区、溪源区、南屿区、大湖区、文山区(部分),仙坂区。

怀安县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闽县九乡八千户置怀安县。怀安县辖9乡44里。属于今境内地的有:感应乡(安康里)、侯官乡(清泰里、北平里、灵运里、安定里、德风里、超胜里、江阳里)、同乐乡(施化里、兴城里)。

元分同乐乡为东、西同乐两乡,统10乡25都、45里。

明代,乡都仍旧。属今县境的有感应乡,至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全部并入侯官县。

民国时期区划

新石器文化遗存昙石山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存昙石山遗址

民国元年(1912年),闽县、侯官县政区仍沿袭清末区划。5月5日,闽县、侯官县裁撤归并。称闽侯府,原两县一切事务均归闽侯府接收管理。闽侯府印信于12日启用,福州府印信于同日作废。同年11月,闽县、侯官县印又重新启用。民国二年(1913年)3月废府,闽县、侯官县再次合并为闽侯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下设区,区下设村里,村里下设闾邻(5户为邻,25户为闾)。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下置乡镇、闾邻两级(10户为邻,10邻为间)。同年,又改实行保甲制度(10户为甲,10甲为保)。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县设6个区,以序号为区名,均为甲等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全县辖6区63乡(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定第一、二、四、五区为乙等区,第三、六区为甲等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划为4个区:鼓山区(驻魁岐)、南港区(驻新岐)、凤山区(驻岭头)、大湖区(驻大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撤区并乡。次年10月,国民政府为纪念已故国府主席林森(闽侯籍),改闽侯县为林森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林森县辖29个乡镇410保。属今境内的有13个乡180 个保。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划为41个乡镇,接近县治的松鼓乡、双岳乡、平远乡、开闽镇、西豹乡等20个乡镇直属县政府,其余乡镇划为4个区。

中国成立后区划

三叠井森林公园三叠井森林公园

1949年8月17日,闽侯县全境解放。9月中旬,县人民政府划分全县为9个区,以序号为区名。

1951年4月,析第九区双大乡和洋箬乡部分保设十一区(驻小箬),析第五区南港乡设十二区(驻南通),析第六区侯官乡设十三区(驻上街)。

1952年5月,析第四区沪屿乡设十四区(驻沪屿),析第七区穆源乡设十五区(驻鸿尾),析第九区东汶乡设十六区(驻廷坪)。8月,对区辖乡镇进行调整,原有的214个乡(镇)合并为184个乡(镇)。

1953年7月,增设水上区,管理自福州市划来的渔民,区公所驻六区凤塘乡。

1955年7月,各区委、区政府以地名称谓代原来数字称谓。8月进行区划调整,由16个区政设为13个区。

1956年4月,全县13个区合并为7个区。

1958年5月,全县进行撤区并乡,成立6个镇、11 个乡。8月22日,城门人民公社成立,9月中旬全县实现公社化,全县原有595个农业社合并为17个人民公社。

1959年1月,石牌人民公社改名为北峰人民公社。9月,增设闽江人民公社。

1960年1月,马尾公社划属福州市。1961年11月,建新、亭江、琅岐、北峰4个公社划属福州市郊区。

1962年10月,恢复区建制,全县设12个区。同时设1个县人民公社,即闽江人民公社。

1964年9月,撤区并社,设立城门、祥谦、南屿、上街、荆溪等13个公社。

1970年6月,城门公社划归福州市。

1983年3月,祥谦公社分解为两个公社一个镇, 即祥谦公社、青口公社和尚干镇。

1984年7月,撤销公社建置,全县设4镇11乡。

1992年8月,上街、青口、样谦、南通、荆溪5个乡改为镇建制。

1993年,全县共辖9镇6乡、318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闽侯县辖甘蔗1个街道,荆溪、白沙、青口、祥谦、尚干、南通、南屿、上街8个镇 ,竹岐、鸿尾、大湖、廷坪、洋里、小箬6个乡。全县328个村(居)委会,其中村委会297个,居委会31个。

