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 编辑

福建省三明市下辖区

沙县区沙县区

沙县区,隶属福建省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沙溪河下游,东邻尤溪县、南平市,南接大田县,西靠三明市、明溪县,北连顺昌县、将乐县,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 2022年,沙县区常住人口24.90万人,户籍人口27.00万人。 截至2023年6月,沙县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4个乡, 沙县区人民政府驻凤岗街道府前中路89号。

晋,设沙村县。 2021年,撤销沙县,设立沙县区。 沙县区是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

2022年,沙县区地区生产总值37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9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9.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5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0:58.4:32.6。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沙县区

外文名:Shaxi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350405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福建省三明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中部、三明市中部

面积:1815 km²

下辖地区:2个街道、6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凤岗街道府前中路89号

电话区号:0598

邮政编码:36505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27.00 万(2021年)

著名景点:沙县小吃文化城

机场:三明沙县机场

火车站:三明北站

车牌代码:闽G

地区生产总值:375.79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夏、商,属扬州。

周朝,为七闽地。春秋战国,为楚国地。

秦,属闽中郡。

西汉初,为闽越国。神爵四年(前58年),属会稽郡冶县。建安初,属南平县。

三国永安三年(260年),为建安郡南平县。

晋太元四年(379年),改南平县为延平县,于南乡沙地置沙戍。义熙中,设沙村县,属建安郡。宋、齐建置、隶属不变。隋,废。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更名沙县,属建州。后并入建安县。永徽六年(665年),复置。大历十二年(777年),改属汀州。

五代后汉乾佑元年(948年),改属剑州。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剑州改称南剑州,沙县隶南剑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南剑州改置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南剑路改置延平路。至正末(1360年),沙县为陈有定辖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延平路为延平府。

清,袭明制。

民国三年(1914年),沙县属建安道。民国十七年(1928),沙县直属福建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沙县划归延建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沙县属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沙县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沙县解放,隶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属福建省南平专区。

1970年,改属福建省三明地区。

1983年,撤销三明地区,改设三明市,属三明市。

2021年,撤销沙县,设立沙县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沙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市中部沙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市中部

1983年,洋溪公社(今洋溪镇)划归梅列区。

1993年,撤销高桥乡、高砂乡、富口乡、琅口乡,设立高桥镇、高砂镇、富口镇、琅口镇。

1999年,西霞乡更名际口乡。

2000年,撤销际口乡,并入凤岗镇,琅口镇古县村划归凤岗镇。撤销大洛乡,设立大洛镇。

2002年,撤销梨树乡,梨树乡梨树、月邦、坡后、中堡4个村并入夏茂镇,池科、新桥、泉水峡3个村并入高桥镇。

2003年,撤销凤岗镇、虬江乡和琅口镇,设立凤岗街道、虬江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沙县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4个乡:凤岗街道、虬江街道、青州镇、夏茂镇、高砂镇、高桥镇、富口镇、大洛镇、南霞乡、南阳乡、郑湖乡、湖源乡。 沙县区人民政府驻凤岗街道府前中路89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沙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沙溪河下游,介于北纬26°6′—26°40′,东经117°32′—118°6′之间,东邻尤溪县、南平市,南接大田县,西靠三明市、明溪县,北连顺昌县、将乐县,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

沙县

地质

沙县地形图沙县地形图

沙县区地质以岩浆岩发育,地层出露不全,部分缺失或断失,以震旦系一下古生界为主,侏罗系及白垩系为次,其他地层零星分布。岩性以酸性岩为主,变质岩分布面广为特征。岩浆岩出露面积113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2.48%;变质岩面积36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20.27%;沉积岩面积31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7.13%。

沙县区地层以震旦系—下古生界及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上统大范围出露,侵入岩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褶皱、断裂构造多次活动,形成青州—城关、高桥—罗溪两条北东向断陷向斜盆地。断层发育以北东向为主。脉岩种类繁多,矿化活动较强,矿产比较丰富。

地形地貌

沙县区以构造侵蚀地貌为主,侵蚀剥蚀地貌、岩溶地貌、侵蚀堆积地貌为次。境内多山,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地势由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间河谷坐落其间。地表形态分为山地、丘陵、河谷盆地三大类型。

气候

沙县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际变化大,昼夜温差悬殊,冷暖不定,一年四季明显,雨水充沛,干湿明显,雨量集中,雨季常有洪涝。主导风向为东风,夏季盛行行东南风,静风频率61%;年均降雨日174天,年日照时数1878小时,无霜期303天。