甘蔗街道

白沙镇

南屿镇

尚干镇

祥谦镇

青口镇

南通镇

上街镇

荆溪镇

竹岐乡

鸿尾乡

洋里乡

大湖乡

廷坪乡

小箬乡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闽侯县地处福建省东部,省会福州市西南侧,介于北纬25°47'~26°36',东经118°52'~119°25'之间。东部、东南部与福州市、长乐区相邻,西部、西南部与闽清县、永泰县交界,南部与福清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古田县、罗源县毗邻。南北长89.7千米,东西宽55.75千米,总面积2136平方千米。

闽侯县

地形地貌

闽侯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闽江流域从洋里乡、鸿尾乡、白沙镇起,向东至尚干镇逐渐平坦开阔,为福州平原的一部分。土地总面积2136平方千米(折320.43万亩),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县份。

气候

闽侯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闽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区,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

境内年平均气温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10.5℃。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3.6℃,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4℃。极端最高气温达38℃~40.6℃,极端最低气温-4℃。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6℃~10.5℃,2月后气温逐渐回升,上升幅度以4月为最大,达5℃左右,至7月气温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6℃~29.2℃,8月后气温逐渐下降,10~11月降温最为剧烈,平均达4.5℃,至翌年1月气温降至最低值。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小,年际较差为1℃左右,年较差11.5℃~19.5℃,日较差6.5℃~7.8℃。

由于垂直温差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递减率-0.46℃~-0.53℃/百米。北部山区的大湖、廷坪、洋里,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17℃;中部的闽江两岸丘陵河谷的鸿尾、白沙、竹岐、荆溪,海拔在5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7℃~20℃;东南部河口平原的祥谦、青口、尚干、南通、南屿、闽江、上街、甘蔗,海拔在5~100米的平原、低丘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9.5℃~20℃。

水文

闽侯县境内水系发达,水网密布,除闽江、大樟溪均为客水河流外,全县主要溪流有17条,总长307.5千米,流域面积1712.8平方千米。其中,发源于县境而流出县外的有廷坪乡的文山岗溪、黄埔溪,大湖乡的莱峰溪、新安溪4条,境内流程总长88.2千米。

汇入闽江的有大目溪、穆源溪、小目溪、荆溪、溪源溪、梧溪、七濑溪、十八重溪、井下溪、中房溪、双龙溪、洋里溪、尚格溪等13条溪流。县内溪流多为东北西南流向,与闽江成直角交汇,构成格子状水系。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闽侯县水域总面积18.4万亩,可供养殖面积4.2万亩,占22.6%,水力资源蕴藏量达98700千瓦。有地热4处,水温达31C~69C,可作温泉和鱼类过冬用。

植物资源

闽侯县境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共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环境适宜于各种植物生长,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有138科515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30种,裸子植物9科27种,被子植物114科458种。在这些植物中,草本植物202种,木本植物313种,其中乔木树种178种。

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柳杉、三尖杉、红豆杉等;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乌柏、板栗、油橄榄等;竹林主要有:毛竹、麻竹、篓竹、丛竹等;香料植物主要有:茉莉花、玉兰花、代代花、薄荷等十余种;灌丛草坡主要有:映山红、福建杜鹃、京利杜鹃、柃木、尖叶柃木等;常用野生中草药主要有:黄连、丹参、土党参、金银花、土牛膝等。

动物资源

闽侯境内由于有丰富的绿色植物和密布的河网,为野生动物提供营养和能量。县内野生动物主要有:哺乳类有:虎、豹、豺、狼、鹿等;鸟类有:雉鸡、竹鸡、山鸡、鹧鸪、野鸽等;爬行类有:蟒蛇、青竹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鱼类有:江河栖息类的(纯淡水鱼种)50种,如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河口性鱼类8种,如鲻鱼、鲈鱼等;泗性鱼类 2种,如鲚鱼、鲡鱼;降河性鱼类,如鳗鱼;腹足类有:田螺、方形环棱螺、瓣鳃类河蚬、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等;蟹类有:绒毛蛰蟹、相手齿蟹、蟛蟹、蟛蜞等;虾类有:淡水虾、对虾、日本沼虾等;两栖类有:青蛙、蛤蟆等;甲壳类有:龟、鳖等;昆虫类有:蜘蛛、蜻蜓、赤眼蜂、蝴蝶、地老虎等。

矿产资源

闽侯县矿产已发现57处,矿种有金、钼、钨、明矾、叶蜡石、高岭土等数十种,沙(砾)蕴藏量高达52万多吨。

政治

编辑
闽侯县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赵明

副书记、县长

施家雄

参考资料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闽侯县总户数17.3765万户,户籍人口54.4544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增加1199人,平均每户3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1.3211万人,占总人口20.79%。男女比例106.4:100,男性28.0440万人,占51.5%;女性26.4104万人,占48.5%;男性比女性多1.6336万人。2022年全县出生人数1624人,出生率2.98%,死亡人数943人,死亡率1.73%。人口自然增长6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5‰。

经济

编辑

综述

甘蔗街心公园甘蔗街心公园

2022年,闽侯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09.2亿元,比上年增长4.5%。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52.7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5.5:54.8:39.7。

2022年,闽侯县固定资产投资554亿元,增长13.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9.2%。从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增长41.7%;第二产业(工业项目)增长38.8%;第三产业下降1.3%。全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下降27.9%;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77.0%;销售面积增长4.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5%。

2022年,闽侯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万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增长7.5%。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71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3.37万元,增长4.7%,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17万元,增长6.0%。

2022年,闽侯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3.16亿元,增长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74亿元,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66亿元,增长15.1%。

2019年新增提升了72家工业企业和108家服务业企业。

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93亿元,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8.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完成413.4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完成331.1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比例6.1:52.1:41.8。

2022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706亿元,占全县GDP比重为70%。

第一产业

2022年,闽侯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4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63.65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1.94亿元,增长6.1%;牧业产值19.40亿元,增长2.3%;渔业产值5.46亿元,增长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5亿元,增长4.7%。

2022年,粮食种植总面积1.11万公顷,增长0.7%,总产量5.92万吨,增长1.5%。水产品总产量2.28万吨,增长0.8%,其中淡水品产量2.05万吨,增长2.2%;海水品产量2293吨,下降10.1%。肉类总产量4.16万吨,增长3.8%。牛奶产量887吨,增长4.4%。禽蛋产量2.03万吨,增长4.3%。至年末,生猪存栏18.92万头,下降5.6%;生猪出栏37.46万头,增长4.1%。

第二产业

2022年,闽侯县工业增加值39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至年未,全县合计规模工业企业603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18.50亿元,增长6.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产值7.65亿元,增长4.1%;股份制工业产值664.31亿元,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346.54亿元,增长3.7%。按行业分:汽车行业307.41亿元,增长13.7%;工艺品行业140.16亿元,增长8.6%;鞋帽服装纺织业60.27亿元,下降5.2%;建筑材料制造业77.16亿元,下降0.6%;食品饮料制造业61.98亿元,下降6.0%;机电制造业191.65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29.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比重6.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海峡汽车产业城海峡汽车产业城

2018年,闽侯县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27.61亿元,增长27%,其中,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9.86亿元,增长45.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38%、118%和38%。在重点服务业中增长速度最高的是房地产租赁经营业,增长达到278%。

2022年,闽侯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3.6%。限上零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56.1%。从行业份:批发业总额增长23.0%;零售业总额增长5.1%;住宿业总额增长18.1%;餐饮业总额增长9.7%。

截至2022年末,闽侯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1616.94亿元,增长10.3%,其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2.79亿元,增长11.2%;住户储蓄存款余额514.01亿元,增长17.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64.15亿元,增长9.2%。全县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5.25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6亿元,增长10.5%;人寿保险收入2.89亿元,下降5.1%。