水文

沙县区年平均降水量1754毫米,降水总量30.51亿立方米,产生径流量15.41亿立方米,人均6750立方米,客水89.7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05.16亿立方米,人均46123立方米。时空分布不均,沙溪干流外来水量占总来水量85%。

土壤

沙县区有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石灰性土和山地草甸土7个土类17个亚类47个土属。水稻土是境内的主要耕地土壤。面积15387.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1%,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和山间谷地,海拔高度在80一1300米之间。有潴育型、渗育型、潜育型和漂洗型4个亚类13个土属30个土种。

植被

2020年,沙县区植树造林总面积24352亩,其中,人工造林312亩,人工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4040亩,非规划林地造林197亩。森林覆盖率77.74%。商品材产量185173立方米,下降14.44%。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172.58公顷,绿地率40.49%,比上年提高0.1%,新增公园绿地面积0.1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8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55平方米。

截至2020年,沙县区共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261公顷,占土地面积0.15%。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总面积648公顷,占土地面积0.36%。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沙县区年平均径流量108.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3.5万千瓦。水资源总量15.4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6062立方米/人。

截至2016年,沙县区共有各类水利工程3339处,有效灌溉面积13166.67公顷,保证灌溉面积12720公顷,占耕地面积80%,节水灌溉面积12.745万公顷。小(2)型以上水库59座,总库容11866.2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1)型水库6座、小(2)型水库41座、电站水库9座。在建水库两座: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座,设计库容3027.5万立方米。大小电站153座,总装机18.85万千瓦,年发电量6.9亿千瓦时。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沙县区人均土地面积0.67公顷。其中,农用地166234.55公顷,耕地15979.56顷,耕地保有量15633.33公顷,基本农田13053.33公顷;建设用地6703.02公顷,自然未利用土地6531.57公顷;共有林地总面积145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林地面积135953.33公顷,森林覆盖率75.55%,活立木总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沙县区隶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区,有植物156科917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63种,裸子植物9科43种,被子植物125科-811种(包括竹类24种)。动物区系属于东洋界的华中区和华南区交界地带。药用植物品种654种。动物资源有毛属、羽属、鳞属、介属、虫属等127种,鱼类资源共13科47种,稻田天敌已发现定名天敌2纲6目24科75种,未定名10种。

矿产资源

沙县区已发现的矿产29种:无烟煤、泥煤、铁、锰、铜、铅、锌、钨、钼、铌钽(TAN) 、稀土、铀矿、硫铁矿、石灰岩、高岭土、瓷土、重晶石、粘土、水晶、硅石、珍珠岩、松脂岩、凝灰岩、建筑石材。其中,石灰岩、粘土、高岭土、无烟煤已探明储量,水南峡粘土矿达中型规模矿床,其他属小型矿床。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无烟煤、萤石、石英石、石灰石、砖瓦黏土、花岗石、河沙石、高岭土、钾长石等9种,

人口

编辑

2022年,沙县区常住人口24.90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6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90%,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4.77‰,人口死亡率为6.18‰。自然增长率为-1.41‰。户籍人口27.00万人,比上年减少527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沙县区地区生产总值37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9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19.27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22.59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0:58.4:3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556元,比上年增长4.4%。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沙县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28.58亿元,增长50.7%。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56.16万平方米,增长16.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88.05万平方米,下降30.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8.78万平方米,下降26.6%。

在建区重点项目投资148.61亿元。建成或部分建成163个项目,新开工176个项目。沙县顶创钒合金新型材料、金杨电池零部件生产项目(二期)、三仙特种纸生产、港区青州作业区1#~3#泊位建设、沙县实验小学分校建设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财政

2022年,沙县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0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下降1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8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税收收入5.55亿元,比上年下降36.9%。

人民生活

2022年,沙县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26元,比上年增长5.9%。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3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12元,增长5.2%。

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444元,比上年增长5.4%。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53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97元,增长5.2%。

第一产业

2022年,沙县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33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播种面积17.59万亩,比上年增加287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45353亩,减少1166亩;烟叶种植面积19301亩,增加2901亩;油料种植面积5657亩,增加179亩;蔬菜种植面积100252亩,增加2874亩。