交通运输

编辑

闽侯县境内有7个镇与福州城区接壤或隔江相望,洪塘、浦上、湾边等7座跨江大桥(不含铁路桥、高速桥)把闽侯与福州城区连成一片,境内高速高铁、国道省道纵横其间,形成环市区30分钟交通圈。闽侯是全省第一个通地铁的县,已建成的地铁2号线有7个站点落户闽侯,还有加快建设中的地铁5号线,以及建设中的滨海快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构建形成了适度超前、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

2022年4月29日,起于闽侯荆溪厚屿站,终于仓山螺洲古镇站的福州地铁5号线正式投入试运营 。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福州大学福州大学

截至2022年末,闽侯县共有292所学校(公办180所、民办112所)。其中,高中7所、初中22所、小学98所、幼儿园163所(公办57所、民办106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教师8508人,其中核编教师5085人。全县学生11.4万人,其中高中8705人、职专2653人、初中2.21万人、小学5.4万人、幼儿园2.65万人、特校131人。

医疗卫生

建设中的闽侯县城江滨新区

截至2022年末,闽侯县医院有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乡镇卫生院 14 个,诊所 198 所,村卫生室 250 个。卫生机构床位2142张,卫生技术人员 399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95人,注册护士 1838人。

文化事业

2018年,闽侯县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以全优成绩通过国家终期验收,原创闽剧《玉玲珑》参加第七届省艺术节会演获5个奖项,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并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评全国全民阅读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全县389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实现定线落图、挂牌管理,青红酒酿造技艺等5个项目入选市级以上非遗名录。

体育事业

2018年,闽侯县新建健身路径40条,选送运动员代表福州市参加省运会喜获22块金牌,为我市获得金牌、奖牌和总分三项第一作出重大贡献。

历史文化

编辑

文物古迹

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甘蔗街道昙石村南面的昙石山,紧靠闽江,高出江面约20米处为福建省著名的贝丘遗址,1953年发现。1954~1974年,经省考古队7次发掘,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发现厚达3米的蛤蜊壳、贝壳、螺壳的堆积层。堆积层分上、中、下三层:上层距地表0.5~0.9米,厚度0.5米,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纺轮、陶网坠和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的陶片,属青铜器时代;中层厚度1米多,有火塘、烧坑、红烧土层遗迹和14个灰坑、17个墓葬,还有两列墙壁,出土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石钺和石镰,陶器以粗砂灰绳纹陶和灰磨光陶为主;下层厚度为0.2~0.4米,有两个灰坑遗迹,墓葬15个,出土文物有石锛、石镞、陶网坠、陶纺轮和以细砂陶为主的陶器,此外还出土有猪、狗、牛、虎、熊、象、斑鹿和水鹿等兽骨。遗址的下、中两层以泥质磨光陶为特征,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测定距今约5000年。

昙石山文化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原始社会晚期文化遗存之一,文化内涵具有特色,被命名为“昙石山文化”。

昙石山文化(江泽民题词)昙石山文化(江泽民题词)

庄边山遗址

庄边山遗址庄边山遗址

庄边山遗址在竹岐乡春风村西南的庄边山。遗址东西长约19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1956年发现,1960年春试掘,发掘面积78平方米。1982~1983年进行大面积发掘,揭露面积近3000平方米,出土一大批石、贝、陶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出土的石器以石锛为主,陶质器具主要为灰、黄砂陶和黑、灰泥陶,当属新石器时代遗物,上层破坏严重,出土的文物与下层基本相类似,陶器却有明显不同,主要为橙黄陶和灰硬陶,属青铜器时代遗物。遗址南部现尚有局部堆积。

1960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李纲墓

李纲墓李纲墓

宋代李纲墓在荆溪镇湖里村大嘉山南麓。李纲,邵武市人。宋靖康元年(1126年)为尚书右丞,因主战被谪。建炎元年(1127年)复为宰相,又因主战再度被罢黜。晚年寓居福州,绍兴十年(1140年)卒,葬于此,谥忠定。墓坐北朝南,坟为圆形拱顶砖结构,径约2米,高约为2.5米,后有“如意”字形挡土砖墙。五拜台,面宽约50米,纵深约80米,四周砌以石矮墙。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修,墓碑上刻:“宋丞相李忠定公之墓”,落款:“清福建巡抚张师诚重修”。神道长约150米,分列石翁仲、石兽、望柱和旗杆石。墓前立有“古社稷臣”石坊。墓保存较好。

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省拨款重修拜台。

灵济宫御碑亭

灵济宫御碑亭灵济宫御碑亭

灵济宫御碑亭位于青口镇青圃村灵济宫左侧,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派宫庭工匠建造。碑亭为四角攒尖重檐的木构方亭,边长8.89米,高9.8米,覆莲柱础,十六亭柱,抬梁斗拱,亭顶面密铺望板,板瓦、灰筒瓦、蝴蝶瓦、滴水瓦,角脊置兽吻。1991年与御制灵济官碑一道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至明代枯木庵树腹题刻

唐至明代枯木庵树腹题刻位于大湖乡雪峰寺东南的枯木庵内。庵内有1株枯木,高3.32米,围7.13米,无枝梢,树腹中空。寺僧在树之腹壁刻三行左读的文字,文曰:“维唐天佑乙丑岁,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阡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楷书直行,字径约13厘米。现比较完整的只剩下十九字。在末行大字下面,尚刻有“枕子一枚雀觜枚一条匕生庵子”14个小字。自宋至明,枯木内外续刻有20余段文字,题刻字小而浅,逐渐风化,可辨的尚有如下数段题刻:其一:怀安仁仕安、合肥李说、河南范口口、蔡审、昆陵邵口、郑兴、莆田方阳王康功,三月吉日。”刻于外壁,楷书直行,字径2.5厘米。其二:“至正壬辰(1352年)夏三月壬午,侯官县主簿阿里冈怀安,县尉赵君仁因公差到此”刻于外壁,楷书直行,字径约2.5厘米。树腹题刻已历一千余年,为国内所罕见,金石家称为“树腹碑”,认为这是。金石以外奇珍”。1985年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御制洪恩灵济宫之碑

明代御制洪恩灵济宫之碑位于青口镇青圃村灵济宫内,系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御制于南京。据传碑为郑和下西洋时由海上运来,动用军佚万人立碑,足见碑的高大雄伟,是福建省保留至今的最大古碑之一。碑通高6.2米,宽2.1米,厚约0.6米,龟趺高1.9米,长4米,宽2.6米,石灰岩质地;碑额为半圆形,两边浮雕双螭图案,中间为篆体阴刻“御制洪恩灵济宫之碑”字径约12厘米。碑文记述重建灵济宫及敕封二徐真君的缘由,传为解缙所书,楷书直行,字径约3厘米。碑四周框以浮雕龙纹图案。碑刻下部因人为摸触等故,字迹已模糊。灵济宫御制碑于1991年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言

闽侯县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的西、南侧,东邻福州市、长乐区、罗源县,南接福清市、永泰县,西连闽清县,北界古田县。

民国二年(1913年)闽侯县由闽、侯官两县合并定名。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才析出福州市。闽侯方言和福州市方言基本相同,但有些小差异。

闽侯县方言内部比较一致,只有地处西北部山区的洋里乡和最北部山区的廷坪乡,两乡口音声调和甘蔗音略有不同。

风景名胜

编辑

龙津桥

龙津桥龙津桥

龙津桥位于闽侯县廷坪乡流源村东南约1千米。始建于宋代,明崇祯四年(1631年)改建为木拱廊屋桥,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及1998年重修。东西走向。以峭壁巨岩为桥堍,上架由圆杉木穿插而成的木拱架,再顺铺圆木为梁,上横铺木板为桥面,其上建廊屋。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架构,面阔11间,进深4柱。桥两旁置长凳和直棂栏杆。明间北部设神龛,主祀玄天上帝,并保存有明代木雕神像。桥东立有清碑两通:一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所立,另一为重修龙津桥捐资碑,主要记述村民献资情况。该桥修建年代有明确纪年,是研究木拱廊桥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99年10月公布为闽侯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远济桥