粮食总产量75134吨,比上年增加75吨,增长0.1%,其中稻谷产量63182吨,减少417吨,下降0.7%。肉蛋总产量36029吨,比上年增长6.0%。

2022年,沙县区肉类总产量29276吨,比上年增长2.9%,其中猪肉21704吨,增长3.8%,禽肉6752吨,增长0.9%;禽蛋产量6752吨,增长22.0%。水产品产量8970吨,增长1.6%。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沙县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20.87亿元,增长5.3%。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141.21亿元,增长20.3%;三大主导产业:硅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机械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及食品产业分别产值269.59亿元、228.53亿元、102.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6%。

建筑业

2022年,沙县区建筑业增加值62.0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158.33亿元,增长1.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沙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99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商品零售99.47亿元,增长7.9%。全年批发业销售额82.06亿元,增长16.9%。

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通过公共网络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9.9%。粮油、食品类增长20.1%;饮料类增长279.5%;烟酒类增长78.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7%;汽车类增长18.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58.2%。

对外贸易

2022年,沙县区进出口总额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8亿美元,增长11.8%;进口0.16亿美元,减少36.0%。进出口顺差(出口减进口)1.92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家,批准合同外资9700万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65万元。

邮政业

2022年,沙县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86亿元,比上年下降9.1%。

金融业

2022年,沙县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8.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交通运输

编辑

沙县电子地图沙县电子地图

鹰厦铁路、向莆铁路、杭广高速铁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泉州—三明高速公路、沙县—厦门高速公路、205国道,304省道贯穿全境。

三明沙县机场

三明沙县机场,占地面积5805亩,总投资30亿元;2015年12月荣获省政府授予“2015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优胜奖”,航站楼荣获“闽江杯”奖项。2016年2月5日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证》;2016年3月7日吉祥航空执飞A320从上海浦东至三明沙县机场往返航班首航成功。已开通北京—武汉—三明、上海浦东—三明—深圳、广州—三明—唐山、重庆—三明的往返航班,2018年1月至12月21日,共保障航班1982架次,旅客运输量20.16万人次,货邮190.60吨,分别比2017年同期增长3.5%和18%。

2022年,沙县区公路累计通车里程1209.82公里,当年新增3.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5.05公里。共有171个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占全部建制村的100%,当年农路公路改造、硬化10.75公里,硬化路面通村率100%。公路客运周转量1141万人公里,下降19.7%;公路货运周转量70768万吨公里,下降12.0%。

政治

编辑

区委书记:

吴健

区长:

陈晓翔

截至2023年12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22年,沙县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850人,在校生9590人,毕业生1843人。成人高等教育(秋季)招生239人,在校生924人。普通高中招生2784人,在校生7712人,毕业生1937人。初中招生4708人,在校生13503人,毕业生3755人。普通小学招生3550人,在校生23944人,毕业生4615人。学期教育在园幼儿8613人。

2022年,沙县区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54.55%。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学前教育入园率99.21%。高考历史科目组普通类585人、艺术类136人、体育类82人,物理科目组普通类1445人、艺术类33人、体育类55人,总数为2336人。

科学技术

2022年,沙县区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7项,获上级科技部门批准立项和支持的项目21项,其中申报省级12项,立项6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数33家。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6家,总数2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总数6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总数12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总数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总数7家。

截至2022年,沙县区共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当年新增)、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3家,其中国家备案1家、省级备案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星创天地备案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其中2022年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专利授权42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64件,比上年增长14.6%。

截至2022年,沙县区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23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4项,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22项,参与制修订地方标准26项。获得三明市质量奖企业3家。

截至2022年,沙县区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1个,其中国家基本气象站1个。区域自动站16个,交通站2个,土壤水分站1个,农田小气候站1个。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沙县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沙县区文化馆。

截至2022年,沙县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演出41场,观众3.81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1场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个。

截至2022年,沙县区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79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04%,与上年持平。城乡有线电视网入户数27147户。

体育事业

2022年,沙县区参加全国性群体比赛25人次,获1银3铜;参加全省性竞技比赛88人次,获1金5银11铜;参加全市竞技比赛215人次,获38金17银8铜。提升改造农民体育健身点56个。成功举办2022年全国青年手球锦标赛、2022年福建省青少年手球锦标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暨2022年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气排球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22场。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沙县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62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分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厂矿医疗卫生单位1个;民营及个体医疗机构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46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621人,注册护士762人。卫生机构床位总数1442床。其中,区总医院(含中医医院)790床,乡镇卫生院341床,民营机构251床。村级卫生医疗所171个,村级医生163人。