远济桥远济桥

远济桥位于闽侯县白沙镇联坑村东约200米,又名壹佰桥。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年间,单孔木拱廊桥,南北走向。桥堍以天然岩石为基,用块石垒砌而成。用圆木穿插交错成多组拱架,上顺铺圆木为梁,再横铺木板为桥面。廊屋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十一间,进深四柱。两侧设木栏杆。桥东头有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侯官县进士陈景韶撰写隶书“远济桥”木雕桥匾,并阴刻方寸行书跋文,详细记载建桥历史背景、时间是研究桥梁建筑史和交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89年3月公布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山庄

闽侯龙泉山庄位于闽侯县双龙村,距市区仅20千米,是集农业观光、休闲泡温泉度假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总经理郑国璋介绍说,龙泉山庄温泉区有300多亩,另有1000多亩的蔬菜、水果采摘基地。

十八重溪

十八重溪十八重溪

十八重溪位于距福州市区约20千米的闽侯县南通镇古城村,发源于县南古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主溪长16.2千米,沿溪上溯有十八处迂回曲折,汇集十八条溪流,故取名。整个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以天然的峡谷、瀑布、深潭、溪涧景观和奇峰危崖、峭壁洞穴、火山岩地貌以及神秘的野生猕猴群而著称。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叠井森林公园

三叠井森林公园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关源里瀛洲村,距福州25千米。三叠井景区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峡谷瀑布交叠的景观。景区因有象鼻、仙女、清音三个高低相叠的瀑布而得名,为景点类型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景区。

闽侯县名胜古迹甚多,旗山、雪峰寺、马岚山、五虎山、十八重溪、昙石山文化遗址等闻名遐迩。闽台古文化摇篮的昙石山史前文化遗址,与福州鼓山齐名的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南方丛林第一的雪峰崇圣禅寺,以及马岚山六公殿、三叠井森林公园、塔礁洲湿地公园等多处旅游胜地。

闽侯县主要景点一览

棋磐寨

龙泉山庄

白沙湾

金水湖度假娱乐山城

新东阳高尔夫球场

旗山万佛寺

军博园

兔耳山

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

十八重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叠井森林公园

资料来源:

著名人物

编辑

陈炜

许将

陈若航

林春泽

林应亮

陈璧

宋鸿图

张大本

林森

洪业

林昌彝

邓拓

陈孝威

林鸿

郑清濂

林则徐

义存

桐森

林武

严以新

郑璇

林锐

张雨东

林尚立

黄春平

林祥谦

傅鹰

孙葆瑨

陈烈

陈襄

黄镐

马森

林白水

侯德榜

侯虞钧

唐仲璋

唐崇惕

庄巧生

庄文颖

虞宏正

张钰哲

严恺

傅承义

陈可冀

许居衍

海岩

陈茹玉

荣誉称号

编辑

闽侯县先后获得了“中国百强县”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9年工业百强县(市)” 、“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19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 、“2019年全国投资潜力十强县(市)” 、“2019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201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第14名” 、“2020年全国百强县” 、“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榜第88名” 、“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20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等称号。

2020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位列第49位。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赛迪百强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

2022年5月,入选《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位列全国第49名。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2022年6月,位列“数字乡村”百强县榜单第5位。 入选2022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47位。

2022年7月,入选赛迪《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排名第53位。

2022年8月,入选壹城智库“2022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排名第13。

2022年8月,入选福建首批省级试点公示名单。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11月,入选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排名第60。

2022年12月,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53。

2023年5月,入选壹城智库“2023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45。

2023年7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48。

2023年9月,入选“新华指数·高质量发展百强县(2023)”,排名第47。

2023年10月,入选“2023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排名第12。

2023年11月,入选赛迪顾问“2023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排名第56。

2023年12月,入选2023年稷夏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第62。

2023年12月,入选竞争力智库“2023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47。

2024年7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县,排名第48。

下一篇 瓯宁

上一篇 建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