社会保障

2022年,沙县区城镇新增就业934人。有452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2022年,沙县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9556人,比上年增加11426人,其中在职55431人,离退休人员14125人,全部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10627人,比上年增加91人,其中在职6537人,离退休人员4090人,全部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21139人,其中60周岁以下83383人,60周岁以上37756人,全部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8709人,比上年增加140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7021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参加失业保险企业2139家25436人,比上年增加74人,享受失业金人员达8175人(次),发放失业金约1042.49万元。在“两节”期间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44名下岗失业职工、166名退休困难职工、40名企业在岗困难农民等250名困难人员合计发放慰问金12.5万元。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共380户,507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2095户,3417人。城乡特困供养对象364户,371人。

截至2022年,沙县区共有各类公益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038张。共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7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193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60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40万元。

历史文化

编辑

沙县区共发现、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17大类,计67个种类,其中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沙县肩膀戏、定光佛信俗和罗岩太保信俗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吃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

小吃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沙县小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经济实惠、品种繁多、方便快捷为基本特征,将游、泡、捶、磨、踅、揉、晒、包、酿等制作工艺与蒸、煮、烤、煎、烙、炖等烹饪方式相结合,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制作工艺体系庞大,技艺精湛,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07年,沙县小吃制作工艺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5月,小吃制作技艺(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Ⅷ-276。

风景名胜

编辑

罗卜岩自然保护区 

罗卜岩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西北部与明溪县东部交界处,总面积340.93公顷。1983年建立。是全国唯一以闽楠天然种源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62科433属807种,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森林植被保存完好。

七仙洞

七仙洞,位于富口镇佑山山麓、郭墩村佑溪河畔,发育于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船山组灰岩构成的山丘体内,丘峰顶部海拔351米。

水美土堡群

水美土堡群,位于沙县水美村,由双吉、双兴、双元三座防御性土堡呈“品”字形分布构成,土堡分别建于清道光、咸丰、同治时期,总占地面积约134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10372 平方米,是三明地区唯一的土堡聚集建造的例证,是地区多元建筑文化的结合体。堡外青山环抱,洋面开阔,堡体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气势磅礴。2019年10月,水美土堡群获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子坊民居(陈家大厝)

孝子坊民居东侧(陈家大厝) 孝子坊民居东侧(陈家大厝)

孝子坊民居(陈家大厝),位于沙县茶丰峡村大水湾。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980平方米,平面布局分内外院,内院由三座并列、前后三进,面阔三开间木构建筑组成,悬山顶。整座建筑共有100余间房间,两侧砌有高大封火墙,并安边门;外院两侧设护厝。是沙县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清代古民居。2009年11月,孝子坊获评第七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编辑

郑湖水柿

郑湖水柿,福建省沙县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郑湖水柿以其果大、果实艳丽、风味独特、味甜多汁、皮薄无核、口感爽美而闻名。

2013年12月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郑湖水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红边茶

民国17年(1928年)版《沙县志》记载,“沙邑茶有两种,一名乌龙,一名红边。”红边茶制作过程须日晒,成品外形条索壮实、色泽乌砂油润,犹如“蜻蜓头、青蛙腹”,内质香气浓郁芬芳,颇似兰花。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叶底柔软,红边显著,入口醇厚之余甘爽回味。2022年,沙县区红边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子”土鸡蛋

“乐子”牌土鸡蛋,2012年12月获得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证书,是福建省首个畜禽养殖领域有机认证产品。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定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著名人物

编辑

张廷发

张廷发,福建沙县人。1933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1975年任空军政委,1977年任空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是中共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85年增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邓子基

邓子基,1923年6月生,福建省沙县夏茂儒元村人,中共党员,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和教育家。 1947年毕业于政治大学经济系。1949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2年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厦门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财政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

邓力平

邓力平,男,汉族,1954年11月生,福建沙县人,2010年12月加入民革,1974年3月参加工作,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经济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现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福建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

荣誉称号

编辑

2010年,沙县区入选200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3年,沙县区入选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

2015年,沙县区入选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2016年2月,沙县区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6年3月,沙县区入选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

2016年12月,沙县区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2019年3月,沙县区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12月,沙县区入选福建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

2020年,沙县区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21年9月,沙县区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1年10月,沙县区入选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2021年12月10日,沙县区入选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22日,沙县区入选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22年1月14日,沙县区入选第一届(2019-2021年度)福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2024年2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下一篇 明溪县

上一篇 光泽县